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发布时间:2024-04-06 08:29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们在收获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喜悦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我国经济增长需求已经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也成为我国日益重视的重大举措。马克思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解释对供给侧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提供了一种政治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解释;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6723198.2020.23.004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解释


  1.1第一种解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解释,它是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产生一定的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里指的是属于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可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假定供给恰好满足需求,将生产领域的生产条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那么商品的市场价值就取决于三种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的多少,若在高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占大多数,那么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由高等条件下生产出的商品调节,该种商品的市场价值也由其确定。第一种解释指的是生产领域内,生产条件决定着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


  1.2第二种解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解释,它是在平均的社会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所需商品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解释指的是当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一致时,即根据整个社会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比例确定总的社会劳动时间应分配在各个生产部门的比例时,才可以确认。社会只会把市场上所需要的劳动量分配给相应的生产部门,那些多付出的劳动时间是不会被承认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解释不同的是,第二种解释并不影响商品的价值,但其价值实现却与它有关。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考虑供需的情况下,由不同商品在市场上的需求程度决定的,是社会总的劳动时间在不同种商品之间的分配。


  2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供给侧改革的解释


  2.1供给侧改革的第一种解释


  第一种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解释是微观层次的,它揭示了社会资源在同行业内部的同种商品的产能过剩问题。一方面,在第一种解释下,社会平均生产条件激励着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都有想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商品价值的动力,个别生产商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了超额利润。随着商品市场的竞争,整个行业都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在高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决定了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商品贬值,生产条件差的企业面临倒闭关门的风险,时滞性因素和退出壁垒导致这些生产者来不及退出市场,导致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由低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决定这个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的价值就会提高,市场上的所有生产者都是有利可图的,生产商都会选择投入大量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劣等品决定时,极其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質量低劣的商品,这并不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因此消费者宁愿持币不购买或者将消费倾向转移到国外市场。


  2.2供给侧改革的第二种解释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解释是宏观层次的,它揭示了社会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整个社会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优质品的需求增加,对低质品的需求减少。然而我国社会平均生产水平仍然停留在比较粗放的阶段,低质商品充斥着市场,不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解释的要求,导致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是不匹配的。以下几种供给侧方面出现的问题都可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来解释:第一,一些地方上的官员为了让自己晋升得快极力追求当地GDP的增长速度,为此他们会制定各种各样有利于某些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了进入该行业的壁垒,以此来吸引众多生产者涌入,大量生产者进入必然导致行业内的各生产者过度竞争,由此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第二,一般来说,商品市场是有一定的时滞性的,当行业中的各个生产者意识到他们过度竞争所带来的供给量已经远远超过市场上的需求量时,再想退出该行业已经来不及了,此外昂贵的退出成本也给生产者退出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这更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第三,我国市场上生产能力强的生产者为了更多的获得超额利润,不停的进行同质品生产,不仅造成市场上大量同质产品堆积,还使得生产者在进行完全相同的同质品生产的过程中丧失了创造新的优质产品的动力和能力。而生产能力相对较差的生产者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进行创新,他们只知道不断地通过模仿市场上高端的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一个简单的例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在国外市场购买商品的渠道越来越便利,近年来,代购盛行,消费者之所以蜂拥而至去国外购买产品,就是因为国外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体验更加优质。因此,不是社会总需求减少了,而是由于劣等品充斥市场,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发生转移,有效供给不足了。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扩大内需,降低产能那么简单,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才是供给侧改革问题的关键。


  3我国当前供给侧改革进入新窗口


  3.1经济运行进入新阶段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各样的经济政策互相交织影响,经济体制的结构性问题日趋明显,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有持续回缓的趋势,不过经济总体形势仍在下降,我国经济形势既面临内部的压力又面临外部复杂多变的因素影响,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期已经出现。


  2020年爆发了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势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以往采用的短期稳定增长策略已经难以维持,为化解这种危机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经济运行进入新模式


  当今世界大环境经济运行结构正在发生着裂变,中国内部经济环境结构也正处于转型阶段,2020年必将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国经济运行模式将会发生改变。


  第一,我国经济换挡提速还没有完成,还没有触碰到经济发展阶段性谷底;第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没有完成,结构调整刚刚涉及到本质层面;第三,经济动力的转换还没有完成,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刚刚从政府扶持型转换为市场推动型,刚刚转换的新动能在短期很难支撑起宏观经济,并且它自身的补给维持都比较困难,在短期内宏观投资收益很难在根本上发生逆转。


