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4-04-12 09:31  

  

第1篇: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40余所高等院校开办投资学专业,湖南省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怀化学院等高校开办了该专业,该专业是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及我国投资市场的发展过程孕育出的一个新兴专业。近几年投资市场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加之该专业创办的时间较短,如湖南农业大学于2009年才首次招收投资专业本科生,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累的经验不多,基本上嫁接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充分体现投资学的专业特征和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设计更为合理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与人才的教育培养有关的理念、学科分类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等所有环节的总和,即“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等几个重要问题[1]。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教学的核心,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其发展状况。因此,各专业发展过程中应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投资学专业是一门融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于一身,交叉性和应用性强的专业。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投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等各类投资决策和运作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是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的[2],在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应围绕该人才培养目标。


  二、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投资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情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湖南农业大学投资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及部分毕业生,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调查为2015年5月份,主要调查对象为2011—2012级投资专业学生,第二次调查为2016年6月份,主要调查对象为2013级投资专业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在校时间长,对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熟悉。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投资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教学质量以及就业前景的评价等。两次共调查了114名学生,包括2011级21人,2012级50人,2013级43人;男生46人,占40.35%,女生68人,占59.65%。


  (一)专业教学内容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32人认为安排的教学内容合适,70人认为安排的教学内容一般,同时有7人认为不合适,5人回答说不清楚,分别占6.14%和4.39%。不合适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投资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教学内容应理论和实践并重。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调查的大部分学生热爱实践教学,很喜欢和喜欢实践教学的学生占总样本的85.09%,实践教学内容中63.16%的学生喜欢大概两个星期(2016年为一个月)的投资模拟大赛。但是目前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教学实践环节相对缺乏。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虚拟投资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体现,其中社会调查、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由于教学条件欠缺,包括场地、配套设备等不足,这些环节多流于形式。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实习计划,但很难落到实处,普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措施,对学生投资实践能力提高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二)课程设置


  培养何种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受到课程体系的影响。投资专业教学计划中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不包括选修课,下同)的比重为51.43%,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等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比重为35.38%,证券投资学、项目融资、投资项目评估等专业主干课占总学时的比重不到15%。另外提供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理财、投资组合管理等21门专业选修课,共720个学时可供学生选择。这一课程设置與学生的主观意愿存在一定差距,他们认为专业主干课所占的百分比应最高,平均为44%,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5%、19%、12%。大三、大四学生对该专业各课程的相对重要性,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最具说服力,所以他们的意见应该作为未来教学计划调整的重要依据[3]。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幻灯片、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工具、媒体或设备。投资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工具为黑板与幻灯片,这与学生的期望一致,63.16%的受调查对象希望黑板与幻灯片教学相结合。他们认为教学中幻灯片应是辅助手段,更希望的是教师能够生动地、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而不是把多媒体课件变成电子版教材。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师对重要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相关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当前教师在这三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以讲授法为主,其次是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但83.33%的受调查学生希望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认为案例教学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启发很大的学生占55.26%,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多分析一些案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可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又可分为必修的和选修的理论课程,各课程根据性质的不同考核方式不同。必修的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绝大部分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选修课一般以提交课程论文为主,少数选修课采取的是开卷考试的形式。实践课程多采用交实习报告和实习作业的考核方式。调查结果发现,认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安排不够合理的样本学生分别占23.68%、28.07%。虽然50.70%的样本学生认为课程论文有助于提升寻找资料的能力,25.35%的样本学生认为课程论文有助于理解课程知识,但30.99%的样本学生认为写课程论文效果不理想。样本学生也认为课程平时成绩的比重应有一定的提高,占总成绩的37%左右比较合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独立完成课程论文、团体完成课程作业等课程考核方式中样本学生更喜欢开卷考试和团体完成课程作业,分别有50人、35人选择,各占样本学生的43.86%、30.70%。可见,目前该专业部分课程考核方式与样本学生所期待的也有一定的差距。


