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水平却因各种原因,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如今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已广泛渗透到企业财务领域,朝着企业的管理领域发展,并且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会计工作的发展。在阐明选题背景、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等基础上,展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前景。
会计电算化又叫计算机会计,它主要依靠计算机代替手工难以完成的工作,把现代电子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会计实务上。具体来说,它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而不是我们的财会人员以往的手工进行建账、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分析处理各种会计信息,这个过程是完全自动分析和处理数据。目前我国的公司大部分都使用商品化的电算化软件。而在这些用户中,小型企业用户所占的市场数量最多,然而在大中型企业和集团企业用户市场还没有出现成熟的产品。事实上,许多中等规模的企业都在使用这些软件,并通过使用该软件省去了繁琐的手工会计工作,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然而,不同的用户群体总是有着不同的需求,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还是有更高的要求。
对于大中型企业用户和集团企业用户群体来说,简单的通用的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他们想要的系统是必须和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够轻松、高效、安全的传递、汇总、加工和处理会计数据,以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求,这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将不仅可以简单地服务于金融业,同时也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所以,对于那些大中型企业用户来说,在系统结构、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目前的会计核算软件根本满足不了他们企业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意识到了金融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迫切需要更成熟的金融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适合大中型企业的金融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周期较长,体系结构也比较复杂,开发这种系统的软件对开发人员来说太难了。
为了更好的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研究,我校与江西中山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并接受江西中山会计师事务所的委托,合作开发横向课题——会计电算化校企联盟项目研究,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发现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另一方面促进了会计职能的改善,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会计电算会进一步得到普及和推广,会有更多的单位使用计算机代替会计人员手工工作,我们的会计电算化就会得到广泛实施。近年来,会计软件发展和普及的非常迅速,一些被专业软件公司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出来的软件产品很受欢迎,为那些小微型会计单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在国家各级财政机构、各公司的努力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一定会快速发展和应用起来,通过,我感到会计电算化会朝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发展。
1 会计电算化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
发展会计电算化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支撑。现在已经有许多计算机核算软件具备了向其他行业扩展的条件,同时,网络、数据库和其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管理集成开发软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从发展趋势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将逐步与其他业务部门联起手来,打造具有综合性功能的会计电算化。
2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更加规范和标准,并与国际接轨
如今财政部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会计电算化规范的管理办法,随着这些规定的逐渐落实,人们也将逐渐认可并遵循这些规定,促进会计电算化的规范性,会电软件的开发和顺利运行等基础工作、各种部门的整合问题以及会计信息的共享问题也将顺利解决,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将逐步形成。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我国很快便可以并与国际接轨。
3 会计软件的开发将向着工程化和商品化发展
现在开发会计软件的方法已经完全改变了,以前是发开人员凭着开发经验开发,现在以及以后都会变得更加科学,以后开发出来的软件一定是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些软件公司已经聘用了很多技术水平高的软件开发人才,希望可以开发出一种标准化的会电软件,并且这种软件有着很高的实用性和良好的售后服务。随着商业化会计软件的日益完善,我国会电软件的工程化也将更加成熟。
4 网络会计会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广泛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各个工作站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技术和条件较好的单位已经在自己单位内部建立了小型的计算机网络。现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如此之快,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改变和更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网络会计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使大规模的按需报告得以实现,使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向更加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网络会计定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未来走向。
作者:涂粤骏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6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