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
技校是为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地方,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所以每个城市的技校都在不断的扩大招生的范围。为了能够让技校的成长环境更加的完善,技校的管理者也在不断的努力着。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异、心理更加健康的人员。
1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1社会的气氛让学生的思想出现的波动
在社会不断需求更多更优秀的技术人员的时候,技校的招生方式出现了不规范的情况,而且很多学生的家长思维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很多家长都本着即使文化课程不好,不能够去好的学校,也能够进入到技校中学到生活的技能。这样的思想让很多等待中考的学生出现了思想的偏差,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会变得不求上进。
在很多技校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并不重视,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在技校只要混到毕业就行,然后就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上,学生并不在意自己的成绩是如何。所以技校的学生思想在社会的气氛下,出现了新的波动,这种波动让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出现了差异,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
1.2不良媒体误导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网络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在技校的学生,平时的生活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学生也都在校园内部办理相应的校园网络,让其可以随时随地的畅游网络内容。在网络中有很多不良的信息学生都会本着好奇的心理进行翻阅,這样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网络在现实中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就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若是利用不好就会让学生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所以现代网络的发展,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1.3就业压力造成心理问题负担
技校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获得技能,并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非常向往工作。学生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局面时,会产生畏惧的心里。再者,市场中很多的企业都对学生的的文凭进行筛选,技校的文凭让学生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这样的情况让快要毕业的学生产生了心理的障碍。
2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技校在高校中是非常特殊的存在,目前技校正在处于一种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技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的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避免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内部或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为此,技校应该对在校学生实行心理健康的调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并针对可能出现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与学生联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询问,分析帮助学生适应技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
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心理成长环境
(1)技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对校园内部的布局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稳定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2)建议学校开展相应的技能大赛,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度。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协助学习建立信心。(3)技校应该充分的利用校园的设施,例如图书馆、篮球场等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运动量,在强化身体建设的同时强化心灵的建设。
2.3在为学生创作就业条件的同时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学生通过在技校的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技能技巧,使其在进入到社会之后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但是很多学生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方式,让其产生了心理精神的压力。所以技校在学习就业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就业的心理辅导。
(1)应该针对学生就业择业方面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择业观。(2)应该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解析,让学生能够在就业之前了解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做好就业的准备。(3)技校应该对学生事先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并且有效的提供就业的信息和相关的心理指导。学校还应该联系各大企业为技校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让企业能够对技校的学生进行直聘,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不再惧怕就业所带来的压力。
而且,技校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减少学生就业的压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并形成良性的循环。
3结语
技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为国家提供优秀的技能人才,还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技校人员培养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注意到人员的心理成长问题,因为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技能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胡利先
第2篇:浅谈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从事小学教育很多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让每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的心愿。但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也使很多年轻教师头疼不已。我们班上就有9名单亲家庭孩子,因父母离婚,死亡等不幸的家庭事故等、巨大打击,导致出现自卑、孤僻、敌对以及厌学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他们心理比一般孩子脆弱,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特别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引导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
