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辅导员增强国防军事素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4-23 11:02  

  摘要:目前,中国南海东海及国际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利于安全的危险因素,需要加强国防力量。强有力的军事能力和日常积极的防御战备是确保我国大国地位和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高校是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培养培育基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事关国民素质整体提高。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内容之一是加强大学生的国防理论和实践知识。如何提高新生入学国防教育和军训的实际效果,如何加强高校战略预备役战备训练常态化,如何提高校领导、教职工、尤其是辅导员的军事理论素养和军事技能,这些都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管理;国防保障;国家战略安全;辅导员


  作者简介:房昱,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3-0038-05


  2014年初,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这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和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对于高校日常管理而言,新信息化战争大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等全面综合素质,以适应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的战略需要。当今中国面对的国内外复杂的安全形势。从国际上看,美国妄图继续采取遏制中国的策略,还插手南海的争议,这都使得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警惕。辅导员应紧跟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正确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去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应当注意的是,在某次省级辅导员技能大赛中,个别参赛的辅导员竟不知道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危机。这说明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的多元化,个别非思政类的辅导员是不重视学习政治军事知识,较少关注现实政治军事新闻。


  一、国家安全战略与高校日常管理存在一定的关联


  众所周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反映了高校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反映了不甘心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国家主权的爱国进步精神。五四运动反映了高校大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热忱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当今高校的大学生,依然继承了这种精神。辅导员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关注政治经济军事新闻,尤其是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方针,教育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一)国家安全战略需要高校提供保障


  “如果说工业化时代知识在军事上的作用表现为战斗员的技能和指挥员的谋略的话,那么,未来战争中智力将成为战斗力的主要标志;知识对抗将成为军事对抗的本质特征。”[1]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将决定战争的胜负,如果最广大士兵的文化水平不高,只是拥有卓越的指挥员也是没有用的,这就需要高校为军队培养和输送大量军事人才和预备役人才,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如果说过去的军事斗争是飞机、大炮、坦克、手枪的较量,如今的斗争已经是计算机互联网等含有综合科技元素的科技的较量。比如,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加大无人机任务布置。无人机的使用就证明了科技的力量,既确保了打击的准确性和力量的强大,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90年代以后,海湾战争的战例告诫我们,信息战、心理战、电子控制权等军事战略的前沿思想开始在各国普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将信息化提升至仅次于工业化的第二位。“信息战将改变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未来战争将是在数字化战场上进行信息战。”[2]近20多年的军事革命的鲜明特点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最先进的科技总是优先用于军工产业,而且是保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尖端军工,比较落后的军工科技才慢慢地转化为商用和民用,提高社会生产力。我国在战略上,对信息的使用是积极防御的,能有效打击敌人,又能有效的保卫自己,信息时代也给指挥系统带来了变化,指挥部将通过网络来领兵打仗。01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视察,习总书记担任军委联指总指挥,这说明我国的作战结构已经从单兵种作战模式发展到立体式作战模式,国家对军事工作高度重视,对各兵种和士兵的要求更高,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更高。


  (二)高校日常管理包括丰富的国防军事元素


  高校培养人才应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通过专业课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外,应通过公选课或者学生社团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各个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除了必修课,其他课程应探讨让学生自由选课,让大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更有利于基层人员对上级任务的了解和执行。同时,必须强调,高校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真正的通才是少之又少的。信息时代的武器装备只有靠人力、物力和后勤技术装备来高效维护保养,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3]打仗主要打的是后勤给养和保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实践表明,正是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向人民解放军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和支援,才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以弱胜强,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目前,我国已经通过自主攻关、自主研发,在飞机制造、航天航空、枪械制造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果,掌握了一系列的技术,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象印度一样,去购买别国的潜艇和飞机,那么维修和保养、零件更换、中控系统故障排除等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国防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之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的国格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倍加珍惜祖国和人民创造的丰富物质和精深财富。我国在早教的幼儿园就有每周进行一次升旗仪式,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感。当然,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应拘泥于“升旗仪式”等具体的形式,应当结合各高校的特色和大学生的能力,开展比幼儿园、中小学更加丰富、更加有益于人民的教育和活动,如开展体育、科技和文艺类义工,参加学术竞赛和科研等。


  2006年修订的,由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数为3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开设中国国防、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内容,军事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等内容。大学生通过军训,可以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培养与他人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军队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更好地把本职工作做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国防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就在高校所学的国防知识,到社会中承担普及国防的重要力量,因为大学生都是“科班”出身,在大学的国防军训之中的学习是比较系统的、有效的,所以可以借鉴高校军训的经验,在毕业后的工作单位选取一些军训的内容对社会人员加以教育和共同研究,以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


