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肺癌呼吸道感染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异常,扰乱其免疫功能,进而削弱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所以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不可忽视[1]。加替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化合物,可以对革兰氏阴性杆菌起到有效的抗菌活性作用,且抗菌活性效果显著[2]。为了研究加替沙星治疗肺癌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抗菌疗效,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对照,对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等进行详细比较,并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肺癌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接收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肺癌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常规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接收采取加替沙星治疗的3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中有20例为男性,有10例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均在40~80岁间,其平均年龄为(56.8±10.5)岁;患者的病程均在1~6年间,平均病程为(3.0±0.6)年。常规组患者中有22例为男性,有8例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均在44~81岁间,其平均年龄为(58.9±11.4)岁;患者的病程均在1.5~5年间,平均病程为(2.8±1.0)年。6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均为起病急,有咳嗽咳痰合并发热症状,痰液呈现黏脓性或脓性;②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显示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经痰液标本检查得到致病菌;③60例患者经检查后期肺部均存在局限性的湿啰音,其X线或CT检查显示有炎性改变[3]。对两组肺癌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30例患者均实施加替沙星(国药准字H20043550)治疗,将0.9 g氯化钠溶于100 mL 0.2%加替沙星注射液中,充分混合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持续治疗5~10 d.
常规组30例患者均实施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国药准字H20065013)治疗,在10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2.0 g头孢哌酮钠舒巴坦0.5 g,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持续治疗5~10 d,且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4]。
1.3 临床效果评估
1.3.1 疗效判定 该组研究的疗效评定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进行分级,一共为四个级别,即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其中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病源学等均恢复正常为痊愈;患者病情显著好转,临床体征、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病源学仅有一项未恢复为显效;用药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病源学有3项完全恢复为进步;治疗3 d后患者病情未改善或者恶化,需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为无效[5]。
1.3.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对其血常规、肾功能指标等进行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其是否出现失眠、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数据方法
该组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 18.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5~10 d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所示。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一种肿瘤,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且需多次进行化疗,这种治疗方式极有可能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干扰,使其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6]。肺癌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不但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而且还极有可能加重肺癌病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于该类患者,临床上主要采取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但是有相关研究指出,若该疾病患者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很可能增加耐药性而影响治疗,且对于患者身体康复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加替沙星属于一种新型氟喹诺酮合成药,有广泛谱抗菌、药效作用快、半衰期长等优点,经相关临床研究表示,加替沙星对多种革兰阳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有显著的抑制、灭菌效果,且药物的组织浓度高,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用药安全[7]。该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钟福初[8]的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报道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 74.3%相似。
综上,采取加替沙星对肺癌并发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率低,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曾斌,周立远,叶世权,等。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及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8):75-76.
[2] 王小娟,陈俊华,王惠姣。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晚期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10):1202-1205.
[3] 王春艳。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并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115-116.
[4] 黎文兵。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并呼吸道患者感染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7-9.
[5] 方翼,陈新,娄宁,吕家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21):3258.
[6] 孟春玲。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北方医学,2014,11(8):52.
[7] 王东,陈昌荣。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263-1264.
[8] 钟福初。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72-73.
中外医疗 2016年22期 作者:刘保强
第二篇:胸腔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疗效对比
恶性肿瘤浸润胸膜细胞导致恶性胸腔积液,多由肺癌、肝癌、胃癌、淋巴瘤等直接扩散或转移到胸膜腔内导致[1-2]。特别是晚期肺癌失去手术、放化疗的最佳机会,胸膜腔内药物治疗能够起到改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目前胸膜腔内给药的选择较多,主要包括化疗药、生物靶向制剂、中成药制剂等,针对药物之间疗效比较的研究较多。本研究选择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136例,按照用药不同分为顺铂组、金葡素组、IL-2组和顺铂联合金葡素组,观察各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病房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136例,其中男60例,女76例。将以上136例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四组。顺铂组36例,IL-2组26例,金葡素组34例,顺铂联合金葡素组40例。顺铂组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8.3±7.8)岁,其中非小细胞癌30例,小细胞癌6例。IL-2组26例中男9例,女17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8.2±7.4)岁,其中非小细胞癌19例,小细胞癌7例。金葡素组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7.3±7.1)岁,其中非小细胞癌29例,小细胞癌5例。顺铂联合金葡素组40例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9.2±7.1)岁;其中非小细胞癌32例,小细胞癌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完成胸部CT、胸部MRI、上腹部彩超及PET-CT,依据国际最新《肺癌的临床分期标准》[3]及KPS评分表[4],所有患者均为Ⅳ期、EPS评分超过50分,已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以上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注射药物前将胸腔积液抽吸或引流充分,将药物(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29)加入0.9%生理盐水50ml(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4093)中稀释后直接注入患者胸膜腔内,取腋后线第7或第8肋骨上缘进针,用药后患者取卧位,活动不便的患者给予摇动床头调整,使药物均匀作用于胸膜腔内。给药前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检查。
