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卫校毕业论文范文鉴赏(共8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6:21  

  

第1篇:提高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日益普及和应用,中专卫校学生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必须要对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中专卫校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学校课堂来实现,但是因为目前的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还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所以就导致了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不高的现象。为了能培养令社会满意的合格人才,中专学校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


  1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中专卫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动机和目的模糊,很多的中专卫校学生觉得自己是学医的,计算机可学可不学,还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计算机,但是却热衷于玩电脑游戏,很少去认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了三年计算机,但是一旦面对稍微有难度的操作就束手无策,就这样的毫无目的和动机的学习态度必然导致当前的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实效性低下。


  (2)中专卫校计算机教材和部分用于教学的软件非常落后,不能紧密联系卫校学生的实际。当前很多的中专卫校使用的教材及教学软件基本都是直接拿了通用的职业学校的,没有针对性。很多的教材内容陈旧,教学软件版本也没有能及时更新,同卫校学生的教学实际不符。用这样的教材和软件来授课,显然是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中专卫校毕业生也是无法适应或胜任社会实际需要的。


  (3)教学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因为中专学校招生门槛比较低,很多的学生素质不是很高。如此一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放任学生自主操作电脑的,很多的学生就开始置老师的授课不顾而玩起游戏、上网或随意讲话,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效率低下的。另外,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还是沿用了传统的灌输式,只是一味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这样的授课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只是疲于应付为了上课而上课,这种不能有效激发教师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堂效率自然是非常低下。


  (4)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备,教学能力欠缺也是导致计算机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执行者,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但是目前很多的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师知识结构是不完备的,在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不高,讲授能力缺乏,不能及时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上课应变能力差,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当前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的因素。


  2提高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1)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的中专学生上计算机课的时候都是喜欢玩游戏或或者上网聊天,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采取措施对学生的这一爱好进行引导,以便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完全可以结合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益智类游戏来授课,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者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多采用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漫画或插图,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听课注意力也会被集中起来,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大大提高了。


  (2)编制和开发适合中专卫校学校使用的计算机专用教材。因为中专卫校教学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非常有必要从卫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突出医学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编辑适合中专卫校使用的专用计算机教材,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适应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的要求,而且能更好的为中专学生毕业后较快适应医务工作而服务。当然开发的中专卫校专用计算机教材必须要有针对性,一定要同中专卫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和需要相匹配。另外,教师要在使用自编教材后及时写出感受和反思,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及时修正编制开发的专用教材,使其逐步完善。


  (3)以学生为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同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把主要教学任务从教学内容层面转向教学方法传授指导层面,帮助学生掌握一种适全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另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中专卫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要从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式教学模式走出来,然后尽量采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看到和能听到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为了能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还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精心备课,要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选择案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最好是能边授课边提问,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注重授课内容转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计算机学习是需要多动手和多实践的,所以计算机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要从重点传授和讲解内容的教学理念转向重点传授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能进行主动探究性的学习,能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和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另外,计算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讨论问题,然后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和指导,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自信心。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后,中专卫校的计算机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得教学实效性大大提高。


  作者:王秀梅

  第2篇:浅谈中专卫校医学学生素质教育


  前言


  教育工作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就是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虽然中专卫校的教育主要面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但由于医护工作责任重大,关系患者生命,因此,在中专卫校的教育中,除了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专卫校中,素质教育需要被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开展起来[1]。


  一、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从我国对教育的方针政策上看,保证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协调全面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全面的发展教育,无论是对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我国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生在进入职业中专后往往不会主动学习,分析能力差,动手能力差,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职业技能的学习。


  医学不仅包括了科学本身,还有包括了伦理、社会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医护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丰富的情感,这样才可以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中专卫校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更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便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


  对中专卫校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是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教材或者实例,鼓舞、启发、诱导并教育学生,对患者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能够为患者的康复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要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社会公德、法制观念以及职业道德,为今后人生以及医疗服务提供夯实的基础[2]。


  三、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


  随着计划生育效应的显现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养尊处优,唯我是从的习惯,在进入中专卫校后,很难对患者的痛苦以及白衣天使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必然影响到他们对职业技能的学习,以及他们的敬业态度。同时,医疗卫生行业一直被视为相对比较固定的职业,风险较小,因此不少家长会强迫子女从事这一行业,很多学生就是违背了自己的爱好或特长报考中专卫校,因此,这种逆反的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职业技能的学习[3]。


