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都会推出一批优秀作文,目的是通过范文对作文题目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解读,启发并引领高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向“优秀”靠近。但如果用挑剔的眼光来阅读“高考优秀作文”,会发现诸多不足。
请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被刊登在2012年6月25日《扬子晚报》上的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看看有什么问题。
【原文呈现】
忧与爱
江苏一考生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愈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会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干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已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急人民之所急,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为两截。
【字斟句酌】
高考阅卷专家对本文的评价是:“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痛快淋漓。”的确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但是语言表达方面有些问题。具体如下:
第三段首句“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首先这句话有文言成分,理解费力,读起来不够流畅。另外“悖于爱”一词不符合考生要表达的意思,因为由第二段末“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沉重”一句可以看出,考生要表达的观点并不是“忧”“悖于爱”,只是不能直接表现爱而已。同样在第三段末,考生明确谈及“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这也表明“忧”并不是“有悖于爱”。可以将此句改为“总希望改变所有不能直接表现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
“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此句明显是个病句,搭配不当——“天下苍生”不能直接修饰“大爱”,做“大爱”的定语。此外“表态方式”令人费解。在“天下苍生”前面加上“拯救”二字可消除搭配不当的错误;把“表态方式”改成“表达方式”更为妥当。
“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不能独立成句,应在“一番”前加上“经过”以消除语病。“精彩”与“涂鸦”感情色彩不统一,可以给“精彩”二字加上引号表示讽刺,或者直接改“涂鸦”为“修饰”。
第六段首句“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一句中“人情固重难而轻易”的含义是指重视难做到的事,轻视容易做到的事。结合上文的语境,上文批评与嘲讽了“无忧之爱”,而无“重视难做到的事,轻视容易做到的事”的含义,可以把这句改为“好易而怨难,喜愉快而厌沉重”。作者:夏正兵,本文来自《优秀作文选评》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