  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周期性回落,外贸方面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周期持续错位,中国将面临外部经济环境的风险。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启,将逆转前期的悲观态势,给中国经济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3供给侧改革要面临的几个问题


  3.3.1商品质量不足供大于求


  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质量好、种类多的商品,而市场上的生产者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他们所能提供的商品的质量和多样性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个人的劳动时间多余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生产者所投入的劳动并不是社会消费者所需求的,商品供大于求,存货积压导致产能有所剩余。


  3.3.2资源分配不均利用率低


  将有限的社会劳动时间分配给各个工作部门就是所谓的资源配置问题。我国存在着有限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第一、第三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第二产业还没有实现高级化,而现在消费者对第一、第三产业和高质量的第二产业需求提高,这就导致市场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对等了。市场机制决定资源的配置,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市场的盲目导致市场的秩序混乱,供求不平衡,有限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配置不合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资源浪费、社会效益降低等负面影响。


  3.3.3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


  市场具有有效配置资源的优势,而政府对于把控宏观经济有重要的稳定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目前我国政府对市场的参与度过高,过于繁琐的审批程序束缚住了企业的手脚,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企业利润率自然就降了下来。企业生产的商品没有市场,也就实现不了商品的价值。


  3.3.4单一的投资模式降低投资有效性


  现在我国还有很多生产者,他们通过手工劳动获取报酬,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且基本都是没有创新可言的,这样的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大多是低等商品,对这种商品继续加以投资多半是没有效率的。中国政府与私营企业和民营资本间没有良性的互动和合作,主要是产品型和其他投资模式,投资模式单一,不存在多元化的投资模式,这就导致企业生产不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商品的有用性实现不了,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4解决供给侧改革问题的几点建议


  4.1搞好“双创”提高供给质量


  在去产能这个问题上,除了优化我国的审批制度,把严增量,控制总量,还要努力搞好“双创”建设,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一个企业的技术是否进步,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自身能否在发展的道路上长久地走下去,我们要鼓励企业搞科技创新、鼓励大众创新和创业,这样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有效缩短个人劳动时间,增加有效供给,促使我国供给端向高端水平发展,有效适应需求端。


  4.2企业政府合力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首先,政府应努力维护市场秩序使大家可以公平竞争,出台有效的政策保证资源可以长期稳定的合理分配,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其次,各企业也要在自己的领域内,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通过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合作,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有限的资源可以创造最大的财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3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供给侧改革这个问题上,要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府应发挥自身优势,给市场充分的空间,同时保证市场公平有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此外,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激发企业活力,政府应该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更好的满足人民的需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不该由政府全权包办的事情,交给市场去调节,减少企业的成本和负担。


  4.4重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增加有效投资


  要重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也看到了像“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國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带来的可喜成绩,下一步我们要继续重视对重点领域的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有效投资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为此,推进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私营企业和民营资本三者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重要一环。民营资本的进入有效弥补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短板,非公共部门在PPP模式下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也提升了自身的创造力和整体竞争力。


  5供给侧改革进入新窗口给政策制定带来的启示


  当今疫情发生后的国际世界,逆全球化的思维将更加突出,以美国为首的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过去三十年我国凭借人口红利获取了强大的成本优势,国际各国对资本的追求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和供应链协作,为追求我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各个国家争先恐后地在我国设立厂房开展生产,中国制造业开始崛起。2008年,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贫富差距悬殊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美国制造业的不景气使得中产阶级收入增长缺乏动力,民粹主义思潮再一次达到顶峰,特朗普就是被这种强大的思潮力量推进了白宫。特朗普上台后,挑起世界范围的贸易摩擦,大幅抬高关税价格,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轨迹。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后,世界经济更是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西方各国纷纷意识到自身经济对中国的巨大依赖,2020年4月10日,库德洛作为美国白宫的首席经济顾问在全美范围内进行呼吁,号召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应考虑撤离中国,所有的“搬家”费用由美国政府提供支持。就在同一天,日本当局也发出同样的号召,鼓励日本企业搬入东南亚等地。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变化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们应该做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对这种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需要重新思考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其次,影响当今中国经济形式的外部环境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带来的需求危机,还包括世界范围内政治格局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运行模式将发生深刻改变;最后,面对这样的改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心里要有一定的预判,行动要有充足的准备,在战略和战术上都要有所考虑。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