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经济新常态下炼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之路的探讨
1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三E”审计,“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审计。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开展经营活动,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效率性审计,主要是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审计。通过该种审计,借以评价成本与盈利的情况,判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效果性审计,是指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即审查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效益。
2中石化炼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2.1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进中石化炼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兩年以前,中石化炼油板块连年亏损,整个板块在石化产业链中属于效益重灾区,其主要是原油采购价格和成品油售价出现倒挂所致。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当前炼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经营管理方面,产油损耗大、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投资项目投入与产出不正比、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强等也是导致各炼企普遍效益不好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能够及时地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投出产出情况等进行“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给决策层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促进炼企效益管理质量升级。
2.2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完善中石化炼企审计体系的需要
因诸多原因,目前很多中石化炼企并未将经济效益审计纳为重点,而是在开展其他审计项目时“顺带”完成,难以保证审计内容的完整性,长此以往,经济效益审计始终游离于炼企审计体系之外。事实上,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高层次审计,它从财务会计审计领域扩展到项目建设、物资采购、生产经营、销售计划和决策等领域,加强经济效益审计能够实现前、中、后全过程控制和进一步完善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促进整个炼企审计系统的健全发展。
2.3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响应国家实行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国家当前推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措施,在此过程中,极其考验企业的炼油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在资金使用、库存管理、项目建设、资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都离不开效益审计。尤其是涉及到调整产业结构层面,比如,对“僵尸企业”的重组与清算、资产处置等,这些举措不仅与炼企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还与职工队伍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炼企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经济行为的监督,能够有效地促进重大政策的落实。
3中石化炼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之路探索
3.1建立完善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标准的组成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和限定,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经济效益有无、高低、好坏及其程度作出评价的依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掌握衡量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效益的尺度,科学运用判别经济效益好坏的严密可行的标准,是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就必须要有相对的评价准标准,否则,就无法对各类项目下审计结论。
3.2建立健全的经济效益审计预警机制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确保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效率,离不开辅助工具。使用预警系统通过对重点业务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在线分析,以及对关键业务数据和高风险领域核心指标的在线监控和对比分析,实现对重点单位、主要业务及重点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异常情况预警预报。多年以来,中石化炼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成绩,并且将管理的思维从线下管理转为线上,审计管理网站、ERP都具备一定的预警功能,但是仍不够完善。预警系统需要对全业务口径进行监管,尤其是那些影响效益指标的关键环节,因此,预警系统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化的开发,有针对性地对全口径业务数据的搜集及分析,能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3认真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
对于中石化炼企而言,其规模庞大,经营管理环节非常复杂,因此,经济审计的范围及其广泛,企业的审计人员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风险点都能“一一过目”,用审计署长刘家义的话讲,就是“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需要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甄别,专门挑选那些成本控制较差、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存有较大效益风险、急需整改完善的环节进行审计。
3.4注重审计方法的使用
审计的方法有很多,诸如:盘点、审阅、观察、核对、查询法等,经济效益审计往往离不开财务审计,也可借助于财务审计的方法,比如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等。对于不同的项目而言,其审计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选择那些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对审计分析结果起到积极作用的方法,因此,在项目实施时应认真对所涉及的业务内容进行甄别,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每一种方法不能单一使用,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交叉进行。需要针对不同效益审计项目不断探索创新方法才能提高审力度,其评价才会更加恰当。
3.5完善健全的经济审计考核机制
近年来,中石化炼企实施了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这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经济意识、调动他们做好本单位经济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责任制考核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原则要求多、抓落实不力、绩效结合较差的问题,造成效益重视不足、研究不够、履行职责不够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完善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需要借助审计的监督力量,提出考核建议,双管齐下,将炼企的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审计考核制度,一要考虑处罚和激励双重标准,不能只有处罚,没有奖励。二要将对审计部门的考核列入制度当中,有助于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从实践经验来看,实行绩效量化考核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3.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大部分都来自于财务专业,对复杂的炼油化工技术、生产工艺流程等缺乏了解,遇到这些相关的指标时无法运用现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造成审计力工作无法深入,结果不够理想。因此,一方面需要适度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和加大各类专业性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推行审计专家制,即充分地调动多方资源,专门邀请那些在各类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人才一起参与审计工作。
4结语
面临国企改革、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多重压力下,中石化炼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之路已经是不二选择,笔者期待本文所探讨内容能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共鸣,如何通过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给企业提质增效将是这段时间内亟待研究的课题。
作者:王强
第2篇: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研究
一、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能够帮助企业查漏挖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期行为,在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效益管理审计,可以对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质量、投资效果的好坏做出审时度势的评价,通过过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缺陷、开源节流,控制费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促进企业投资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二)能够协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的成果,特别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建设性投资,存在资金多、时间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点,内审职能部门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即是对投资项目规划、计划、建设、运营审批程序的监督,也规避了投资规模失控、工程质量重大隐患、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