  (五)专业教学质量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状况的满意度评价中,十分满意及满意的占54.39%,一般的占38.60%,5人回答不满意,3人回答说不清楚,分别占4.39%和2.63%,这说明当前投资专业学生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六)专业就业前景


  2016年大学毕业生有765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是,学生普遍认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要分专业来看,某些专业扩招规模过大,容易造成供过于求。对于投资专业,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持十分乐观态度和乐观态度者共77人,占67.54%,但也有32.46%的学生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其中32人认为就业形势一般,有2人持悲观的态度,3人回答说不清楚。对于期待的就业单位,有13人希望是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有29人希望到银行工作,占25.44%;有41人希望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工作,占35.96%;有31人回答其他,包括媒体、企业的投资部门等。


  三、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通过总结该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互相配合,只有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过程,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的加盟。社会对投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可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加强高校内部学院(系)之间、高校与银行、证券公司、企业、政府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首先,应加强高校内部学院(系)之间的联系。投资专业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范围较广,如需要了解银行、政府或者证券公司等组织的生产经营核算知识,因此需要加强投资系与会计系、数学系、工程系等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加强高校与银行、证券公司、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的联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参与为期6—12个月的实体投資规划、操作过程。最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与导师之间应是双向交流,学生将学习、实习当中遇到的难题反馈给教师,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建立创新科研基金,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互动式参与教师课题,提高实践和科研的能力。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术认证培训,如经济师、会计师、理财师等相关证书的认证,规定通过相关资格的认证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教育学分。


  (二)完善课程设置


  投资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包括:第一,构建层次清晰、紧密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二,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结合[4]。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样本学生希望适当增加专业课的比重,以便能更深入地掌握投资学科的知识。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针对不同年度入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课程计划,合理分配课时,减轻非必要课程负担,着重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投资专业课程安排可以考虑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注重专业公共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入学后的第二年,学习投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第三年开始,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设置企业财务管理、期货与期权、公司理财等理论课程及相应的模拟训练。第四年第一学期,学生必须到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参与投资实践活动,至少获得6个月的投资实践经验,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某一投资类课题,他们必须具有解决某一实际投资问题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拿到毕业文凭和专业技能鉴定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者、管理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及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考评。最后一个学期就是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这主要是对实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或者对某一个项目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投资规划。


  (三)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离不开多媒体、视频、音频、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并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适当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网络教学、慕课教学可以作为投资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将课堂上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放到网上,可以供学生学习、复习,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之间彼此批改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与投资学有关的课外内容,通过教师给定题目,学生选择题目,以团队合作或者个人完成的方式,查找资料,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对每一个学生的选定题目建立相应的教师评审团,学生成果展示后,由教师对相应成果进行补充或者评价。对于优秀成果,可以考虑投稿发表或者作为立项项目,进一步开展研究。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联系。此外,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加入投资学方面的时事新闻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5]。


  (四)实行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当前课程考核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无法考查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除了闭卷考试外,还可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科学合理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应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个人表现等进行考核,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实践课程如投资模拟课程,可采用理论测验、上机操作、现场技能检验、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与平时学习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的考核方式。选修课可采用课程论文、试卷考核、撰写调研报告等考核方式,也可适当采用开卷考试、团体完成作业(包括团队完成课程论文或者调研报告、团队制作一个多媒体等方式)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作者:樊英

  第2篇:风险投资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讨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投向未来的,直接投入创新型企业的私人股权资本。风险投资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发展起来,与美国相比,尽管中国的差距仍然较大,仅占全球风险投资总量的4.7%,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已位列全球第二,并且到目前为止始终保持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一地位。20多年来,风险投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对学生来说实用性较强,通过对该课程的介绍,让学生在校期间认真把握相关的专业课,正确认识风险投资。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风险投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资金筹集、风险投资机构项目的选择、风险投资的运作、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投资的退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研学会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及风险投资机构项目的筛选、协议的签订等实务操作;具备商业计划书写作和风险投资选项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实施创业中涉及到的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集和安排以及进行风险投资业务操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风险投资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在实际运用较广的一门课程,包括理论、实务探讨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风险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大学生创业解决融资、投资问题提供专业理论支撑,将金融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奠定基础。


