民族师范学院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4-04-30 16:34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检验和检验信息的客观反馈,也是大学生将高校掌握的基础理论综合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获得具备从事教学实践的实践性知识及能力的关键。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强化高等师范生从教技能,促进大学生迅速成长成才,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为目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推行的一种援教顶岗教育实习模式,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政府、基层学校等多方受益的教育实习模式,也成为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援教顶岗教育实习工作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一方面,已成为促使学生强化教师技能,形成扎根基础教育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探索出一条高等民族师范教育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农牧村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以实际行动为农牧村基础教育和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途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援教顶岗实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教师数量紧缺、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同时援教顶岗学生也在支教实习中获得了大量的从教技能和经验。但随着这一实习模式的逐年实施,也暴露出一些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和面临的新困境。

 

  一教育实习面临的问题

 

  1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建设薄弱

 

  教育实习基地是师范院校进行相对稳定的、规模化的教育实习的必备场所。实习基地的多少、稳定与否直接制约着实习的开展情况与实习质量[2]。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唯一一所高等民族师范院校,自办学以来,学院为了落实服务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与地方政府共同协商,制定了双方较为全面的教育实习合作工作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临夏市南龙中学为代表的教育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实习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依托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的文件精神,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推行实习生到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落后、办学条件差的农牧村中小学支援教学工作,顶替部分代教和临时教师,弥补在编教师的不足,减轻部分正式教师的教学负担,为他们提供培训、深造机会的援教顶岗教育实习模式,这种模式20081224日得到了教育部升本改建评估专家组的肯定,也得到了甘南、临夏各级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但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建设薄弱的问题就越发突出。现阶段,这种实习模式的实施步骤是:每年由学院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上报春、秋学期所需实习生的专业类别和数量,然后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将需求计划传达给学校;学院根据各地区教育局提出的实际需要,根据需求选派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实习小组进行顶岗实习。或者学院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实习方案,本着实习生回生源所在地的原则,每年安排实习生回生源所在地进行援教顶岗教育实习。这样,由学院领导出面,积极与地方教育部门签约的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实习生到基层学校任教的合作协议,保证了实习生的实习去向问题。

 

  这种以行政手段签约的合作协议,并不能真正意义上代表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建设。目前看,这种教育实习合作模式,其弊有三。弊病一,教育实习活动是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学校双方最直接的合作关系,是实习院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场所,也是双方相互交流与学习的绝好形式。这种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实习生到基层学校实习的合作关系,对实习学校来讲,是被动的形式上合作,对学院来讲,也无从实习基地稳固化的建设,对双方来讲,很难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弊病二,在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的时期,办学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签约式教育实习合作,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师范生的实践型教学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其实质也就是实习生不能真正进入具备实习条件的学校,学生得不到全方位锻炼和提高。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多数中小学迫于升学等压力,不愿意成为高师院校的实习基地。原因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实习生激增,专业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实习学校担心实习生的教学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程,影响教学质量。原因二,这种高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合作,中小学认为在合作中自身收益太少,只能接受上级命令,接受实习生并且安排他们在校实习,只是帮助高师院校完成工作而已。弊病之三,实习生到生源所在地报到后,教育局允许实习生自己联系学校,然后发函派遣。这种形式看似灵活自由,给实习生最大方便,但最大的弊病是疏于管理,缺乏指导,没有营造一种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氛围。更有甚者,个别实习生不到岗,实习结束时,实习学校仍给做鉴定,加盖公章。那么,高校在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如何保证学院与社会相结合,学院与实习学校互惠互利,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性、示范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的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并充分发挥基地的功能作用,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工作的当务之急。

 

  2师范生对待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师范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认真对待教育实习机会,敷衍了事,对待实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是一个现阶段高等师范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探究形成的各种原因,才能够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社会层面讲,现阶段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而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当地教育部门并没有逐年设置教师岗位,致使大部分师范生毕业后无从就业;加之,相关政策规定,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拿到相关证书,也可以从事教学工作,自然而然教师岗位的设置就成了僧多粥少的状况。当然,这种不拘形式选用优秀人才到基层学校工作,无可厚非,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使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被削弱,从而使得一些师范生认为教育实习可有可无,思想上产生懈怠感,进而使得他们对教育实习抱得过且过,应付局面的态度。

 

  其次,从援教顶岗的初衷来讲,援教顶岗教育实习的要求是实习生到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办学条件差的农、牧村中小学支援教学工作。目的有二:其一,顶岗支教学生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为援教学校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实习学校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3]。其二,实习生亲身感受农牧村条件的艰苦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体会农牧村学生渴望知识的热情;加深对国情、省情、州情的了解;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增强投身民族基础教育的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逐年开展,所面临的新问题逐渐凸现。