(三)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发现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降本增效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但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不断降低成本,效益审计整改意见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发展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才能真正降低企业内耗,扬长避短,拓展市场,探索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
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主要有六个方面:1、应在实施审计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方案,并尽可能运用计算机信息化分析审计手段,从而保证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2、着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断保持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结合企业的特点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3、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经营为基础,采用适合的分析评价指标,对企业控制、管理及决策等进行审计;4、创新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要明确、细化,便于考核评价;5、转换审计思维,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思考,去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经营中的管理风險和漏洞,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大办法,提升管理水平;6、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一个经济效益审计项目要进行质量评估,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理念没有深入人心,重视程度不足。目前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优势,审计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审计人员只是追求生产经营活动符合企业制度规章、合乎法律即可,仅仅强调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数据的正确性来实现纠错防弊的审计目标。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企业只是注重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审计工作,没有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使得审计质量不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操作不规范。当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没有按照审计要求、标准来进行审计,且审计的具体操作也不规范,经常随意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也没有及时报告审计结果,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一致,另外,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也缺乏相对应的审计风险预防与评价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信息丢失和被窃取,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结果,影响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包含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种,其中事前审计有包含立项和评估,即需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评估报告和决策依据进行重点审核。事中审计包括资金落实情况、生产经营活动等,即需要对资金是否完善应用,生产经营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审计。
(二)加强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目前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需要加强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专项自用从设立到应用,需要经历筹集、分配、使用等不同的环节,因此对其的审计需要确保筹集、分配、使用等不同环节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评价其效益。
(三)加强经济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审计工作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主张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如何对公众负责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即审计人员需要代表公众性监督,以机制、体制、法制、民主、民权等视野分析经济效益审计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加强经济决策权的制约,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监督作用。
作者:张立超
第3篇:浅析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20世纪40年代西方最早提出经济效益审计,并通过不断地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现代化的审计方式。1985年我国审计学会在长春举行了《经济效益审计学术研讨会》,标志着绩效审计开始进入我国审计范畴,这些年我国政府审计部门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并不断创新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明确经济效益审计目标,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在我国也越来越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组织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或专职的审计人员进行操作,对被审计项目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旨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1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被审计单位授权于审计人员,按照相关法规和准则,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项目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它最早是由美国提出,即“三E”。效率性审计,即审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凸显出经济管理职能,有利于提升经济审计工作效率。由于效率审计是对货币计量单位与价值形式进行比较,因此,可以直接显现出经济价值情况,又被称为价值审计。效果性审计,就是明确经济审计目标,在完成审计目标的情况下,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经济性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拓展,是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查与评价,也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济性审计有利于对财务审计与内部审计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综合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2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2.1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收购兼并浪潮不断兴起,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环境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经济效益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审计特有的内在功能,可以独立客观地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可行性、健全性。并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通过经济效益审计管理活动审查企业内部人员是否有“吃闲饭”对工作敷衍了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审计人员并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对审计单位的情况对症下药,增强企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的实施经济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舞弊现象,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2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型企业为例,其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的输入,完成品、半成品、服务等的输出。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这些业务来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是否合理、节约,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有助于被审计单位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其职能的提升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这些职能属于公司管理工具。现代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对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生产、采购、决策以及营销方式进行审计和评估。通过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延伸审计范围,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有效地完善经济效益审计内容,提升审计职能。
