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6  

  摘要:中醫整体观和生命观理论为基础,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寻找并提炼出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行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述了多层次、多性质、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动态功能体、系统廊道、动态敏感点的疏导策略,旨在促进城市各种能源的有机循环,从而维护城市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城市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生命要素;探析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178


  引言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扩张和城市更新。我国的规划主要是以西方城市设计理论为基础,强调城市功能的划分、城市形象要素的塑造;过度追求局部情节的“外科化”改造;盲目追求形式美的设计和城市空间元素的简单罗列。这片面的、孤立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这座城市正处于亚健康状态,逐渐出现许多问题:人口压力太大,交通拥堵、气候灾难,环境恶化和其他环境问题,以及城市特色的逐渐丧失,人类的冷漠和其他社会问题。面对这些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我们不禁思考西方城市设计理论是否适合未来城市的发展,基于整体和系统的协调发展才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健康之路”。中国传统医学是优秀的东方哲学文化体系。中医理论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与环境的和谐。从系统的角度把握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征,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当我们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持续增长和发展,我们可以应用系统的中医理论,理解和解释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看,发现城市发展的规律,讨论城市的健康问题。


  1.中医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结构解析


  1.1城市空间要素再提炼


  城市功能体是指在具有基本功能的区域内,以某一功能为主导,与其他功能相协调,通过内部作用机制将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实体或功能系统。它就像人体的脏器,承载着城市的“生理”功能,承载着城市的经济、社会等复杂而细致的功能。如城市广场、城市重要建筑群、城市环境敏感区域、基于TOD发展模式的城市社区等,都可以作为城市功能体进行单元研究。


  1.2廊道功能复合


  由于城市的复杂性和能源的多样性,有各种各样的城市廊道来传输和运输不同的能源,它们有自己独立的系统和系统,有不同的责任和作用。例如,交通走廊负责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传输。绿色廊道负责清洁空气和自然风的流动;水走廊承担着水资源和雨水的储存、收集和流动;经济走廊承担着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播和流动;休闲走廊传达正能量信息、生命活力等。事实上,节约用地,功能需求,人们的行为和景观美学考虑,大多数城市地形画廊,活动的需求,城市空间格局,特点,影响因素,走廊的各种功能有机结合,形成两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走廊的功能组合,满足城市的需要在能量循环操作,并使城市景观是丰富多彩的。


  2.中医视角下的“健康城市”解读


  2.1中医学的健康理念


  《素问·调经论》曰:“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日平人”,这句话体现中医认为阴阳平和,充盛形体,三部九候之脉一致,是健康的表现。其完全包含了WHO的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甚至范围更广。中医思想强调人的“形神合一”。其中,“神”不仅有心理、情绪的含义,更有对人的整个精神状态的概括。健康人必是形神合一,和谐一体之人。


  中医哲学的健康理念讲求的是动态平衡的思想,这种动态平衡不仅包含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还有人与自然、人的身心、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平衡。中医治病以人为本,强调给予患者人。根据以上对中医学健康理念的阐述分析,可以总结提炼出了关于“健康”的关键因素——整体、和谐、以人为本、平衡。


  2.2中医启示


  面对生命体健康问题的挑战,我国传统文化——中医学理论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思想方法体系。中医学产生于中国文化的母体之中,与东方文化哲学一脉相承,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辩证论治,核心理论是经络学说、脏象学说、气血血津液学说。这些学说解释生命现象,与病因学说、病机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关系构成了中医学的方法论。通过借鉴中医学的关系学原理,认识城市生命体的内在机能与外在病症表现和病理机制,揭示城市生命体的系统及要素的内在运行规律,及时有效地了解城市问题,同时也发现城市具有的发展与变化的潜力,提高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操作性,保持城市健康活力。


  2.3中医学整体观


  医学是一门以人的活体为研究对象,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维护肌体健康为目的的学科,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衍生出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中医学产生于中国文化的母体之中,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形成了以经络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为代表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结作用,将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网络视为一个表里相连、上下沟通、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整体的作用发挥其生理功能。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和传变,诊断上察外知内、知此及彼,治疗上着眼全局、调节平衡。中医学整体观还认为人与宇宙是一个整体,因此有“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2.4以人为本观


  中医的以人为本思想体现于重视人的主观感受,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一书曰:“病者之爱恶苦乐,即病情虚实寒热之征”,说明中医诊断时通过人的爱、恶、苦、乐等主观体验,来帮助判断患者病情。


  当今的城市建设,过于重视城市空间形态的营造,缺乏关注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的感受。超大尺度的城市广场,缺少活力的城市灰空间等常常出现于我们的城市中,这都是因为城市设计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城市规划的主体对象是人,而不是为规划而规划。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建设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打造人性化尺度的公共空间,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等,增强邻里之间的交流,增加城市空间的人情味,使人们对城市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真正做到“自平其心”,“其德不孤”。这样的城市才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


  2.5城市生命体的病理机制


  中医学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关系主要有病因学、病机学。通过借鉴中医学的病因学、病机学来认识城市生命体的病理机制。根据城市病因内容来解析,是外感病因还是内伤病因?比如是设计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是政策问题?是继发病因还是其他病因?如城市活力不足是继发于城市功能布局的不合理还是继发于交通问题。借鉴病机学说,城市生命体的病理反应是否因“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代谢失常”造成?比如城市发展不利因素增多、功能比例匹配不大、城市动力不足、城市活力要素缺失等等造成。


  3.结束语


  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和生命体视角来审视和解析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发现、提炼和研究城市物质空间存在的生命要素,对于重新阅读和理解城市、科学设计城市、精心呵护城市都很有意义。目前正值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期,“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思想所追求的是城市物质空间的“适居性”,开展对城市有机体生命要素的理论研究,揭示城市物质空间的有机属性,能提高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的契合度,从而提高城市空间质量。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城市建设平台,对城市物质空间的运营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诊断与调整,将有利于推进健康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