单亲家庭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形成初期和形成后期两个阶段。在形成初期,有的家庭由于经历了亲人早逝给孩子带来的不幸和痛苦。有的家庭由于父母不和,家里闹得不可开交,孩子得不到片刻安宁,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不安和恐惧。这种不幸的遭遇和环境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在形成后期,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不能同时得到父母的爱,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的完美、和谐、和幸福。特别是领养孩子的一方,如果不能和孩子和睦相处,用全部的爱去抚平孩子的心理缺陷,反而把孩子当作“出气桶”,时常随意打骂,只顾自己寻欢作乐,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我班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
面对目前我班由于家庭的变故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幸,造成心灵上莫大的创伤,虽然造成单亲家庭孩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反映在孩子的心理上,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之处。
1.自卑消极心理。
小龙是自卑感强的学生,他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心,他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以至于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2.逆反心理。
小莉是凡事不加分析地反抗和抵制的学生,她使父母双方关系紧张,交往难以健康发展,她的逆反心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她的主体个性心理表现为反叛心理。
3.仇视、报复心理。
小明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由于对父母的憎恨扩展到对学校老师同学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仇视身边的人,甚至仇视整个社会。
4.自暴自弃心理。
小华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对父母失去了信任,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人也很冷漠,甚至产生对温馨家庭生活学生的嫉妒与憎恶的变态心理,他认为,自己从现在开始没有人表扬,鼓励、不努力也没有人批评,所以干脆不努力,学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放弃了进步的一切机会,从而不断的走滑坡路。
5.嫉妒、自恋心理。
小萍由于家庭的残缺,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和优势、荣誉和成绩十分不满,报有憎恨情绪、冷嘲热讽,甚至有不道德行为。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欣赏。觉得自己才貌美,抱怨别人不重视他人。
三、我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措施
1.給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点温暖。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孩子爱的天平是失衡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我要把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东西,让他们从老师这里得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2.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自理技能。
特别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他们远离父母,我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自理技能。我传授他们一些自理技能,以使他们自理时能少走弯路,从而尽快学会照顾自己。我在班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自理”活动竞赛。本班有个女生小莉,刚来学校时不会洗衣服,不会洗饭盒,经常要其他同学帮她做,后来经过这些自理技能的教育,她后来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建立倾吐驿站。
写日记是自我倾吐方式之一。班上我设立心理咨询投送箱,成立“班主任信箱”,我对信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疏导和矫正。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他们提供了讲心里话的机会。
4.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我告诉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除此之外,我积极向离婚家庭父母宣传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使家长继续承担起监护、抚养、教育孩子的社会责任。
5.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要以身作则,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同时,避免当谈论敏感的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要有意识地给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多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在班上,我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手拉手,一帮一”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
总之,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不仅关系着他们是否能够成材,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是否能成为真正的人。教师必须为他们指引一条健康的心灵之路,积极探索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创造出各种方式指导他们走上坦途,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以十二分的爱心,十二分的理解走进单亲家庭子女,为之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心理疾患也就定能及时得到纠正。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影视、广播、报刊,传授教育单亲家庭子女的科学方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了解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思想状态,及时和学校其他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这些孩子一片阳光,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好的融入学习生活中,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一片蓝天。
作者:李云兰
第3篇:浅谈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教育中相对突出的问题便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差、情绪多变、敏感、多疑或者厌烦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认知自己,阻碍了学生提升自我能力的进程。本文列举了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从学生行为表现中归纳形成心理问题的诱因,并对如何解决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深入剖析,旨在改善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迎合社会发展对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中职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层次,受家庭、社会和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当代中职学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心理。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存在情绪多变敏感,多疑,自卑等心理问题。作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与中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及时缓解学业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及时走出心理问题,拥抱属于自己的未来。