 

  问题一:很多偏远乡村的学校,由于学校条件差,教师短缺,非常愿意接受顶岗实习生。但这些学校往往把顶岗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实习生成为百科式的人才,什么课程都上。这些学校由于本身教师缺,加之自身问题,都不能也不愿指导学生实习,实习生教学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这种提供了多种实习机会的实习并不能保证实习的质量及实习学生水平的提高。另外,这些学校大多偏远,生活条件很差,学生自己每天做饭,晚上值班守校,由于学校规模小,经费短缺,也不能给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学生周六外出,周日返校,这种往返不同程度给学生带来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久之,学生就会找各种理由请假,逃避实习。

 

  问题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各种考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近几年,甘肃省各地方政府对教师岗位的设置越来越少,每年省政府只设置一定数量的教师特设岗位,这对师范毕业生来说,也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就业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就利用实习机会,进行复习,借机逃避顶岗实习。

 


  3实习带队教师力量薄弱,指导力度不够

 

  实习带队教师是指在援教顶岗教育实习中,由高校所派任的,从实习生的实习动员开始到实习结束,负责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各种教师技能、生活、安全、纪律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与管理的教师;而专业指导教师是指实习学校所指派的,指导学生进行具体教学实习的指导教师。从实际情况来看,实习带队教师力量薄弱,指导力度远远不够。具体情况是这样,学院派出的带队老师,每人至少指导两个基地(两个民族县)的实习工作,而大多实习生又被当地教育部门安排到最需要人的基层学校,这些学校大多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加之实习点之间距离远,带队教师对这些地点不熟悉,难免照顾不周。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有相当一部分学院派出带队教师对基础教育规律不熟悉,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了解,对突飞猛进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漠不关心,导致指导效率不高。更有甚者,个别带队老师不能到实习学校巡查、督导,只是电话询问情况,遥控指导。那么,学院如何选派教学经验丰富与教学理论研究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带队老师,也是顺利完成教育实习的关键。

 

  二解决师范生实习问题的对策

 

  1稳固教育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学校建设

 

  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一流的教学实习学校,是教育实习成功的前提条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不应局限于满足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签定的教育实习工作方案,委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实习生的这种全方位委托式教育实习。要在地方教育局的支持下,主动出击,积极与基层学校取得联系,特别是一些具备食宿、安全与教学条件中等学校的支持和协助。一方面,学院应与这些学校积极沟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给实习学校配备一些电脑、办公桌椅等办公设施,进一步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公条件。另一方面,利用暑假组织实习学校的教师到学院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同时,高薪聘请这些学校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为学院客座教授,每学年定期来学院进行示范课讲授,讲述中小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最新教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这种本着明确职责、尊重对方、积极主动、加强沟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合作原则,将有利于建设一批稳固的教育实习学校。同时,这种以学校与社会结合为前提,以互惠互利为基础,以充足的经费和有效措施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护航,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性、示范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的教育实习基地,并充分发挥基地的功能作用,使其成为实现民族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4]

 

  2规范实习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实习质量监控

 

  “援教顶岗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各地县市教育局,实习学校相互协作,互惠互利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有效填补了农村基层教育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乡教育之间的不均衡性,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了很好完成这一系统工程,要明确规定师范院校的职责,各县市教育局的职责,实习学校的职责,实习生的职责,且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责任落实到人。

 

  对师范院校而言,一方面,制定指导教师的选派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成立教育实习巡查小组,巡查小组应时常深入实习生中,了解实习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实习工作。另一方面,巡查小组下实习点指导工作,要做好与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沟通,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实习学校的领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规范指导老师的教育指导活动中去,给予实习生更大的实习空间和实习帮助。

 

  对县市教育局、实习学校而言,应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应该把原来由师范院校联系安排教育实习,变为由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共同负责管理的新局面,更应充分认识师范生在实习时,会将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带到中小学校来,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育实习学校领导不作为,班主任不接纳,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不够,实习生锻炼机会少的尴尬局面。

 

  3加强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做好援教顶岗实习的培训工作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师范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教学技能应用于实践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师范生开始教师生涯的起点。因此,要使师范生充分认识教育实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使他们懂得,通过教育实习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很好地将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及所具备的教学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运用,得以检验,使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高;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当前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并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制定出清晰的轮廓。

 

  同时,在加强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落实岗前培训工作,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学的基本技术和能力,通常指三笔字、普通话、课堂组织能力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等,学校每学期可以通过各种大赛来加强这种教学技能的训练。同时,校内试讲期间,各系应选派优秀教师对学生试讲的教案、讲稿及课件进行指导评价,教务处更应组织各专业学科教学论老师随机抽查、考核,确保实习生实习前专业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作者:马学伶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