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管理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发布时间:2024-03-22 12:01  

  

第1篇:管理心理学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0引言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就要首先重视和研究图书馆员的心理行为问题。因为人是最基本的生产力,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图书馆工作部门的主体。图书馆管理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图书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这门科学,有助于建设一支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图书馆工作队伍,提高队伍素质,促进图书馆工作效率提高,从而加速图书馆管理科学、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图书馆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抓图书馆工作的切入点是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图书馆员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完成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1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图书馆员的职业心理问题可以称为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上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据专家介绍,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衡量职业倦怠的三项指标分别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


  1.1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据《职业倦怠自治手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职业倦怠,第一是看你的情绪是不是衰竭了,第二是看你是不是玩世不恭,第三是看你成就感是不是低落。职业倦怠总会给人带来不良的情绪,而且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影响我们的快乐和工作效率。图书馆工作是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门类广,时间跨度大,相比其他职业,往往更具有枯燥性、复杂性、繁琐性。因此,图书馆员更易产生职业倦怠,笔者调查发现,产生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一般具有以下行为特征:第一,对图书馆工作丧失热情,对前途感到无望。情绪烦躁、易怒,对人和事漠不关心。第二,工作态度消极,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没耐心,敷衍了事甚至经常出错,工作责任感减退,惶惶不可终日。第三,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常常迟到早退,有的甚至开始打算转岗位,后悔选择了图书馆工作,有无力感或降低个人成就感,消极地评价自己,对前途感到渺茫。


  1.2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2.1缺乏成就认可和发展的机会调查发现,一些单位重业务、重发展,却忽视了对图书馆员的重视。有的单位由于经费的紧张和管理体制问题,图书馆员缺少培训、进修的机会,知识落后。图书馆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个人发展受阻,而同代人却因不乏机会而遥遥领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上也体现出不平衡,时间久了,难免有失落感。图书馆工作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各项工作环节、操作程序也明显受条例、规则限制,长期跟图书、文献、资料、电脑打交道,工作琐碎、单调、枯燥、重复性较强,缺乏新鲜感,缺少机遇和挑战性,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没有成就感,缺乏认同感。


  1.2.2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性图书馆员做好图书服务工作不仅需要热情、细心、耐心,还必须有高度的服务意识,还要掌握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文献信息的收集。由于任务繁重,往往缺乏工作自主性。


  1.2.3工作内容和职业环境的失衡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著录、检索、编研、利用等缺乏自主性的日常工作,经常被动应对,容易引起心理疲劳。


  1.2.4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轨迹,使图书馆成为现代信息机构的基础和可能,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前程灿烂的。但是,现状与未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这种差距长期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使一部分人对未来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丧失了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未来前途,以致对图书馆职业失去了兴趣。


  2管理心理学在图书馆中具体运用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psychology)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公共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管理心理学在图书馆中的具体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满足合理需要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动力源,满足图书馆员的合理要求是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的根本途径。图书馆管理者应对图书馆员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图书馆员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人都想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照顾和关心,这是人的社会性需求,人还有包括荣誉、地位、受人注意和人格尊严等内在的自尊需求,人都有想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例如,提高工作地位,实行工作绩效奖励制,不断提高经济收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经常开展图书馆员的技能竞赛,激发竞争意识等,能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排除。


  2.2激励管理激励管理主要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通过激励可以使图书馆员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激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外在激励,包括福利、晋升、表扬、嘉奖、认可等;二是内在的激励,包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责任感、荣誉感、胜任感、成就感等。外在的激励虽然能显著提高效率,但不易持久,处理不好有会降低工作情绪;而内在的激励,虽然激励过程需时较长,但一经激励,不仅可提高效率,且能持久。


  2.3个人差异管理由于个人经历、智力、体力、成长的环境、工作性质、价值观的不同,从而形成相互间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且表现在某种情绪因素上,如态度、信念、气质、理想等。对组织讲,个人差异有利有弊。一方面,个人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各人的特长和优点,正是创新、解决问题和组织获得成就的动力;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反映了各人的缺点和不足,是分歧、矛盾、冲突的起因,影响组织成就,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应该了解馆员的差异,并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2.3.1扬长避短对个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差异,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方法。首先对馆员进行培训,并辅以适当的奖惩措施,以增强培训效果;其次是保持个人的心理均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以求得个人的成长,促进态度与行为的改善,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


  2.3.2合理分工兼顾组合需要与个人专长,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工作成绩。


  2.3.3主动疏导对由于个人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通常采用或分而治之,或压制、或疏导,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但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疏导。


