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中职计算机教师的重点工作。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而提出了紧密结合社会与企业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施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措施,旨在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就业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宗旨在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进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1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现状
1.1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不足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近年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在不断更新,层出不穷。但多数教材在内容上都大同小异,创新不够,结合各专业知识特点、能力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材更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往往选择一本适合全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很难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在教学安排上,也基本是全校采用一个教学大纲,对不同专业的能力要求没有更明确的区分。此外,教材的编写周期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更新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往往造成课堂教学内容是滞后于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从而造成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就业能力不足。
1.2教学模式单一难以长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為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采用机房授课。教师在讲解理论部分时,一般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教学课件。在实践部分,教师在教师端进行演示操作,学生在学生端的机器上进行模拟操作。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长期以往学生往往会产生倦怠心理。在理论课程中,一时的倦怠让学生对理论无法理解,头脑中疑问就会越来越多;实践课上,一时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会使学生放弃后续的全部操作。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状态,教师反倒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不断思索,而学生却很少动脑,导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中职学生群体的计算机基础不平衡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中小学逐渐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中小学课程开设的难度与广度不同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等因素,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掌握程度也不同。同时,由于学生的兴趣、动手实践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之初展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但目前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这会造成一种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形,如果不适时地改变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
1.4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机会欠缺
目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多数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企业实践。学生不清楚企业中PPT演示文稿的制作要求,不清楚Excel处理数据的难度,不清楚Word文案写作的方式。课堂教学与企业应用是严重脱轨的。此外,学生也缺少竞赛、等级考试等方面的证书来体现自己的能力,缺少就业竞争力。
2基于就业能力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1以就业为导向安排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要想在教学中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要改变教材选择方式,改变学校“一刀切”的现状,不局限于“规划”教材,不限于一本教材,而是让教师结合所教授的专业选择适合的教材。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结合计算机发展的现状以及专业需求程度来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就业能力要求。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实时了解市场形势,走进企业,多做调研,向业内人士了解市场对于人才计算机能力的需求,编写讲义,争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即编即用,从而打破教材出版周期长的制约,形成学校和企业的无缝链接,把当下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企业最需要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就业所需,提升就业竞争力。
2.2以任务驱动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首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很好的教学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虽然教师被说成是学生的领路者,但绝不做拉着学生走的“牛”,领路者要体现在这样的做法上:教师应在课堂上甚至是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形式多样的与本堂课程相关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模拟公司形式完成,重点做到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做学生推车的助手,在学生思维阻塞的地方、在学生操作不好的地方给予一些帮助,让学生茅塞顿开,操作流畅,进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过程在学生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掌握操作方法。
2.3利用先进的教学平台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基础方法可以在全校学生中施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但若考虑到学生的专业不同,不同专业内分层次教学难以实现的话,教师可以利用立体化教材、网络教学平台等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次教学。当下,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起来,教师可以利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课堂派、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学习通等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提差补优,为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4为学生多提供计算机应用实践机会
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锻炼匮乏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切实做好创新实践教学工作。为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可以将企业引进来,引进企业的讲师,给教师和学生做培训,让教师和学生也走在企业第一线;可以将企业的计算机基础工作引入到校园,也可以将学生送到企业,承担相应的工作;可以将学生送到学校各个办公室,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举办、引进一些计算机应用类的竞赛,并鼓励学生参加竞赛,考取计算机应用资格证书来提升就业竞争力。
3结语
中职院校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得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上要不断进行改革,紧盯行业企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用人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同时,中职院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延展教学的时间、扩展教学的空间,积极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机会,稳扎稳打地完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