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设计前景分析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4-04-22 09:55  

 

 第1篇:新媒体技术对蒙古族动画艺术的延展性探析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与相互支持的今天,它们的结合打破了传统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新的媒体传播形态。这种新型的媒体形式主要以数字化为主,新媒体发展到今天,基本包含了目前所有的数字化媒体形式,例如,除传统纸媒之外的互联网媒体,移动设备媒体,电子杂志书籍和数字电视等。因此,新媒体可以被视作一种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在多种传播环境的影响之下,蒙古族题材的动画艺术在各方面也随之改变。


  一、新媒体的特点及优势


  新媒体作为当下的主流媒体,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速度的及时性与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以新闻为例,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布为一天一次,最快捷的也需要半天一次,而新媒体大大增加了新闻的及时性,这种及时性使大家很容易掌握和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优势在于,新媒体具有独特的互动性,而这个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互动的基础含义是:某种直接行为会带来实时的后果,也就是即时的反馈。当我们按下电脑的某个按钮,输入某些内容,或是点击某些图标时,电脑都会给我们相应的反馈,使用者有能力自行改变他们获取信息和内容的方式,因为他们可以同时接受多种信息流。


  除此之外,新媒体具备对碎片化信息的传播能力,微博、手机微信、Facebook等这些客户端都受字数与界面的限制,可以用短小的信息来陈述事实,满足了人们在表达方面的碎片化;以前在固定时间才能看到的新闻,现代的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24小时随时更新,更新时间也变得碎片化,使用户接收消息更加及时。可见,新媒体使现在的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基于以上特点及优势,蒙古族动画艺术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为少数民族动画艺术在创作与传播上拓宽道路。


  二、蒙古族动画艺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族动画的发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自那时起,中国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无一不流露出民族文化情结。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国的民族动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并停滞不前,但近几年推出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一些中国原创民族动画正在慢慢苏醒。可是,在蒙古族题材的动画中,除了曾经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木头姑娘》《草原英雄小姐妹》《巴拉跟仓》等著名作品之外,关于蒙古族题材的动画作品则是寥寥无几,甚至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线。近几年,蒙古族题材的动画创作更多来源于内蒙古地区高校的在校生,虽然他们正逐渐填补着我国蒙古族题材动画短片的空白,但这些动画短片的传播和影响仅仅局限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毕业展和为数不多的当地专业性比赛中,毕业展和比赛一旦结束,这些动画短片便随之销声匿迹了。


  对于蒙古族题材的动画来说,如果说商业形式的动画创作容易受到资金、场地、人员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那么高校学生的短片创作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与来源,尤其对于蒙古族地域的高校学生来说,一方面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更容易了解蒙古族文化,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本身就是蒙古族,给蒙古族地域题材的短片创作提供了先天的有利条件。按理说,我们现在应该有相当丰富的蒙古族题材的动画艺术可以展示给社会公众,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不是我们缺乏创作人才,而是对于蒙古族题材的动画艺术来说,怎样把以蒙古族题材的动画艺术变得多样化,在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增加受众,使之在各方面具有延展空间,进而产生价值,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三、新媒体技术对蒙古族动画艺术的延展


  (一)新媒體技术对蒙古族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延展


  动画艺术结合新媒体技术发展至今,其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多种多样,不断丰富着动画艺术的内涵。当下的蒙古族动画不能只关注传统的动画电影或TV动画,应该用新的表现形式去拓宽蒙古族地域动画的未来发展道路。结合新媒体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征,使蒙古族动画艺术表现形式从传统的长篇或短篇剧情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扩充。例如,微信终端的GIF表情就是一个新媒体时代下动画艺术表现形式演变成功的案例。以蒙古族文化为内容的GIF动画,“冰雪吉祥娃娃”和“斑迪”两套GIF作品,分别以具有蒙古族特征的儿童角色和那达慕摔跤手角色作为切入,造型简洁,表情生动,内容包含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形态,很自然地将蒙古族地域文化与动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融合,短小精致。具有“即视”感的GIF动画,打破了以往的蒙古族传统动画所必需的故事性,使蒙古族题材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不再受故事情节的局限,也减少了资金、人力、物力的制约,在形式更加多样的同时,还很好地弘扬了蒙古族地域文化。


  (二)新媒体技术对蒙古族动画艺术传播方式的延展


  蒙古族动画艺术在传统的传播媒介模式中略显单一,例如,《草原英雄小姐们》《奇异的蒙古马》等一些优秀的蒙古族艺术动画片,观众只能坐在影院中欣赏,之后延伸到电视荧幕,但在传播的广度与速度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求观众必须在固定的场所且拥有充分的时间来观看,这就大大缩小了一部影片的传播范围。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衍生用户媒体终端,使得蒙古族艺术动画在传播方式上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在轻便的设备上随时观看动画内容,充分填补了观众的碎片时间。这样的传播媒介不仅降低了观看成本,大大加快了传播速度,还进一步扩宽了传播广度,使得每个人都拥有了观看动画的公平权利。