  三研究性教学的设计


  根据当代经济发展的创业需求及背景,结合“风险投资”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将该课程按照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实践设计。


  (一)整合提炼课程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目前随着创业人才的需求增大,和2012年教育部试行的《普通本科生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国内不断有各家出版社推出《风险投资学》(创业投资)教材,其体系和内容差别很大,层次不一,加上该课程在国内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随意性大,同门课程,不同学校和不同老师的授课内容有天壤之别。课程组教师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各种层次的风险投资教材和经管类学生新的培养目标,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为4大模块10个章节。


  第一大模块为理论基础篇,包含(1)基本概念、理论;(2)创业基础。第二大模块为风险投资篇,包含(1)风险投资的融资;(2)风险投资的投资;(3)风险投资的退出。第三大模块为风险投资运营篇,包含(1)风险投资资本运作;(2)风险投资的治理;(3)风险投资的终结。第四大模块为风险投资的实践操作篇,包含(1)创业方:a:团队的构建;b:项目的选择;c:商业计划书的制定;d:路演;(2)风险投资方:a:组建;b:资本的寻求;c:商业计划书的审查;d:参与的计划运作;e:终结。


  基于课程的特点和目前社会人才的需求,教师授课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实务讨论训练相结合,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案例的分析、实验设计中,注重直接并全面地对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用成功的案例对风险投资的各个主体进行启示。


  学生的积极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介绍的知识和完成课后练习之外,还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和风险投資机构选项实际操练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可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自学和知识深化。


  (二)规范研究实验体系,实现理论实际的有机结合


  风险投资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理论授课外,设计6课时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突出对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应用,并模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实验检验问题,利用模拟体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具体如下。


  实验一:创业团队的组建及商业计划书的完成(2学时)


  实验问题:(1)创业团队成员如何组建;(2)创业项目的选取和确定;(3)商业计划书的写作。


  实验任务:请根据一定的背景组建创业团队,明确团队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或环境(或调研、考查)确定创业项目;通过调研和分析制定可行的商业计划书,需求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需提供原始数据表,图表,数据来源、参考文献,小组提交。


  实验二:风险投资机构团队的组建及商业计划书的审定(2学时)


  实验问题:(1)风险投资机构团队成员如何组建;(2)风险资本获取和确定;(3)商业计划书的筛选。


  实验任务:请根据一定的背景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团队,明确团队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或环境(或调研、考查)获取风险资本;通过分析和实地验证对收到商业计划书进行严格筛选。需提供原始数据表,图表,数据来源、参考文献,详细列示组建的背景,风险资本获取的渠道及原因,对收到的商业计划书筛选的标准,写明拒绝或接受的原因,小组提交。


  实验三:双方团队的答辩模拟(2学时)


  实验问题:(1)双方团队如何说服对方;(2)怎样合作;(3)合作后如何治理。


  实验任务:根据小组在实验1和实验2选择的商业计划书,双方进行答辩质疑或解释说明(包括路演、答辩、后期计划和合理化建议等)。


  (三)借力研究性专题,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风险投资学本身就是创业投资的代名词,是创业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涉及创新、科技等重要领域,针对我国目前各种创业、创新项目以及国内融资环境的不完善,创业的失败、融资的不规范、风投发展的不成熟、部分违规事件等热点话题、热点争议,进行研讨,激发学生对不同观点、不同环境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风险投资学课程内容,并开展各种兴趣的讨论,提高学习质量。根据课程时间和内容,设计3个专题研讨内容。


  四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教师任务


  1教学准备


  预先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研究性教学手册、课程案例、课程实验、专题研讨等教学资源上传网络教学平台,把选课学生每6人分成1组,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安排“研究性教学”。


  2对学生提出要求


  根据分组情况和案例、實验、专题(以下简称“项目”)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并规定项目讨论过程、要求和成果展示、汇报、讨论和心得。


