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肿瘤患者化疗后静脉炎的预防与管理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并延长缓解期的最有效手段仍旧是静脉化疗,但是化疗过程中用药的剂量多,浓度强,持续时间长,对于患者来讲过程十分痛苦。此外,化疗过程需要患者接受多次静脉穿刺进行输液,结合药物的共同作用,将对患者的血管产生强烈的刺激,多数接受化疗的患者都患有静脉炎和静脉闭塞等症状[1]。通常情况迟发性静脉炎的发生都在患者出院之后,而接受化疗的患者如果情况好转则可以安排出院,迟发性静脉炎的出现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对于肿瘤患者接受化疗之后的静脉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该研究选择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化疗的56例迟发性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汇报具体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
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30例男性,2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6~81岁之间,平均为63.1岁。其中,16例为肺癌,10例为胃癌,26例为肝癌,4例为直肠癌,参选患者均接受丝裂霉素、卡铂、长春新碱、顺铂等药物的联合化疗治疗,每疗程持续3~10 d,参选患者接受2~3次化疗后有41例在5~7 d出现静脉炎,14例在8~10 d出现,包括20例背足静脉,18例手臂静脉,10例桡侧静脉,2例贵要静脉以及6例正中静脉。患者临床表现为接受穿刺部位周围发红、肿胀、疼痛等。血管壁增厚、缺乏弹性且呈硬索状。部分患者有静脉塌陷情况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操作不规范
当于静脉滴注刺激性较强的药品时,穿刺过程应当另外配备生理盐水或不添加化疗药物,等血管通畅之后再给予化疗药物,对患者使用化疗药物之后应该使用生理盐水或其它药液洗涤血管,以防止感染。
2.2 技术原因
如果医护人员对穿刺过程不够熟练,会出现一次给药中发生多次穿刺的现象,还有可能出现针头紧贴血管壁导致血管受到刺激,或者针头拔出后对针眼处的按压时间不足3~5 min。
2.3 血管原因
化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对患者的静脉进行反复穿刺,如果患者的血管条件不佳,可使用静脉较少,就会出现后期静脉穿刺过程困难,脆弱、通透性较强的血管逐渐增多,将导致血管在药物刺激下受损。
2.4 用药原因
化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一般毒性较强,极其容易导致相应部位出现皮肤血管炎,再加上接受化疗后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功能降低,其抵抗力会明显减弱,血管越发脆弱,终将引发药物渗出。
3 预防措施
3.1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3.1.1 对小静脉的位置进行评估 要保证静脉使用率,就要在化疗之前对患者四肢的中、小静脉需要解剖的位置以及其粗细情况、直曲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
3.1.2 静脉选择的原则 ①要从末梢的小静脉开始,逐渐向上移动,以保证血管的使用时间得以保证。②保证各静脉交替使用,防止单一静脉接受重复穿刺而没有修复的时间。③选择静脉的过程要参照药物的性质以及液体的用量。部分刺激性较大、使用剂量较高的药物需要选取较粗的静脉,以保证药物的进入速度,防止被大流量血液所稀释,也能够减少化学性静脉炎、管腔阻塞的发生[2]。此外,管径较粗的小静脉由于膜中存在多层平滑肌,加上其外膜厚度较大,药物渗出困难。
3.2 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
注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的无菌性,以避免由于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局部静脉感染。
3.3 情绪管理
由于肿瘤患者需要接受反复的化疗,自身的血管条件会逐步降低,久而久之会对治疗以及操作方产生抵制心理,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为此,常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焦虑不安、血管痉挛等状况。为此,心理护理工作的展开至关重要,在实施操作之前,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慰藉工作,并以最娴熟的技术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获取患者的信任。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鼓励,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其痛苦并增强患者治愈的自信心。
4 管理措施
4.1 强化巡视流程
为了防止药物的外渗,应该在患者接受化疗的期间对其进行周密的巡视,以保证每一时段患者的情况都能够被及时记录,如果出现点滴不通畅或者患者有局部疼痛状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为其更换注射的位置,以防止出现药物吸收性渗透,并对渗漏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进行灭活。
4.2 局部问题的处理
患者一旦出现迟发性静脉炎,医护人员需要将其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流通,保证吸收顺畅。使用20 mL浓度为50%的葡萄糖试剂、5 mg地塞米松或VC、VB12、浓度为4%的碳酸氢钠等对患者进行热湿敷。另外还要配合红外线照射,每次照射持续30 min,每天持续2~3次,患者的静脉炎状况能在3 d左右得到缓解,并于7 d左右痊愈。也可使用硫酸镁湿敷[3],使用方便,且有明显的防治作用。金霉素眼膏与桂林西瓜霜喷雾剂调和外敷也可有效治疗化疗后非外渗性静脉炎[4]。
4.3 出院后监测
通常情况迟发性静脉炎的发生都在患者出院之后,而接受化疗的患者如果情况好转则可以安排出院,迟发性静脉炎的出现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此次参与研究的56例患者有14例在出院之后出现迟发性静脉炎。为此,对于出院的患者一定要做好出院后的指导工作,使得患者一旦出现静脉炎症状能够及时应对,使用上述药物对患处进行热敷,掌握最基本的处理方法,如果病情严重,则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5 结语
静脉输液是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由于大部分化疗药物含有化学制剂及的生物碱,临床又反复多次静脉给药,导致患者静脉出现机械性的刺激,造成损伤,从而出现化疗性静脉炎症状[5]。临床要注意掌握好化疗药物适宜的给药浓度,并控制合理的输液速度等,可以有效地缓解化疗性静脉炎的出现[6]。中药湿敷也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对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有一定作用,临床可择机应用[7]。通过流程再造的管理措施[8],使护患双方都掌握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并进行具体的指导与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有利于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值得研究与推广。
只要我们重视肿瘤患者化疗后静脉炎的预防管理工作,了解患者发生化疗后静脉炎的原因,掌握化疗后静脉炎的预防措施,采取综合护理干预[9],落实管理措施,加强对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的管理,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教育[10],一定可以管理好肿瘤患者化疗后静脉炎,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7期 作者:许丽妍
