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是中医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本文抽取1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师带徒”教学模式。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和教学反馈,证明“师带徒”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较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
“师带徒”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师傅的角色,带着中医学生以言传身教的指导方式,通过理论授课、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等阶段,双方共同努力务实操作,使学生能充分领会和学得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并初步具备独立操作能力。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大致有5种方式:世家传承、师徒教育、学校教育、讲学论辩、自学成才。目前,我国中医培养模式大部分是“院校式”,使得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中医理论掌握较多,临床能力却成为短板。江西中医学院一项研究对当代百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老师,只有3%是无师自通。有家传、从师经历分别占 44、72 人次。由此可见,中医“师带徒”的模式在中医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中医专业教育做了一些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师带徒”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对河源市卫生学校2013级中医专业学生采用了“师带徒”教学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河源市卫生学校的2013级中医专业学生,共56人,随机分为“师带徒”实验组28人,传统教学对照组28人。
(二)教学方法
1.教材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版(主编:肖振辉)。
2.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课件;河源市中医院国医堂、河源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圣爱堂中医馆、京城国医馆、学校名医工作室。
3.“师带徒”教学研究实施方法及步骤
(1)准备工作
学校积极探索和引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初步探索“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牵头成立中医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市内多家具有较高中医水平的医疗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如河源市中医院国医堂、河源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圣爱堂中医馆、京城国医馆等。
(2)“师带徒”教学过程
“师带徒”的教学时间定为1年,即第3、4学期,其中《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在第4学期。“师带徒”具体过程可分为 3 个步骤:①初步了解临床:学生入校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中医基础学、中药学等基础知识,对中医有了一定的了解,经学校介绍,在第3学期初让“师带徒”实验组学生和校内名医工作室老师、各合作医疗部门的专科医生成功结对,建立了师徒关系,基本为“一对一”带教,个别门诊量大的老中医为“一对二”。在学校理论学习方面,开始学习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在课余时间,主要是周末和寒假,实验组学生到结对的师傅那里跟师学习,要求了解接诊患者的基本流程,学生在旁边观看、听讲和记录,使其熟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了解看病的过程和掌握一定的技巧。②逐渐熟悉临床:在第4学期前2个月,学生开始学习《中医内科学》,教师为校内的任课专业老师,教师将所讲授的章节制作成 PPT 演示课件,结合临床实践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传统教学组与实验组一起接受课堂教学,课后传统教学组不做要求,对于实验组学生,则要求在课余时间继续跟诊,学习望、闻、问、切四诊技能,背诵师傅常用方剂或其介绍的汤头歌诀、中医经典,在见习中了解常见内科病证,如感冒、咳嗽、哮病、喘证、眩晕、不寐、胃痛等的不同证型临床症状、舌脉表现,主要向师傅请教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的思路。③临床准实习:在第4学期后2个月,实验组学生继续在课余时间跟师傅学习,将在校学得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熟悉临床常见的技术操作规程,进入准实习阶段,协助老师对患者进行四诊检查、拟定诊断依据和初诊疗方案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要求跟师结束时对《中医内科学》每一章病证至少提交2个以上门诊病案记录,内容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型、发病节气、主诉、现病史、诊断分型、辨证依据、具体方药和电话回访记录等。
“师带徒”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问卷调查及考试
① 《中医内科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试从学校试题库中任抽一套试题,由同一教师阅卷(满分100分);技能考核从内科病证中随机选出1个典型病例作为考试内容。考核过程中,由学生扮演病人,考生在6分钟内完成问诊、查体及病例分析,由同一教师评分(满分100分)。
②学生填写自我评价问卷调查。
③实习医院对学生的教学反馈。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通过研究,从学生理论和技能考试、自我评价的问卷调查、实习医院对学生的教学反馈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比较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师带徒”应用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的优势(P<0.01)(见表1)。
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临床思维、理论理解和记忆、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自我评价受益较大,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
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也反映,实验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知识融会能力、病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互动性等方面表现突出,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3)。
三、讨论
(1)经过一年“师带徒”的教学,学生在临床的跟诊中遇到问题能回到课本寻找答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能见识到中医确切的临床疗效,增强了对中医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带教师傅不仅要求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知识,有的还要求背诵《汤头歌诀》《濒湖脉学》《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著作,让学生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解和记忆。有学生认为,“师带徒”教学不仅让他增长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临床思维,还让他感受到师傅的高尚医德,坚定了终身从医和救死扶伤的信念。
(2)学校名医工作室老师认为,“师带徒”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临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懂教学,也要会看病,否则无法保证临床带教的时间和质量。有的教师虽然考了医师资格证,但是临床经验不足,无法承担“师带徒”的任务。由此可见,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培养真正的“双师型”队伍,是学校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反过来,“师带徒”教学也促进了学校与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师带徒”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第一,符合带教条件的老师有限,难以大面积地开展“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第二,临床带教老师一般身兼多职,工作繁重,带教时间不够;第三,个别学生与带教老师性格不合,相处不融洽。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总之,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师带徒”教学模式,既加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为社会培养了高技能的人才,使校院(企)合作双方达成共赢,是一举多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者:胡明亮 杨坤梅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