一、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大部分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就读职业中学之后,经常会产生听不懂,跟不上的情况。在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和消极对待心理。再加上学生不服管,不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2.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大网,将学生牢牢网在里面,学生开始出现心理问题,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及时找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
二、改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中职学生虽然基础能力较差,在课堂表现上差强人意,但是他们毕竟是学生,对成功有着无限的渴望。他们渴望一鸣惊人,也渴望教师表扬自己,肯定自己。但是由于自己能力低,学习成绩差,一部分学生会自甘堕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的表现为自卑,叛逆。为了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中职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能做到。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在动手操作中就能慢慢地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树立自信。
笔者曾开导过深陷自卑的学生。该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受到了班级其他同学的嘲笑。之前这个学生是个开朗,爱笑的阳光男生,但是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变得不爱说话,情绪多变,暴力,并且一改往日积极学习,自甘堕落,認为自己一事无成。为了帮助这个学生从自卑中走出来,及时赶上队伍。笔者对他进行了一次针对性的辅导。从他实例情况出发,拜访了他之前的中学教师,得到了这个孩子是个很有潜力的学生,孝敬父母等评价;同时找寻了很多山区孩子艰苦生活的视频,让其作对比,认识到自己其实是很幸福的;最后笔者挖掘了他写了一手好字的优势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书法大赛,不出所料,这个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帮助学生正视贫穷,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以后,笔者又在班级里展开了一次关于“贫穷与富有”的辩论赛,及时纠正了班级中一些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这几种方式,该学生逐渐扫除了心中的阴霾,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中一鸣惊人。所以,在笔者看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针对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需要帮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因为这才是长久之计,才能让学生一直受益。
2.理解鼓励,温暖心灵
学生内心都渴望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但是教师并不会每个人都照顾到,难免会忽略一部分学生。而且,有的教师偏爱表现比较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主动忽略差生。这时候,有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平衡感,产生负面情绪。表现为:不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在课堂上随意大声说话,一副自暴自弃的样子;还有学生怀疑自己或者产生严重的嫉妒心理。这时候便不再是学生一个人的问题了。作为学生的任课教师,需要秉承“因材施教”“一视同仁”的教学理念,用平等的态度多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明确现阶段的重点。要知道,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如上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单靠训斥和责骂是无法完成的。笔者认为,中职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关怀,是肯定,是鼓励。只有用爱才能让他们打开心扉,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活动。当然,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需要,多用温和的语气,关怀的态度感化学生,同时不要吝啬鼓励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质疑。而教师自己也要多关怀差生,帮助他们早起赶上队伍。
温和的语言会如春风沐浴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温暖。因此要保证学生不出现心理问题,教师不但要多给予其鼓励,还要注意平时的用语。
3.家长参与,及时沟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领路人。孩子的行为举止可以说是家长的缩影,所以说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关键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难免会遇到棘手的学生,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纠正不良学生的言行举止,也在以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当学生回归家庭,这种状况又会反弹,甚至更为恶劣。笔者曾开导过一个胆小,甚至有迫害妄想症的学生。这个学生在上课时一直蜷缩着自己的身体,当有同学跟他说话时,他有时会大喊大叫。后来笔者多方调查这位同学的情况,发现这位学生的父亲有家庭暴力的倾向,尤其是喝醉酒之后,经常打骂孩子。在这种暴力氛围的影响下,这位学生越来越胆怯,不敢说话,自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笔者看来,在家庭中,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方法要得当,不能简单粗暴。
同时,学生家长要多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教师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法,并增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总之,要创设自由平等和睦相处的家庭环境,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片沃土。
4.提供平台,展现风采
中职学生正处在想要表现自己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表现欲望强。尤其是喜欢在青睐自己的教师和喜欢自己的异性面前。作为教师,需要正确看待这种现象,不要一律的打压学生,阻止学生表现自己。这样,只能让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进而逆反。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合适的时间和场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展示风采提供平台,组织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表演等。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
总而言之,心理问题在中职学生中确实是普遍存在的,应该引起中职教师的高度重视。一名合格的中职教育工作者,在认识到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要找探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从中找寻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拨去心中的迷雾,使他们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满怀信心去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生活。
作者:靳彩利
第4篇:浅析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1.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课程少,内容简单,生活上有家长照顾,学习没有压力。进入初中后,课程科目增加,内容难度加大,学习上开始感到吃力。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生,学生离开了父母,生活上没有依赖感。
2.学习压力大。由于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初中教育偏重于智力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农村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之间竞争激烈,考试的负担长期过大、过重。家长因望子成龙心切,在学生达不到考试好名次的要求时,对学生的打、骂、指责、羞辱,都给学生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感。
