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完整性
发布时间:2024-03-12 09:16  
摘要: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统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现理论基础深厚、思想内涵丰富、内在逻辑严密、理论框架清晰,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人类社会
  
  1 涵盖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社会结构层次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三个基本层次。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过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产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就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的社会形式,而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后者对前者都有或大或小、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反作用。这个矛盾体系的循环往复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人类社会是以生产为基础的种种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社会历史的发展表现为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的矛盾都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矛盾体系,共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2 涵盖政治、经济与文化各个社会生活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组成部分。社会就是在这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和运动中不断形成发展的。对于三个部分的内在关系,马克思表述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中,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物质文明,是人类生存和延续的基础,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人类在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同时,自身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即表现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而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按照中国特色杜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更加全面、协调、均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成为“四位一体”,形成了一个涵盖政治、经济与文化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理论体系。

  3 涵盖人、自然与社会的三个维度
  
  工业革命给高科技带来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希望并相信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将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难题,使经济快速增长,消除贫困现象,消除社会矛盾,达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全球性追逐科技神话、盲目征服和占有自然的过程中,地球资源严重消耗,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发展中国家不仅自身盲目开采滥用,还要背负西方国家的压力,生态系统破坏更为惨重,几十年来更是自然灾害连连不断。就如恩格斯所告诫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成果又取消了。”在人与人的对象性活动中,人类破坏了自身和谐,导致了冲突与战争;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中,人类破坏了自然界,最终遭到了自然界的惩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对抗作了最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并建立起人类社会进步趋势的充分信念,同时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对抗。而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的发展史、社会的发展史说到底是自然的发展史。马克思认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的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相互制约。”也就是说,人类的发展史本身就是自然史的一部分,人类的发展史受着自然发展史的制约,自然史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自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以来,就有了人类和人类社会,成为了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世界。自然发展、社会发展都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人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主体,在一定的自然制约中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人、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协调好了,和谐了,则三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发展;如果人、社会与自然之间不和谐了,那么三者则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已取得很大进展,并已形成较广泛的共识,相比之下,对社会内部对抗性问题的认识明显滞后。而十七大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大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不仅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也是解决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与矛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摒弃了单向度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论、以征服自然为标志的人类中心主义、西方抽象的人本主义,主张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最终有利于实现人、社会与自然三个维度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