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教育是一门具有浓厚学术性和实际操作性的新兴学科,它与影视产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具有交叉性:影视产业的繁荣为影视教育提供基础,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而影视教育的发展能为影视产业提供创新型人才和技术,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并共同发展。本文主要论述在21世纪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和文娱活动的丰富。因此,这对新兴的、具有竞争力的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机会,同时也对具有艺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影视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的合作必定会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并发展,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和传统。
一、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关系
影视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创新性的热门学科,这得益于影视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迅速发展。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都强调文化创意,涵盖面比较广泛,包括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人文内涵,同时也能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
首先二者都强调文化形象,主要以特定的影视形象为核心,衍生出其他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链,包括图书、影像制品、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所以形象是核心。例如迪士尼动画影视作品系列,有很多经典的动画人物形象,如米老鼠和唐老鸭,这些形象造型美观,性格特点鲜明,活泼可爱,深受各个年龄段的人喜爱,特别是深受儿童的喜爱,它们所衍生的其他产品周边如玩具、服饰、图书等,主题公园迪士尼游乐园更是遍布全球深受人们欢迎,这些经典形象所创造的商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更是巨大的。
其次是创新,影视产业发展在于此,中国广阔的市场和深厚的人文文化环境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如开发和制作一些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节目等,并对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境内外发行,提高竞争力,打开国际市场,与外企合作开发产品,进行产业结构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虽然会对国内市场带来一些压力,但这也能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机遇。
所以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的共同发展是基于国内和国际的大环境里,应该不断吸收这个环境里优秀的文化营养,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充分了解这个市场的需求,才会有引人入胜创新点,创造出经典的形象,从而促进整个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途径
第一,以影视教育为主,影视产业为辅的方式实现二者的合作。由于市场的需求,很多高校为了发展教育产业与一些影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编辑室、录音棚、演播厅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些机会去实践,比如微电影制作,电视作品剪辑,影视作品的拍摄等,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确保教育质量,培养与这个时代和社会相符合的具有创新性人才。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关的人才,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共同发展。
第二,以影视产业为主,影视教育为辅的方式实现二者的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也在高速发展,全国每年的影视作品量不断增加,经济收益也在逐年增加。从近年来看,我国从影视节目的产量上看是非常可观的,但是从质量上来说,优秀的影视作品不是很多。所以一些电视台和影视企业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培训和深造。通过这些途径来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注重教育和培育人才的方式来辅助影视产业的发展。
第三,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对等合作的形式,实现二者的合作。这一点很关键,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的对等合作的含义是二者在各方面的条件和基础上各自发挥五成的力量,通过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和实践中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实现教育和产业的合作。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发展迅速,并且数字电视也在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电视节目数量大,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客观的。例如一些国内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同样能在国外商业大片的浪潮中获得一席之地,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还有一些高质量、高水准的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获得了极佳的口碑。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一些粗糙的、质量不高的垃圾节目也呈现增加的趋势,例如一些漏洞百出的影视剧,打折医生旗号的购物节目等没有任何文化涵养的这类作品。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电视作品模仿、拼凑的成分过于太多,从而忽视了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没有结合民族文化和现实社会,使节目没有任何文化营养。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华,任何机构在制作影视作品的时候应该考虑它所要宣扬的积极的具有社会现实价值意义的思想和正能量。目前,影视与产业的互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作者:胡隽一 孙莹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8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