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构建了一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以建立健全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以心理咨询、心理障碍诊断治疗为主的矫正模式,以及完善课程教育和社会活动的学生参与模式,建构这些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面临急需提升的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在这个大前提下,传统的管理型、诊断型和被动参与型工作模式需要完善和改进,为此,笔者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个三”工作模式(以下简称模式)。
一、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而构建一个切实有效的工作模式,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根基。
(一)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整合思想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强调看问题整体结构的整合理念0,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中也应有这种整合理念。整合包括资源的整合和模式实施途径的整合。即联合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资源,大到一个学校、学院,小到一个班级、同伴,将层次单一的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课程模式整合为_套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二)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才培养理念
积极心理学倡导以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
看待人类潜能、动机和能力,是从治疗疾病、解除痛苦转为帮助他人构建良好心理状态的工作理念5。传统的“重心理咨询,轻健康教育障碍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教育观念将向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转变。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不仅需要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需要健康素质,即身体和心理健康,这是成才之基本、发展之基础,所以人才培养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掘学生心理潜能,侧重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工作。
(三) 基于生态心理学的横纵向交互观念
根据生态心理学内外因互动与平衡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不能仅在高校内进行,而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横向发展和纵向成长。横向应贯穿校内外环境,将学校和家庭环境联合;纵向要贯穿学生在校各个时期。通过《大学生挫折心理剖析与极端行为预防》课题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生活、就业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易产生挫折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涵盖从家庭教育到校内管理的每个方面,连通入学、学业期间到就业前夕每个阶段。
二、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格式塔心理学整合思想基础上,通过实施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整合了‘‘学校、学院、学生”三级教育网络;在生态交互观念基础上,将家庭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贯穿了”入学、学业、就业”三级教育阶段;在积极心理学构建良好状态基础上,覆盖了预防“黑灰色”培育‘‘白色”的三级教育层面,最终构建了“三个三”工作模式。
(一)组建三级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必须上下形成共识,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
(1) 学院级的教育网络
由中心指导学院选拔新任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和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辅导站,调研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 学校级的教育网络
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主体,通过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完善相关制度,联合校外专家和精神科医生,面向新老校区各学生宿舍、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工作站,以多种形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3) 学生级的教育网络
中心对各学院选拔的学生心理委员进行系统知识培训,使他们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同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信息收集和宣传作用。通过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建立学生朋辈心理服务的成长团体。
(二) 贯穿三级教育阶段
新生入学时期的教育
在新生报到入学期间,一方面组织心理咨询专家与学生家长座谈,现场接受咨询,解答疑问,争取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另_方面向新生宣传心理知识,并对其进行心理普查和跟踪筛查。
学业期间的教育
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不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且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开展相应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如考前焦虑、人际交往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如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书籍,放映心理影片,组织健康嘉年华等活动。
毕业就业时期的教育
学生毕业前,在中心网站上设置毕业生心理专栏,提供就业心理测试,培训学生面试技能,指导学生适应就业角色。在每年求职高峰期举行“就业心理辅导周”活动,通过座谈会、专家讲座、就业技巧辅导等,帮助毕业生克服就业焦虑,调适求职过程中的负面心理状态。
(三) 覆盖三级教育层面
(4)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划分为不同等级(图2),针对不同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等级需要进行不同的工作。黑色心理教育层面
坚持心理危机干预24小时反应原则,积极处理心理危机事件,并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绿色通道,保障学生及时就医和住院治疗。制作“心理援助信息牌”安置在宿舍楼、办公楼、教学楼、食堂等建筑物的醒目位置。
(5) 灰色心理教育层面
通过专业心理测试、见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留言咨询等方式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师生提供心理辅导。举办“心灵成长训练营”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减少危机事件出现频率。
(6) 白色心理教育层面
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课程,与兄弟高校交流合作,共同研讨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培育白色心理。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介绍国内外心理咨询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启迪智慧。组织中心教师走出去,学习其他高校经验。联合校内外专家,发动学生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团体活动。