  (三)新媒体技术对蒙古族动画艺术与观影者互动性的延展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独特魅力所在,蒙古族题材动画艺术更应该运用好这一优势,使观众从单一的观看转变为与用户的实际互动,观众不再是单纯地欣赏,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变成一名参与者。新媒体技术增加了艺术与观众的交流,许多新媒体终端增加了用户功能,使观众可以及时评论和分享内容。AcFun与bilibili两大媒体网站率先引进了日本的互联网终端弹幕功能,“弹幕”的出现是新媒体平台实现多样化之后,观众行为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转变,正是这一点增加了观影时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又如,国外的YouTube视频网站媒体终端,用户可以通过后台为自己喜欢的影片配字幕,该网站可以帮用户把时间轴和原文字幕等工作做好,全部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自动生成,使得用户配音更加方便快捷。这种观影者与短片的互动促进了动画艺术短片的再创作。观影者与影片互动的成功案例还有国内的中文配音版日和漫画,再配音使得动画短片变得更加有趣,也让热爱动漫的观众从另一方面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具有的传播速度快、碎片化信息的特点及其互动性优势大大影响了当今动画艺术。在少数民族动画中,更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蒙古族题材动画进行大胆创作,使蒙古族动画在创作、传播、互动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可能,进而提升我们蒙古族动画的流转性和传播力,使蒙古族动画艺术朝着新形式发展。


  作者:李亚楠

  第2篇:动画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一、动画艺术设计与公益广告结合的有利条件


  动画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设计形式带给人们新奇的视觉体验。新媒体的出现带给公益广告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科技的普及,网络已经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庞杂的信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进入我们的视野。许多领域都能看到动画的运用,如电影、商业宣传等,对于广告就更不陌生了。这种形式在说明方面具有直观、灵动的优点,可以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动画这种形式兼具视觉与听觉,传递亲和力强、时尚感强。


  公益广告产业的发展与研究早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动画产业与广告之间的融合研究却不多见。曾有人在两会提案中提及动画与公益广告的结合。所以,无论是从动画专业发展的前景来讲,还是公益广告的继续推进来讲,本文通过动画在公益广告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分析动画公益结合的趋势,帮助大众深刻理解动画与公益广告相得益彰关系。将两者的有机结合起来,将双方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商业价值。


  二、动画与公益广告结合的途径


  (一)动画与广告结合的优势


  动画旨在通过动态展现视觉之美,它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之外的优势。动画具备夸张性、虚拟现实等多种特性,动画的综合特点与大众传媒的之间有着天然联系。


  第一,动画中很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假定性。动画中的内容基本上是绘制的,特别是虚构的空间概念,往往超出了别的艺术形式,而且是动态呈现。比如天空中飞翔的飞机在视觉传达设计时只能是点、线、面对组成,动画就可以将人对飞机在空中做出的任何动作进行设计,正如我们在动画作品中看到的一样。另外动画中重要的表现技法是实现动植物等一切生物人性化的特点即可以有感情。在当前人文关怀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动画在感情慰藉方面是个很好的补充。


  第二,造型上的凸出优势。动画中任何造型都可以赋予寓意。动画造型几乎可以不受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夸张的表现现实中难以驾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但是又确确实实来自于生活,给人丰富的现象空间。


  第三,技术上的强大优势。动画是立体艺术的一种,本身就建立技术基础上。动画的每一步发展都与人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活动支持,技术的限制,人类只能通过静止的文字、图像、壁画等记录有意义的事情;在动画发展的初级阶段,视觉成像上出现了摄影机,将静止的二维动画推向极致;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崛起,三维动画已经成为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欣赏动画作品。


  (二)动画与公益广告的契合点


  随着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常态化,我国的动画产业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在媒体广告中插画、动画、短视频经常出现。其中动画公益广告也是大行其道,动画设计语言迅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动画随着数字技术的推进,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感强烈的表现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尤其是在影视传媒中独树一帜。动画与公益广告有其必然性。公益广告很多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不是简单的广而告之,需要形象生动的演示,而动画正是此方面的强项,在不需要具体人物出现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引领社会普世道德的作用。


  第一,适度夸张,画面简洁。动画公益广告面向的对象可以覆盖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内容简单、明了。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可以通过动画的展示,对应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传统的平面广告宣传,只有静止的文字和图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少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更谈不上深入的思考了。


  第二,更具时代气息。动画公益广告式社会公益的伸张,宣传的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动画公益广告目的性很强,有的时候会让人感觉的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但是通过灵动的动画人物形象,会拉近广告所述之事与普通人的联系,人们觉得某件事情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第三,有较强的感染力。动画公益广告中的人物、背景、故事情节宣传,可以不用受到现实规程的过多束缚,适度的夸张可以扩散广告的趣味效果。动过不同卡通人物的设计,将画面与音效、图文精心搭配,可以让广告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三、动画在公益广告中运用的前景探析


