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师范教育,其专业认证标准也要体现其类型特色。通过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制的现实性、命名与定位、研制依据、框架与内容及其特色进行解读,以期引导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培养体系、机制、模式和课程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切实提高职教教师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标准研制;政策解读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协同视角下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GB397)
作者简介:曹晔,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0)12-0082-06
按照师范类专业实行的三级五类认证要求,2018年,我国教育部门启动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制工作。2019年10月10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公布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这两个专业认证标准与2017年教育部已印发的《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构维度基本一致,分为相互衔接、逐级递进的三个层级,同时也突出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殊教育各自的专业特色[1]。因此,为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有必要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制作一番解读。
一、研制《标准》的现实性
(一)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根本保证
总书记对教师和教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2013年以来,总书记站在“好教师是民族的希望”的高度,就“怎样成为一名好教师”等问题,先后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四个相统一”和争当“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等殷切期望,希望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如何培养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上,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为适应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育人水平的新目标、新需求,《标准》把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作为认证标准研制的核心目标,引导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培养乐教适教、践行师德、会教学、会育人、会发展和德技兼备的“双师型”新师资。
(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现状的客观需要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党和国家如此密集的政策,体现了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然而,职教师资是当前职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存在制度建设滞后、院校体系不健全、培养能力有所弱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对培养院校支持不够、职业院校教师吸引力不足、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因素皆极大地制约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客观上反映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需要加快改革、完善体系、提升质量的必要性。
(三)突出类型教育特色的内在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不同于普通师范教育的一类特殊师范教育。与普通师范教育相比,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还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职业院校的技能教育及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等特色,其人才培养方式还要统筹兼顾“三教”改革和跨界协同的要求,人才培养难度大。因此,《标准》的研制坚持了“以问题为导向”,把当前存在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办学规范缺乏长效监管机制、师范生培养质量标准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对接不够、人才培养中没能很好地体现“三教”统筹、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质量不高、培养院校专业师资队伍薄弱、培养质量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作为《标准》研制的主要任务。
二、《标准》的命名、定位与特点
(一)《标准》的命名
《标准》与其他四类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名称及表现形式不同。2012年,教育部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包含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三个教育类专业。中学教育没有专业目录,因此其培养专业采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化学、物理学的专业标准来培养中学教师。按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逻辑,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认证标准应命名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然而,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包括文化课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师包括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命名很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普通师范院校也可以培养文化课教师,且现实中也有大量的中职文化课教师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这是《标准》命名的一个现实原因。此外,《标准》的命名还考虑了一定的历史因素,因为早在1995年11月6日,教育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就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类〉(试行)》这一文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均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基于种种因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命名,一是基于振兴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国家使命,二是传承了历史,三是凸显了师范教育的类型特色。
(二)《标准》的定位
《标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紧扣长期制约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养质量的短板和软肋,着力在提高规范上下功夫,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实施分级监测认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标准》的总体定位是: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师培养质量为主线,强化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促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增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服务职业教育的能力。
一是强化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质量保障。《标准》致力于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质量监测认证体系,进一步推动认证标准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相衔接、专业认证与教师资格制度相衔接、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相衔接。
二是促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内涵建设。为推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综合改革,破解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突出问题,以评促建重规范,《标准》通过分级认证,以评促改上水平,以评促强创一流,切实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师培养质量。
三是增强专业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能力。通过认证,《标准》引导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主动建立社会评价反馈机制,积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用人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课程教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树立标杆,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三)凸显“三性”要求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形成了“三性”办学特色[2],但“三性”办学特色究竟为哪“三性”,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这一认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3];(2)學术性、职业性、师范性;(3)技术性、职业性、师范性。有的学者还提出“学术性、技术性、职业性、师范性”“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师范性”等四性[4]。长期以来,师范院校一直存在着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而且也没有定论。然而,随着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师范教育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根据国外教师教育依托高等院校专业教育开展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结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自身就是依托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开展教育活动的现实,我们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三性”办学特色聚焦在“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上,即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且“三性”之间客观上还存在着密切联系。我们用“一体两翼”来表达“三性”之间的关系,“一体”就是专业教育,“两翼”是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翼”既相对独立,又与专业教育存在交叉融合。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性”之间的关系,是制定和把握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三、《标准》研制的依据