3.缺乏家庭监管,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缺乏,监管缺位和家教缺乏,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淡化现实的人际关系,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各种恶性伤人事件的发生。
4.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人际交往不适应。初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有少部分是独生子女(约占2%左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部份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
二、农村学生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
农村初中学生现代心理素质是具备以竞争与创新为主的,主动迎接挑战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抗挫能力。抗挫能力是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不利的环境中或遇到困难、失败时,始终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环境的压力,主动向挫折挑战,勇敢战胜挫折,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从而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2.坚强意志。初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处于心理发展的可塑期,有进取心但有时往往有始无终。因此,培养初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尤为重要。
3.冒尖精神。一个人如果具有了冒尖精神,那么在自身奋斗过程中就不会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靠自己强大的勇气和信心做出冒尖的成绩。
4.竞争能力。只有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敢于冒尖,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勇往直前,不断攀登,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
5.创新精神。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才能以不断地创新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三、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灵的滋养比知识的传播更重要。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秉赋、性格、贫富、贵贱不同而对学生區别对待。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小培养他们民主的习惯,善于发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不抛弃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爱、自重的品格。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在农村初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相处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就更加会加重学生厌学的现象。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主动关心、理解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待,多帮助、鼓励学困生,多走进“留守学生”的生活,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教师通过言语交流疏导,改变学生的情绪。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只有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3.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日常必要的心理、情绪调节技术、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和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治疗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咨询。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学生希望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解决心中藏而不漏的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可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个别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诱导,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在咨询的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热情、友善、诚恳的态度关心咨询者,给咨询者以安全感,亲切感与信任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促进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充分发展自我。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但我们坚信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有力武器,有计划地分布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成为心理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沈建慧
第5篇:浅谈如何在篮球运动教育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课程总目标明确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心理健康目标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首次明确写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每个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正常生活、学习和交往的保证,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恰恰是促进心理健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运动教育模式为篮球教学中更好发展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基于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运动教育模式下的高中篮球选项教学可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参与运动,全面体验运动,增强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较好完成心理健康领域的学习。下面我就如何在篮球运动教育模式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发展培养积极自我价值感的心理健康目标
自我价值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类不断寻求向上的动力,也是个体具有可塑性的原因。自我价值感作为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他们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有重要广泛的影响。篮球运动教育中,每一名学生都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总能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一)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
篮球运动教育的过程都充满了比赛,比赛从最初的队内比赛到最后的总决赛。教师在进行篮球运动教育的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学生的合理分组,按照人数相等,水平相当,各队分别推选一名学生担当队长,使各队水平大致相当,合理设置每一节课时教学目标,考虑各种角色每课时的学习目标,并使每个角色的课时目标有个进步的梯度。学生在篮球运动教育教学的最初就要交一份个人研修计划,实现梯度进步,从而实现学生自身价值。