  把院校国防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治军先治校”。在院校体系上,加强国防院校、普通国防院校之间国防教育内容的衔接,可聘请有高级职称的军队和预备役领导干部到普通高校开展讲座演讲活动。中共中央党校创建于1933年3月13日;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开学,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和国防大学的前身。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初就重视通过学校培养中高级军事人才和军事将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国防形势不同于上世纪,新的军事理论和新的军事技术层出不穷。2016年1月,在两岸关系表述不十分明朗的民进党战胜国民党,成为台湾的执政党,这给中国的内政——台湾问题带来了新的变数,某些外国势力插手中国台湾问题和中国南海问题,我们的邻居朝鲜和韩国时不时地剑拔弩张,中国和日本在东海存在争议,中国和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在南海存在争议,这都成为中国加强国防教育的迫切需要。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应融入地理、历史等人文元素,让大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三)高校已经将国防和军事教育纳入新生入学的必修课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学生军训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同志关于学校教育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为依据,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和接班人打好基础。在大学生的国防军训过程中,应教授给学生基本的军体拳,基本掌握增强体魄和防身自卫克敌制胜的武术。轻武器射击,能够做到基本的步枪射击、枪支拆卸、掌握基本的射击动作和对固定目标射击,学习军事地形学,了解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了解世界和中国地图知识,学会在旅游和实战中使用地图,学会识别地图的标志和号码,学会跟着地图进行定向运动,等等。要对大学生进行高校国防的传统历史教育,如我国众多高校,包括清华、北大、中大等名校,在日本人进犯我华夏领土中,数次搬迁,历经磨难,但是国人的求学意志没有变,广大师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读书,怀报效祖国之志向,砥砺学术与品行。


  《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按照兵役法要求,大学生必须参加军事训练,应积极参加预备役,学生参加军训是巩固国防的重要后备力量,在战略上有利于国家战时快速实施兵员动员,只要高校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而集体生活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储备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和军官,奠定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牢固基础。中国坚持奉行积极的防御政策,高校也应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对高校日常管理松懈,那么战时不就是一盘散沙?可喜的是,如今高校,还能经常听到师生高唱《毕业歌》《游击队歌》《南泥湾》等歌曲,说明师生没有丢掉革命的优良传统,时刻准备着,汲取先烈的革命精神和遗志,在不懈地奋斗和进取。


  二、辅导员在高校管理中应加强国防军事素质的锻炼


  (一)辅导员职业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


  辅导员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全称是政治辅导员,是在教育行业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和执行党的坚定正确路线。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全部工作的核心,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目的和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员自身也急需加强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实践的锻炼。讲到政治,不能不说军事理论素养。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要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应具备极高的爱国热忱,牢记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繁荣富强奋斗的历史,效仿身边涌现出的社会主义各行各业道德楷模、创业能手,以自身行动为教育学生做示范。在高校日常事务管理方面,《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指出,辅导员应具备基本的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的基础知识。在辅导员提升军事素质方面,首要的就是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决听党指挥,服从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策,形成以党中央为核心的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辅导员要深刻领会我党我军的战略方针,在向学生说明的时候能恰如其分,同时,要认识到国际军事局势的演变发展是瞬息万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去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出现的各种复杂变化。辅导员应带领学生树立“看齐”意识,时时刻刻向中共中央看齐,向中央军委看齐,牢记党的嘱托,来带领大学生完成自己切实应担负的历史使命。


  (二)辅导员应学会将兵法理论应用于学生管理


  虽然每个辅导员都不一定是“当兵的人”,但每个辅导员一定都是“带兵的人“,每个辅导员都带学生,一般认为其相当于中小学、幼儿园的班主任,但是其比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更重大。教育部要求,辅导员带班至少要带200名学生,每个辅导员既然都带“兵“,辅导员不掌握一定的兵法知识是不行的,辅导员应当对《孙子兵法》《战争论》等国内外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耳熟能详,并且对现代战争的发展轨迹、未来展望能加以了解,才能满足学生在军事形势方面求知欲和好奇心。恰如辛弃疾的文学才能和武备一样出众。他写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等著作。辅导员应经常收看中央4台《今日关注》《海峡两岸》等电视节目,了解台海局势,了解亚太局势,了解全球局势。根据我国新闻媒体和报纸,了解我党我军的政策,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播我党的科学决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辅导员应发扬实事求是、先入为主的工作作风,将真实的报道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大学生,让学生了解事情真相,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948年1月,毛泽东在《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一文中指出:“部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4]这说明我们党早期的民主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加强国防教育,辅导员应要求自身和学生都密切联系群众,辅导员不仅要从政治上引导学生,学习理论、学习时事形势政策,而且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宿舍卫生等细节方面。在军事技能上,辅导员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如杜绝体育考试跑步中的偷懒和替考,严抓高校体质测试过程中学生的违纪和替考现象,在军训过程中、预备役集训过程中协助教官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协助处理好学生生病等突发事件。