  另外,社会的用人机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虽然中专卫校的学生教育水平不高,学历相对较低,但他们依旧是活跃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社会往往凭借学历或者文凭对学生进行定性,特别是酬劳不公平,加之个别关系主义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包括了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奉献精神。


  四、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坚持全新的教育方法


  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因此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特点鲜明,在保留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中专卫校的特点,开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比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社会。


  (二)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与能力


  为人师者德为先,首先就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保持教职人员的思想先进性,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与认知水平。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与理论水平,特别在职业技能方面,要树立精品课程,模范教师,以带动整个卫校的教师氛围。


  (三)推进目标教学方案


  明确教学的目标,对于中专卫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专教育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其核心内容是提供足够的时间与帮助,使95%以上的学生达到较高水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保证素质教育的进行。


  (四)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就是增加学生到医院实习的比例,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医院、患者乃至整个社会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患者的痛苦以及医护人员的重大责任,同时还可以了解医院工作的流程,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又可以总结理论知识的不足,在接下来的职业技能教育中更有针对性的去学习。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环境


  中专卫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与环境对于学生思想形成和德育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受到启发,从而激发其对医药卫生事业的热情,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结


  总之,中专卫校医学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其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但总的目标是不变的,学校要重视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出素质更加完备的人才。


  作者:王丕琦

  第3篇:中专卫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学校图书馆是中专卫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利用馆藏图书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开发智力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而且在对师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在中专卫校,图书馆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如何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是我们中专卫校工作者应该深思的一个课题。


  一、强化科研服务意识,明确中专卫校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传递和交流信息等。对于中专卫校,图书馆是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对学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术的图书情报中心,围绕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开展工作。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现代教学科研中,更加凸显其“后勤”服务功能和“参谋”作用,尤其在馆藏图书利用和开展资料研究方面,图书馆已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虽然图书馆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离开了图书馆却寸步难行。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学校的发展依靠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科研人员水平的提高。在当今社会,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经济的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概念,新的科技成就都是通过各种文献资料及时反映出来的。当然,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胜任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而教师充实和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就是学校图书馆,就这一点来讲,图书馆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


  二、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素质,增强服务科研能力


  中专卫校图书馆是通过文献服务的方式向学校师生传授知识,其服务质量越高、越科学,就越能够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效益的提升。因此,中专卫校图书馆服务科研能力的高低,与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


  1.培养高尚的思想素质。图书管理人员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是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图书管理人员,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以满腔热情为教学科研服务,要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要树立科研第一的观念,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完成好教学科研服务工作。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了解教师所需,及时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培养广博的文化素质。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人才建设,引进了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得到不断壮大。但总体上来讲,图书馆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学历层次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的分类、编目是按照一定的科学体系进行的,不具备图书馆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高质量地为读者服务。因此,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应积极为自己创造条件进行各类业务培训,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同时,作为中专卫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该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为服务对象选择学术性和专业性资料。


  3.要有过硬的计算机知识。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获取资料的重要渠道。当今的中专卫校图书馆已经普遍建设了电子阅览室,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操作、维护等专业知识,在图书馆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好计算机,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服务科研成效


  1.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图书馆的教学科研服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科研水平。随着现代图书馆由过去的纸质藏书逐渐向电子藏书、登记借阅向电子借阅的转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者应该具备信息的分析、判断、整理及加工能力,熟练掌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技巧,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多学习,多积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2.做好图书采购,服务教学科研。教学科研人员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力量。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选购图书资料时,应多与他们进行探讨交流,了解他们所需,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需要。尤其是对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更应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学术梯队的建设是中专卫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图书馆是支撑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中专卫校图书馆在做好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同时,也要向学科和专业发展方向倾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以及重点科研项目提供专项服务。


  3.主动搜集资料,提高服务效能。要使中专卫校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主动为教学科研人员搜集资料。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选题要有针对性。图书采购、期刊订阅必须围绕学科发展来进行。二是选题要有广泛性。除了抓住基本学科外,还要注意与本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三是选题要有预见性。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主动搜集各学科发展前沿资料和核心资料。搜集教师教学科研所急需的,能够反映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能代表各学科、各专业领域学术水平的刊物。


  总之,中专卫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将图书馆工作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发展。


  作者:张渤

  第4篇:浅谈中专卫校内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当今的教育模式正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这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中专卫校毕业生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比例很高,对于培养这些白衣天使的中专卫校来说,素质教育的意义甚至超过了职业技能的培养。随着市场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综合性强的中级医护卫生人才,已成为中专卫校的主要目标,而素质教育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中。


