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乒乓球教学训练改革实践研究论文(共5篇)

 

 第1篇: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乒乓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分层教学,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将学生划分为数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在教学中区别对待,通过合理的分层策略以及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弊端


  1.优势


  分层教学本身具有自主选择的特点,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基础知识,选择相应的科目,方便其进行课程的合理安排,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同一层次的竞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升竞争意识。


  2.弊端


  分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这个分层往往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参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面临来自学校、家长以及自身的压力,出现畏惧心理。另外,分层教學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导致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分层


  以青阳中学体育教学为例,选择乒乓球模块的学生总数在30人左右,而学校一共有15张乒乓球桌。在初始教学阶段,体育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测试工作,依照其本身的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分层(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相应的练习场地。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同一层次的学生之间实现相互沟通和良性竞争,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共同进步。应该注意,学生的分层并非固定不变,应该依照其学习效果,适当改变其层次,使学生可以在最适宜的环境中成长。


  2.目标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的分层,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素质,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依照合理明确的目标,展开练习。以乒乓球练习为例,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应该从正确握拍学起,以正拍面进行颠球练习,不断提升控球能力;中间水平的学生则应该进行正拍面和反拍面的颠球练习,通过练习感悟不同拍面的击球触感,进一步强化控制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应该练习连续对墙击球。


  3.练习分层


  一般来讲,练习难度同样应该根据学生本身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能力越高,练习的难度越大。以正手攻球为例,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一发一攻,或者自抛自攻的方式练习;中间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一推一攻的方式练习并结合不同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进攻能力;高水平的学生则应该开展正手两点及三点的攻防练习,促进其技能水平的提高。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分层练习并非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帮助学生克服薄弱环节,实现共同进步。


  4.评价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目标以及练习难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显然有失公平。对此,应该重视评价分层,在制订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自身的初始水平、勤奋程度以及取得的进步等方面着手,通过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的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对于教师而言,在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时,需要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例如,在进行推挡球考核时,低水平学生只要完成一定次数的有效推挡,就算是合格;中间学生不仅要完成有效推挡,还必须明确落点的范围;高水平学生需要进一步对乒乓球的路线、落点、力度等进行控制。


  总而言之,在高中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体育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目标、练习、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做好分层工作,以促进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王佐

  第2篇:高校乒乓球俱乐部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研究


  乒乓球在我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高校也深受学生欢迎,高校除了体育课外还开设了乒乓球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是,课内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锻炼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来实现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学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乒乓球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机制应运而生,对学生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这一教学机制的构建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乒乓球课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乒乓球课程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教学开展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正规课程掌握牢固的乒乓球知识和技术才能在课外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高校要重视乒乓球课程建设。首先,根据学生的水平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高校学生的乒乓球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开设不同等级的课程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初级课程:可以讲解基础的乒乓球知识如乒乓球的起源、发展、价值等,此外教授基本的技能,如握拍手法、基本姿势、发接球等;中级课程理论方面讲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战术、裁判方法,实践方面传授较高级的技法;高低课程理论方面包含乒乓球竞赛知识、乒乓球文化建设与欣赏,实践方面以各种战术训练为主。这样一来,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其次,乒乓球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如情境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乒乓球俱乐部建设,增加锻炼机会


  高校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提升身体素质,保证身心健康发展。目前高校每周的体育课一般为2个课时,分配到乒乓球学习的时间则更少,单纯依靠乒乓球课内的时间来实现锻炼目的是非常困难的。面对这种情况,将乒乓球学习和锻炼向课外扩展,通过其他形式来的增加锻炼时间,提高乒乓球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乒乓球俱乐部就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措施。首先,乒乓球俱乐部中有专门的辅导课程和辅导教师,学生通过参加俱乐部的辅导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技能,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融合和延伸;其次,在俱乐部中可以和其他同学就乒乓球的知识和技术进行讨论沟通,不仅提高自身水平和可以提高交际能力;再次,乒乓球俱乐部定期举行各种比赛活动,学生在比赛中可以大大提升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俱乐部可以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建设乒乓球网络学习课程,拓展学习渠道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今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乒乓球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建设网络学习课程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网络学习课程中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乒乓球理论知識,介绍乒乓球相关的起源、发展、技术要领、赛制等等,可以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有全面的了解;其次,乒乓球技术指导,包含各种技术的分解、要领介绍等的图片、视频、录像等;再次,乒乓球文化,包括乒乓球运动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和优秀品质,国内国际比赛中的经典比赛视频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的文化;最后,互动平台,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乒乓球运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与教师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今后的学习。网络课程可以通过网络将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形成完善的学习体系。


