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0:04  

 

 第1篇: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也称为电子标签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雷达技术的发展。在很多领域中将取代条形码作为无线远距离识别的应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图书档案、门禁收费、资产管理、交通物流等领域中。RFID技术图书馆管理系统正以极快的速度走入人们的生活。


  图书管理系统及功能


  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部署相应的RFID硬件设备,用来识别、追踪和保护图书馆的所有资料,通过RFID系统实现图书借还、顺架、定位查找、馆藏盘点等功能,极大地提高图书馆资料处理的效率。这里以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为例,介绍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特点。


  该系统根据面向的两类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分为2个平台和4个子系统。一是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面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馆员工作站子系统、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实现借书证管理、标签转换、查询统计、数据维护、图书监测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图书馆RFID服务平台面向读者,包括自助借还子系统、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图书查询等功能。其中主要设备包括:


  (1)无线射频(RFID)标签。RFID芯片可以嵌入黏性标贴中,随着标贴牢牢地固定在书本上,每个标签可以保证10万次读写,记忆功能不会受温度、光线等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读写质量,甚至标签表面污损、磨破也不会对其使用构成影响。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RFID标签可进行信息存储,如,存储图书信息(书名、作者、索书号等)及所在图书馆、书架信息,读者借阅信息等更多其他内容,这样就等于给图书建立了电子数据档案,为图书流通系统传输射频识别信号。识别带RFID标签的图书时,读者不用一一打开图书就可以同时读取多本图书的记录,改变了以往逐一手输读取信息的方式,提高了识别图书信息的精准率,简化了图书流通程序。更为重要的是,RFID标签中的信息可以反复擦写,能适应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进行相应软硬件的升级,方便日后图书信息管理。


  (2)服务器或工作站。这是整个RFID系统的核心部分。服务器中安装了应用软件和数据库,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存在接口,执行着信息交换和处理的中枢职能。当服务器接收到从图书馆各个地方阅读器传来的信息后,随即将信息反馈到图书馆自动管理系统中,由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最终指令并向RFID服务器发送,由服务器指挥各个终端执行命令。RFID服务器可根据图书馆的馆藏特点进行修改制作使用接口,并可安装各种PCBASE的硬件及各种Windows操作系统搭建的RFID应用系统和管理平台,实现对RFID系统各个终端设备的管理和监控以及对各设备和应用系统即时状态的查看,并实现对历史纪录的报表和统计功能。


  (3)移动式盘点系统。以往图书馆盘点图书时,工作人员需手工取下每本图书查找并输入每本书的条码号,由于图书馆藏书比较多,盘库工程耗费人工多、时间长,且出错的几率也比较大。相比之下,使用移动盘点系统后,工作人员不用挪动图书,只需手持读写器扫描各层图书,可一次读取多本图书的信息记录,并及时发现和更正馆藏信息中的错误,让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更加准确,快速实现对图书资料的盘点。移动式盘点系统除了可以完成数据采集、上架及盘点操作外,还具有搜寻、排序、纠错、剔旧等功能,扫描结束后还可使用数据接线或无线网络从移动式盘点系统导出各种错架、未上架、借出等馆藏的实时数据,在服务器中做出相关数据统计报告。另外通过移动盘点系统还可快速实现书籍的定位查找:对错架、乱架的图书,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读写器页面导航功能,瞬间就能搜寻出其所在楼层及书架的位置,解决了困扰图书馆多年的图书查找难题。


  (4)自助借还书机器。使用自动借还书系统后,读者无需工作人员的干预,全部借书过程完全自主进行。使用时,读者只需面对简单而友好操作界面,按照系统提示的操作步骤进行:先点击触摸屏幕,放入要识别的证件,并在机器显示的虚拟键盘上输入自己的密码,系统认证通过后,显示下一页内容并且自动删除读者输入的信息,对读者的身份、阅读偏好等隐私进行有效保护。其次,读者在图书识别区域可以一次放入多本图书,并且书和书之间随意叠放,而无需逐一进行操作。这样的方法节约了读者的时间,缩短了图书流通管理的周期;另外,该设备还能让读者在借书流程操作完毕后选择打印该次借阅的凭条,提醒自己借书日期。如果忽略打印凭条,该自助设备会自动向该读者的注册邮箱内发送有关本次操作的记录,核实借阅行为并预防图书超期。图书还书系统还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不受开放时间、节假日及安装地点、环境的限制,真正做到了全天候服务。


