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控制
发布时间:2024-04-14 09:3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讲求经济效益已成为一切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追求目标。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企业管理有机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必须适应这一要求,要在企业经济活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会计对过程的控制监督作用,使会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既起到促进生产和保证需要,又能抑制超支和限制浪费,从而使企业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不塞则流,不止不行,我们只有辩证地认识会计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会计“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职能,才能有效地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最终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

  根据现代控制论原理,要实现会计控制,就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项经济活动,事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如计划、预算、定额、经营目标等,将实际执行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整经济过程,并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都纳入会计控制之中。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要从控制的不同特点和对象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调整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一般情况下,要通过建立会计控制系统来实现。会计控制系统可分为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防护性控制三种系统形式。

  1. 实施会计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计量,找出经济活动过程的实际情况与实施标准的差距,把差异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或通过自身的职能有效地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原定标准,正常运作。会计反馈控制的特点在于依据过去操作情况来调节当前的行为,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反馈控制中,无论是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或是对产品销售费用进行控制,不仅要考虑控制系统内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做到全面、系统,一环紧扣一环。同时还要注意反馈控制系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会计的计量系统要准确,要及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情况。这就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确切无误的。信息准确了,加上做到及时,这就使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时间缩短,减少因出错而带来的损失。其次,会计反馈控制所制定的标准必须科学合理,只有贴近实际的标准才有利于控制的实施。因此,要求我们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运行情况与原定标准的比较、调整,必须做到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出现偏差的情况,并提出纠正的办法与措施。再次会计反馈控制者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时,采取各种灵活的办法,如把控制目标分解进行,避免过于集中或是目标过大难以操作而造成的差错,同时也利于控制者责权利的结合,使控制自始至终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2. 实施会计前馈控制,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控制形式,是会计管理中一种“未雨绸缪”的行为,它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监测,预测到可能产生的偏差,事前做好防备于未然。例如,我们对某种新产品研制进行前馈控制,就要对该产品生产前样品设计、成本、上市后的价格及销售量、市场竞争力等情况进行预测,如有利可图,才能上马。如果产品已投产,实际成本却高于原设计的,或市场需求没有原预测时好,就应重新评价该产品是否仍有利,这样就可以避免盲目生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还可以对货币资金进行前馈控制,即在对企业一切涉及货币收支的活动进行控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不仅对已发生的收支和余额进行货币资金计量,还要对将来货币进出量进行监视和预测,对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整,消除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不受损失。总而言之,会计前馈控制比较普遍,范围也比较广,如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占用资金额控制,各项消耗定额的控制,基建和技术措施控制等,都可以充分发挥会计前馈控制的作用。

  3. 实施会计防护性控制,会计防护性控制是通过在经济过程内部设立某种约束机制和运行一系列会计制度,来抑制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就是通过会计管理、控制、减少或消除企业经济损失,杜绝一切浪费或不合理开支现象的发生。在目前的条件下,会计防护性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的组织方式;二是细致的人事工作;三是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四是严格的财产管理规章;五是精心设计的各种经济活动、业务收支的单据和证帐表。如为了避免采购材料的盲目性和可能出现的漏洞,在组织实施上,就要先有采购计划,有请购、采购、付额、验收和保管程序,有关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材料采购和保管整个过程有明确的责权利范围等,现在一些单位进行招标购买公共财产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我认为就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性控制办法,今后企业采购材料也应引入这种机制和办法。为了做好会计防护性控制,必须要做到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不能由一人包办或一人说了算,资金、物资、帐簿的管理应严格分开,相互牵制监督,凭证制度和流转程序必须规范化、制度化,防止营私舞弊;在帐务处理上要运用“复式”平衡形式,保证每一项经济活动的记录准确。在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检查制度,作为防护性控制自身缺乏监督机能的补充。

  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必须为推行经济责任制服务。为此,必须认真解决一些存在问题。

  一是要解决会计核算体制问题。随着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和逐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限逐步作了调整,从而有效地调动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会计资料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反映、考核、分析企业内部各单位甚至个人履行经济责任,取得经济效果的情况,以便正确计算和处理奖惩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那种厂部集中核算或是厂部、车间两级核算的体制须要改革,应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体制,即按经济责任划分的层次和部门进行预算和结算。

  二是要解决企业内部基础工作薄弱、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问题。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对数据管理的要求更高、更准。从经营决策的提出、计划指标的制订,直到考核、分配,都必须以数据为依据。对这些,目前我们多数的企业都是手工操作,算盘核数,帐本记述,真正用电脑记帐、储存数据很少,不少财务人员不懂电脑操作,文化素质不高,这都将严重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在岗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持证上岗,无合格证书者,不能继续从事财务工作。


  三是要解决内部核算指标、内容和形式问题。推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内部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效果,要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分解下达指标。为此,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内部核算指标体系,包括产量、品种、质量、成本、消耗、资金、安全、环保、科研等指标,要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甚至落实到人。这样使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职工,都能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而广泛地参加理财,精打细算,会计核算也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是要确保会计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行经济责任制后,企业财务工作要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参与决策,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就要求财务工作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原则,既要监督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和制度,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开支,也要在财务上大力支持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生财之道。会计工作要充分利用会计资料,运用会计手段,经常预测生产经营变化对资金、成本、利润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办法进行检查考核企业经营完成情况,及时反映、通报,提供进行经营决策的资料,以保证企业经营计划的全面完成,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五是要解决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行事问题。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经济责任制的不断完善,以法理财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及经济责任制顺利推行的保证。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做好工作。第一,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会计既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会计工作必须按章办事,否则,会造成经济管理工作的混乱;同时,会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必须围绕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不断地加强和发展,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作用。第二,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会计人员是会计法律、法规、规章的主要执行者和实施者,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财经法纪中承担重要责任,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会计在履行职责特别是实行会计监督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忠于职守、坚持法律法规办事,抵制领导人的错误决定的会计人员,遭到阻挠、刁难甚至打击报复,严重影响会计人员依法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从充分发挥会计工作职能作用出发,《会计法》突出强调要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第三,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既要明确和肯定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赋予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一定的职权,更要求其他人员应支持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

《广西会计》·罗国梅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