  四、建设一体化教学评价系统,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乒乓球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的实施效果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因此,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乒乓球教学中,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课程结束时考核学生对知识或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全面性和客观性方面有所欠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后,要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更加全面,除了基本的技术和知识考核外,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习态度、锻炼频率、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价值观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使教学体系更为完善。


  总之,乒乓球俱乐部校内与校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的建立符合当前高校的教育目标,迎合了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因此高校要重视教学研究,通过各种课程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赵振文

  第3篇:论乒乓球运动的社会学价值


  一、前言


  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1904年经日本传至中国。1925年,中国选手第一次参加国际性乒乓球比赛。1952年,北京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乒乓球部正式加入国际乒联,至此,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全国得以迅速普及推广。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夺得5项冠军,4项亚军,7项季军,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乒坛的霸主。国际社会开始将乒乓球视为中国的“国球”。中国乒乓球运动所取得的成绩,不断推动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乒乓球运动为何能在中国得到普及与推广,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运用社会学原理从教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视角,对乒乓球运动与社会系统各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剖析其社会学价值。


  二、乒乓球运动对个体成长的促进价值


  1.乒乓球运动对个体身体健康的促进价值


  乒乓球项目的特点为球速快、跑动多、变化复杂、技巧多样,需要参与者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对方击球后球的落点位置、旋转变化以及战略意图,同时相应地做出应对措施,这就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相当的反应能力、应对能力以及相匹配的身体机能。同时,乒乓球運动的技术特点需要手臂、手腕、腰髋部位的协同发力配合,在运动中往往还要一边进行脚部移动一边完成击球动作。参加乒乓球运动,对参与者灵敏素质、柔韧素质以及协调性与反应能力的提高均有积极意义。


  耐力训练对增强心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但很多人对枯燥的耐力项目如长跑等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很难享受运动的乐趣。而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强度中等,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这项运动也被人称为“小马拉松”项目。人们打乒乓球不仅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还能在运动中完成耐力素质的强化训练。乒乓球运动可促进心脏舒张期的延长,增加心肌血液供应量,提高心脏功能。在一般性的乒乓球练习过程中,心率一般能维持在140次/min~155次/min之间,在这种运动强度下坚持较长时间的运动,对呼吸系统换氧功能的促进,肺通气功能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乒乓球运动还能够增强呼吸肌的韧性与耐久性,进而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乒乓球运动具有球体小、球速快、变化旋转多的特点,这要求运动者始终要将注意力放在球上,双眼需盯住球的往返移动以及变化旋转方向,这就需要在运动中不断调节眼部晶状体屈光度,使睫状肌与晶状体不断收缩、舒张,增强睫状肌周围肌肉韧带的弹性,提高了眼机能调节能力,进而改善视力。


  2.乒乓球运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促进价值


  詹纳(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曾说过,“对运动员而言,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输赢的结果即刻见分晓,这样迅速而直接地分出胜负,对参与者心理的刺激是非常显著的。在胜利时,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不难做到,但在失败时继续保持就要付出更多,乒乓球运动让参与者频繁地体验成功、失败,并逐渐接受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参与者体会在逆境中前进所带来的心理体验,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下一次挑战。


  美国科学家温格博士在谈及乒乓球运动时提出:“打乒乓球需要敏捷复杂的行动和当机立断的反应,在期待和压力并存时,竞赛将充分反映出你非凡的自我完善及自律精神,打乒乓球是开动脑筋的好办法,也能使人的意志更坚强。”由于乒乓球球体的特殊性,导致其运动本身的技术性强,变化复杂,在运动、比赛中形式多样,对参与者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对既定战术的执行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也是一场参与者双方智力的博弈。在运动中通过各种假动作、假状态迷惑对手,扰乱对方的进攻思路,打乱对方的战术,增加对方的心理压力,使对方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其失误的出现。由此可以看出,乒乓球运动是一项要求智力参与较多的项目,长期参与乒乓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决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开发智力。