  (5)门禁系统。以往的“条码+磁条”的图书管理系统为了防止失窃,还必须购置防盗系统。这种老式的防盗监控设备在使用中如遇到金属类的物品,就会经常发生报警,防盗系统的使用期限短,还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就RFID的技术特性而言,其本身就具有防盗、监控性能。当读者选择好自己要借阅的书后,通过证件在自助借阅机上办理完借阅手续,这些信息由RFID系统自动识别生成相关数据,当读者途经感应门时,检测仪天线自动校对图书中的RFID标签信息,校对无误后,自动放行。相反,如果读者持有没有借阅或者没有按操作步骤借阅的图书,天线接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则会及时发出报警声音,从而可避免书籍的失窃,为图书馆挽回损失。另外,基于RFID系统存储、记忆功能,门禁系统还可统计进出读者的流量。在计算机上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方便图书馆掌握读者到馆人数,出入馆时间等信息,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制定合理、人性化的服务措施提供方便。如果使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一卡通等证件,还可以对职工进行日常考勤考核,提醒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准时上下班,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调整与应用


  RFID图书管理技术可普遍适用于各类型图书馆,但高校图书馆在引进这种项目时需格外慎重。因为各个高校图书馆具有不同的馆藏和管理方式,在引进该项技术时不仅要考虑购置资金、设备、人员等因素,还要考虑与原有图书馆管理应用系统的兼容和数据交换的接口问题。另外,还要兼顾师生阅读习惯、偏好、使用周期等具体情况,在技术和管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和贴心的服务。


  2.1完成RFID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对接


  在建立RFID图书管理系统之前,首先要对高校各个学院,特别是合并办学的综合类院校的数据库进行统一,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引进RFID系统。有时数据合并后会出现这些状况:财产账号连接不上,排序混乱,甚至数据丢失等,这就要求各个馆重新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库,最终形成各个图书馆之间共用的网络管理和数据交换系统。在接入RFID系统时,还要充分考虑RFID系统与图书馆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问题。目前,有一个国际通用协议SIP2,可作为图书管理系统与RFID自设备间的数据接口协议,它可以完成RFID系统与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互,规范两种系统相互运行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两者间的无缝对接,使两种系统衔接得更加流畅。在实际操作中,为避免这两种系统产生冲突与排斥,图书馆可要求RFID系统供应商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之间充分沟通,提供详细的RFID前端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软、硬件接口完整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两个系统间的整合问题,实现网络数字资源的共享。


  2.2提升RFID系统识别能力


  2.2.1更改条形码识别范围。高校图书馆在合并前,都已有一套本馆的图书排列方法及各种条形码位,图书馆界对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针对这种普遍的状况,需要RFID技术人员在RFID中间元部件上修改读入标签区域的字段,增加阅读器的识别范围,在系统读入的有效范围内进行识别,而不管图书上的条形码的数字是多少位。


  2.2.2调整识别的有效距离。任何一个先进的技术都必须由人来控制和使用,RFID系统也不例外。如:读者放入识别区域的图书、证件的时间太短,系统还未来得及反映,读者就匆匆离去,就会造成自动借还机器消磁功能暂时失灵;借书时,读者与读者距离太近,识别器太过敏感,引发识别器误读其他读者手中的图书标签信息;工作人员盘点图书时,盘点设备调频功率太大,无法正常识别标签,也就分不清书架前后上下的书。其实,这些都与读者操作规范与否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立RFID系统时,RFID供应商应及时给师生员工做相关的使用培训,教会他们在合适的范围、区域内规范操作,并调整系统合适的识别频率。这一类问题在刚刚安装RFID系统时较为突出。