顺铂组给予顺铂粉针(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7)50mg/m2 ·次,1次/天,给药第1~5天,用药前予胃复安止呕,三周后重复用药,2个月为一个疗程;IL-2组给予白介素-2(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0970060)200单位/次,1次/天,给药第1~7天,三周后重复用药,2个月为一个疗程;金葡素组给予金葡素(浙江万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052)20mg/次,1次/天,静脉给药,2个月为一个疗程;顺铂联合金葡素组:顺铂粉针50mg/m2·次,1次/天,给药第1~5天,用药前予胃复安止呕,三周后重复用药,2个月为一个疗程;金葡素20mg/次,1次/天,2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给药4周后复查胸部X片以明确病情变化,主要观察胸水变化情况。②比较各组如胸闷、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 依据WHO临床疗效评估指标[5]划分为:完全缓解(CR)胸水完全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持续一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胸水减少量大于50%,临床症状缓解持续时间一个月以上;无效(NC)胸水未见明显减少甚至增加,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 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效果比较 金葡素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4%,明显优于顺铂组33.3%、LI-2组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联合金葡素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优于顺铂组、LI-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素组与顺铂联合金葡素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主要包括发热,胸闷、胸痛,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数降低等。顺铂联合金葡素组和单纯金葡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2.5%,明显低于顺铂组和IL-2组的55.6%、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癌导致的胸腔积液是晚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该类患者已失去手术及放化疗的最佳时机,此阶段应用胸膜腔内给药是常用的姑息疗法。目前临床常应用于胸腔给药的种类有以下几种:①化学药品,如滑石粉;②抗菌素类,如四环素、头孢唑林等;③细胞毒药物;④生物制剂;⑤中成药制剂。有研究表明[6]生物制剂、细胞毒药物应用于恶性肿瘤导致的胸腔积液疗效较好,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偏低、疼痛感较弱的优势。本研究选取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不同药物组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选择的顺铂、IL-2和金葡素均符合目前治疗原则。
金葡素是我国研制的抗癌生物制剂,是一种葡萄球菌肠毒素药物,该药物通过直接和MHC-Ⅱ类物质结合,引起特异性Vβ片段的T细胞增殖,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有研究发现[7],金葡素能够激活外周淋巴细胞,包括CD3+、CD56在内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IL-2是临床常用的生物调节剂,能够活化T淋巴细胞,激活NK细胞,增强单核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性。顺铂是临床最为常用的光谱化疗药物,也是肺癌患者的核心药物之一,具有广谱抗癌效果。顺铂以二价铂和两个氯原子、按分子结合,可抑制癌细胞DNA复制过程。其中DDP细胞对顺铂最为敏感,高浓度顺铂可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够和DNA发生反应,与DNA形成交叉链接,有效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局部用药能够增加药物浓度,增加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本次金葡素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4%,明显优于顺铂组33.3%、LI-2组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联合金葡素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优于顺铂组、LI-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胸闷、胸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数降低,顺铂联合金葡素组和单纯金葡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顺铂组和IL-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金葡素和顺铂联合金葡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顺铂联合金葡素组和单纯金葡素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顺铂组和IL-2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顺铂联合金葡素组和单纯金葡素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以上两组临床疗效差异不大,联合组并不优于单纯金葡素方案。
参考文献
[1]辛庆红,李继成,陈杭薇,等。胸腔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23-1424.
[2]涂德军,张启龙,洪俊强,等。胸腔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疗效对比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2):296-298.
[3]汤钊猷。 现代肿瘤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4.
[4]周吉昌。 实用肿瘤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2.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handbook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ancer treatment [M]. 1979.
[6]杨宏山, 瞿广桥。 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09(06):875-876.
[7]王怀碧, 汪宇宏, 苏立,等。 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84例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 2009, 38(1):66-6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3期 作者:孙爱华 袁霞 熊海林 何楼
第三篇: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药物及临床探究
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世界应用放疗、化疗的方法治疗肺癌,5年后生存的机率仍小于15%。为了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人们加快了肺癌的研究,分子靶向药物便是在该背景下研制出。传统的医治癌症的药物目标为杀死癌细胞,或者控制细胞扩散,该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不佳。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是针对癌细胞的成长、繁殖、扩散的某一个环节,实行针对性的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加强了肿瘤治疗的针对性,提高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医学病理
肺癌是癌症比例最高的一种病症,传统医治肺癌的方法为应用含铂类药物化疗的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仅只有20%的患者产生反应效果,在8-10个月病史的患者中提高中位生存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基因分子的认知越来越深,人们将基因分子建构技术应用到肺癌治疗中。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医学病理为将肿瘤细胞视为基因裂变、繁殖、重组,针对其中某一个环节,向它发出错误的信号蛋白,令癌细胞无法正常的裂变、繁殖、重组,这种治疗方法即靶向性的治疗。
2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分析
2.1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药物(含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研究最多的分类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这是一种作用在细胞表皮上,影响细胞的成长、分化、存活过程的药物,应用该类药物,能让肺部癌细胞接受错误的判断,繁殖生长失控。
现以吉非替尼的临床效果为例来说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应用的效果。吉非替尼为合成的苯胺喹唑啉化合物,它的化学分子式描述为C22H24CIFN403,相对分子的质量为446.9.