  3.乒乓球运动对个体社会化的促进价值


  个人的社会化,广义上是指人类个体从生物人进化成社会人并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的适应过程。由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果个体不能顺利融入社会,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个人自身的,又包括社会的。乒乓球运动由于其运动项目的特殊性,其双打场地可谓是所有运动项目中占地最小、最紧凑的。因此在双打运动中,良好的“配对”是获取胜利的首要因素,这也使项目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互相包容、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以及互相安慰的重要性。在长期的双打活动中,乒乓球运动有助于个体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乒乓球运动的政治价值与功能


  从体育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体育活动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不是一种单一孤立的社会现象,是受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制约的,并对其所在的社会起着相应的刺激作用。从体育与政治的发展关系上来看,政治对体育的影响是与其历史发展进程紧密联系的。


  1.中国的乒乓外交:与几内亚


  20世纪60年代,自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首次获得男子单打的世界冠军之后,由国家组织乒乓球国手团队作为友好使者对非洲进行访问,在出使几内亚时,受到了几内亚官方的热情招待,并在外交使团和各国使节面前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为中几两国的友谊增彩,中国的乒乓外交初见端倪。


  2.中国的乒乓外交:与日本


  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这也是新中国首次举办世界性的国际赛事。在比赛期间,周恩来总理亲自出席了日本乒乓球队的欢迎宴会,为中日国际交流的正常化做了铺垫。1971年,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专程来华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赴日本名古屋参加比赛,并与中国乒乓球协会在诸多领域上达成了共识。在此后的中日交往活动中,乒乓球运动始终承担着“交往使者”的角色,无论中日关系是蜜月期还是冰点期,乒乓球均起着润滑作用。


  3.中国的乒乓外交:与美国


  在中美关系上,乒乓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周恩来总理用“小球转动大球(地球)”这句话对乒乓球运动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在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美国队队员科恩与中国队队员庄则栋进行了友好互动并表示访华的意愿。当时此事轰动一时,被各国媒体争相报道。中美乒乓外交的成功,为中美两国的进一步接触做了铺垫,也有了后续的尼克松访华,这完美展现了乒乓外交的魅力。


  中美的乒乓外交活动开创了通过体育交往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僵化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体育的外交作用,对促进中美顺利洽谈,建立良好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中美乒乓外交成功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进行体育外交,并进一步建立政治外交,仅1972、1973两年,就有33个国家同中国正式建交,体现了体育服务政治的属性。


  四、乒乓球运动的经济价值


  1.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程度与规模,取决于该国的社会经济能为体育事业提供多少人、财、物方面的支持,也取决于社会成员对体育运动需求的迫切程度。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也决定了体育的发展规模以及体育经济价值的开发程度。但与此同时,体育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体育通过其服务属性、健身属性以及文化属性等方面的扩张,为社会提供消费来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体育服务产品产出、交换、运输以及消费等环节,又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经济关系。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体育的需求也日趋明显,国家和社会也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从政策、经济以及人力方面给予支持,从而使体育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摒弃了以往只重竞技体育,忽视群众体育的思想,逐渐加大了对群众体育事业的帮扶力度。而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消费逐年增长,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從另一方面证明了体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发展现状


  1959年,中国乒乓球选手容国团夺取了首个世界冠军。自此之后,中国的乒乓球事业在不断竞争对抗中,积极创新、不断摸索,其技战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在诸多世界重量级比赛中,前三名基本都会出现中国选手的影子,中国的乒乓球事业已成为中国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以及网球等运动项目相比,乒乓球市场的现状却处于落后地位。从最有影响力的竞赛表演市场来看,在受关注程度、观看人次、媒体报道率以及赞助商资助额度方面,乒乓球运动与足球、篮球、网球与高尔夫球均无可比性。从体育媒体的关注程度来看,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均没有专门的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栏目,在纸媒方面也很少有乒乓球专栏出现,而关于足球、篮球以及网球的栏目则是铺天盖地。从体育消费品市场来看更是惨不忍睹,乒乓球运动用品的销售额有时候仅仅是足球的一个零头而已。这一方面与乒乓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与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有关。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竞技类项目,其对抗性以及运动的激烈程度远没有足球、篮球这样的同场对抗型项目精彩,不能给观众带来更多视觉上的刺激。与同属隔网竞技类项目的网球运动相比,尽管在球的旋转变化上远远超过网球运动,但在整体效果上体现不出网球运动中击球的大开大阖,观众感受不到网球运动中冲刺跑的那种酣畅淋漓。因此,乒乓球运动很难成为一种以观众群体为主的项目,其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主要依赖于乒乓球运动的参与者,这也决定了它更多的作为一种参与文化而不是欣赏文化而存在。