  2.3标签转换


  高校图书馆在合并办馆之初,各分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书目数据进行了大规模的回溯建库工作,形成了最终的统一自动化集成系统。如今各高校引进RFID系统时,都会面临两难选择:1)全面引进一整套RFID技术,建立新的数据库而放弃原有的数据;2)对已有的馆藏数据实行一些必要的技术管理改造,在原有的书刊目录资料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加贴RFID记忆标签。显然,第二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约资金。


  RFID技术要和各高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结合,实现管理与技术的平稳过渡。如今,综合院校校区分布比较分散,为方便师生高效利用图书馆,大部分分馆都已实行“通借通还”制度。因此,首先确定要实施RFID技术的图书馆并对目标图书馆进行大规模的RFID技术改造。在现有馆藏和师生还书资料上均加贴RFID标签,读入该书的条码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转换。当RFID服务器接受到信号后,自动校验并储存该书的信息,以便系统日后的判断识别。这种加贴RFID标签后的图书不会影响在其他馆的流通,因为该书上已贴有条形码和防盗磁条,可以在其他分馆正常流通、上架。在分检图书时,还要注意分清读者还书的馆藏地点。学校按各个专业学科进行合并办学是各个校区图书馆的典藏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对于馆藏地是其他馆的图书,建议单独摆放并集中运回到非RFID馆。


  2.4增加自助借还机器辅助功能


  高校图书馆安装自助借还机器,能够极大地方便师生借/还图书及查询。但借阅使用中,学生还是会碰到各种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借、还书机器的功能。


  2.4.1光盘的借阅。经常有学生要求外借随书光盘,然而目前运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中,很多自助设备都没有开发光盘随书借阅的功能。学生想借阅时只能通过馆员工作站手工借阅,等待时间较长,无形中又给学生增加了一道障碍。一些书籍特别是理工科和外语类的图书资料,如果离开光盘的帮助,就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也影响了文献的利用率,造成一部分“死”书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其一,需在每张光盘上加帖专门的RFID光盘标签,参与RFID系统的识别。RFID技术人员在自助设备的主机上更改设置,增加借还光盘功能,并在机器的界面增加借、还光盘的按钮。借阅成功后,读者凭打印凭条到馆员工作站,由老师到光盘储存柜提取使用。其二,另行购置RFID借/还光盘系统。


  2.4.2各项收费和延期。学校的各项收费由一卡通实现,包括图书馆的延期罚款、遗失赔偿及学生上机费等。在人员配备充足的RFID馆,可以设置专门的馆员服务站来解决这些较为复杂的流通业务。然而,在人员配备缺乏的馆,就可以开发自助借/还书机这方面的功能,参与图书馆日常业务管理。当然,这还会牵涉到学校各个部门,如一卡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卡通中心)。图书馆需与一卡通中心联系,由其派出工作人员对自助借/还机器进行各项数据与技术的认可测试,为每台机器建立卡通服务联网通行许可,共同合作实现自助收费的功能。另外,在机器上还可以增加图书延期等延伸服务功能。由技术人员在机器上预先设立好续借图书的项目、次数和借阅期限等,读者只需按显示提示进行操作即可。


  2.4.3自动柜员机投放地点。考虑到师生进出的方便,高校图书馆一般会选择在一楼大厅安装自助借/还书机,同时还兼顾机器的日常维护和使用安全。但是还存在师生必须亲自入馆才能使用的局限性。高校教师肩负着紧张的教学科研任务甚至承担着某些行政职务,他们到馆来查找图书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对图书硬件设施的使用率也不高。一些学生读者可能会选择教学主楼、通宵教室甚至草坪上读书学习,缺乏对借/还设备的体验。另外,从这几年来高校公用设施的安装状况来看,使用状况普遍良好,这与学生公德意识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不无关系。笔者认为,在校园人员流通量大的地方,如教学主楼,生活、办公区都可以按放该自动设备,让更多的读者享受到自助借/还书的乐趣。


