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辅助协作语言学习内涵
协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强调的是多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者个体的活动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关系,—方面,学习者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另—方面,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协作学习包括七个要点,即:(1)以学习者为中心;(2)小组学习形式;(3)创设问题情景;(4)协作与交流;(5)对知识意义的建构;(6)对主题性素质的培养;(7)对协作技能的培养。
2、计算机辅助协作语言学习的形式
2.1 同步交流
研究表明相对于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学习者更愿意参与计算机辅助的语言交流。Sullivan和Pratt的实验表明在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为35%,而计算机辅助的交流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达85%,其中包括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参加交流的学生(Sullivan&Prat,t 1996)。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心情更为放松,即使出错也不象面对面的情况下会感觉尴尬,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词汇和句法更为复杂的句子。而且交流者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的协作语言学习中首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女性和男性的比例是差不多的,而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男性首次提出解决办法的比例是女性的五倍(McGuire&Siege,1 1987:917)。
2.2 异步交流
异步交流更能体现网络交流的潜在优势。因为不需要马上给予反馈,学习者可以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的思考。E-mai 1可以作为一对一的异步远程交流的一种方式。S.t John和Cash通过一个德语学习者与一个德国人使用E-mail交流后德语突飞猛进的例子说明这种—对一的交流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S.t John&Cash,1995:191)。这个德语学习者系统学习了德国人E-mail中的新词汇,在写回信时,他再次回看来信,尽量使用这些新词汇。在此过程中他更正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学会了很多词汇和惯用法,也学到了许多语法知识。六个月后,S.t John和Cash发现他在句法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他能够使用更为复杂的句式和长句,并且词序正确,语言更地道了。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巴赫金关于每个个体的语言经历都是在与他人交流时对他人语言的创造性的同化的理论。
3、计算机辅助的协作语言学习的情感问题
3.1 控制
计算机辅助的协作语言学习中,控制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控制,即他们有权利选择学习目标,并有权利选择自己付出努力的程度的大小;控制还表现为掌握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如果他们无法在以上这两方面掌握主动权,情绪就会焦虑,无法达到彼此间的和谐合作。
3.2 好奇心和自信心
好奇心是一切学习动力的及其重要的来源之一,它对计算机辅助的协作语言学习的作用也同样重要。只有在学习者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兴趣的情况下,学习者才愿意满怀兴致地进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否则,对于一个索然无趣的问题,学习者就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合作。自信心也是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于协作学习而言,学习者只有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充满信心的前提下才会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为协作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实现成功的协作。
3.3 协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辅助的协作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协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信赖和期望的基础上,因此他们之间首先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愿意合作的关系,否则协作学习是无法完成的。这种协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必须依赖于以下三个要素:成员间的吸引力、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和小组凝聚力。
3.4 针对计算机辅助协作语言学习情感问题需注意的问题
(1)小组规模。从情感问题考虑,计算机辅助的协作语言学习小组不能太大,否则学习者之间相互了解不够,不足以建立起协作学习所必须的信任度。六人一组的小组相对大组来说更适合进行协作学习,小组成员易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学习任务。计算机辅助的协作语言学习的学习任务要能够激发学习者对知识的好奇和兴趣,这样学习者才会满怀兴致地进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对于其他组员的了解。协作学习是建立在对协作伙伴的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上,成员之间必须相互认为彼此的依靠可以促成任务的完成。因此,在合作完成任务之前成员之间晟好已相互熟悉和了解。人们希望了解与之合作交流的人,这种了解将有益于他们更好地合作。当然面对面的交流对于远程协作学习来说是很困难的,但至少在开展真正的协作学习之前应该进行一些相互了解的活动,使成员间有一些了解,建立一定的信任。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