  当前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的成立主要分为四种形式:一是国家体育局或地方体育局与企业合办,国家体育局或地方体育局为主,企业辅助;二是国家体育局或地方体育局与企业合营,企业为主,国家体育局或地方体育局协办;三是企业独办;四是学校独办,企业赞助。上述四种形式的乒乓球俱乐部的运转资金大部分由相关企业提供,其经营创收也依托于相关企业来完成,未能通过市场途径完成市场开发、市场运作、市场消费、市场创收以及反哺市场的良性循环,这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乒乓球体育市场的发展。


  五、乒乓球运动的文化价值


  在社会学的视域下,文化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互动反应所紧密相连的综合系统。中国社会学界将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与狭义,认为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中的一部分,因其体育的特殊属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在过去,人们经常认为体育与文化根本就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存在,二者之间没有什么交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体育自身属性的不断挖掘,近年来,人们在看到体育强身健体功用的同时,也逐渐认识了体育的文化属性,开始慢慢重视体育的内涵,认识到体育也是构成文化的一个因素。正如顾渊彦在其《体育社会学》一书中所说:“体育文化是由体育观念、体育的行为方式和体育的事物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体育观念揭示了体育存在的意义并且表明了体育的价值,它根据体育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出了各种思想并且说明了这种思想,它从体育观和人类社会的联系中进一步揭示了体育的价值。”


  1.乒乓球运动的文化属性


  文化本身具有传播性、集体性、包容性等基本属性,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群体可以习得其他群体文化内涵。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英国,不管是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还是本身对运动形式的要求,均有浓重的西方色彩。而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西方文化载体的乒乓球运动,在传入中国时并未像其他文化一样受到本土文化的排斥,也没有体现出文化之间的矛盾,反而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不但成了中国的“国球”,还成为中国的一个符号。这种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主要源于乒乓球文化的两个属性:一是文化的习得性,二是文化的传递性与扩散性。


  2.乒乓球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不同的国民意识产生不同的国民心理,不同的国民心理又影响个体心理的价值倾向。在体育运动中,中国人更擅长个人项目,在篮球、足球等集体性项目中,很少取得好成绩,而在乒乓球、跳水、体操等项目中,往往表现优异,这与其国民心理的倾向是密不可分的。


  中庸之道自古以来就备受中国人的推崇,在体育运动中也可见一斑。受中庸之道影响的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以直拍近台抢攻以及横、直握拍弧圈型快攻打法为主,表现豪放细致,有较好的观赏性,体现了中庸之道。


  六、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在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群众基础广泛。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乒乓球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本身就具有其独特的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以及地域特色属性。这一方面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乒乓球运动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林丽

  第4篇:试析乒乓球训练中步法的重要性


  在进行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击球位置,这样在击球的过程中才可以快速的调整步法。通常情况下,乒乓球运动员会选择步法移动的方法进行击球。实际上,乒乓球运动既需要手法,也需要步法,两者紧密相连,任何一方没有做好,都可能无法顺利的完成乒乓球运行。尤其是青少年在进行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步法的训练,掌握步法训练的正确方法,对于一些移动能力较弱的运动员,要加强集中训练,在训练时要做到手法与步法相结合,一起训练,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关于对乒乓球训练中步法训练的分析


  乒乓球训练主要有三种训练方式,首先是先训练手法,再训练步法,此种训练方式可以先掌握基本的击球方法,之后在逐渐的进行手法步法相结合的训练。其次,则是过渡训练,过渡训练这种方法主要是训练手法,提升运动员的击打能力。第三种则是手步法一起训练。经过相关的训练研究显示,第三种方法较为实用,而且训练效率较高。对于这三种训练方式,训练人员需要充分的认知,掌握这三种训练方法的技巧。第三种方法既科学又合理,只要掌握训练的基本要素,就可以做好乒乓球的训练。在真实的训练过程中,需要进行单线练习,如果训练方式选择正确,则不需要考虑乒乓球的着落位置,只需要对击球的位置进行不断的变化,就可以掌握弧线的状态,从而提升击球的能力。而这也就充分的表明,手步法相结合训练在乒乓球运动中是相当重要的。