  1、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将这一目的落实到各学科的具体教学之上,是学科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2、中专卫校学生素质现状


  我国医疗卫生的现状最重要的是护理人员严重短缺,随着中专学校的扩招,生源质量的下降,中专医护生的专业素质随之下滑,严重影响到临床医护质量。2006年我国新入学中职生达650万,到2010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将达到800万[2],在扩招的同时,中专学校的教师人数和素质并未及时增加和提高,教师满负荷工作,教学质量随之下滑,由于学生人数增加而一些教学硬件并未改变,教学设施落后,原来20人一组的实验改为30人或40人一组,学生不仅无法看清实验操作步骤,而且不能动手操作,加之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性和自制力差,实验教学质量不能保证。


  3、内科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医疗卫生教育的质量和方向直接影响着其所培养的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能力[3]。目前人类将进入现代化社会的生存方式,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临床医师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具创新能力的医师。医学生在校期间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素质,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教育的作用。而内科是在校期间中后期的重要授课内容。这个阶段也正是学生从单纯幼稚到具有掌握一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转变过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们强调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内科教学的全过程。


  4、内科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4.1注重内科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


  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的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内科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在内科学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实施临床课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交叉渗透;注重自身修养,自觉提高职业素质水平,树立教师风范,使其善于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挖掘其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学生重视自身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他们不断从“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4]。


  4.2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要有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没有这一思想做基础,医术再高也是空谈。正如全国劳模俞卓伟院长说的:“有德无医误患者,有医无德害患者,有德有医救患者”。既然选择了医生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与其相对应的责任和风险。因为只有懂得医学事业前路艰辛,才有那些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的攀登者;只有懂得生命的宝贵,对于生命的无比热爱,才有了那些用生命去守护生命,用生命去换取生命的勇敢而无私的献身者。


  4.3优化教学方法


  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始终处于耳、眼、口、手、脑并用,多功能协调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而病例分析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用多媒体展示“病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从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各式各样的展示方式可以变单调为生动。


  例如:某患者,男性,65岁,有心绞痛病史6年,于今天凌晨2时突然感到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向左肩和左上肢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和窒息感,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于4时50分来院急诊。体格检查:T37.2℃,R32次/分,BP100/64mmHg,半卧位,口唇明显紫绀,心率118次/分,偶有早搏,两肺满布干湿啰音,以肺底湿啰音更多。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伴偶发室性早搏,心率118次/分,V1~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且出现宽而深的Q波,倒置的T波。这是一个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它概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我在展示这个病例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给学生们播放与这个病例相符的一个心梗病人的视频资料。这样图、文、影、声并茂,形象生动,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


  5、结语


  素质教育的内容广泛而又深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需要合理的教学模式,需要重新研究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学课程,使内科教学由以前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事实证明素质教育不能建立在传统教学的空洞说教上,而应是一套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模式。


  作者:陈鉄洁

  第5篇:中专卫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1981年开始,高中等卫生医药卫生院校陆续开设了医学论理学课程,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医德建设,促进医学发展,扩大医学生知识领域,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思想修养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省许多中等卫校(包括职业中专和县卫校)自九零年以来,才相继开设了医学论理学课程。笔者就中等卫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但原能成为引玉之砖。


  一、中专卫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现状


  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在1990年以前,除两三所学校开有医学伦理学课或讲座外,其余学校都是空白。在省卫生厅科教处及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90年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各选派教师参加了中华医学论理学举办的师资培训班。经过学习,教师们拓宽了视野,看到了本学科的前景,认识到了医学论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在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对学生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为了搞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在省厅科教处的关怀下,“河南省中等卫校医学伦理学教研会”于1991年4月19日正式成立,各校从事医学伦理学的老师们遵照科教处领导的指示,埋头苦干,克服一切困难从事教学实践,由于各级领导的支持,1992年医学伦理学教育在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已经铺开,五十多所学校基本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有3-4种,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第四学期,学时20-36个学时,教师隶属于德育教研室是专兼职相结合,专业普及面大部分学校实现了各专业各类学生的全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近几年,医学伦理学教育在有的学校除乡医班外的各专业各类(包括“3+2”)学生中出现了空白,有的学校只在乡医班和护理专业进行等。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医学伦理学教育从总体情况看,开端良好,进展顺利,仅以许昌卫生学校为例。