第二篇:恶性肿瘤研究,从多方面同时预防为重点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恶性肿瘤的5年的生存率很低,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1恶性肿瘤带来严峻挑战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末初,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2002年全世界新发恶性肿瘤病病例1090万例,死亡670万例,我国2002年新发病例200万,死亡160万例,预计到2020年全球肿瘤病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死亡病例将达到1200万,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全部死亡率之首,占到死亡原因的20%以上且增幅最大。由于恶性肿瘤发病比较隐匿,发现时常为晚期,因此给社会个人造成的负担沉重。2006年我国由于恶性肿瘤的医疗费用超过800亿人民币。同时,由于恶性肿瘤治疗复杂,患者家庭等很多相关人群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说,我国肿瘤防治工作面临严重挑战。
2恶性肿瘤发病过程复杂
70年代以来美国由于肿瘤研究的经费超过2000亿元,前期主要用于肿瘤发病机制、转移、耐药性等基础研究,但效果不明显,其根本原因是人类对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对肿瘤复杂的生物学行为,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自80年代后期,美国肿瘤学研究进行了重大战略转移,加强了以预防为目的的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美国癌症死亡率1973~1990年每年递增0.4%,但从1990-1996,每年平均递减0.6%。男性肺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3从多方面同时预防
很多人在谈到恶性肿瘤的预防时常抱有怀疑态度,恶性肿瘤能否预防?美国肿瘤流行趋势变化引起人们关注。美国恶性肿瘤调查资料显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示下降趋势。到2006年,美国人口寿命延长,肿瘤死亡的绝对数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1/3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恶性肿瘤的预防可以从几个方面同时进行研究:从人群的层面进行,从个体即临床治疗进行,也可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恶性肿瘤还可以从发病上预防,如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恶性肿瘤预防更重要是从病因学加以预防,如控制吸烟,感染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清除职业危险因素。
3.1烟草与肿瘤
烟草是肿瘤病发生最重要的独立因素。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美国估计女性肺癌死亡的68%~78%,男性为88%-91%与吸烟有关。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人吸烟增加,50年代以后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70年代推广戒烟运动,提高烟草税美国成年男性中吸烟人群的比例由60%降至30%,其结果肺癌发病率自9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到1998年下降了1.6%。大量研究已证明⑴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0-25倍,且与吸烟的量和吸烟时间长短成正相关。我国的烟民大军是世界第一,吸烟的人愈来愈多是造成我国肺癌发病及率死亡率均居首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开展戒烟宣传工作。发达国家对戒烟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实行的戒烟措施,迎头赶上。
3.2感染与肿瘤
许多导致癌症的元凶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
人乳头状病毒(HPV)与宫颈癌 我国妇女中的85%宫颈癌由人乳头状病毒(HPV)16/18型所致;GSK宫颈癌疫苗可以诱导女性持续性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抵抗HPV16/18型长达5.5年以上。这是2007年11月6在北京召开的“24届国际人乳头状病毒会议”中得到的信息。
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27万女性死于宫颈癌。研究表明,HPV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其中HPV16/18型是引发妇女子宫肿瘤的最主要的类别——至少引发全世界70%以上的宫颈癌病例。HPV是威胁女性健康乃至生命的“隐形杀手”。
我国宫颈癌的HPV基因型无地区差异,研究者认为,研发的HPV16/18型疫苗将可预防我国85%的宫颈癌。宫颈癌可能成为通过疫苗可以控制的恶性肿瘤。
我国专家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宫颈癌筛查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还很不理想。因此我国用疫苗对宫颈癌进行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病毒性肝炎与肝癌 流行病学及病理学资料均表明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关系密切⑵,其次为丙型肝炎。有报道肝癌高发地区高达60%-90%的肝癌患者有HBV感染。在中国东县⑶儿童中接种乙肝疫苗后使乙肝新发病例数降低,预示着肝癌的发病率将明显下降。我国法定要求对儿童注射乙肝疫苗,这将对降低肝癌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中国哥伦比亚三项干预实验表明⑶,清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后,胃癌癌前病变明显发生逆转。说明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降低胃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3.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肿瘤
从日常生活上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很容易做到。
一要戒烟限酒;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过量饮酒则与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有关。二要合理的膳食;选择适宜的多元化和营养平衡的饮食,可使恶性肿瘤减少30%-40%。三要增强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重,过分肥胖人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的发病率较高。
3.4清除职业危害
在医学上应用X线初期,由于防护不足,接触放射性过多,放射线的工作人员皮肤烧伤,甚至得白血病的不少。以后通过加强各种防护措施,这些放射性损伤明显下降。
自从对人类开始研究其临床发展规律以来就提出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而当今的时代又是以预防为主的时代,有不少疾病已被各种预防手段所控制甚至消失。在人类征服肿瘤的道路上,预防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4年10期 作者:乌力吉白已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