三、模式的创新点
“三个三”工作模式一方面基于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和思考,另一方面基于对以往模式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工作方式和体系化、整体化的工作思路。
(一) 教育工作方式革新
1. 多层次、多平台的互动性教学方式
在工作网络组建中,通过联合校内外各种资源,运用现场和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宣传交流,并且成立心理协会和成长团体,凸显朋辈辅导优势,改变了以往中心教师的管理者姿态,转变为融入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参与者角色。
2. 多角度、多形式的主动性教学方式
在工作阶段的贯穿中,从学生入学时期对家长、新生的知识宣传,到心理普查和访谈筛查,再到学院调研和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被动等待咨询进行危机处理变为主动宣传、事前干预。
3. 多方位、多方法的培育性教学方式
在不同心理层面的全覆盖中,通过信息牌的制作安置、成长营的活动组织,以及成长咨询、课程和讲座普及,体现关爱“黑灰色心理”促进提升“白色心理”的工作特点。
(二) 教学工作思路转变
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构建
“三个三”工作模式体现出一种整体的教育观念,工作对象既涵盖了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还面向在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工作内容形成了课内与课外、咨询与自助、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体系。
开放性教育改革及推广
不仅积极进行重点课程建设,而且保持开放性态度,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变教学和考核方式,提出心理剧写作及表演的考核评价方法,获得学生一致好评。同时向外推广此种开放性态度,不仅得到教育部大力支持,而且在校际合作中共享资源,如在南方翻译学院的推广,取得较好效果。
(7) 整合性社会资源联动
”三个三”工作模式基于整合和生态学思想,强调各种资源的协调,建立了以重庆大学为中心,多所高校和机构共同参与的心理督导小组。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绿色通道,专兼职教师参加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会并对外进行考察交流,同时开展对外宣传讲座和媒体热点心理案例评析,在社会联动中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四、模式的实施与成效
自2007年开展“三个三”工作模式以来,在课程与活动组织、培训与科研,以及对外交流合作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三个三”工作模式开展以来,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 学生危机事件显著减少
随着“三个三”工作模式开展,危机事件明显减少。通过学生一学院一学校三级网络的扎实工作,很多心理问题在“灰色心理”水平就得到了解决,避免进一步升级和恶化,有效减少了危机事件发生。2007年至今发生危机事件134起,但通过快速有效的反应机制,绝大多数危机情况在最佳时机得以化解。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课程的选修人数快速增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选修课程越来越为更多学生知晓和喜爱,实施‘‘三个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以来,选课的学生逐年增长,现在已经达到每年3000多人的选课规模,其中最大规模的班级达到300人,这在学校选修课历史上是罕见的。这些学生几乎都是因师兄师姐对课程的好评而来,在受益后,又将自己的感受毫无保留地与其他学生分享。任课教师也大受鼓舞,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意义。
(三) 学生个体咨询人数连年上升
实施“三个三”工作模式以来,学生个体咨询人数连年上升,从2006年376人次发展到2011年1054人次,五年时间增长了280%。这充分说明,很多学生已经廓清了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再认为心理咨询是‘‘有病的人才去”,不少学生说:“学校提供这么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又不收费,我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来访学生解决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几年来,回访满意率都在97%以上。
(五) 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不仅进行成长性心理咨询的学生增加,而且参选心理健康课程、参加心理健康讲座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学习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自编自演心理剧,开展“开心部落”主题活动,举办心理健康嘉年华大型活动,举办手语操大赛等。教学相长,学生的积极参与又进_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整个校园形成了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良好氛围。
(六) 模式完善与推广
围绕模式开展,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制度,在新校区建立了成果协作和心理素质训练基地。因为出色的工作成效,中心与教师个人获得了多项荣誉。不少高校借鉴重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实践中也充分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广泛适应性。2011年,教育部在其网站上两次登载介绍这一模式的文章,对其给予了肯定并向全国高校宣传推广。
经过五年多的实证及应用研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三个三”工作模式是一种适合当前形势,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值得进_步发展和推广的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在不断调适,使之更科学、更规范、更系统、更便于理解和操作。但是,这一模式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的组织和工作开展还不够,学生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举办要增强。2012年度将以心理委员为主干和依托,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协会的建设,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借助“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契机,推动手语操比赛等大型活动的开展。总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这_模式,通过深入、系统、扎实的工作开展,定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8) 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R].
(2011-05-20)[2011-11-12]..
(9) 李抗,叶浩生.论格式塔心理理论中的系统科学思想[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8):12-17.
(10) 汪红烨.关于大学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2(S1):98-100.
(11) 马福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现代视阈[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5-117.
(12) 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教育研究,2008(2):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