3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3.1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度不高
1991年年初,我国审计部门提出了,要将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按照要求做出相應的审计评价,推动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不断发展。这“两个延伸”的提出,标志我国审计正式步入专项经济效益审计试点工作阶段。到了2012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然而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对审计的理念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当中,传统审计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我国现阶段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纠错与防弊,没有从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对企业经济审计进行分析与评价,企业内部也没有针对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审计进行深度的探讨与研究。所以审计工作在更多情况下是着眼于微观的经济效益审计,仅仅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而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去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虽然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审计机构以及专业人士近几年利用各种方法和形式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探讨和实践,社会各界人士也在提倡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审计法只是对财务财政收支、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有条文规定,对经济效益审计却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这就导致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并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引,经济效益审计的操作模式混乱,以至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速度缓慢。
3.2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缺乏明确的专业指南
每个企业的运营标准与目标是不同的,所以衡量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标准很难达到统一,不同的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企业的经济项目进行长远的监督与评价。但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一方面我国企业内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评价标准单一,没有注意到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弹性,所以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并没有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很多时候不能保证审计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指标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审计指标的合理性,也没有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这也是导致我国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以上情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明确经济效益审计体系,运用效益审计标准的具体方法,对企业的获取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定。
3.3没有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后续追踪
后續追踪审计在我国企业内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在实践中也制定了一些规定,但还是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完整的规章制度。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审计阶段、报告阶段、后续阶段即追踪审计,企业内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主要注重的是前三个经济效益审计而对后续审计的重视度却不高。一方面由于后续追踪审计需要很长的周期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好多企并没有认识到后续追踪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只是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审计意见和建议,而没有在某个项目完成一段时间后对审计意见及建议进行评价与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前面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有的企业有后续追踪审计,但只是形式上的追踪审计力度远远不够,对审计结果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彻底的解决。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重视后续追踪审计,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
3.4我国经济效益审计队伍不够专业
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进行审计,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而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比较专业与熟练,对于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比较欠缺,专业知识过于老化,审计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并不能很好的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评价与分析。所以需要审计人员加强经济效益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论的探讨与实践,明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经济效益审计,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3.5我国企业内部缺乏审计风险的预防与评价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没有按照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审计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审计的操作方式也不规范,常常随意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审计报告的结果也没有及时报告,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结果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的结果不一致,由于审计人的风险意识不够高,以及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认真,很多情况下会导致经济效益审计的结果不真实,因此也进一步的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所以我国企业内部应提高对审计风险的预防,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济审计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预防工作,及时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审计队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后续追踪,保证可以提升企业审计工作效率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作者:牟春荣等
第4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研究
经济效益审计即是企业审计部门的相关作业人员,以企业已有的评价方式与手段作为依据,借助于规范性的审计流程,对企业资源予以更加科学的分配与利用,包括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结果。之后以评审经济效益的结果当作是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依据,不断健全企业审计机制,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节约。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分析
1.经济效益审计欠缺法制性。我国在经济效益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上还有待健全,《审计法》中也没有对经济效益审计中涉及相关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另外,在颁布的相关审计准则及审计规范中也并未建立完善经济效益审计规范标准,这对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正是因为经济效益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欠缺,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许多审计人员在判断上都以自身经验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审计风险。
2.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未明确。不同企业由于实际运营情况各不相同,在对其进行考核过程中使用的标准也有所差异。针对经济效益审计中某个具体指标来说,在对不同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这一指标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经济效益审计受地区、企业情况等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随着时代发展及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审计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更新提升,若审计人员知识面狭窄,可能会影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甚至可能在审计过程会经常出现基础专业性的错误,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策略