(一)培养现状调研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既要考虑现实,也要面向未来,而且把握现实也是面向未来的基础。坚持点面结合原则,在全面掌握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家底”的基础上,紧扣“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我们重点对12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独立设置院校6所、综合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6所)的42个专业培养方案,分产业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调研了第一产业的3所学校、11个专业培养方案,第二产业的7所学校、15个专业培养方案和第三产业的8所学校、16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调研结果表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三次产业中差异性并不明显,这为制定统一的认证标准提供了依据,也为认证标准中的各类课程和实践教学比例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政策、标准依据
从政策依据来看,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为标准研制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等部门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
从依据的标准来看,由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三性”办学特色的特殊性,许多适应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标准并不完全适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能直接应用,只能作为参考。例如,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该标准是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的重要依据,主要适合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类课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只能把其作为参照标准。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虽然适合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但其中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这一要求,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没有对此作硬性规定。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双实践”,包括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因而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涉及面较广,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同产业的专业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所需的时间不同;二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面向两类生源——普通高中生和职业院校生,两类生源的专业技能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双实践”的时间规定了不低于36周(即一年),其中的教师实践只对教育实习规定了不低于8周的要求,充分考虑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复杂性,更多地由培养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学生来源和师范生培养的要求来确定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具体时间。
四、《标准》的框架与内容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实行三级认证制度,一级认证定位于专业办学基本监测要求,引导各地各校加大投入;二级认证定位于合格要求,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要求;三级认证定位于卓越要求,促建促强,追求卓越,树立质量标杆,建设一流师范专业。
(一)一级认证标准
一级认证标准是定量指标,定位于专业办学的“三基”监测要求,是国家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办学的基本条件、基本管理、基本质量的监测要求,旨在促进各地各校加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基本建设。《标准》包括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四个维度。
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在对目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方案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标准》确立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结构比例。在教师教育课程方面,《标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必修课必须大于等于8学分,总学分必须大于等于12学分。在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方面,《标准》规定教师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必须大于等于8学分。在专业课程方面,《标准》规定教师专业课程(不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必须大于等于总学分的1/3。
在合作与实践方面,《标准》规定实践总学时要求不低于36周,即累计一学年。其中,教育实习不低于8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标准》突出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教学法教师的培养。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这类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开设的课程名称五花八门[5],因此,《标准》突出培养专业教学法教师这方面的要求。二是“双师型”教师占比。按照“职教师资12条”的要求,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可以到职业院校任教,为此,培养院校需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来培养“双师型”的职教师范生。三是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国家多次提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与大中型企业共同培养教师,师范专业认证也要求建立多元协同的培养机制,加强院校教师、企业人员、职业学校教师之间的双向流动。参照《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标准》提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5。
在支持条件方面,《标准》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均专业类和教育类的纸质图书。除了纸质图书规定的数量外,要求每班配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4套,教材的选用需符合职业技术师范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场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所以培养院校必须建立实习实训场所,满足师范生专业实践的要求。
《标准》共有18个专业办学的核心数据监测指标,比《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多了3个监测指标,分别是实习学生数与企业实践基地的比例、“双师型”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比例和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场所。
(二)二级认证内容
二级认证标准定位于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并以定性指标为主,旨在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与《中学教育认证标准》的8个维度、38个指标相比,《标准》的维度数量和大多数名称没有变化,但指标数变为42个指标,增加的4个指标分别是工匠精神、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指导、“双师型”教师。两者的大多数指标名称相同,但内涵发生了变化。如“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中体现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动教育等新要求,尤其是在合作与实践方面,体现了“双基地、双实践、双评价、三导师、多方协同”等特点。
(三)三级认证内容
三级认证定位于专业教学质量的一流要求,以定性指标为主,是在二级认证内容的基础上要求标准内涵递进,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包括8个维度和46个指标。其中,42个指标与《标准》的二级指标相同,在增加的4个指标中,对毕业要求增加了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国际视野;在学生发展中增加了持续支持。与《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相比,除了二级标准中增加的四个指标外,增加了创新创业这一指标。
五、《标准》体现的特色
在充分吸收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认证和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的实践经验、借鉴国际工程教育和师范教育专业认证的有效做法、结合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实际和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标准》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特色。
一是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标准》注重职业技术师范生培养的特色。第一是在整个监测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上,体现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三性”办学特色及“一体两翼”培养特点。第二是重视“双实践”培养,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职教师资培养特色,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实践教学既包括教育实践,又包括专业实践;既有教育实践基地,又有专业实践基地。第三是“三导师”制。为培养具有“双师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标准》要求实行“三导师”制,即高校教师和产业导师共同指导师范生专业实践,高校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制度。第四是在所有认证监测指标内涵上突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色。虽然许多认证监测指标名称与《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相同,但在认证监测指标内涵上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是体现了新时代要求。《标准》首先要求落实好总书记对教师及教师工作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课程思政,能够有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育人活动,还要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和职业教育国际化动态等。《标准》强调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既要成为合格的工匠,又要成为合格的教师;既能传授职业之技,又能传承工匠之道。
三是强调毕业生需要拥有复合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特点,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程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教学。因此,《标准》强调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既要过教学关,又要過技能关,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等。
四是突出需求导向。针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没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教育实习环节薄弱等现状,《标准》坚持补短板的原则,加强师范教育,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重视教育实习环节,提出了加强校企协同育人、聘用产业导师、教师到企业实践等多项制度。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