  二、关于乒乓球步法教学的研究


  (一)运动员需要提升身体素质


  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无法接受强烈的训练和运动的。因此,乒乓球运动员在进行步法训练的过程中,要能加强锻炼,注重饮食调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其次,在进行步法训练的过程中,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以避免过度或者错误训练,导致身体受到损伤。研究显示,步法训练需要进行步法移动,在移动步法时,腿脚必须要有相应的作用力,这样就可以同地面构成良好的支撑。步法移动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反应能力和力量,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控制移动的速度。腿脚在用力时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素质,如果身体素质降低,则无法进行肌肉的拉伸,力量也无法发挥出来,这就很难提升运动员的击球效率。因此,运动员必须要重视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把握步法的重心


  在步法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身体的重心,这样才可以避免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重心的缺失而导致身体移动过慢的问题发生。在把握步法重心的过程中,要能考虑腿脚在移动时的不便性。在训练时可以进行抬腿训练,但切勿做蹬踏动作。在移动步法时一定要稳而且速度要快,这样才可以顺利的完成击球的动作。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要使用前脚掌支撑地面,不断进行重心的转换,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移动条件。其次,运动员要根据乒乓球的方向与球的弧线对重心进行相应的调节,在转换重心的过程中既要灵活敏捷,同时还要准确,重心是步法训练的核心基础,做好对重心的掌控十分关键。


  (三)加强手法的训练


  在进行步法训练时也要进行手法的训练。所以,为了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要对运动员加强手法的训练,要能采用合理的方法提升运动员的手法技术,切勿盲目击球,运动员要做到智取。只有锻炼好手法,运动员才会占据有利的位置。在加强手法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也应进行步法的训练,這样才会击球的效率才会变高。手法训练的水平成果主要表现一个人的能力。步法训练是乒乓球训练的基础,手法亦是如此,乒乓球击打需要手法,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安排手法训练。


  (四)协调身体躯干


  要想在进行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维持身体的运行,则需要让步法同身体躯干保持平稳。平稳才可以维持乒乓球运行。在击球的过程中,并有效的预防身体缺失平稳性而出现意外事故。要保持合理的击球姿势,则要最大限度的上身体同步法一致。灵活的击球才可以有效的调整步法,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一定要做好身体躯干的协调性,维持身体的稳定才最为关键和重要,其次,在提升身体躯干协调性的过程中,要加强锻炼,积极主动的进行手法步法的练习,这样协调效果才更加明显。


  三、结语


  总之,在进行乒乓球训练时,运动员要形成手法和步法一起训练的思想,坚持手法与步法一起训练,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过于训练。在训练步法的过程中,要做好基础的训练,以单一步法为主,进行复式训练,抓住训练的关键点,此外,要提高自身的体素质,尽可能做到灵活的训练,从而提升乒乓球击打水平。


  作者:何建平

  第5篇:浅析中国女子乒乓球比赛服装的改革趋势


  1運动服装的多重效应


  借助于体育运动这个载体,通过力与美的结合,人类充分地向外界展现了人本身的力量之美、健康之美。但由于一些体育服装本身的特点,导致了一些体育运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在人类社会日趋商业化、人类文明高度发展以及乒乓球项目退出奥运会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体育运动本身已不能满足体育与人类共同发展的需求。要促进体育运动,尤其是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服装改革为切入点来扩大乒乓球的受众面是可行的。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也希望通过运动服装的改革让乒乓球运动也可以像沙滩排球、网球一样,以运动与运动服装的完美结合促进运动项目的发展[1]。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运动员自身能力是运动竞技比赛的决胜条件。但其实,服装也是影响体育项目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服装与体育运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延伸至各个方面,因此,我们不能仅从服装的质感与性能来简单辨析服装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联。


  从人体功能来看,服装能够帮助人体调节和控制体表温度,促使人体形成一种热湿平衡。运动时人体产生热量,除了通过呼吸排出部分外,剩余部分必须依靠人体表面的服装散发出去。由此毫无疑问,良好的热湿缓冲功能是运动服装所须具备的。


  从竞技运动发展来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运动服装在时代的变迁下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与改良。在科学技术与专业运动服的设计与制作的紧密结合下,高科技运动服装对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发挥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融入高科技的运动服装,不再只是局限于减少阻力和摩擦,它将更好地释放身体能量并成为激发人类的自身潜力的助燃剂。同时,在不同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将有机会研发出更为突破的运动技术,以提升运动成绩。