  由于辅导员处于管理学生的第一线,所以辅导员在战略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后,尤其重要的是要在战术上运用一定的管理学、军事学知识,把学生教育好。在管理之中,辅导员和学生的活动半径主要是在学校,首先还是应当加强学习,军事知识包括诸多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广泛地涉猎学习政治学、气象学、管理学、地理学等诸多方面知识,尤其要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好学习一门学问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毕业之后能对广泛的知识进行自学,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大学生毕业不一定是从事与本身相关的工作,所以对于一门学问,掌握好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辅导员协助培养军事储备的指挥人员


  当前,我国已经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是向军队输送的较高级别的人才。当下,已经有许多大学生前往陆军、海军和空军等多兵种服兵役,有的大学生还前往亚丁湾等国外进行维和任务、人道救援任务,这些学生退役复学后,有的成为学生干部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既重视锻炼身体,保家卫国,又重视学习,勤奋工作,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的同学还在入伍期间或者返校后加入了党组织。根据日益完备的国防建设体系,有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民兵预备役制度。“第十三章战略预备队预备队有两个不同的任务:一是延长和恢复战斗,二是应付意外的情况。”[5]有的辅导员带领学生参加预备役,与学生一起开展军事技能训练,阅读了解当代军事斗争的演变发展,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三、高校支持国防建设,加强军事素质的途径和手段


  (一)从高校管理层面对辅导员和大学生军事素质提升的重视和监督


  现在,高校在新生军训中存在着弱点和缺点,即过于重视安全。由于现在大学生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所以相比较战备训练应达到的负荷和强度,高校更重视学生安全。新生军训生怕学生受伤,为减轻负荷而减少了很多的体能训练。有的学生身体肥胖超重,可能是由于平时课业负担较重,加上经济条件较好,不能顺利地开展军事训练;也有的学生很瘦,可能是在学校宿舍沉迷于网络游戏,饮食营养缺乏、作息不规律。纵观现在我国大学,开展活动都是首先强调保障“学生安全”,能从简的就从简,能省略的就省略,这从提高师生的军事技术能力方面看,是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军事技能的。


  (二)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应加强军事理论和技能学习


  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辅导员应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谈治国理政》与“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和书籍,以深刻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研读经典文本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央决策和部署,为实践中央决定而做好理论武装。辅导员应紧跟时事热点,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时代热点,辅导员需要经常收看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网,及时跟进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学校订阅的时事政策等思政类书报杂志,辅导员首先要认真阅读,然后与大学生一起讨论,遇到不懂的较深刻的理论问题,应向思政部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我们的共同目的是相同的,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强国而不懈奋斗。高校应加强党建和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学生党支部应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通过学生党员带动和宣传我党我军的优秀成果和优良作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展军事化或者半军事化管理,探索开展战时模拟演练、突发事件处置演练等活动。高校教师、管理者和辅导员也应当定期参加军事训练,通过听讲座适时地了解国内外军事理论动态,通过军事技能训练提高高校教师的身体综合素质。


  (三)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


  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影响国家安全,由于学生经常用手机和电脑上网,目前QQ、微信、微博成为时代新宠,大学生上课也在看手机、下课也在看手机,所以辅导员应高度重视把党的旗帜、把团的旗帜都插在网络的阵地上。高校各个系和二级学院,应当建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主流媒体和官方声音,特别是高校辅导员应十分重视国内外敌对势力向高校的渗透和破坏,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各班班长和团支书的职能和作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气,弘扬正能量,正确面对和妥善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和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增强国防战备保障,需要高校日常管理中需要深化改革,需要加强对一线教师、辅导员和广大学生的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这样就有利于我国战略上积极防御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为我国储备预备役人员,有利于加强基层之间的任务协调和能力的配合。国防强大了,国家稳定了,我们就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抵御外侮,教育工作者就更能潜心于学术研究,为人类的文明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房昱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