  (二)学生任务


  1积极参与实践


  各组项目分工,按照任务计划执行,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做好实际的角色扮演。


  2认真整理调研资料并汇报总结


  各组同学共同完成后期整理和总结工作,展示成果,详细汇报,深刻总结。


  (三)评价、考核及归档


  考核采用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形式:根据实验、案例分析、研究性讨论,学生自评部分包含各组互评、组长组内评价组成;教师评价部分:平时作业、学生出勤、期末试卷构成。构成比例:学生自评占总评成绩的60%,教师评价占总评成绩的40%。


  期末将学生的成果等资料归类整理成档。


  总之,根据风险投资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其开展研究性教学,围绕案例、试验、专题讨论通过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组队、明确项目讨论任务、分解任务、参与项目讨论、撰写项目研究报告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思考风险投资学中创业的识别、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审定和风投的运作等具体问题,锻炼学生收集文献、实地调研的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思辨、团结协作和做人、做事等能力。


  作者:孙志

  第3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投资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入手,既要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


  二、当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投资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领域,涉及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接触的金融投资产品既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投资产品,又有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涉及金融投资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样就无法体现现代金融投资行业复杂多变、业务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难以培养学生处理真实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等,这种分类更多要求综合性的实习实训。但目前投资学专业实践安排更多的是单门实践课程如商业银行实务、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的简单组合,实验模式僵化,很多时候都是老师提出具体的实习实训内容,学生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层次比较低,虽然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由浅入深,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并设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层面


  目前,许多高校的投资学专业都与本地区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邀请校外专家联合讲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讨论修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但从总体来看,投资学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较初级的层面。一方面,校外专家结合自己丰富实践经验的授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校外专家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总体课时的稀少性,因此,校外专家的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每个学期专业老师都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带队前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但实习的内容并不深入。出于金融企业数据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业务的安全性考虑,校企合作企业在为合作学校的学生安排实习时,往往将关键业务进行回避,学生真正要学的东西却不能得到训练,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很大难题。


  (四)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学的学习为这些教师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招入,此类教师金融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宽口径、复合型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倘若投资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投资领域和金融投资业务,就难以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实际金融投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必须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践内容时,不仅要关注金融投资领域,也要重视实体投资领域;不仅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训练,也要让学生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技能;特别需要紧密把握国家的政策方向,开设一些如互联网金融实务、农村供应链金融实务等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仍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这种仍然沿袭了理论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规律,实现综合化、层次化教学。具体而言,在保留单门课程基础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学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学生根据实验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寻求合适的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形成实验总结报告。综合性、创新设计性的实验实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许多企业出于保密性与安全性需要,也许并不愿意将核心业务展示在短期造访的学生面前。但是,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业指出,如果学生能固定在本企业实习3个月以上,企业是愿意学生接触相关核心业务与数据的。要满足企业的此类要求,就需要学校对教学计划作出变动。非毕业班的校外专业实习,学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适当压缩一些不必要的理论教学时间,将实习扩展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学生的寒暑假时间,3个月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并非不能实现。并且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熟悉相关企业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而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许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派教师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全职培训,并且能够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工作,从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资机构的各项业务。二是鼓励教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要广泛邀请金融投资行业专家、企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上课、开讲座,并且与专任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多去校外专家的课堂观摩学习,多与校外专家沟通交流,从而不断进步。


  作者:冯宇

  第4篇: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1前言


  开展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运用基本分析技术全面把握证券市场。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学的核心内容,并能学以致用,证券投资学教师应该对传统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将理论焦旭俄语实践性教学相结合。


  2证券投资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2.1是适应高校证券投资学教学改的需要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面对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大学应该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证券投资行业作为知识高度密集的一个行业,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往往十分严格,一方面,证券投资从业人员要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方法,另一方面,证券投资从业人员需要拥有成熟的投资理念和丰富的投资阅历,因此,证券投资从业离不开实践教学。


  2.2帮助学生把握就业方向,增强就业信心


  证券投资分析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要求经验积累,因此,证券投资学教学应该以满足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需求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市场培养一批优秀的投资人才。为此,证券投资学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就业方向,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学生而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2.3培养应用型证券投资人,提高实践能力


