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而时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下滑。在国际国内环境双重压力作用下,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企业面临的压力空前增大。从目前情况看,农业、教育、医药、行政与食品、饮料、烟酒、化妆品等零售及批发业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而就业重心偏向于港口、物流、航运企业的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就业则存在较大的困难。
交通运输专业是我校省级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一个特色专业,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壮大,实力逐步增强,培养的交通运输人才遍及全国各大中小港口、航运企业与运输管理部门。在前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仍基本保持100%。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该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急剧下降。
1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金融、外贸、出口型制造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纷纷调整用人计划,尽量不进新人,甚至有部分企业开始通过裁员来缓解成本压力,这些使得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就业变得十分艰难。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2008届本专业毕业生人数为78人,其中有13人读研,截止5月中旬只有6名同学尚未找到工作。而2009年本专业毕业人数达到111人,除去基本确定读研的30人,至今仅有26人签约。可见金融危机下,本专业大学生就业寒意浓浓。
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包括时间、区域以及能力结构三个方面。
在时间结构上,由于本专业近年大量扩招,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今年又恰好是历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高峰,金融危机的到来更加大了本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度。
在区域结构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本专业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便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金融以及外贸进出口行业,如港口、航运企业受其影响较为深远。
在能力结构上,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金融危机的到来也可能使与本专业对口的港口、航运企业不再接受大学生实习,这对本专业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2对策
这一问题涉及多方面,需要动员各方如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个人的力量,应“齐抓共管”。
从政府层面,政府应出台政策,创造机会。温家宝总理承诺要提出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包括创造条件让大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多招大学生,科研院所和学校重大科技专项以多种方式吸收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充实一线工作,组织大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技能培训,搞好人才市场和招聘工作,各类企业要想方设法稳定在岗大学生的工作等。政府应提出相关专项政策以应对当前就业危机: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第二,政府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措施如: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第三,政府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另外,政府支持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交通部提出的“四万亿”计划,这些都会是缓解本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
从学校层面,学校首先应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变革教学计划和内容,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其次,学校应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再次,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学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或者毕业学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结合这些信息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
从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层面,毕业生就业难对广大毕业生和家长而言明显是坏事,而对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却是机遇。尤其对中小企业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而言,这意味着人才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应该要目光长远,着眼发展,储备人才。
从学生个人层面,学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已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特别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环境中,人脉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在我国大学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选择父母的人数最多,但是由于专业上的联系,校友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加充分。第二,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时期。由于金融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危机这一段时期内就业市场低迷,就业需求减少,工作岗位不理想。因此,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增加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时期,期望在两三年之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样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也缓解了就业压力。第三,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最后,本专业大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范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就业单位。
3结论
自大学扩招以来,社会成分趋于知识型。昔日人才结构之金字塔顶端膨胀,大学生风光不再,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宏观而言,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本已严峻的形势愈趋复杂,对交通运输专业更是无异于雪上加霜。
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增大。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相关部门所提出的拉动内需计划将会为交通运输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危机也意味着机遇,危机也意味着进步。相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必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交通运输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也必将得到改善。
来源:高校教育研究 2009年7期
作者:蒋惠园 卢升荣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