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经济、新产业的高速发展,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改革与创新边疆高校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前沿。在新工科背景下,文章以新工科边疆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特色和本校实际研究生教研情况,分析现有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工科边疆高校研究生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能力提升方法与措施,提出边疆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改革与创新保障机制,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边疆高校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地认识、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人格特质”的人才。
[關键词]新工科;边疆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2019年度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计划(2.0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GZ-2019-07);2020年度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边疆高校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改革与创新”;2019年度石河子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专业认证理念下的《建设项目管理》课堂教学过程改革与实践”(JGY-2019-18);2017年度新疆建设兵团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CZ027204);2018年度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一流专业
[作者简介]杨广(1983—),男,河北新乐人,工学博士,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干旱区水循环过程的研究;李鹏飞(1994—),男,新疆石河子人,工学硕士,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水利与土木实验中心助理实验师,教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干旱区水资源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3-0142-03[收稿日期]2020-04-09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即高素质人才与技术创新的竞争。在这种竞争模式下,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而且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和优秀的学术技能,更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高校能培养出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新工科背景下,边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和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体系需要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在边疆高校开展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当前工科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新工科边疆高校研究生为例,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新工科边疆高校研究生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能力提升方法与措施,提出边疆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改革与创新保障机制,从而构建符合中国本土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与经验,对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现状分析
1978年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得以恢复,并在1981年建立了学位制度。这些变化使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科毕业生不仅加强了我国的工程研究队伍建设,而且为我国工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仅完成了科研工作,而且培养了人才。相关文献表明,国外的研究生为其国家经济与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研究生完成了一半以上的科研工作。如若没有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大多数科研项目根本无法开展。因此,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项十分必要的任务。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新时期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的实施,要求高校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新时期发展和科研的中坚力量。最终将成为我们整个社会创业的主力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研究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通过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研究生就业问题,而且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何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已成为国内外重点大学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一直在尝试改革,以加快与国际社会的融合。国内重点高校将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各有侧重和专长。
目前,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三年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收获没有或很少得到提升,表现在缺乏创新思维,缺乏科研能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学术抱负,不能承担和开展高难度的课题,高校高水平学术成果不多,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少,等等。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由于自身科研能力的差异和对未知探索的不确定性,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学业期间内达到一定的科研水平,使一些学生无法发表不了论文而无法毕业获得学位,但从学业成绩和科研工作量来看,学生已经符合了毕业的要求。但高校对这些学生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流机制,导致学生分流无路可走,有时对分流学生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容易导致疏导不畅、积累矛盾。降低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国外,研究生导师教学与培训一直备受关注。CiteSpace可以更好地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时间演变趋势,为阅读和写作文献综述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导师承担着传授研究生专业知识与培养其科研能力的任务,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更是一种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关系。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思维创新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具有主动创新教育方式和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与学科知识,还应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进行科研与创新工作。Cason委员会通过调研,提出博士生应进行科研方法和技能培训。对于研究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国外研究生导师都非常支持,这样能直接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美国,自研究生教育成立以来,在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他们还高度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MeghanMillea学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学生平均分、上学时间和起薪为指标,分析了合作教育与学生学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工资的关系,并研究研究生的生活、学习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模式。美国学者BurtonClark在他的“研究生教育科研基金”中对五个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比较研究,并深入分析了各国研究生科研与培训的特点。这些研究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值得我们借鉴。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国家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国内学者对“新工科”背景的各类学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力求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针对研究生的研究工作
1.关于研究生参与科研的基本原理的研究。李一为[1]指出,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必须具有学术性、关联性和适宜性的基本特征。李国锋[2]分析了研究生参与导师研究的特点:研究生是导师研究項目的一部分;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导致研究生无法进行独立研究,自我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同时,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他认为研究生需要遵循教学、创新、优势的原则。李萍[3]认为,由于年龄、地位、知识和经验等原因,研究生开展的科研活动不仅具有科研活动的一般特点,而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活动性的“学”上,活动目的的“二元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对于研究生与导师学术交流层面的研究。彭国华、甘永涛对研究生与导师学术交流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科研活动中,研究生与导师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使得他们的关系得到了培养与发展。林似非[4]指出,研究生虽然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但他们在相关的科研项目中亲身参与并实践,根据导师分配的任务来完成相关科研工作,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周小萍[5]在重庆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研究生对导师的依赖与对立明显,导师的漠不关心、师生关系功利化倾向突出。
3.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层面进行研究。薛天祥专门研究了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出科研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独立申请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严辉辉认为,研究生在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能学到科研创新的方法,通过实践摸索发觉出属于自己的科研方法,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只能从科研实践中获得,从书本中获得的只是刻板的知识,并非科研方法。王亚珍指出,将科研项目作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载体,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通过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中,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培养研究生不屈不挠、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精神的重要途径。田静认为,应更改当前不重视实践的教育观念,学习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应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从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层面进行研究。罗尧成对我国8所学制大学有关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研究生总体参与科研项目存在各种问题,如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人数不平等,科技、艺术类研究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参与项目的评价偏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较低,与自身研究领域的相关性不强等。周文辉、张爱秀等指出,研究生参与导师项目的热情非常高。近三分之二的研究生参加过导师的科研项目,其中博士生参与导师项目的比例较高,硕士生参与导师项目的比例相对较低,工科研究生参与导师项目的比例较高。张扬认为,从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目的和结果来看,多数研究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导师布置下来的任务,根本不对科研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目前很多研究生是“学习型”的,不是“科研型”,在科研过程中,我们过于依赖导师的指导,缺乏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兴趣。黄映恒指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的科研项目中,导师几乎总是倾向于利用所掌握的科研资源的控制权。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仍以传授知识为主,研究生参与的科研项目相对较少。参与的形式也是由导师分配任务,研究生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而不是导师在传授科研知识的同时对相关进行问题与研究生进行交流。同时,国内研究生过于依赖导师,而导师也很少主动为学生进行讲解,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因此,研究生培养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高校要紧跟新时期国家发展要求,创新前沿交叉学科,建设相应的高端科研平台,这是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学科建设适应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的需要,积极发展新的交叉学科。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和创新情报引进基地,建设跨国、跨区域、跨学科、跨学科的协同发展中心和高端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前沿交叉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平台上的学生可以共享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优质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前沿科研。平台内各学科的学生可以通过现场或网络视频分享教授在跨学科领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为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定期参加学术论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分享科研成果,还可以理顺科研思路、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灵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大型仪器、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的共享,为不同领域的研究提供一流的平台支撑,是创造一流科研成果的重要支撑。
高校要整合自身优势学科和特色资源,针对国家重大发展问题和社会需求,开展课题合作研究,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打造前沿交叉学科新体系,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努力为研究生培养创造更多优质资源,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结论
随着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加强,高校必须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新工程背景下边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为研究主题,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以期对边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有所裨益,并且从创新能力探索、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写作水平、从专业能力提高保障机制入手,采取及时有效的保障措施,完善学习环境,以提高边疆高校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水平。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