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4-04-23 09:48  

  1设计背景

  在各个高校中,学校有面对教学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有管理学生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往,我们面对这方面的数据大都是采用的是纸质的手工保存方式,需要教师的不断去录入,维护也不是很方便,不利于管理者对整个数据进行查找、修改等操作。而在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后,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录入学生的信息、教师的排课信息,对信息的汇总统计也比较方便,同时高效便捷的储存管理高校的信息。为此,我们设计开发出了针对高校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方便了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给高校的无纸化办公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简单的操作管理平台,也能够方便高校学生对在校期间的各种选课、成绩进行全方面的查询。


  2设计目标

  本项目依托高校的学生信息,结合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而开发设计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系统化、标准化的信息管理,使学生信息快捷的录入、查询、修改,为教学与管理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设计合理、管理合理的信息管理共享平台。面对高校大量繁琐的学生信息、教学信息、实习信息、就业信息等几方面,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计总体目标如下:通过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能够使高校的学生信息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为使用系统的教师与学生提供快捷、高效的操作;节约高校学生管理的成本,提高高校无纸化办公的效率;为高校评估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提供必要的有力支持。


  3功能需求

  通过上述对高校学生信息系统的背景、及设计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需求目标方案:

  (1)设立高校学生档案的录入和维护管理。

  (2)设立高校学生成绩管理机制,在电脑端能快捷对学生成绩等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等。

  (3)设立学生排课、选课管理,在电脑端能够实现选课课程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4)设立班级设置管理,在电脑端能实现班级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5)对系统程序的使用者和管理员进行权限进行设置,保证系统程序的安全运行。


  依据程序功能的需求,我们设计了程序的如下功能:

  (1)学生档案资料的管理:学生档案的数量十分庞大,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新生入学的档案录入及更改,其中包括学生个人信息的修改。

  (2)学生成绩系统的管理:学校教务系统负责人可以查询和修改学生每年的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做参考依据。

  (3)开设班级及学生课程的管理:高校的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所需班级数量和人数及排班情况并可选修这学期的课程内容。

  (4)用户及管理人员的权限分配:为了更好的确保程序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对各个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


  4总体规划设计

  本程序采用开源的php脚本语言,php语言具有跨平台性,而且执行效率比较高。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采用windows2008+apache搭建系统环境,程序总体按照B/S构架,能够便于后期的测试及维护。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学生(管理员)登录页面、学生信息录入页面、学生成绩添加页面、学生成绩查询页面、学生信息查询页面、学生信息修改页面、权限管理页面、班级设置管理页面、选课系统页面、密码安全管理页面等模块。


  程序工作的基本流程是:学生(管理员)登陆→程序主界面→登录后台子系统→操作。

  5程序模块设计

  5.1系统登录页面

  学生输入学号和密码,进入学生个人信息页面;管理人员输入管理员帐号和密码,进入相应的管理页面。如果信息错误,则给出相应的警告提示信息。


  5.2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模块

  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入学时录入的相关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興趣爱好等。学期当中,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各门功课的成绩。对于班主任或者班级的管理人员来说,可以查看本班级所以的学生的综合信息,及学生选课的情况,也可以修改某一个学生的某些信息,便于在教学工作中进行管理。


  5.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模块

  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每学期的结束,录入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能够通过后台的按条件搜索学生的成绩信息,便于教学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学生可通过登录系统查询自己的成绩和某一科的成绩排名。


  5.4程序系统维护模块

  班级管理页面:班级管理员可以添加或修改本年级需要开设的课程,并可以修改和维护。

  课程设置页面:这里管理的是学生所开课程及选课情况的内容。

  权限管理页面:超级管理员可以对所有的用户组进行权限的设置,便于安全管理系统。

  密码修改页面:进入系统后,用户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密码,及安全保护验证等信息性。

  6结语

  总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教与学相互结合起来,增加师生的信息互动交流,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当然在设计当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5期

  作者:骆海玉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