  从商业经济发展来看,在广告效应与明星效应下,商品的品牌、款式、色彩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构成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在运动服装的设计与推广中,应注意提升用户体验,揣摩消费者心理,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从审美角度来看,服装可以反映部分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塑造较为鲜明的运动形象。在大型运动赛事上,运动代表队的服装通过融合独特的图案元素,着重彰显了代表国家的文化,强化运动员的归属感。此外,随着运动服装的时尚化,比赛的观赏性增强了,观众的观赛兴致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从而有助于体育运动的推广。


  服装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日益加重,不容小觑,它助推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并且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今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


  2女子乒乓球比赛服装的问题


  和其他项目相比,目前国内外乒乓球比赛,男女运动员的比赛服装除了颜色、尺寸大小有所区别外,款式几乎完全相同。所有女球员和男选手一样,都穿着宽大的上衣和短裤。运动员的性别几乎被大一统的球衣淹没了。这就难免不让观众产生乒乓球看点少和除了比赛本身所具有的观赏性外,再无其他的可看之处的想法。细心的观众会有这样的印象:比赛正酣之际,往往看到运动员不断往上撸不断掉下来的袖子的现象,显然这是因为宽大的袖子影响到了。纵观乒乓球服装的演变过程,大家不难发现,从曾经的容国团到现在的马琳,从曹燕华到王楠,时间流逝了近半个世纪,而乒乓球服的变革的脚步确实如此的缓慢,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那原地踏步,尤其是款式,给观众带来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也使乒乓球与时尚两字搭不上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观众以及赞助商的流失。在商业赞助方面,乒乓球项目明显落后于其他项目,如网球,在乒乓球运动史上鲜有世界顶尖的名牌赞助商,顶尖的设计师来为运动员量身定做运动服也就毫无可能了,乒乓球运动项目掉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古板单调导致了没有大赞助商的赞助。从市场上讲,乒乓球项目拥有广阔的潜力,进一步通过增加乒乓球项目的时尚感来引导大赞助商的垂青,对整个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及其重要[1]。


  随着我国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思想和审美态度渐渐与国际接轨,变得前卫新潮,与时俱进,对于新鲜事物有了更多的包容与接纳,女子乒乓球比赛服装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3女子乒乓球服装发展契机


  3.1中国化元素盛行


  作为称霸国际乒坛数10年的乒乓大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精湛技术愈来愈受到来自世界的关注与考验,与此同时,为国出战的运动员的行为举止包括着装等更多时候是代表着中国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中国元素”的传播与发展更是提升中国文化国家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中国元素”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元素,包含了中国思想、中国艺术、中国节日、中国服饰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应担负起传承中国元素的责任[2]。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是我们邻国强有力地进入国际舞台的标志,也是“日本元素、韩国元素”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关键时刻。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亦是中国元素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如今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软实力也应进一步提升,而非原地止步。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在为世界所广泛赞誉的同时,是否能同时成为中国文化的有力传播者和代言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乒乓球比赛服装能否与中国元素的融合,那么,在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服装的创新改革中加入中国元素乃是势在必行。


  3.2运动科技的增加


  体育运动的初衷,除了强身健体,无非就是展现人类的力量之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代代运动服装满足了运动员们的实用之需。但在人类社会日趋商业化以及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仅靠体育运动本身已经不能满足体育运动观赏性的需要了。体育服饰科技因素对服装外观、性能的改变促成了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新型纤维面料的开发、利用与运动服结构的科学性研究、改良,使得体育服装呈现出种种不同于以往的面貌,其审美价值也因此推陈出新[3]。乒乓球运动是具有相当大的观赏性的项目,可是至今没有产生真正像库娃这样的超级球星,原因可能很简单,身怀绝技的球员缺少良好的商业包装,个人魅力无从彰显。从改革比赛服装尤其是女子比赛的服装入手,增加这两个项目的性感指数,不失为加速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一条良策[4]。


  4契机与发展


  4.1当前发展的阻力


  由于中国乒乓球女队的实力过于强大,乃至无人匹敌,女乒比赛渐渐失去悬念,球迷在慢慢流失。面对球迷流失问题,这当然不仅仅只是运动服装所造成的。但是体育服饰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项目的推广具有深远影响。


