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4-02-29 09:02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应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存在问题,同时为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经济理论基础。

 

由于《微观经济学》存在大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和一些复杂的经济学模型,即便是一些理工科的学生都无从下手,而经管类专业学生更是望而生畏。因此如何生动形象地讲好该课程体系的有关内容,是《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的一大难题。1908年,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任院长经济学家盖伊(Edwin F. Gay)开启了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应用之先河,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也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课程内容抽象。《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解读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一门学问,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其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和难懂。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微观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有抽象化、数学化的特点,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会进行理论分析,再构造数学模型,画出直观图形,最后再进行复杂的数学推导。多种方法的融合使用,学生在初接触的新鲜感消失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3、意识形态上具有阶级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及原理都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为背景,它的哲学基础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信奉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存在。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有所区别,目前我国经济更多的是以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这会导致学生用书本上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国经济现实不通,甚至自相矛盾,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产生共鸣

 

  二、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有一些还可能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要真正面对的实际情况或问题,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而且案例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案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呈现真实生动的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每一个案例所呈现的实际情境都是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止一个,能够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止一个。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教学案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多角度地思考案例中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找寻求问题的答案。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因为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是封闭的和静止的。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地停留在口头层面上,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变成一种生硬说教。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小组合作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在小组内建立一种融洽、友爱、平等的伙伴关系,创造一个研讨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就案例展开学习与研讨时,学习的概念已经从个体的学习扩展到群体的学习。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由于其选材的广泛性、实施的灵活性以及讲授对象接受能力的多样性,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并以恰当的方法为学生作出分析,直接关系到《微观经济学》这门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总结多年讲授微观经济学的经验,认为《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符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所选用的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才能够恰当说明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正确理解、把握所学理论,案例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选择案例要具有时代特征,与实际经济生活相联系。现在的学生十分关注经济生活,对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及其变化都十分敏感,被选来作为理论教学辅助的案例就必须符合经济生活实际且具有时代特征。

 

  2、必须选用典型案例。实际经济生活中的案例远非理论模型那样简单,许多案例内容曲折复杂,案中有案。选用案例必须能够直接说明问题,一般情况下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的说服力、感染力都比较强,能够较好地解释理论模型。另外,教师讲授内容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用恰当的案例将教学内容引入,就会引起学生对案例之后紧接而来的理论知识高度关注,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讲授的理论内容上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运用经典案例强化教学重点。《微观经济学》授课标准是多层面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学重点要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用通俗易懂的分析来描述理论外,教师还必须用经典的案例加以强化说明。例如讲到劣质品收入效应时,1854年爱尔兰发生的吉芬现象就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通常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也是学生产生兴趣、易于接受的兴奋点。用鲜活而有分量的案例解答理论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形成对理论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四、《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使案例教学能够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1、以案例引导出所讲述的概念。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既可以用生动的故事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用简单的事情说明晦涩的理论,帮助学生尽快消化和掌握理论知识。如在讲授效用时,可以用不同人喜欢不同的东西的例子,说明效用的概念,和概念中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样的东西对不同的人效用是不同的,同一种商品因时、因地而异,其效用是不同。再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可以用案例来说明需求量和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一般的规律,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2、以讨论形式增加对理论的理解。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将一个问题设置成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针对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在讲机会成本概念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分别给出学生上学和不上学去工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让学生来讨论为什么他们会选择来上学而不去工作,上学的机会成本由哪几个方面组成等等问题。这个问题同时也说明了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可以影响现期的消费行为。在讲到垄断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中国移动公司的资料发给学生,让他们来讨论垄断的效率和竞争的好处。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之后,不仅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论和应用,也反映对枯燥的经济理论的兴趣逐渐加深,并且进一步了解除校园外的社会,增强了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3、以实地调研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近年农产品价格多变,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村的,这样就可以给他们布置任务,分别从种植者、消费者的角度来调研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又对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和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再来对比理论与实际有什么样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也使得理论变得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应用。

 

  作者:李国志 刘美瑜 来源:未来英才 20169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