该药物通常的应用方式为患者口服,患者吸收药物的效率比较缓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仅为60%,药物排除的方式为自然排泄排除,药物半衰期的时间为48h.一般患者口服吉非替尼,应用药物叠加的效果,在10小时以后达到药物效果最强的时候。如果应用静脉给药的方式,药物的发挥会较为平稳,能在体内稳态的发挥作用。本次共计选择了341例实体瘤患者,让患者知情并通过患者同意,让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有121例患者发生了皮疹、腹泻、恶心、呕吐等现象。该次临床研究中,最高耐量为700mg/ld,出现了皮肤显毒性、肝部现毒性、肺部纤维化的问题。本次研究要求Ⅰ期肺癌患者服用250mg/ld的药物,要求Ⅱ期肺癌患者服用500250mg/ld的药物,它们的DEAL缓解率分别为18.4%与19.6%。病情缓解率、中位生存期亦没有数据统计学意义,其中女性和无吸烟史患者对吉非替尼的反应差异较大。同过临床实验可知吉非替尼对缓解肺部癌症有一定的效果,最佳服用量250mg/ld,它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有可能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一般停止服药,不良反应便可缓解直至停止。吉非替尼是比较典型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与之效果相似的药物还有厄洛替尼,为了减少病患者的耐药性,应用吉非替尼与药效相似的药物交替使用效果会更佳。
2.2以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为靶点的药物(含贝伐单抗)
以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为靶点的药物,比较常见的药物为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现用贝伐单抗的临床治疗说明其治疗的效果。I期临床治疗方案为IFL静推+安慰剂,其中伊利替康125 mg/m2静推、5-氟脲嘧啶500 mg/m2静推、四氢叶酸钙20 mg/m2静推、每周1次,连用4周,6周为1周期。Ⅱ期治疗方案为IFL静推+阿瓦斯汀,剂量5mg/kg,每2周1次。
本次共计对99例肺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进行治疗。在Ⅰ期临床治疗中发现17例患者出现高血压、血栓形成、蛋白尿与鼻衄等负作用。在Ⅱ期治疗中,贝伐单抗起到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化疗法效果上,其中有效率提高了31.35%以上,患者的生存时间比仅依靠化疗的治疗方法延长了19个月,对非鳞癌的治疗效果最佳。从治疗的结果来看,以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为靶点的药物,特别是贝伐单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会引起血液相关的病症反应,并且对复发性的肺癌治疗效果不佳,然而在单一病症治疗的前提下,它与厄洛替尼等共同使用具有一定的效果。
2.3以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形成的融合基因(EML4-ALK)为靶点的药物(含克唑替尼)
这是2007年发生的一个新靶点,这种靶点主要作用于不吸烟的肺癌患者。克唑替尼是较为典型的药物。
现以克唑替尼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例,患者口服250mg克唑替尼胶囊,每日两次,直至患者无法耐受才停止给药。如果患者肌酐清除率<30mF分钟,则视为肾功能严重损伤,患者口服250mg克唑替尼胶囊,一日一次。如患者漏服药物,补药与下次给药的间隔时间必须大于6小时。
通过对177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它对癌症的Ⅰ期与Ⅱ期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中59例患者表示出现肠部不适反应,但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在治疗组中服用了克唑替尼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7.7个月,化疗组中用了克唑替尼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3.4个月,所有服用克唑替尼的患者癌症症状略为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3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展望
目前人们已经提出多靶点药物的概念,这是针对一个靶点以上的环节,阻止癌细胞生存的药物,目前较为常见的药物为凡德他尼、舒尼替尼、索拉非替尼等。人们还提出EGFR、KRAS、融合基因等多个靶点,这些靶点部分已经进入生物实验验证中,部分靶点还需从理论着手进行完善。未来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方向为细化肺癌分类,有针对性的提出靶点;找出最佳的靶点药物与化疗组合治疗的方式。
4结语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疾病,又是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肺癌令人体遗传机能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为癌基因被激活,抑制癌细胞的基因失活。传统的制疗法方法无法改变基因病变。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如果干涉基因的生长、繁殖、重组,就可抑制癌细胞病变。这种以更改癌细胞基因成长的治疗方式就为靶小治疗的方法。目前最常应用的靶向治疗方法为针对表皮因子生长受体的靶向治疗方法与针对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靶向治疗方法。前者最常应用的药物为吉非替尼,商品名为易瑞沙,后者最常应用的药物为贝伐单抗。本次研究应用这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数据说明它们肺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人们也提出其它靶点治疗方法,然而其它靶点仅仅只有临床治疗的理论,还存在其它的治疗问题,需接受临床治疗实验来证明其治疗的效果。
分子基因技术的应用完全改变了肺癌治疗的方式,未来非小细胞肺癌可能不会被视为某一种类型的疾病,而是被视为某一类基因的异变,随着基因技术进一步发展,未来化疗可能不再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2期 作者:丁晓艳 韩福才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