1.合理设置目标,使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
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无目标或目标是否清晰,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合理有效的目标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篮球运动教育中获得更多成功体验,进而增强自我价值感。在篮球运动教育中,每一名队员在制定个人研修计划时,既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包括身体状况、篮球运动能力、体能要素,又要考虑自己在队内的篮球运动角色,比如是否是队内的主力,还是替补,还要考虑自己在场上的位置,比如中锋,大前锋,小前锋,得分后卫、组织后卫等等角色。每一名角色都要合理设置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既可以制订篮球运动所需的体能维度的发展目标,也可以是篮球运动所需的专业运动技能维度的发展目标。比如一名替补学生T,他当前投篮命中率为10%,那么近期通过1个月的练习目标应为20%的成功率,那么中期通过2个月的练习目标应为30%的成功率,长期通过一个学期的练习目标应为40%的成功率。每个阶段目标达成都促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2.分析篮球运动教育活动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篮球运动教育有个比赛计划,学生提前得知赛程,可以提前去准备练习和比赛,以图在比赛中获胜。比赛有赢也有输,每一队的成员,就要分析比赛输赢的原因,比如每一名学生在比赛前有没有充分准备,包括饮食、休息、赛前战术安排等,在比赛中每一名学生有没有很好执行战术,或根据比赛具体情况实时做出战术调整等。赢下比赛并不是就是成功,输了比赛也不代表失败,关键是在比赛中每一名队员分析总结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下次比赛能做得更好就让学生有成功感。
3.在篮球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
运动教育并不是单纯教授运动技术,而是传授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应当是运动技术和战术的结合。比赛可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可以提高运动技术实践运用能力。命中率高的同学要在比赛中积极跑位,拉出空挡后敢投篮,敢出手,突破能力强的同学在比赛中勇于突破撕开防线,自己上篮得分或分篮给其他空挡的同伴,组织能力强的同学要在场上组织同伴跑位,提醒同学执行战术,适时组织啦啦队员欢庆造势。不同角色的同学充分展示自己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帮助球队获得胜利。
(二)通过篮球教学发展学习能力
篮球运动教育模式充满竞争,就篮球技术而言,有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持球突破技術等等,了解学习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全面提高篮球技术,而且通过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自我价值感。
1.过篮球活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篮球运动教育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每位学生水平不尽相同,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总会得到同伴的认可,成为同伴模仿的对象。比如主力队员的进攻手段,得分方法,投篮技巧,这些都成为其他替补球员或职责球员的效仿。职责球员想早日成为替补球员,替补球员想成为主力球员,势必让这些球通过大量课余自主练习达成目标,从而发展这些球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过篮球活动发展探究学习能力
篮球运动教育中,教师对篮球运动规则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使篮球运动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为了赢得比赛,会组织队员观摩NBA比赛,看到快速有效的快攻得分手段,眼花缭乱地进攻配合,阵地快速换防配合。结合自己队伍的实际情况,分析NBA各支队伍的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寻找适合自己队伍的进攻战术,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二、发展提高调控情绪能力的心理健康目标
良好的情绪会激励我们积极向上、生活愉快、学习进步;不良的情绪会减少快乐,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损害身体健康。运动教育模式的特性可以及时调控不良情绪,把不良情绪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把积极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进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和欢乐,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篮球运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适时介入情绪变化较大的学生,帮助学生懂得调控情绪,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教师在每一课时教学中要合理设置发展学生情绪调控的心理健康目标。学生在篮球运动教育活动中要及时合理化解掌控自己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一)懂得不良情绪的危害
不良情绪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长期还会致病;使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感知不深,思维僵化;个性发展易形成不良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点;消极表情不利于人际沟通,会使同伴之间的关系疏远。篮球运动教育模式的组织形式是固定分组,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了赢得比赛必须团结合作,坦诚相见,为团队取得胜利及时去除不良情绪。
(二)了解自己和同伴在篮球活动中的情绪变化
篮球运动教育中,面对不同对手会产生胆怯、恐惧、焦虑、轻视、控制力强、稳定心态等情绪。比如在篮球比赛中陷入困境时,会出现肌肉紧张、动作不协调、心跳过快、心神不宁和尿频等,进而导致在比赛中跑动不积极,投篮命中率下降,进攻出手不果断,换防不及时等;进入顺境时,会感到体力充沛、进攻手感极好命中率高,得分容易,轻松取得胜利。情绪变化会带来动作技术的变化,导致比赛的不可控,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情绪的波动。
(三)努力在篮球活动中调节自己和同伴情绪
篮球运动教育中,合理调控情绪不仅有助于取得比赛的胜利,而且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比如比赛中碰到裁判的吹哨不及时,判罚尺度有异议,我们不能冲动,要尊重裁判的判罚,调整心态,继续积极参加比赛;比如碰到对手的运动幅度较大时,我们可以互相学习探讨,对手的运动风格使然,并不是有意伤害自己和同伴,要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赢得对手的尊重。运动教育特性就是通过运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文化和有教养的运动者。
三、发展坚强意志品质的心理健康目标
意志是推动一个人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的强大动力,是一个人能否坚持到底、顺利完成任务的保证。篮球运动教育是发展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发展意志品质的心理健康目标始终贯穿于教学要求中。
(一)在篮球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
篮球比赛的特点之一是竞争性,同学们为了在比赛中取胜,必须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发挥地发挥自己或团队的水平和潜能,奋勇拼搏。那么良好的意志品质就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得到锻炼,比如在篮球比赛中棋逢对手场面很胶着,我们同学要坚持不懈,勇于拼搏,学会克服困难的本领,就极大地锻炼了意志品质的坚韧性;又例如,在两队比赛时,队员要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及时地运球、传球,组织进攻并阻止对方的进攻,任何犹豫不决都可能造成失误,所以此时可以提高学生果断的意志品质;又例如,在篮球比赛中,争抢篮板球的时候,不仅要求队员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准确的判断力,还要积极勇敢拼抢,从而锻炼了勇敢的意志品质。因此,在篮球运动教育中,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在篮球活动中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行为
