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纲是写作时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从我们记忆的数据库中快速准确的提取出作文素材,使成千上万的关节点优化组合,融情、理、志于字里行间,再使文从字顺,构成一篇好作文。
关于写作文,叶圣陶老先生讲到“这样说来,自然应该事先通盘考虑,就是说,应该想清楚然后写。什么叫做想清楚呢?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从读者方面着想是不是够明白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列作文提纲指作文在审题、立意后,所考虑的选材、组材、语言风格、写法等。写好作文提纲,主要要做四个方面的引导。
一、导结构或叙述顺序
作文结构主要有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具体有小标题式、排比反复式、对照式等。纵式结构,就是围绕一件事情(主要材料)层层描写,步步深人。具体有一线贯穿式、设置悬念式等。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确定好结构或叙述顺序后,接着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把各段大意用一个中心句概括好,中心句最好放在各段首要位置。并且在段中、段尾对这个中心进行照应。
二、导主次详略及衔接
作文中心立定后,应该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段落、详略安排好后,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三、导写作技法及修辞手法
写作技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门见山、借古讽今、卒章显志、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等。列作文提纲时,把自己擅长使用的写作技法、修辞手法也标注出来,提醒自己运用。只有把写作技法及修辞手法用恰当了,文字才会生动形象,语言才会富有表现力。
四、导开头和结尾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作文的重要位置,打造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就会成为“亮点”,从而吸引老师的眼球,抬高作文的“身价”。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阅卷者一见倾心,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求精工。作文开头可以托物起兴,可以铺陈排比,可以蓄势待发。好的文章结尾能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读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 作文结尾可以卒章显志,可以出人意料,可以引人深思。
也就是说,列作文提纲,主要打算怎么写,为你将要创造出的“新生儿”作一种精心的设计,对结构进行巧妙的布局,对素材及主次详略进行精确的打磨,对写作手法进行恰当的安插,对开头结尾进行匠心独运。这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写好作文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个理清思路合理布局,一个是突出详略匠心独运。提纲写出后,我们要全盘考虑、认真推敲,看看素材与中心思想是否符合,素材是不是典型、是否有重复遗漏,脉络是否清晰明了,要点是否鲜明突出。
当然,拟好作文提纲后,还要注意以下幾个问题。
首先,不拘泥于提纲形式。总的来说,作文提纲安排好的结构模式、主次详略不要随意改动,而写作技法、修辞手法可以根据情况做些调整。具体写作时来源于提纲而高于提纲。初写作文时,提纲可简略些;熟练后,可详细点。文学类作文,提纲可简略些;说理类作文,提纲可详细点。
第二、务必养成列好提纲再作文的习惯。拟定作文提纲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文,是给自己写作思路做导引的。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部分同学对列提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列提纲耽误写作时间,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赘余,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缘木求鱼、自欺欺人之举。
第三、列好提纲后,执行力度要强。常见一些同学列了作文提纲,却不安提纲去写:有的提纲只是摆设,提纲和作文是两张皮;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临时起意”,转换话题;有的甚至把作文主题都改换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结果,费时费力,并且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严格执行作文提纲的习惯,大局意识单薄,缺乏执行力。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中途易辙。因此,要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就需要在草稿上做好“沙盘推演”,形成思维导图,列好作文提纲,严格有序的执行。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