1.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政策法规。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相关,因此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必须要努力完善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进而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一方面,应当对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律地位予以清楚的规定,同时对审计工作流程、方法、报告等进行准确规定,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并合理的增强执法力度,对导致重大损失事件的责任人必须要严格追究其责任;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地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与之相符的经济效益审计战略性指导文件。例如我国制定的审计准则体系操作指南中,便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及审计标准等进行明确规范,以此来降低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误差。
2.健全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指标体系,确保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更为准确客观。对于财务指标来说,一般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偿还能力、资产质量、未来前景等实施评估。盈利能力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有企业成本费用利用情况、净资产收益情况等;偿还能力主要是对企业现金流量债务所占比例、企业负债情况、利息情况等进行评估;资产质量主要是对企业不良资产所占比例及收账款周转率进行评估;未来前景的评估主要是从企业资产增长情况、利润收入情况及保值增值情况等。而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估则主要是从企业管理指标来进行,包括有企业战略管理指标、经营决策指标、行业影响指标以及企业对社会贡献指标等,借助于这类非财务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企业的持续发展潜能。审计作业人员借助于健全的评估标准,然后再结合企业行业实际情况与标准数值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后提出相关建议。
3.优化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方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是对自身经济效益进行精准判断,因此选择的审计方法必须要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实施。一是应当摆脱过去工作方式的局限。因为过去的审计工作方式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降低,对于这一问题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克服。比如说,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会计处理过程予以进一步规范、加强执法、完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提升对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等。二是在审计工作开展前制订科学审计计划。制订审计计划应保证目标准确、内容周密,注重计划方案的实效性、经济性,找准审计核心重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畴以及审计落脚点。三是审计的开展还注意调查过程的准确性,进行审时调查。全面搜集各方审计资料,做出准确判断,揭露审计真相,对审计结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与分析,尤其是针对一些非数量问题判断时,必须要充分结合审计调查过程来进行判断。
4.提升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素质。为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当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其一,要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审计作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对审计作业人员进行招聘时,除财会与审计专业人才外,还应当积极地吸纳工程管理、物资设备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并成立经济效益审计服务小组,确保小组中有专业审计人才。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实际工作情况,还需尽可能提升经济效益人才数量和素质,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综合水平,从而促进审计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其二,要努力提高审计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审计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与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关。因此,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地学习充电,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学习财会、审计、计算机等各专业知识,可以熟练地应用现代审计技术,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另外,企业还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针对审计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是专业技能知识与工作思路拓展,从而增强其综合素质能力,为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有序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在开展经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代英超
第5篇:基于油田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相关分析
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将金额流动分为投入和产出两个部分并且分别建立账目明细,这些账目的涵盖范围囊括整个企业的人事、库存、运输、设备维护还有技术创新等所有部门,涉及到企业运营计划的制定、预算审核、执行还有结算等多个过程。为此后面文章将针对这些内容展开具体研究。
一、油田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规划
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将金额流动分为投入和产出两个部分并且分别建立账目明细,这些账目的涵盖范围囊括整个企业的人事、库存、运输、设备维护还有技术创新等所有部门,涉及到企业运营计划的制定、预算审核、执行还有结算等多个过程。
(一)投入审计
油田企业的投入可以分为日常维护和额外预算两大类,而这两大类在各个部门之中又有着细分。人事部门的日常维护是正式员工的工资还有医疗保险等固定支出,这些预算往往可以提前一年进行预算;额外预算包括节假日奖金、购房带宽支持、零时工工资支付等项目,这些项目在时间上有着不同的突发性,节假日奖金可以提前数个月纳入预算,购房带宽可以因为申请提前一个月纳入预算,零时工的使用往往更加具有突发性,起因可能是油田地质变化也可能只是正式员工请假数量教多,其金额和时间都不可预期,在进行投入审计时需要为这一类预算进行保留。库存和运输方面大部分支出是日常维护,额外预算内容则是仓库的事故还有运输车辆故障问题。设备和技术方面,额外预算的部分比较多,除了日常的设备维护之外,还有难以预期的投入和回报内容,这方面需要油田企业管理者自行控制。
(二)产出审计
油田企业的产出主要是原油产量,设计内容通过收集油生产报告书和其他资料,检查是否有生产产量、生产时间来执行操作,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是准确的会计方法,产量的变化之前和之后数据需要企业制度保障数据真实性,计算增量与各种经济指标石油企业,额外的油量、收入比和严格的审查工作所需的人力资源投入,两者相互抵消之后提升回报率。
二、油田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执行方针
(一)在经济效益审计开展前完成调查
作为计划制定者需要深入生产一线,对油田企业而言,一线生产技术和企业内员工工作状况都是有着巨大影响力而且变化速度较快的影响因素,如果不能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单凭传统映像和数据进行审计计划的制定很可能产生巨大的偏差。因为在调查完成之后,需要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设计审计工作表,并且根据审计计划和企业当前的正常工作流程制定审计范围执行时间,这些过程都可能导致最初的调查错误问题被无限放大。
(二)建立一套审计指标体系
审计指标体系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而言不可或缺,如果说调查所得数据准确与否决定了审计工作结果的准确性,那么审计指标体系科学与否就决定了审计工作结果是否存在价值。就油田企业而言,一套科学的审计指标体系应当包括作业有效期、投资收益、增量投入产出比、投入回收期、有效率和最低增油量这六个指标。作业有效期是指一次增产作业之后,油田产量开始上升、达到峰值然后跌落这一整个过程时间跨度。投资收益是指在作业有效期之中增产的油量,等价于此期间总产油量减去作业有效期和原有日产量的乘积。增量投入产出比是指投资收益和投资之间的比例,这个比例直接衡量了作业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投入回收期指的是企业投入资金之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从作业中收回投资资金,即便作业的投资收益比和作业有效期都相同,但是前期提升量比较高的项目仍然能够让企业较早的收回投入资金,投入回收期较短的项目有利于资金链的完整。
三、油田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现有问题及其对策
(一)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有志于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油田企业似乎都怀揣着,通过简单的数字操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想法,这种想法存在很大的问题。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确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其投入也相当巨大,这份投入之中经济投入所占份额相当小,更多的是需要管理者投入精力和决心。为了获得准确的经济数据,企业内部员工必然需要更多而繁琐的操作,这些变化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恶化,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也是可以预期的状况。针对这种问题,对策就是需要油田企业管理者做好巨大投入的准备,否则放弃经济效益审计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重单井轻区域现象普遍
