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4-04-18 10:40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改变传统行业的发展生态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问题。在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中,教师通常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同时,学生也缺乏相应的互联网意识。为了在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中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技术,首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拥抱新的教学秩序;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改变艺术教育模式;同时重视技术教育,以适应艺术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最后,还应强版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艺术教育


  “互联网+”指的是在传统行业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两者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传统行业新生态。互联网技术的强交互性、高实时性,以及它能够提供的海量资源,都在逐渐改变着高职艺术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遗憾的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同时,学生也缺乏相应的互联网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新认真审视互联网+视域下的艺术教育的现状,同时,积极探寻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海量资源,但学生的版权意识不强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轻而易举就能获得海量的资讯,知识共享仿佛已经成为共识。每当人们想要获得信息时,总是习惯性地上网搜索,并化为己用。在教育行业,也是如此。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案例,在开拓了学生设计思路的同时,却也滋生了融梗、抄袭等不良现象。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版权意识仍然不强。许多学生无法分辨模仿、借鉴、致敬、抄袭的区别,在不知不觉中就侵犯了他人的版权。还有部分学生故意抄袭小众的国外网站上的作品,认为不会被人发现,抱有侥幸心理。这对未来我国的艺术行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单纯将教学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


  由于互联网不可阻挡的发展浪潮,几乎所有传统行业都开始了“互联网+”的改革,“互联网+”这一词汇仿佛一瞬间就出现在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于是,许多教师即便觉得没有必要,也亦步亦趋地在教学中融入了互联网技术。但是他们却没有深入思考过,互联网技术为艺术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究竟提供了何种帮助。目前,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比较常用的互联网技术是线上课堂,诚然,这也是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之一,线上课堂淡化了教学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但是,许多教师只是单纯将教学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没有丝毫改动,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二、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新的教学秩序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通常代表着权威,因为他掌握了比学生更多的知识、技能、阅历和资源,即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错误,学生也很难提出质疑。但是,互联网技术为所有人都提供了同样的平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获得同样的资讯,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门槛。学生由于能够比教师更加熟练地运用互联网,甚至可以比教师更加快速地获得更多地资讯,由此,教师不再拥有对知识的垄断权,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的权威地位便被打破了。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能够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知识掌握者”,而是把自己当作与学生同样的“知识交流者”。其次,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积极营造新的教学秩序。在课堂上,不仅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艺术理论,学生也可以与老师交流艺术的新资讯。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节课由一组学生介绍一下最新的艺术潮流或趋势。学生可以是老师,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高等职业学校中,教师仍然有建立自身权威的必要性,以规范教学秩序。但是这一权威的来源并不一定必须是教师对知识的掌控,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克里斯马”式的魅力。教师应该在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被课堂吸引,营造良性互动的教学秩序。


  (二)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改变艺术教育模式


  受到疫情影响,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线上教学。诚然,互联网可以跨越时间和距离的阻隔,让教师将线下教学的内容转移到线上。但是,艺术教育通常是一对一的师徒制,许多绘画、音乐、舞蹈的技巧只能面授,很难通过文字、音频甚至视频表达。


  因此,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手段进行艺术教育就变得格外重要了。以绘画为例,教师可以将图像坐标定位功能、语音批注功能和留痕功能相结合,在一张图的各个地方设置批注,学生使用触控功能,只要点击,就能触发相应坐标的语音批注。同时,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绘画过程,突破静态图片无法呈现过程的障碍,解决线上艺术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而且,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课前表达想要学习的重点,在课中与老师进行匿名互动,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由于互联网的实时性,这些数据可以瞬间生成报告,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互动和课后总结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调整教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课堂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下一堂课程的教学设计。


  (三)加強版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资讯,学生只要动动鼠标,就能轻而易举地查到从古至今的中西方名作,也能查到最新的潮流趋势和设计作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而且为学生创作自身的艺术作品提供了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生的版权意识教育就变得格外重要了。在我国,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接受过类似的教育,对于网络上的内容基本是“拿来主义”,但其实即便是搜索引擎上就可以搜索到的内容,一旦要用作自己作品的素材,就需要得到原作者的授权。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后,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版权相关的讲座,告诉学生如何合理地利用网上看到的资源,切忌打着“致敬”的名号抄袭他人的作品。以搜索引擎Google为例,在搜索图片时,学生应该点击“工具”下的“使用权限”按钮:“许可不限”的图片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使用;“允许在修改后再利用”的图片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原图的基础上修改并二次上传,包括商业用途和非商业用途;“可再利用”的图片意味着学生可以二次上传,但不能对原图作任何形式的修改,包括商业用途和非商业用途;“允许出于非商业目的在修改后再利用”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原图的基础上修改并二次上传,但不可用作商业用途;“允许处于非商业目的再利用”意味着学生可以二次上传,但不能对原图作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可用作商业用途。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告诉学生,积累重在日常,只有每天都进行大量的输入,才能由量变转为质变,将他人作品中的巧思内化;在进行创作的前两天,反而不应该浏览相关网站,以免思维收到禁锢。


  (四)加强技术教育,适应艺术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高等职业学校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比起理论知识,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的教学中心,比起艺术理论,更应该放在技术上。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对最新的前沿科技和崗位需求有所了解,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及特长所在,有所专攻。


  以目前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看,修图、剪辑等传统技术人才仍然有很大的需求。与此同时,GUI设计、WUI设计、UX设计、UE设计、VI设计等新兴热门岗位也层出不穷。高等职业学校可以采用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使学生有所专攻,避免出现“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通”的现象。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为例,可以借助学分制的推行,充分利用学院师资力量,开展多类型的艺术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如美学基础、艺术原理等,让畜牧兽医类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之上充分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同时运用于学院的各种艺术活动中(艺术节、文艺汇演、书画比赛、宠物造型比赛等),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另外,高等职业学校也可以大胆地进行跨学院合作,将艺术院系和信息技术院系之间设立交叉学科,或者合作开课,培养出全能型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岗位在招聘时通常都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这对应届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学校在课程设计时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即使没有办法到企业实习,平日的作品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应该积极协助学生制作自己的作品集,以适应艺术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互联网使得传统的教育行业得以融入强交互性、高实时性等优势,正在不断改变着高职艺术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认真审视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后,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做出新的改变。首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拥抱新的教学秩序;其次,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改变艺术教育模式;同时重视技术教育,以适应艺术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最后,教师应强版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