  2.5加宽门禁系统的间距


  高等院校每年都会制定课程计划,对师生上、下课时间,假期的制定与执行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作为师生员工考评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生抓紧课间、各种考试复习时间、放假前后等时段大量涌入图书馆借/还图书,给门禁系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其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数量大;二是学生入馆时间段接近。以往的门禁系统通只能容得下一个人刷卡通行,遇到上述的情况后,学生们在图书馆门前常常会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刷卡通过。在此期间,图书馆不得不紧急安排人员维持秩序。应用RFID系统的门禁系统,门挡距可以达到1米以上[4],甚至接近于门档距离,还可以同时识别多位读者的身份信息,大大缓解了高峰时段的拥挤,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3关于RFID图书管理系统进一步应用的设想


  3.1实现自动编目


  近来出版界一直在探讨中文图书ECIP计划,目的是在出版过程中就利用计算机排版文件的相关部分,自动提取书目记录所需的元数据,生成标准化格式的数据供全社会使用,以解决重复编目的问题。RFID标签具有数据记忆容量大(目前已有4K—16K的产品并可随技术发展而增长)、形状小、多样化的特点,符合随书存储书目数据的要求。如果能实现每册新出版图书附带统一的RFID标签,存储自动生成的规范书目数据,并按规定协议预留供其他相关行业(如书店或图书馆)写入的区,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编目,并节约大量的社会劳动成本。


  3.2简化图书馆加工流程


  数据加工方面,新书到馆后的分编、验收人员使用读取器直接读出RFID标签中存储的数据,由配套的计算机系统自动批量生成每册书的业务注记(如馆藏排架位等),并回写入RFID标签,同时自动将相关数据导入到图书馆中央数据库。文献加工方面,由于RFID本身具有寻址、防盗功能,可省去粘贴磁条、书标、条码等步骤,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献原貌。


  总之,RDID图书管理系统是图书馆管理现代化、智能化的有力体现,也是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在图书馆不断地推广和应用,RFID技术将促进现代化图书馆从服务内容到服务方式的全面变革,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一次重大飞跃。


  第2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探究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概述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内容


  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包含了多个子系统,如:图书采购、编目、打印、检索统计、流通信息和系统维护等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整合使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够更为快速便捷。


  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运行


  图书馆管理系统运用方便、操作简捷,工作人员先通过编目和打印子系统对图书进行电子书签的制作,并且在系统中录入图书名称、作者、类别、出版商、出版时间、价格和书籍大小等详细信息。再制作电子书签并粘贴在图书书脊,以便读者在借阅时直接扫描电子书签即可完成借阅操作,从而使图书馆的流通和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3、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我国目前使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是有汇文、文津、丹诚、ILAS\GLIS、ADLIB2.0、金盘、ALEPH500等产品。汇文主要用于书籍和期刊的管理,包括了文献信息的服务系统、图书馆挖掘系统、移动图书馆系统、区域馆际互借服务系统、区域书目联合收集检索系统等产品,以C/S结构为主体,整合了WEB2.0和Library2.0。金盘有C/S和B/S结构。Aleph500也是我国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选择,包括了WebOPAC、编目、流通以及馆际互借等产品,并正逐步开展对于Metalib、DigiTool、Verde和Primo等系统的链接。


  随着Web2.0和Library2.0的研究和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也出现了新发展。一些图书馆结合这两种技术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如学科博客和服务平台,以及思源探索和个人书斋系统,并利用SNS、Ajas、RSS等技术建设个性化的图书馆主页,以更方便的服务于读者。