  我校领导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极为重视,主管校长主要抓,教育科长具体抓这门课的教学。医学伦理学课程于1991年上学期首先自1989级西医士,卫生医士专业开设,进而逐步达到各专业各类学生全员化,时间安排一个学期(36-40学时),学生们对教学效果的反映由良好趋向优秀。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到以下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1.选择适合学生及专业特点的学习内容


  中等卫校学生年龄偏小,处于成人与未成人之间,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正在形成。他们富于想象力,积极进去,接受新事物快,但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思考问题缺乏独立性。学生所学的专业又不尽相同,一般对知识的学习讲究实用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教学时不宜死抱住一本教材,毫无遗漏地宣科。应站在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前沿,清楚有关问题目前研究的深度、高度和广度,统揽教材,灵活地运用并适当地加以取舍,以适应学生及专业特点的需要。同时,对一些新观点和有些问题进行介绍。仅以我们教学用过的,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教材为例,我们把前5章和第12,13章作为各专业必须学习的公共内容,把第6-10章作为各专业区别侧重的部分,把其他内容做一般介绍,并说明安乐死、器官移植和非自然生殖目前不宜广泛开展的原因。这样,使学生所学内容与面临的毕业实习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发生密切联系,具有使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以致用。


  2.实行课堂讲授与案历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学必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容易变成枯燥乏味的空头说教,毫无意义,这也是医学伦理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我们以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作为进行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同时,以电教课,聘请医学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作报告和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式心得体会等形式相配合,在实践中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握医学伦理学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注意从正面讲清基础理论,以理服人,并把判断善恶的标准以及具体的道德现象分析,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阐明,给学生正确的导向。使学生在懂得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医德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理解学习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典型诱导,大力宣传和树立先进人物,运用真实感人的典型给学生树立理想化的人格,使他们有学习和效仿的榜样,选用临床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的成功的范例和失败的典型或两难选择的复杂案例,让学生准备后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讨论。学生可根据医德的基本理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所举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提出不同看法并允许争辩,老师可适时加以提示和引导,最后给予总结。通过讨论,即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加深了理解,又增强了医德理论的可操纵性,同时又为学生正确地医德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对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的调查和了解,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全省教材不统一。教材即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又标志着一门学科理论化、系统化所达到的高度。现用的这套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2001年6月第一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的德育教材,有明显缺失。全套教材中没有一个医药卫生行业的实例,缺少医药卫生这特殊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容,只在《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第110-111页中有不到500字的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应抓紧抓好这个方面的工作。


  2.课程安排不当。有些学校把医学伦理学课安排在新生入校第一学年是不适当的。因为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开展临床案例讨论。即使懂医学的教师从事医学伦理教学,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学对策思考


  1.要课程化。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医德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加强医德教育是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提出的要求。目前,在部分中等医药卫生学校还没有将医学伦理学课程列为必修课,应将医学伦理学列为中等医药卫生学校的必修课。首先要解决好教材问题,尽快是其达到统一,加强教师的教研,学术信息交流活动,以适应该学科教学之需要,其次,校领导应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医学伦理学也是一门科学,有它的独立性,特殊性,科学性,象抓其它专业的教学一样,抓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2.要规范化。应将医学论理学课程安排在高年级进行,以便于学生们用自己学到的临床知识开展案例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要求,了解卫生部门可以作为学习楷模的医德规范和引以为戒的不良医德行为。注意从报纸,书刊中收集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树立专业法制观念和为医学事业为人类健康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教师要在规范是间内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要系统化。要搞好医学伦理学教育,除了实现课程化、规范化外,还必须按照系统的观点,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又要分阶段、分层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循序渐进的进行。在学校应形成党委主管、校长要管、教师、班主任、行政管理人人有责、党政工团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结果。


  作者:王玉霞

  第6篇:中专卫校学生英语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得到迅猛的发展。而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熟练掌握英语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一个标准。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厌学英语的现象。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英语态度不积极,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严重影响了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因此,笔者认为找到学生英语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中职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所在学校—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中专部2009级学生的英语厌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占78.9%,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占42.6%,认为学英语对将来工作没用的占63.8%;对于认为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的问题,90%以上的学生反映单词记不住,即便记住了也不会用,80%多的同学认为语法虽然理解了,但是不会做题。而觉得在英语学习上花了时间但是效果很小,于是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动力的则占50%多。有35%的学生认为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中职学校中英语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用来交流,用来运用的。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却完全可以不用英语,很多工作也确实不需要英语。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在我对学生的访谈中,很多学生就说到将来的工作并不需要英语,所以他们认为学了英语没有用。