篮球运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篮球专项技能和體能,还要欣赏学习篮球运动专有的礼仪和习俗。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要依靠集体力量,要倡导团队精神,只有团队有很强的凝聚力、体现出强烈的团队精神,才能增强团队成员的战斗力。在篮球运动教育的比赛过程中。如果一名队员一意孤行,一条龙从后场运球到前场出手投篮,没有团队精神,那么这个队伍肯定没有凝聚力,进而会损害球队成绩,玷污篮球运动教育。因此,在篮球运动教育中有效教育学生控制蛮干、过分表现自己的不合理行为。
总之,我认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篮球运动教育较好地提供了我们所关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平台。因此,我们在篮球运动教育中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目标,完成心理健康领域的学习。
作者:蔡林华
第6篇:解决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我见
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为6102.55万,占儿童总数的21.88%;据辽宁省开原市第五中学2014年10月统计,七年级246名学生中,父母一方在外打工者有186人。目前,留守学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者,已由两年前的25%左右,上升到40%左右。关注留守学生,尤其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做好其他工作、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
一、严格要求与正面引导相结合,使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阶段正是身体、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普遍存在敏感、焦虑、叛逆等不良情绪,留守学生还容易形成孤僻、自卑、易怒等性格,甚至发生冲突、破坏公物等行为,他们的违纪比例大于一般学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做好正面引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我校对新生入学首先组织八天军训,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团结、互助、拼搏、顽强、坚韧,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意志品质。我们还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邀请有影响力的老教师、老模范来校讲座,让学生树立理想,明确生活目标,经过尝试,这些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党员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全校50名黨员,每人与三名学生结成对子,做到每周一次学习检查、每月一次谈心、每学期一次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个别学生经济困难的情况,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捐赠,并联系扶贫协会、人大代表等社会有识之士帮扶,既从生活上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温暖,鼓励他们今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奉献去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三、建立同伴互助制度,让留守学生感受集体温暖
班级将留守学生均匀分到各组,通过组内活动,尽快消除他们自卑、敏感的心理,更重要的是搭建留守学生平台,展示他们积极、乐观、自律、灵活的一面。如在班会上,让这部分学生介绍父母打工地的风土人情、手工艺品、美食小吃等,使他们受到关注,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体育节、艺术节上有意识开展集体项目,如拔河、传球、运水、接力、大合唱等。突出集体智慧、团结的力量,让他们成为集体的一员,以为集体做出贡献而自豪。
四、家校合作,创造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机会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家长会、听报告、看录像、感恩教育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如何教育子女、如何与子女沟通等方面的培训,让家长认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让家长认识到关心孩子不是给他们买吃的、穿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平时的呵护与理解。我校多次开展感恩教育亲子活动,如“最美瞬间”摄影展、“最美孝心少年”演讲等,这些活动得到家长的高度好评,活动中多次出现两代人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给人以“多年坚冰一朝融化”的喜悦。这些活动使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也使学生理解了家长的艰辛与期望,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及时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
我校在1993年以实施国家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为起点,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实施了省、市级课题《中学阶段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对策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早恋作用的影响》,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了师资、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基础。目前,我校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两名,还有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爱好者,可以开展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教育讲座。学校以此为基础,坚持开展亲情教育、考前辅导,开设“心里话信箱”,创办《心理健康报》,每周开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及时解决、疏导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效果显著。
校长简介:朱玉廷,中学高级教师,铁岭市首批骨干校长,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在开原高中参加工作。先后任班主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办公室主任、总务副校长、教学副校长,2011年起任开原五中校长。获辽宁省“三防”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铁岭市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铁岭市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开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学校简介:
开原五中是辽北一所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率先实现了教师电子备课和教室、专用教室的多媒体终端教学。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备,设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心理活动室、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音美活动室等专用教室。
作为首批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实验校,开原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早,基础好,师资雄厚,方法实用,起到了实验一校、示范一方的作用。
开原五中秉承“建设敬业乐群的教师队伍,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学生”的理念,在“持之以恒”校训的指导下,领导团结奉献、教师敬业创新、学生勤奋坚韧,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辽宁省模范学校”、“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学校”、“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家长学校示范校”、“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校”、“铁岭市名校”、“铁岭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作者:朱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