  2.4提高组织意识,增强凝聚力要从根本上长久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必须提高他们热爱图书馆事业和与图书馆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组织意识。组织意识是图书馆工作凝聚的“粘结剂”。要使馆员同心协力为图书馆事业的目标奋斗,就需要有一种组织意识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并把群体的内聚力变成提高工作效率的动力。


  2.4.1培养集体意识图书馆的集体意识是“图书馆团队精神”,培养馆员的共同价值观,使每个人都有一种工作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4.2相互信任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关系稳定,彼此坦诚的文化氛围。


  2.4.3团结协作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馆员之间形成相互依赖,休戚与共的团体意识,及求大同、存小异的团结精神,使图书馆各部门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


  2.5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个人心理、生活和工作的管理图书馆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组织相关的心理培训和学习,引导馆员正确认识自我,认清自我价值,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和运用心理策略的能力,从而寻求积极的方式对自己的心理、生活和工作进行管理。


  作者:王启祥

  第2篇:党校管理心理学教学创新探讨


  管理心理学在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属于与管理学同类、管理学的后续课程而开展;因行政学立基于管理学、政治学、法学三大学科基础,因而,该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是起着夯实管理学基础的作用。同时,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进程中,对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的行为及基规律一直受到行政学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在管理心理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如何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创新成为该课程任课教师更为关注的课题。


  一、课程理念创新


  1.管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部分老师存在着一开学就讲课的习惯,而这种讲课是指直接教授课程内容。这样的教学看似抓紧时间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任务,但易于带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中的位置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在行政管理专业中教授管理心理学课程时,教师应首先从专业培养计划的角度去解读这门课程与该专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起点就了解到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建立于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三大学科基础之上,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应建立于这三大学科基础之上。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进一步学好相关的专业主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


  2.管理学的理念及实践方法对行政管理的变革起着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若干次的范式转变与实践改革,从传统公共新政到新公共行政、从新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及新公共服务,无不体现着管理学的发展理念对行政学研究及发展的推进。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建立缘于三大理论基础: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官僚制及科学管理理论,当时管理的重点在于任务的完成及效率的实现,因而,行政管理的重点也在于制度的设计及效率指挥棒的指引。20世纪30年代后,管理学的研究重点由原先的泰罗主义向人际关系与行为科学时期转变,人际关系与行为学派认为,员工的积极性依赖于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公共行政的研究者正是着眼于人际关系与行为学派的管理基础去解释行政管理中的现象,强调政治与行政的二分不可能实现,注重管理中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的存在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树立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价值准则。


  3.从当前国外行政管理研究的热点看,着眼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及其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行政管理的研究从最初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制度框架的设计随之转向组织设计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而当前开始越发关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及其行为。传统行政学研究中强调人的完全理性,到现代西蒙的决策理论中认为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中只能做到有限理性,遵循决策结果的满意原则;伴随着多学科的研究推动及交叉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由此,可以看到,国外行政管理的研究热点已开始部分关注行政管理中的人及其心理研究。


  二、课程内容创新


  1.完善课程内容,着眼于管理职能与管理主体分类的内容创新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无论是着眼于管理职能的划分还是着眼于管理主体的划分,课程内容都稍显单薄,并且偏重于管理学或者心理学中的某一部分,并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内容是着眼于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定位。因此,在课程内容创新中,课程组致力于将两种倾向性的内容进行整合,既包含管理主体中的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也包含管理职能中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这样课程内容既保证了完整性,又体现了充实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十分有帮助。


  2.课程教学内容中关注当前的研究前沿随着社会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何保证将最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缓冲教材与现实研究之间的时差,成为课程组探讨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问题。比如,无论是基于行政管理专业的背景,还是基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决策理论及其发展都会得到关注。当前的教材中主要关注的还是从古典决策理论的完全理性决策到现代决策理论的西蒙为代表的有限理性决策再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但当前无论是关于决策理论还是关于决策中理性的研究都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因此,我们在决策中会将最新的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如前景理论、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等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创新


  1.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


  教师通过提供合适的案例,给学生下达任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案例情况,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讨论案例中的各种情节,逐步形成各自处理方案。由于案例一般来源于现实,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意识,并促进学生充分理解管理中人的心理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


  2.自主学习


  首先,采取自觉阅读的方式。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定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可以指定书籍,也可以指定相关书籍中的相关章节,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背下来,经过巩固以后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运用起来会得心应手。其次,小组学习。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就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组成学习小助,课外查阅资料,查找相关的案例或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编案例。这样,长期坚持的结果就是在学生中形养成了“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教学手段改革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每个知识点都涵盖极大的知识量与信息量,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使管理心理学的相关事物形象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可以让空洞单调的理论形象化处理、视频化编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总之,党校管理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和地位,认真研究管理心理学理论,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的教学研究之中,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管理心理学教学有效并顺利实施。


  作者:刘志民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