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24-04-27 16:04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科最重要的方法论课程,在当前高校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背景下,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应朝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向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越来越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些年来,国内的诸多高校在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也纷纷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上。只有通过应用性教学,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方法论课程,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笔者所在的仰恩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计量经济学作为仰恩大学经济类核心课程,是应用型教学改革的重点。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效果欠佳。为此,笔者通过向仰恩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学生投放《计量经济学课程调查问卷》调查问卷160份,其中回收有效试卷139 份,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反馈信息。同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措施。

 

  二、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计量经济学是通过数学工具来描述和分析经济学问题,是经管类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然而,对于调查问卷设置的您认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对将来的工作有用吗?”这一问题,只有19.2%的学生选择对将来的工作有用70.6%的学生选择对将来的工作有一定用处,还有10.2%的学生选择对将来的工作无用。从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可知,学生缺乏学习该门课程的动力,在思想上不重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核心地位与重要性并未在教与学中体现出来。

 

  2.课程定位不清晰。目前,国内各个层次的高校均开设有计量经济学课程。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的数理统计基础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资料、课程体系等内容,大多是采用重点高校的学生培养模式。这些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致力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仰恩大学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师资短缺,欠缺课程建设和课程创新的能力,在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采用了研究型高校的教学版本,因此,课程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吻合,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学生先修课程不足。计量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的结合。因此,学生的数理统计基础与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要想学好计量经济学,学生首先应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数理统计基础。然而,笔者所在经济学院的学生是文理兼招的,根据调查问卷显示,65.5%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数学基础就相对较差,虽然在进入大学后对相关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但仍未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据调查,60.2%的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成绩低于70分。20.1%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理论部分听不懂62.7%学生认为理论部分难度较大。根据问卷结果,学生认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排名前三的是数学基础差内容抽象数学公式多。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许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便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4.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包括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验与模型应用四个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者也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分布在讲解基本假设、参数估计与各种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上。课堂中涉及实际应用的部分欠缺,比如如何根据经济显示建立计量模型、如何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等。学生也缺乏这些方面的练习。对于调查问卷中您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印象是?”这一问题,90.1%的学生认为是理论的,还有13.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是无趣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计量软件的运用和操作。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了解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却很匮乏,不知道运用计量软件进行案例分析。部分学生看不懂计算机软件的输出结果或者无法对输出结果做出解释,更有少部分学生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连基本的数据输入都无法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的结果印证了这一事实,8.5%学生尚未掌握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只有12.7%学生既能建工作文件,输出模型结果,又能看懂模型估计的输出统计结果和图形结果。运用计量模型、软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学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认为应实施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增加上机实践时间,改革现有的成绩考核制度。

 

  1.以应用为导向,设计科学合理的计量经济学内容。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目标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应技能,能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将来的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笔者所在的仰恩大学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在制定教学大纲和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和层次要求。因此,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以这一系列目标为指导,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适当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不是数学,数学和统计学只是一种分析工具,授课教师应该由浅入深,减少课堂讲授中的数学推导部分,将各个单元衔接起来,让学生了解将冗长复杂的数学推导背后的基本思路。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统计分析和数理推导在计量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大量的数理推导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加强了学生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2.以应用为导向,增加案例教学。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课程应充分重视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付诸于实践,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最好的展示。首先,更新现有的教学案例库,选取与社会经济运行现实的案例。完整且具有特色的案例库中应该包含一些模糊的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步骤:模型设定、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预测贯穿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中,在这一过程中,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通过一些列生动而具体的案例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充分结合,同时也体会到定量分析的实用性与重要性。通过案例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3.以应用为导向,增加实践上机时间。随着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实际工作中的计量分析都是通过计量软件来完成的。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应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与计量软件,如EviewsSPSS等计量统计软件的操作贯穿到实际的经济问题分析中,增强学生操作计量软件的技能。因此,一方面,需进行课时的调整,以仰恩大学为例,仰恩大学计量经济学学习时间为18周,每周3学时,共54学时。按照目前的教学大纲安排,利用这 54学时讲完所有的内容时间已经很紧张,安排上机的时间很少。因此,应该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上机时间,将理论的学习与计量软件的操作充分结合,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至少掌握一门计量软件的操作,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以应用为导向,改革成绩考核制度。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改革,在考试制度上,应充分考核学生的实践运用和操作能力。而目前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方法,如笔者所教学的班级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布占比3035%35%,总成绩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加权平均。传统的笔试方法要求学生必须记住大量冗繁枯燥的公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这些公式在实际分析经济问题过程中应用得比较少。因此,应改革现有的考试方法,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引导学生独立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让学生掌握计量分析模型和基本理论并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加大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在考核中的权重,学生需在实验室机房独立完成计量分析报告,同时,在学期末,上课班级以24人为小组完成一篇计量经济学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同时,在进行传统的笔试过程中,可以在试卷上附注相关的数学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王倩 来源:经济师 20165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