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想利用暑期时间做兼职,一来可以为自己挣点收入,为家庭减轻负担,二来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兼职的机会锻炼自己,提前寻找就业机会。
然而,即使是这样一种有很多可取之处的社会实践方式,却因为受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积极意义很难发挥出来。具体而言,原因如下:其一,大学生暑期打工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只以赚钱及消磨时间为主;其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出现劳动纠纷时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其三,大学生暑期打工岗位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大多专业不对口。鉴于此,大学生暑期打工非但未能以此增加就业砝码,反而会因为打工陷阱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大学生涉世未深,甚至对就业毫无概念,茫茫然步入社会,被各种繁杂信息蒙蔽双眼在所难免。然而,要使大学生暑期打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式,成为学校教学之外的有力补充,学校、社会及大学生都必须加强重视,从市场秩序管理到学校日常教学,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观念等,都必须综合考量,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暑期打工奠定基础。
第一,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责任。日常教学中,高校应提供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利用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从教学内容而言,应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就业指导而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从现在的毕业生群体扩展到非毕业生群体,在全员中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联系假期实习、工作单位。如筛选进校开展兼职招聘的企业单位,从专业角度做好资质审核,减少欺骗行为;借鉴毕业生三方协议,与在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签订兼职协议,切实保障暑期兼职学生的权益。
第二,规范用工市场和中介机构,营造全社会关爱“学生工”的用工氛围。工商管理部门加大对用工市场和中介机构的检查力度,杜绝虚假宣传和诈骗行为本就是其工作职责之一,而强化大学生假期用工市场与中介机构的监管,则有更深远的意义。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力量,是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价值观必然会受影响,有的大学生在打工期间遇有不公正的待遇,进而会对自身甚至对社会产生不信任,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社会。这些关系国家建设和地区发展的大学生如果能在诚信、公正的社会氛围之下学习、成长,则必然会诚信、公正地反馈社会,对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用工市场和中介机构合法性的监督与查处;用人单位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假期为学生工提供一定比例的假期岗位,在保障大学生权益的同时,科学地利用大学生专业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
第三,端正假期打工的态度。假期学生工的热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寒暑假已经成为大学生增长社会阅历、增加人生体验、减轻父母负担的重要途径。然而,与选择暑期工作岗位相比,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对假期打工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与态度。其一,假期打工最原初的目的在于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部分经济问题。这是现实的需要,但打工者应谨防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观念,将辛苦取得的收入用于挥霍,或者购买与自身经济能力不相匹配的奢侈品或电子设备,更应避免因购买此类物品而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其二,假期打工者在某种程度上以家境相对贫寒的大学生为主,他们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利用假期打工自筹学费和生活费,部分学生难免因此而心生怨气,对现状自怨自艾。贫困大学生不应对假期打工抱此态度,相反,更应该将这份苦难当作财富,当作增加社会阅历和就业砝码的有效渠道。其三,假期打工的首要目的是获得报酬,但这并非最终的目的。通过假期打工,大学生可以将专业所学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迅速了解社会所需及个人知识技能的欠缺,从而增强返校后的学习动力。这才是假期打工者应有的态度。
大学生暑期兼职是好事,但学生毕竟身在校园,涉世未深,因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在提醒兼职大学生“擦亮眼睛”的同时,也应当对大学生暑期兼职有所作为,帮助大学生通过兼职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不只是可以减少家庭负担,更为将来踏入社会就业、创业等积累一定的经验,这对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都是一种利好。
作者:高明新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