  当前,我国证券投资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前的投资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投资人才,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实践性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运作的能力,创造适宜学生创新素质健康发展的教学平台,使学生能灵活、创新地理解证券投资原理和方法,进而在进入社会时能创新地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3证券投资学课程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不够重视实践教学


  当前,各大高校中真正懂得证券投资,有过证券投资交易经验的教师不多,造成师资队伍不够强大的现象。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和教师无法将实践教学落实于证券投资教育中。而学校对实践性教学不够重视,就会缺少对专业任课教师的培训,专业任课教师的能力提升速度缓慢,进而为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带来了阻碍。另外,证券投资技能的学习需要引入一些技术设备和仿真实验室,但是由于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当前的证券投资教学仍然停留于课堂讲授上。


  3.2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当前大部分毕业生尽管学习了证券投资学,但是对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和交易技能等方面还是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导致这一想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证券投资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某些学校的教学甚至于实际不相符,极大地降低了证券投资教学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有些学校开展了证券投资实验教学,但是仍然局限于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管理内容中,其教学主流还是停留在技术分析上。


  3.3平台建设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证券投资学实践平台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大部分学生缺乏进入实践教学环境的机会,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尽管某些学校已经建设了证券投资实验室,但是,学校并没有把建设证券投资实验室当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反而用于创收,导致实践性教学滞留于表面,无法发挥实践性教学的作用,无法真正地为学生积累实践操作经验。


  3.4教学方法手段滞后


  当前,大部分高校从事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由从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兼职,因此实践性教学的教师擅长灌输式教学,即使是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过程中,也一般是采用演示法和参观发等常规的教学方法,缺乏模拟实时炒股和沙盘推演等方法的利用。另外,大部分高校证券投资教师无法充分利用横琴交易软件来模拟交易多的行情,使学生无法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交易系统熟悉相应的操作要领。再加上,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教师并没有通过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投资技巧,只是机械地进行模拟投资,导致当前大部分高校无法脱离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


  4改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育模式的相关措施


  4.1建立模拟实训室,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


  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有关于证券投资分析的部分,其中主要包括K线理论、形态理论、道氏理论等。这部分内容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证券投资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将学生隔绝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就无法将该部分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因此,证券投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模拟实训室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证券投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模拟训练验证自身判断,然后回到理论中进行学习和修正。这种通过反复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模拟实训室的作用。除此以外,各大高校应该注重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例如:学校可以邀请证券公司的员工参与教学课堂,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证券投资业务,而学生可以与投资顾问进行互动交流,进而了解市场的走势。再如:学校可以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去公司实习,让学生通过实习了解证券相关业务的流程,熟悉证券公司的岗位和工作职责,为毕业后的求职做好准备。


  4.2培养团队投资决策水平,加大实践性份量


  在学生掌握了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知识后,证券投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团队投资决策水平,以便在团队中提高学生的投资决策能力。例如:证券投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证券模拟大赛,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竞赛中,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分别选股、模拟股市操作的方式,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竞赛中,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且学生在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东奔西走的情况,不仅帮助学生积累实践操作经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证券投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需以“让学生牢固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证券市场中出现的问题”为目标,开展实践性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相结合,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分量,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3案例与实践性教学结合,优化师资队伍


  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理论,因此,证券投资教师应该对教学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为此,证券投资教师应该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立足于市场的新变化,融合案例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构建新的教学方案。一方面,证券投资教师结合市场发展趋势,编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案例,然后以案例为载体,好似学生在案例中掌握市场发展规律,把握实践操作的机制。另一方面,证券投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创新型实验或者设计模拟投资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时间数据收集、分析、决策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并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技巧。除此以外,学校应该注意优化师资队伍,如:引进高素质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等。


  4.4开展灵活性考核,增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


  由于传统的命题考试无法满足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学考核需求,因此,学校应该给挣钱投资学教师相应的权限,自主选择考核方式,而证券投资教师通过开展灵活性的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兼顾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而使学生发现自我和完善自我。其中考核内容必须包括:实践操作水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资金控制、学习心态等。与此同时,鉴于学生听课时间有限,证券投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按难易程度将视听材料、视图材料等相关的证券投资资料进行划分,然后以网络、电子邮件或多媒体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进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最后,证券投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构建仿真环境,进而让学生的学习不被局限于课堂中,增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5结束语


