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国民教育就是“在国家权力机构的统一管理下,通过普及教育的形式,实现民众教育”。而民众教育“起源于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它主要是通过母语教学为民众提供初等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公众的社会福利,维护国家的政治利益,因此也常常被称为大众教育”。从这可以看出在近代,初等教育可以被称为“国民教育”,所以近代法国的初等教育即法国当时的国民教育。笔者选择近代法国初等教育作为思考的对象,是因为法国的初等教育建立的过程是特立独行的,而且近代中国国民教育的建立与之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对近代法国初等教育的分析
这一时期每个阶段的国家政府,均颁布了多个国民教育政策,对初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与改革,每一个改革方案也是不尽相同。笔者通过对钟文芳的《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史》和其他书籍、文献中涉及的近代法国初等教育改革方案的梳理与比较,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部分:
1.法国重视教育,各执政党在频繁的政权变更中亦不忘对教育进行改革。在他们提出建立国民教育体系时,绝大部分都会重视初等教育,重视国家对初等教育的控制权。
2.法国有重视教育立法的传统。从1791年—1881年,共有11个著名的法案提出,其他的数不胜数。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就体现在这些法令的条文中。即使许多法令并没有实施,但是这仍然无妨于他们制定法令的热情。
3.法国这一时期的初等教育呈现反复性这样曲折前行的特点,这是新势力与旧势力不断角逐的过程。
(1)在破仑建立第一帝国之前,初等教育政策具有激进性。法国在大革命后就明确提出废除宗教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国家抓住教育的领导权。但是,却矫枉过正,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到最后,这些法令只能是一纸空文。
(2)在拿破仑时期,初等教育更多地显示出怀柔甚至倒退。虽然,国家与教会为争夺教育管理权而展开长期争斗,但焦点在中等和高等教育,实际上初等教育还更多地从属于教会。
(3)第一帝国之后的时期,初等教育显得更为动荡反复,光看社会形态就足以表明多样性。这一时期的初等教育也是处于“倒退—前进—倒退—再前进”的循环中。
4.直至《费里法案》,初等教育的内容与课程设置才发生巨大变化。在大革命后,初等教育的教育内容仍以读写算为主,只是加入了道德与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在国家初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5.尽管反复,初等教育世俗化却也是在前进的。总的发展趋势是学校由国家管理、为国家育人,教育与宗教分离,这是不断前进的发展,逐渐在进入较高水平的现代化,而且这样的进程要比英美快得多。这一时期,法国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与教育是分不开的。
6.逐渐重视教师的问题。在此期间,法国不断探索师范教育,制定教师标准,选拔教师,不断保障教师的地位与生活,将教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好地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
三、对中国初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纵观近代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有诸多启示:
1.建立与完善初等教育的法律法规,重点在逐步落实
法国的每次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是通过教育法案的形式作为先导,总结已有教育发展,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法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落实非常重要。在相应的立法出台之前,必须要严格印证可行性,以免出现过于激进,导致成为一纸空文。
2.提高师范教育质量,重视教师的选拔与评定
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虽然在不断地重视教师教育的质量,但是在师范生的选拔、教师资格证的颁发上仍然不够严格,大众对于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看法也未达到预期的高度。如何才能选拔出优秀的教师苗子,仍然是困扰着我们的难题之一。
3.迸发思想的火花,用教育思想指导实际行动
法国的启蒙运动,诞生了多位思想家,他们的国民教育思想指导了法国乃至全欧洲的国民教育进程。这也是为什么法国初等教育发展即使在曲折复杂中,也没有太偏离大方向的原因。就我国而言,我国缺少这种思想的碰撞。
4.顺应经济发展,寻找自己的路
法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史就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简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初等教育与国外肯定有不同之处。但也只有在经济稳定、国家财政可以担负初等教育发展的时候,初等教育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5.机遇始于困境,发展赖于稳定
有压迫就有反抗,转机往往就藏于危难之中。我国近代初等教育制度也是发端于危难战乱之中。但是,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教育是无法稳定发展的。为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应对现在的困境,我们必须要保证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克服畏难情绪,积极转变改革,寻求突破。
6.提高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保障生活水平
我国初等教育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教师幸福感也很低,很多老师不愿意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法国在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教师相应的问题,可谓是与发展同步的,我国对教师的关注则是落后很多。所以,为了保证初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关注教师本身的地位与生存问题。
7.注意培养国家公民,发展公民教育
法国是公民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首创国。其公民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其悠久的传统政治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虽然我国也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公民教育实践仍然很缺乏,公民意识仍然很淡薄。我国在发展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去其糟粕,取其精髓,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的公民教育。
参考文献:
[1]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2]刘大明.“民族再生”的期望: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腾大春.外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朱旭东.欧美国民教育理论探源:国民意识形态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张越.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7]周怡.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8]朱东旭.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5.
[9]刘钦腾.启蒙理性抑或民族主义:18世纪法国国民教育思想起源探寻[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2):38.
[10]高峰.法国学校公民教育浅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8.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2期
作者:孙雪菡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