  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现有服装样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选手就是如此装扮。乒乓球的运动服装需要一定的宽松量,通常以短裤配套头式上衣,上衣则多采用装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除了材料、颜色和款式有所变化,整体样式几乎没有进行太多的改变。因此,如果能在比赛着装上进行一些合乎时代和潮流的变化,大胆加进一些时尚新潮的元素,乒乓球运动至少能够在外观上吸引更多球迷的眼球。


  乒乓球几乎是唯一一个男女着装风格完全相同的运动,与乒乓球本身速度和旋转的进化相比,乒乓球女装的进化速度几乎为零。过去几年曾经有过的时尚尝试,也已经变成了浅尝辄止。如果对乒乓球女装的漠视态度继续下去,再加上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发展趋势,乒乓球运动的性别将更加模糊,女子乒乓球将彻底变成弱化版的男子乒乓球。


  根据目前的女子乒乓球比賽服装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女子乒乓球比赛服装的改革进程相当缓慢。其实早在2003年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就把女队员的服装改革提上议事日程:“服装改革是一定的。这几年来网球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我看就跟服装有关,我希望我们的服装赞助商们能多点想法,让女运动员们也更有点女人味!”但这一提议却是应者了了,于是这个提案也就被搁置多年。


  其次,女子乒乓球比赛服装的改革之路举步维艰。在此次的裙装改革中,支持与反对的呼声几乎各占一半,对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裙装使得女运动员更加潇洒飘逸,体现女性美,增强了比赛观赏性。反对者认为裙装让女运动员更为拘束与不自在,影响比赛水平发挥。甚至部分女运动员担心走光问题,在比赛中显得过于拘谨,分散了比赛的注意力。


  最后,作为改革对象的女乒姑娘,面对改革的裙装赛服,并没有全员呈现出欣然接受的表现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大多观念较为保守,不太能够接受具有时尚性感元素的装束或是对自己的身材不够自信。李晓霞、郭焱等一些运动员表示自己身材不佳,因而抗拒穿着裙装进行训练和比赛。


  4.2发展契机


  就目前的女子乒乓球比赛服装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来看,建议服装赞助商为女乒队员进行量体裁衣,打造专属战服,打消姑娘们在赛场上走光的顾虑,能够充分地让其大展身手。在具体的款式设计上,以“形、质、色”三方面为例。


  从服装的“形”来讲,女装上装的设计一改过去的繁重的衬衫领,设计为简约的桃形领。为利于运动员挥臂击球,将衣袖的长度大大缩短了。下装设计为短裙裤,既美观又舒适大方。男装上装设计为圆形领,无袖。


  从服装的“质”来讲,在结合时尚元素的同时,融入科技元素,以达到最大舒适度。人体在大量运动中,出汗较多的部位为前胸、脊背、腋下、臀腰部、腿根处等部位。结合人体这些生理特征,整个服装采用Coolmax系列纤维面料,运用ClimaCool透气技术,透气性能更强。上装的设计在前胸、腋下、脊背处采用高透气性的网眼面料,前后衣片为连续开口的散热功能设计。


  5结语


  该文先从服装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出发,阐明了服装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的特殊作用,继而结合我国女子乒乓球体育事业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发展契机,指明并分析了女子乒乓球服装存在的问题:首先,女子乒乓球服装呈现中性化的特质——宽大的上衣和短裤掩盖了女子运动员天生所具有的形体和气质,女性美无从体现;其次,女子乒乓球服装款式变化缓慢,时尚感不足,无法吸引大赞助商的青睐;另外,女子乒乓球服装科技含量较低,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乒乓球运动服装尚有更多的修改和提升空间;最后,我国乒乓球运动服装品牌的服装市场竞争力与推广程度较低。


  乒乓球又称为桌上网球,与网球有一定的相似性,网球项目在服装变革上进行得十分成功,迄今为止都是体育服装界的典范,因此乒乓球的服装改革应当适当借鉴网球项目,为部分明星运动员量体裁衣,努力提升时尚感,推动乒乓球在全球的普及与发展。此外,从市场推广上,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热门的广告效应与明星效应,抓住上文提及的“中国化元素盛行、运动科技增加”的两大契机,为女子乒乓球服装注入中华文化和科技元素。


  简言之,女子乒乓球比赛服装的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并在世界具有领先的巅峰地位,我们应当扛起“乒乓大国”这面旗帜,积极创新改革女子乒乓球服装,引领世界潮流,进而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作者:徐若琳

上一篇:不同类型篮球运动场地面层材料的检验标准研究
下一篇:在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