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市场环境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其影响遍布各个领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再仅仅依靠成本控制、生产研发和市场覆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职能和权限也在逐渐扩大,企业管理者逐渐意识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要依赖于“互联网+”时代下所特有的机遇,只有全面整合市场数据,第一时间将其转化为信息资源,才能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企业资源计划,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以下简称ERP),目前在我国的含义已经被扩大,应用于企业内部,为企业管理提供支撑的软件、系统、程序,统统都被纳入ERP系统范畴内,从供应链领域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是“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优化的一个全新视角。
ERP系统简介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最早由美国的Garter Group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将 IT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即使现在仍然是被许多公司所重视的先进管理理念。该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满足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提高等需求,通过“最佳流程实践”扁平化组织流程,以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架构实现生产、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等部门的信息无缝集成,为组织业务提供一个整体架构,从而为企业带来信息反应速度加快、沟通能力增强、订单管理能力提高、财务循环期缩短以及顾客联系加强等效益。此系统最初在讲究标准化的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拓展到金融业、服务业、零售业等其他行业。
“互联网+”背景下对ERP系统的影响性分析
ERP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工业时代背景下的ERP系统,更加强调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共同驱动,系统核心也是围绕着人事、财务和生产采购环节,其目标是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这一时代背景下的ERP系统结构相对较为固化、应用型欠佳、柔性交叉,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针对性略显不足。
“互联网+”背景下,ERP系统的功能将得到提升,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业务增多、管理创新能够被及时跟进,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数据资源的增加将被更为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向信息资源的转化更加及时和准确,因此带来的企业决策将更加科学。“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企业用户互动性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带来冲击。就目前而言,庞大的数据洪流正在逐步加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重要,毋庸置疑,ERP系统的更新和发展将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会计优化分析
信息传递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ERP系统的优势之一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但是传统的ERP系统受到专业技术的限制,企业内部以及同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仍然会受到限制。另外,企业所处环境的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在向信息资源传递的过程中,由于要经过多道程序,其准确性令人质疑。“互联网+”环境下,企业ERP整合数据资源的能力将更加完善,目前市场中的数据挖掘工具更加多元和成熟,为企业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支撑,在此环境下所形成的决策信息将会更加科学和及时。
技术支持更加完备。“互联网+”环境下,支撑ERP系统的地城技术体系将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可配置网络计算技术,即CNC(Configurable Network Computing),将应用分布到各种硬件平台上去运行,而不需要用户或分析员关心每个程序运行在什么平台上、调用了哪些数据库。CNC技术将企业应用与具体繁杂的技术分隔开来,达到用户最大的工作效率。相似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大大提高了ERP系统的可靠性,企业任务能够按照负荷大小、重要性程度重新分配,整个企业的管理实现了动态变化,其自身适应性大大提高。
时间、空间限制更加淡化。ERP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其整合企业内外部各部门和人员的能力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时效性和准确性是该系统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互联网+”环境下,系统用户的操作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办公场所或者办公时间,上下班途中、出差过程中、机场、家中都可以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源,将第一时间在企业内部流通进行,大大加大了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适时调整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经营计划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一蹴而就的生产经营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互联网+”背景下,ERP系统将更加强调一个全新的概念——业务流程迭代,即BPI(Business Process Interaction),强调企业的计划应该随着顾客、竞争者和机遇的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ERP系统将在“互联网+”背景的影响下保持相应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在面临突发的市场环境变化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抓住机遇,规避风险。
财会信报 2016年19期 作者 李涵博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