  首先,动画艺术优势在前文的分析中可见一斑,不同的画风形成了动画的不同效果。中国的山水画风造就了国人喜爱的动画作品。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公益广告来说,存在的意义不是普通动画所能承载,而是要将社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宣传,正因为问题的社会性,会让人们误会公益广告的说教效应。通过动画丰富的形象展示,可以将传统文化中傳播已久的道德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赋予公益广告深厚的文化根基,达到宣传社会正能量的效果。


  其次,那么为了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动画公益广告可以丰富造型的塑造、场景的设定,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打破静态与固化的限制,将富有寓意的广告内容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人们,让人们在轻松之余,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最后,技术上的延伸也为动画公益广告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动画软件业助力动画设计从二维向三维的过渡,动画公益广告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极大的转变了以往的静态造型,通过高科技的动画设计软件给观众留下深刻影响,达到突出主题意义的目的。


  作者:王禹辉

  第3篇:浅析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


  一、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相关概述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创造性、虚拟性以及现实延展性[1]。动画是基于现实事物的基础上,如动物、植物等,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延伸与创新,实现事物的拟人化、夸张化处理。与此同时,动画设计者赋予了动画角色人类的行为与情感,并通过与动画故事内容、动画场景的融合,提升受众注意力,基于受众更多的视觉感官与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即为动画角色造型,作者通过动画创意要求,进行角色构图,并辅助一定的色彩与装饰设计,使动画角色造型形象化、具体化。


  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与创造中,影响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动画创意主题因素等等。


  首先,文化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性与民族文化特性。动画作为视听艺术的一种,同样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特性。因此,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受地域文化影响性较大[2]。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动画作品中的动画角色视觉形象,通过中国传统水墨画文化与动画艺术的结合运用,展现了中国特色动画艺术风格,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承与发扬的具体体現。


  其次,社会因素:实践证明社会的发展对动画艺术创造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性,社会经济、科技、人文理念的提升,推动了动画艺术的创新与改革。经济水平改变了受众消费形式,推动了纸质动画艺术向电视动画艺术、影视动画艺术的转变;科学技术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与表达带来了全新的动力,使角色视觉形象表现的更丰满、具体、生动;人文理念与审美追求的提升,对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趋势[3]。


  此外,动画创意主题因素:动画创意主题作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的源头,决定了动画造型的具体体现。而创意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动画角色形象设计者创作思维、文化素养、审美理想、技术水品等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要想实现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优化,动画艺术创作团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只有高素质团队才能提出符合受众需求的优质主题,从而通过动画形象进行具体体现。


  二、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原则


  (一)创新创造性原则


  创新创造性原则是保证动画艺术不断完善、动画产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对创新创造性原则的遵循。在基于动画创意主题的基础上,开拓思维,选定动画角色,塑造动画造型,并通过写实、变形或抽象符号等表现方法,赋予动画角色以情感,使动画角色具备灵动性、形象性、幽默性等特点[4]。例如,《猫和老鼠》中,动画角色“汤姆”和“杰瑞”的形象,则是在基于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具新颖性、灵动性。


  (二)事物再现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动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要想提升自身艺术性与质量性,其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在设计过程中,应从实践生活出发,实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放映,从而引发受众共鸣,实现受众与动画角色之间的情感沟通,提升动画整体质量。


  (三)民族文化与精神渗透原则


  在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与代表性,而这种象征性与代表性与动画艺术所在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这一点在《千与千寻》、《冰雪奇缘》、《葫芦兄弟》等动画片中可得到充分认证。因此,在进行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时,应注重民族文化、精神与动画艺术的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动画文化底蕴,从而赋予动画角色形象以真实思维、情感,打造动画角色视觉形象韵律美、造型美特性,展现动画艺术魅力。


  (四)假定性原则


  假定性作为动画艺术特有的审美特征,是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不可或缺的存在。假定性原则的有效遵循,可从多层面、全方位展现动画艺术魅力,包括动画背景环境、动画影音、动画场景、动画角色等等,进而提升动画视觉冲击性。例如,在《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疯狂动物城》中“闪电(三趾树懒)”、“尼克(赤狐)”等行为现象是动画艺术假定性的具体体现。


  (五)休闲娱乐性原则


  随着视听艺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动画不仅成为儿童、青少年钟爱的艺术作品,动画以其所具有的艺术性、文化性、审美性,同样被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所喜爱,动画欣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首选项目。因此,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中,应注重休闲娱乐性原则的遵守与体现,提升动画角色幽默性、趣味性、活泼性与生动性,给予受众视觉冲击与情感体验。


  三、结论


  总而言之,动画角色视觉形象作为动画设计与制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动画艺术质量的提升与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基于文化发展优势,明确动画艺术内涵,认知制约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因素,掌握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原则与审美特性,已成为制作优化动画的必然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创新与竞争发展。


  作者:朱梓豪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