  总而言之,证券投资学应用实践性教育模式是适应高校证券投资教学改革的需要,而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教育模式改革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就业方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应用型证券投资人。但是,在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实践教学内容老旧,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实践平台建设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改进等问题,因此,证券投资学教师应该建立模拟实训室,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培养团队投资决策水平,加大实践性份量;案例与实践性教学结合,开展灵活性考核;优化师资队伍,增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


  作者:美兰

  第5篇: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探究


  1我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1.1考核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我校投资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由认识实习、各类实训、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课程构成。安排学生到各单位进行实习的实习类课程,虽然实习结束后会由学生提交一张写有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并且盖上实习单位公章的《实习鉴定表》,但最终实习成绩还是由校内任课教师进行评定。校内实训课程一般由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实训教学全过程,最终也是由任课教师给出该班级学生的实训成绩。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表现无法真实呈现,另一方面使得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最终影响到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1.2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


  理工类专业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能够通过评估学生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和相关数据、详细的实验分析报告等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考评。而属于文科类专业的投资学专业却难以做到如此,例如证券投资模拟实训、投资项目设计等实践类课程,主观评价比较强,流程性和规范性相对薄弱。任课教师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考核评价主要采用的评分标准为:该实践教学总成绩100分=50%实践教学表现(出勤、参与情况、学习态度)+50%实践教学报告和日记。这样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够具体细化,学生无法明确课程具体考核要求,容易产生敷衍应付心理。同时考核评价标准不具体细致,也难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综合的量化评定,不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1.3考核评价形式过于简单


  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偏重实践结果的考核而忽略实践过程的评价,任课教师主要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教学报告和实践教学日记,并且结合学生的出勤情况来给出学生实践课程的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评价形式过于简单,无法体现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以往反映出来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实践类课程敷衍了事,普遍认为只要上课缺勤不多、实践报告和日记写作字数充足,一般成绩不会太差,因此上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到实践课程快结束时再去网上复制粘贴拼凑报告和日记应付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任课教师也很难完全通过文字表述判断出学生是否存在抄袭行为,从而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来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2改进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主要对策


  2.1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


  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考核评价应该是由所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具体而言,对于校外实习课程,要坚持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双导师制度,一方面要密切两位导师之间的联系,共同制定实习项目,全程追踪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要加大校外实习单位的考核力度,在学生的校外实习课程最终成绩评定中,给予企业导师60%的评分比重,校内导师40%的评分比重,从而更能客观反映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整体状况。对于校内实训课程,则可以采用指导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同一实训小组评分、不同实训小组互评等多主体评分方式,从而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多方位考评,给学生一个客观合理的考核分数。


  2.2考核评价标准细化


  作为文科类专业,投资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软件操作技能以外,也需要掌握与人打交道的心智技能,比如说将来去到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投资工作,服务和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非“物”,能否正确处理与客户、同事、领导的关系是职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投资学专业的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中,应当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细化考核评价指标,从而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可以将考核评价指标具体设置为:该实践教学总成绩100分=10%课程预习+10%业务操作能力+10%创新能力+10%团队合作能力+10%沟通交流能力+10%实践答辩+20%写作能力+20%课堂考勤。


  2.3考核评价形式多样化


  实行实践课程全过程考评制度,具体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阶段进行考评。每次课程结束前,布置下次课的实践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下次课前随机提问,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则通过提问、要求现场展示、暗中观察等方式侧重考评学生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与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处理问题的创新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成果展示,然后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答辩团随机提问,从而防止学生照搬照抄的行为,也可以通过答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共享实践成果,相互学习提高。通过实践课程全过程考评方式,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成。


  3总结


  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如今众多高校正在往应用型学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是学校的重要任务。立足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我们应当不懈努力的方向。


  作者:冯宇等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