  4、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特征


  图书馆管理系统集合了多种功能,包括了图书馆所有管理业务,能够进行编目、查询、咨询、读者的管理和系统的管理等,还在逐步增加假期和导入导出读者信息的功能。功能虽然繁多,但系统操作却很方便简单,工作人员和读者通过对图书电子书签的扫描就能满足自身的大部分需求。读者通过该系统也能实现大部分自助服务,设立账户、修改账户、查询检索图书信息、借阅归还图书等,并且这些功能都是基于读者账户的密码进行操作,具备了相当的安全性。


  二、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业务的增多导致的信息孤岛现象


  图书馆业务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现有的一图书馆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增加一些独立的、新的业务系统,但这些业务系统尚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已有的管理系统中,因此会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不能很好的整合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资源利用。如,现今各高校毕业论文的提交多通过图书馆系统完成,读者可以在个人图书馆进行论文的购买,却不能进行论文揭底操作,从而必须重新登录完成,既不能方便读者,又无法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准确得到论文提交的进展。


  2、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整合不足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对纸质书籍和期刊的管理,因此对于数字资源缺乏兼容性。随着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资源的迅速发展,不少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上的费用正逐步超过纸质资源,但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却无法整合这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传统的文献服务与现代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是处于隔离状态的,对于图书馆整合馆藏资源和建设一体化的服务系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功能集成不足


  图书馆管理系统在新增业务系统和数字资源服务上的不足都是对其功能集成的挑战,对于图书馆内其它的业务如电子公文、财务管理以及党务和日常管理等都无法兼顾,这些业务的信息交流都无法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完成。


  4、图书馆管理系统与图书馆其他系统之间的互相操作和关联性差


  图书馆业务逐步增加、图书馆其他应用系统日益增多,图书馆管理系统又无法兼顾其他系统,那么要实现集成管理图书馆,就要使这一系统与其他的系统之间增强关联性,但现有系统显然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因此造成图书馆管理效率不足,资源消耗过多。


  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树立明确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对于管理系统的有序运转具有核心作用,可以使管理系统不是作为业务系统自动化的目的而存在,而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思路进行更为有序、合理的管理。不应该将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对书籍期刊的自动化管理而对待,而应该以读者为核心构建管理理念,使管理系统能够围绕读者进行功能的设计和运行。图书馆也要转变单一图书的管理重点,将资源、服务和管理多方面作为管理重点。资源是服务的基础,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要以读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合适的管理是必然途径。三者缺一不可,合理结合才能实现真正为读者服务。


  2、以数据作为驱动改进服务


  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每日都会产生很多的数据和信息,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及时对网站的各种信息进行提取和总结,并从读者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都会产生各种数据和日志,工作人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作关联分析、数据计算,从而对读者的喜好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和推算,以作出更为准确的推荐。通过对读者的借阅信息、频率、阅读习惯等提取读者关注较多的信息,从而为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


  3、树立更为开放和合作化的理念


  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有开放和合作的理念,通过与数字资源的数据供应商、系统的供应商、出版商等进行紧密的沟通与合作,例如,可以通过新检索系统的开发,链接元数据供应商的检索入口,从而使检索系统能够同时检索到本馆资源、元数据库资源等,从而使读者更为便利的获得各种信息,充分整合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既解决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与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融合的难题,又很好的整合了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


  4、通过云计算技术减少管理系统的成本


  云计算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技术,这种技术采用的是SAAS模式,因此对于一些经费较少的图书馆而言,是一种降低高级系统采购成本的重要途径。云计算只需要较少的费用就能实现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和完善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5、服务评价系统的整合


  图书馆一般运用的是SERQUAL和LiBQUAL+TM等体系对图书馆进行服务的评价,并对图书馆的各种服务进行监控。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更好的整合这些评价体系,及时的反映图书馆服务信息情况,提交服务评估报告,从而优化图书馆的服务信息流程,及时获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及相关建议,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四、总结


  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工作和业务开展以及服务读者的基础系统,已经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业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整合、集成上的不足之处,从而造成管理上的消耗,因此要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通过采用更为先进的数字技术,整合、集成各系统和业务,以更为开放和合作的理念建设更为高效的管理系统,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