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探析

  一、从单纯的一元价值观到一元与多元的互动

  建国后,随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只存在和奉行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典型的一元价值观的社会。在一元价值观的主导和支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绝对性、严格性和单一性的特征,就是所谓的一元价值观。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的价值观高度“一元化”,他们具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这是当时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许多人都怀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的使命期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抱负。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的价值观无论是在价值内容、价值标准还是价值取向上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大学生的价值多元化更加明显,并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最明显的特征。有学者指出,“新时期大学生在个人与社会、义与利、索取与贡献等方面不再偏重哪一方,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有的是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有的是背道而驰。”当前,虽然在我国大学生中存在多元价值观,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主流,占据“一元”地位。


  二、从倾向整体价值观到整体与个体的融合

  改革开放初期,对大学生进行的价值观教育仍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共产主义教育,他们往往具有“一切听从党的安排”、“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强烈献身精神,以及“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浓烈为国分忧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价值观念也汹涌而来,大学生深受影响。他们开始怀疑过去信仰的价值观,“人人都在生活中为自己着想,国家却宣传大公无私和忘我的精神;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远离了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这是他们最大的困惑。”大学生们开始关注个人前途和自我发展,他们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的价值观更加推崇,主张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结合起来,既奉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同时又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由原来的整体价值观向整体与个体融合转变。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当前一些大学生当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并开始全面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出现各种价值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自身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从注重理想价值观到理想与现实的共存

  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充满美好向往。但是,90年代左右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可避免地在大学生中产生影响,部分大学生开始对社会主义的前景感到担忧和迷茫。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以“主义”为特征的话语时代和理想主义时代的话,那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俗化的价值观就完全将理想价值观挤压到边缘地带。90年代中后期的大学生更多关注于自身现实问题,政治理想和政治热情开始淡化。出生于80年代的大部分大学生都遇上了改革,他们抱怨自己是“倒霉的一代”。对于他们来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理想显得幼稚、可笑而且不切实际。面对社会巨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他们在忙于奋斗自己的票子、房子、车子的过程中感到疲惫和压抑,他们最迫切、最现实的要求和目标是“到沿海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到工资待遇最好的地方去。”如今,对于那些崇高而遥远的社会理想,大学生已不再经常思考,他们更多地追求如何实现个人的生活理想,向往美好的生活,如拥有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幸福的家庭、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实现了从理想价值到理想与现实共存的转变。当前,大学生们要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郑士鹏.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及教育探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文晔,潘晓.“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J].中国新闻周刊,2004,(38).

  [3]王军.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6).


  来源:青年时代 2016年6期

  作者:游青明


上一篇:合同解除问题规制及防范责任论文(共6篇)
下一篇:民法问题实践制度原则和道德探讨本科论文(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