  2.学校的原因


  首先是学校对英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在职业学校英语并不是学生们的专业课,只是属于文化课。由于这个原因,学校的领导在很多方面比如课程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没有以英语教学为中心,对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也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学生们对英语学习从内心里没有重视起来。


  3.教师的原因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一不可。很多教师在分析学生厌学时只在学生身上找原因,而忽视了教师这一方面。其实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不同,尽管我们也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真正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从思想上和方法上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大部分的人还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大部分的教师还是在沿用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总是按照自己已有的教学思路去讲解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缺乏教学技巧。而且在教学中很少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不好,讲解起来没有重点,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了严重的“教”与“学”脱节。等到发现学生成绩下滑时已经是无法弥补了。


  4.学生自己的原因


  (1)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就没有学好并且已经养成了一些学习上的坏习惯和错误的学习方法。这些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正的,厌学现象会进一步严重。


  (2)学生学习没有计划,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中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时间花了,单词也记住了,课文也背过了,可就是不会做题,考试成绩提高不了。我认为是方法问题:首先教师只顾了对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视了方法的讲解;其次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性,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多次的考试失败后,学生自信心受到重创。继而由怕学英语到厌学英语。


  5.其他的原因


  (1)专业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各专业之间厌学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厌学现象不如其他专业的严重。这是因为我校的护士可以进行劳务输出,毕业后英语成绩合格可以去英美新加坡等国家工作,而其他专业则没有这样的机会。于是其他专业比如临床、口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上就差很多,厌学现象也更加严重。


  (2)性别原因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男生的英语厌学现象比女生严重。在学习语言方面,女生比男生具有先天的优势。很多男生表示,不喜欢英语,是因为英语需要背诵的东西特别多。而且男生在课堂的口语练习中也不喜欢开口讲英语。


  针对上述种种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1.中职学校的领导及教师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在课程设置及安排上,要做到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均衡发展。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注重专业课和实践操作课,但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深厚文化底蕴。尤其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在今后学生的学习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2.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外部条件,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在有限的英语课堂上尽量创造英语环境。我们可以在课的开始之前,给出5分钟让学生去用英语讲述一件事情,或用英语讲一个笑话,或用英语唱首歌曲。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运用英语讲课,课下可以开办英语角,努力创造纯英语环境。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习英语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针对四项技能的不同特点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指点他们自学或是小组讨论,学习效果会更好。


  4.重视评价学生,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评价是确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大部分的学校都是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内容以偏概全、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法展。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则是全方面的,评价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自主性及合作精神等。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这两种评价方式想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掌控和监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实行分层次英语教学,因材施教。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很大“落差”。学生的分数不同,专业不同,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层次是有区别的。这些差异也体现在对英语的学习中。因此分层次英语教学的是很有必要的。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内容讲授中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做到难易结合,因材施教。


  中职生英语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要从客观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力量,从“以人为本”和教育教学的规律的出发,抓住中职生自身发展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教育措施,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改善中职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吴美娟

  第7篇:浅谈如何调动卫校中专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从师范毕业来到卫校教学已有七年之久,由于教学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普通中学生而是中专生,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卫校学生由于专业是医学,所以很多学生只注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忽视了文化课尤其是语文。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语文不重视,甚至轻视语文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那么如何激发中专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呢?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前提


  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不能让学生产生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尤其不能让学生产生自己是差生各方面都不如人的自卑感!为什么这样说呢?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各方面文化素质较全的学生都选择上普通高中,选择卫校的大部分是没考上高中或者家中是医学世家而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学生,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压抑感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教师要知道呵护好学生的一份自尊,才能留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那份热情。


  二、表扬学生、赏识学生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根本


  每一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表扬、被赏识,学生尤其如此。中专生多数是初中阶段的差生,甚至有的学生在社会上混了两年又回到学校。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学生可以使他们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赏识学生就会使他们对语文这门课充满兴趣,充满信心,想不让他们主动学习语文都难。在我授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是被表扬的学生,语文成绩提高得越快,越是被赏识的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越强。


  三、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途径


  来到卫校任教之初,我就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讲新课之前,学生基本上是课本空白一片,头脑一片空白,老师讲解半天,学生才明白今天要学什么,等才入点门,一堂课也即将结束。所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听课,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我认为还总结了其他几种方法,现介绍如下:


  1.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要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这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时间交给学生,老师也要参与其中,我往往会以几个关键性的词来引导他们的学习,使得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2.我认为要让所有的同学都有表现得机会,不能让一堂课成为几个人的舞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表现的欲望,但由于胆怯从不发言。对这些学生要格外照顾,优先安排他们发言,使一堂课成为全民的课堂。


  3.穷尽一切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展课文内容,以多种形式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中专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要想让他们对一篇课文感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地而非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语文的能动性,绝非易事。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篇课文都深入的挖掘。如在讲《雷雨》一课时,我安排了多种模式强化记忆理解。除了组织学生们看教学电影,加入声音和图像的直观印象外,我还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同学们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不仅锻炼了他们即兴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另外我还根据好多同学来自不同的县市,方言不同、各有特色的情况,让学生用家乡话扮演人物角色,登台表演。这一举动轰动了全校,在本班同学表演的同时还吸引了其他班的同学参观,效果出奇得好,此举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4最后,要让学生从教学课堂中走出来,拉近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如我在教《荷塘月色》一课时,带领学生来到北京的清华园,让学生亲眼目睹美丽的荷塘,细细回味朱自清先生笔下散发出来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样一来,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迁移。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真诚的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来卫校上学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我们要打心眼里爱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每次我在备课的过程中,都把他们每个人看成是心中最优秀的那一个。让学生每次上语文课都有一种如沐春风、春暖花开的感觉。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学生才能对你回应真心的爱,那么整个课堂就会成为爱的海洋,在充满着爱的课堂上学习,定然会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总而言之,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语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之间,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更需要老师的一颗爱生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作者:王玉静

  第8篇:加强中专卫校学生积极情感的教育


  人的情感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对周围现实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体验。人的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发扬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扬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是指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而作为教育受体——学生的积极情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实施教育和定向培养。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重视学生的积极情感教育。笔者就如何对中专卫校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教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认同教育要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意愿或行为,这就是由接受——态度能够递进的关键措施。如在讲水在细胞内外分布并随渗透压的改变而进出细胞内外这部份时,课前要求学生观察、回忆在家做饭炒白菜时,为什么放了盐后,越炒白菜出水越多这一常见现象?相反发海带时,把海带放在水中,又是什么现象呢?这样一下就激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原理形象化。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学生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也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


  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对学生积极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成功的需要是伴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需要,是学生心理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论学生学什么、做什么,教师都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并及时、恰当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确定的活动目标一定要是学生“踮着脚或跳起来能摸得着的”。要求不宜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就会产生消极情感体验。成功体验的积极情感对于后进生极为重要。后进生也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他们的主流是向上的。教师对自卑、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进他们的转变。要适当夸大他们的进步,这种夸大的指向不是无意义的做作,而是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感对于自卑、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能够长善救失,他们的心弦定能被拨动,他们心灵深处闪现的上进火花,定能燃成熊熊的青春之火。


  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他们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积极情感的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护、尊敬与信赖孩子又是教好孩子、获得他们积极情感的重要条件(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顺应学生的情感需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多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对学生内在诉求的深入理解和对情绪波动的谨慎把握。教师要运用积极情感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善于动之以情,感化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学生被爱、被老师重视的精神体验。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有自尊心、荣誉感。但往往有孩子气,幼稚、不懂事,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问题。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要坚持正面教育,即加强积极情感教育,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步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


  四、建立同学间良好的交往关系


  同学间良好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彼此心理相容、互相悦纳的人际关系。有一些专家曾以知心度和坦率度作为学生关系亲密程度的指标,了解中专生人际关系的特点。这项研究发现:中专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知心程度比较高,学生往往把同学看作友伴,其中43%的学生认为“朋友比父母知心、更谈得来”,而认为“父母比朋友更知心、更谈得来”的仅占18%;在坦率度方面,也是同学比父母表现得更坦率,更愿意说心里话。可见,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中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喜欢独处的孩子,积极情感体验少。一个学生与情感健康的学生一起玩耍,一起交流,长期生活在充满积极情感的集体氛围中,其情感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发展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愉快乐观的积极情感,使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痛苦和具有爱心。


  学生之间发生争执,老师不要过早干预,鼓励学生自行解决,他们从中就可以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老师自身也要起表率作用,与同班老师、同事之间互相尊重,乐于助人。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同伴的积极情感。


  作者:陈咏虹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