这是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有现象,但是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对于低产量效益的区域,通过深度挖掘可以取得不逊色于单井效益的收入。油田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区域措施井的总量是呈上升还是下降趋势,判断总体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原本没有经济效益审计以及经济效益审计执行效率很低的油田企业而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难点在于数据统计过程如何准确执行。一方面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可能存在以权谋私的问题,另一方面混乱的数据在统计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因此油田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需要完善的计划以及强硬的执行力度。
作者:李文华等
第6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完善路径探索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经济效益审计,是针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所开展的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经济指标的分析和研究,达到合理利用企业经济资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复杂的市场背景之下,企业在关注财务审计的同时,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效益审计上,以更为准确地判断和评估企业经济效益中的问题和不足,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成本支出,提高企业产量和销量,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可靠途径。经济效益是企业所关注的重要话题,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落后以及资金成本被无端消耗,所以国内大量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效益问题将更为严重。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和改良之外,还应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管理实际和经营决策实施评审,以有效地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可靠支持。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不仅能够“医治”企业经济效益问题,更能够防范和预防经济风险和不足,保持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二者也存在较大区别。财务审计是通过企业财务数据了解企业成本支出和财务情况。而经济效益审计则是从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出发,深入审查和评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更为精准地判断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并提前进行预防和处理,而这也使企业事前控制更为高效。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
(一)外部环境因素
1.法律法规。目前,国内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许多审计工作存在不规范、过于宽泛等问题,这不但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无法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和价值,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纵观国外,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制定了相对全面的法律法规,对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流程和职能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要求。然而,就国内现状来看,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亟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健全。
2.规章制度。作为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应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根据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开展审查工作。为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经济效益审计应该拥有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以真正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支持。但是,目前国内的有关委托人机制还不完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许多经济效益审计结果并不准确和真实,严重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自身问题
1.审计方法。多数审计人员在会计、财务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对财务流程和指标非常熟悉。但是,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单纯利用财务指标无法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也难以通过财务数据发现和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相关问题。相对而言,财务指标能够反映的是企业眼前利益,以及财务现状,而经济效益审计更多的是看中企业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现代企业必须重视长期规划,依据经济效益审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2.审计内容。目前,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也存在较多问题。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国内企业应该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予以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审计内容除了包括生产和经营的成本、利润,还要注重对环境保护成本等其他指标的分析和评估,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完善路径
(一)理顺审计主客体
1.审计理论。审计人员虽然接受了大量会计师的培训,但是单纯的会计业务难以符合经济效益审计的实际要求。经济效益审计的功能是辅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和优化各项决策,不局限于会计审计相关工作。对此,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之前,必须明确审计理论,加强对审计理论的再认识和理解,从理论角度加强对经济审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培养出复合型的优秀审计团队,满足经济效益审计的相关要求。
2.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决定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最终效果。不同行业、部门以及领域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要制定周密、全面的审计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法,充分保证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财务收支审计,查明审计事项的真相。其次,加强对各方面资料的汇总、收集和评估,利用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对经济效益审计中涉及到的非数量因素问题予以研究。此外,在经济效益审计中一定要注重综合分析,针对相关数据分析数据所反映出的具体经济活动及其成果,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为企业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收据支撑。
3.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审计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审计结果。对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非常关键。审计人员应掌握丰富的财务审计知识,以为经济效益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资产评估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审计人员掌握财务审计之外的更多知识和方法,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与此同时,针对经济效益审计,还应该加强对审计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4.审计评价。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是企业经济活动评估的关键环节。经济效益评价应该分为综合效益评价和单项效益评价两部分。综合效益评价是针对企业资产收益率和利润所开展的评价工作,评价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相关指标,进而发现企业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规避措施。单项效益指标则是具体到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具体活动。在对企业实施经济效益评价时,必须深入落实两类评价活动,以切实保证审计评价结果。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近年来,针对经济效益评价,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审计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法律法规的优化和改进力度,加强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借鉴和学习,积极总结和分析实际审计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不断健全相关法律,为经济效益审计提供可靠的法律法规支撑,确保审计工作的最终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程度势必不断加强。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认真看待经济效益审计,注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改进和创新,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审计保障与支持。
作者:梁晓娜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