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22 09:05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了学前幼儿家庭教育的至关重要。

 

然而,通过我们耳闻目睹的诸多事实,纵观学前幼儿家庭教育中种种不良现象,我们不能不忧心地惊叹:学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1.家长片面的教育忽视了幼儿人格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这一原则和要求不仅限于幼儿园,同时这也是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而我们生活中的某些家长又是如何做的呢?随着"8090"们走上社会,他们孕育的新一代也随之慢慢"产生"。这个群体中的父母普遍拥有高学历,因此,对她们唯一的宝贝的教育就成了重中之重,许多年轻的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趋势下,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不顾,对幼儿实行超前教育,而且这种超前教育又是片面的,盲目的,僵化的。

 

  2.家长过多的包办忽视了幼儿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学前教育中,不乏有许多这样的父母,片面强调特长教育、智力教育、在生活上对幼儿无微不至,却忽视了对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锻炼,具体表现在:

 

  2.1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由于8090后这个群体大部分都是独子,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在接触到了大量的早期教育的信息后,对孩子的教育特别关注,且忽略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许多幼儿在父母的百般呵护,百般溺爱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5-6岁的幼儿仍然是父母给其穿脱衣服、鞋袜、洗脸洗澡、甚至喂饭。父母为其包办一切,结果导致孩子凡事依赖他人,没有独立性,懒惰、缺乏激情,生活自理能力差。

 

2.2 缺乏劳动体验机会。美国在幼儿学前家庭教育方面值得我们借鉴。许多父母为了培养幼儿自信、热爱生活,让幼儿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从小接受劳动锻炼。比如为幼儿备小工具箱,为的是让幼儿动手动脑,进行手工劳动的训练。

 

给幼儿提供小围裙、小拖把、小喷壶,为的是让幼儿体验家务劳动的苦于乐。有的父母专程将幼儿带到工厂、作坊参观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及辛苦劳作。

 

而我们的某些家长如何做的呢?看见孩子有兴趣收拾餐具,生怕孩子摔坏了忙上前阻止;看见孩子起床,想试穿衣服鞋袜,嫌孩子速度慢,质量差,还是"让妈妈给你穿",孩子在家里游戏后收拾玩具,父母总是不放心"走开,你收不好,我来"。 孩子想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怕其"帮倒忙,"总是竭力将幼儿"拒之门外"

 

这样,不但不为孩子提供劳动的自由空间和条件,而且剥夺孩子参与劳动和锻炼的一切机会。试想,不干事,还谈得上自信心和成功的喜悦?不动手,怎么会勤快?不给他任务,还怎么谈得上责任感?干预孩子一切参与尝试劳动的机会,结果只会挫伤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欲,生活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参与意识减弱。

 

2.3 缺乏面对困难勇气。日本的许多父母与幼儿赤着上身,穿一条裤衩在冰天雪地里接受冷浴或进行锻炼。表面看来,显得残酷,但实际上,给予幼儿的是一种理性的、深沉的、长远的爱,这种做法强化了幼儿的生存意识,也是让幼儿接受困难、意志与挫折的训练。

 

而我们生活中有相当代表性的一部分父母对待孩子可用一句俗语:"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在当今物质条件都比较好的大环境下,外界的各种物品也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只要孩子想要,就满足。甚至有的家长以物质作为奖励来博得孩子的欢喜。结果使孩子吃不了苦,受不了一点委屈,甚至产生与同龄孩子在生活上攀比。孩子自私、霸道、遇事不动脑筋,害怕挫折与困难,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想远"。做父母的是否从中悟出某个道理呢?小朋友自私,对他人缺乏爱心,遇到困难就逃避,难道是先天的秉性吗?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优越的生活条件并不是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是需要在父母的身上获得直接经验,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中学会学习,在交流中学会与人沟通。父母在幼儿面前要身体力行,从生活中点滴小事教育幼儿,时常给他一个拥抱、一个吻、一句鼓励。多一点时间陪伴,多一点时间交谈,多一点时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学会平等、友爱、谦让、关心他人,这对于孩子来说会更有意义。

 

  3.家长过高的要求忽视了幼儿兴趣爱好

 

初为人父母的8090后家长对自己宝贝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来培养,按照自己的定势思维给幼儿强制性附加兴趣爱好,却忽略了孩子自我兴趣的需求。

 

有的小朋友没学习钢琴的倾向和天赋,父母总觉得孩子有悖于自己的愿望,拿着尺子、扫把追打,孩子吓得浑身发抖。试问,你觉得孩子快乐吗?你问过孩子的感受吗?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

 

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曾说过:"任何方法,如果是以儿童需要为基础的,那么它便会成功,如果不顾儿童现有的需要就去进行,那么就不会达到目的。"实践证明,正确诱导和扶持儿童的兴趣爱好,是孩子成功的第一步。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肯定幼儿的兴趣,尽力为幼儿创设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并鼓励幼儿不懈努力。

 

  综上所述,以上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现状,我认为:家长的言行举止要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8090后是充满活动力的一代,他们不因循守旧,因此在教育下一代上也要注重个人特色。要培养新世纪的优秀接班人,必须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其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王云峡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 2016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