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居装饰艺术研究特色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4-04-01 08:58  

 

 第1篇:明清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本文主要从甘肃天水市区现存明清时期民居的装饰艺术入手,分析总结天水明清民居的装饰艺术特色,结合当地实情,探讨了天水明清民居的建筑形制、装饰位置、装饰题材、装饰图案的寓意及室内陈设特征。为保护和传承明清民居装饰艺术做一个铺垫,使这些传统民居在城镇化日益加快的今天受到更多的关注与保护,为我们学习环境艺术设计提供相应的现实依据。


  明清时期的民居院落在我国保存完好的少之又少,天水市现存的明清民居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古民居建筑的一部分,从各个方面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和室内装饰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实例。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明清民居装饰艺术能否融入现代装饰艺术文化,并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这些是当前天水市明清民居装饰艺术文化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天水市明清民居现状调查分析


  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天水市,其管辖区内明清时期民居院落多达146处,是我国发现规模较大的明清建筑群,天水市区明清民居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大城、西关城、伏羲城内的各大小巷道,其中枣园巷、忠义巷、育生巷、自治巷、三新巷、橙源巷、飞将巷为主要分布区。这些民居大部分以楼阁式建筑为主,并且多为较有名望的历史人物的住宅,其中最具代表的有育生巷的46号,它是明朝时期张世英的住宅;自治巷59、61号,为张俊宅地,连家巷的2、4、6号院落;共和巷的33号冯国瑞故居院落等。然而最著名的并非以上这些,而是处于秦城区民主路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胡氏民居,由于这座民宅位于一条街的南北两侧,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南北宅子。该院有大小建筑13座、38间,经历了四百个年头也没有改变它们的面貌,直到今日人们还能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


  天水明清民居建筑形制特点


  历史悠久的天水明清院落的布局主要以南北狭长的矩形构造为主,院落结构一般以两进院落最为常见,当然也有四进、五进的院落结构。两进院落之间由过厅划分为两个庭院天井,这种院落以大门、门道、小天井、垂花门、庭院、上房、左右厢房、下房、耳房组合而成,外墙一般都十分厚重封闭并且极少建窗户。房屋以前次后主为划分规律,中间的房屋为主房,左右厢房次之的这一定律,主次明确,空间划分与实用相结合。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屋子相互独立互不相连,而是以走廊的形式将它们连接起来,虽不像北京四合院的抄手游廊一样整体连接,但也基本相互连通,使空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天水明清民居装饰位置分布


  天水市古民居一般都会在屋檐下设铺作底,铺地下多为平板枋,枋下柱头两侧刻有华丽的燕雀或是挂饰,并且会有各种题材的小耍头,房屋面向院落的方向墙上多装有雕刻精美的木质门窗,花格门窗等,镶嵌在墙上尽显华美,而且轻巧通透与外围结实而厚重的墙体形成极大的反差和强烈的对比。且多在中轴线上较为高大的厅堂和楼房上,装饰有垂花门、砖雕影壁、窗棂和栏杆等主要装饰,并且大多都是木雕,做工十分精良,与其他地方(山东、河南等地)的四合院有较大不同,华丽、轻巧、活泼,堪称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雕刻装饰中的佼佼者。


  天水明清民居装饰图案的题材


  天水市古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气派又具有南方建筑的精美,有着江南庭院的意境,装饰图案题材也就更加广泛。常见的主要以动植物、神话故事、日月、文字、几何图案等等的装饰题材为主。在植物类题材上又以莲花、西番莲、牡丹为主要样式;在文字类的题材中主要是一些祝福或人们所期盼的文字为主,例如:“福”“禄”“寿”“禧”这类文字;器物类有琴、棋、书、画,宝瓶等,以显示房屋主人品味的图案文样;动物类有鹤、鹿、狮子、麒麟等;还有大量几何图纹,回纹、云纹、卍字纹样等作为建筑的装饰,使建筑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天水明清民居装饰图案的寓意


  天水市古民居以西番莲为装饰题材,象征了屋主人高洁的品质和洁身自好的洒脱;鹤、寿星、长盘则是屋主对长寿、生命延续不断的期盼和向往;牡丹则昭示着富贵吉祥;以‘福’为谐音的蝙蝠纹样,寓意平平安安富贵满堂。


  天水明清民居室内陈设艺术特征


  天水明清民居室内装饰大多是以实木家具为主,风格简约古朴,讲究线条美,多用曲线进行装饰,既具有简约大气的明代风格又有以奇巧著称的清代风格。陈设上讲究对称布局,大量楹联、字画的运用,展示着天水民众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下注重个人修养,崇尚文化的心理特征。


  天水古民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它的本身,呈现给世人的是历史的呼吸,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也许我们无法体会古人在天水民居建筑上所付出的艰辛,值得肯定的是近些来人们已逐渐地认识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古民居将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保护与发展明清时期的装饰艺术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在此,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文物的保护力度,解决好一些突出的问题,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好铺垫。


  作者:张宁

  第2篇:天水南宅子古民居的装饰艺术特色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处于暖温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北临陇山,东依秦岭,南通巴蜀,西接陇中,陇山、秦岭和西部黄土山脉对其形成环围,因而历来为战略要地。乾隆《直隶秦州新志·沿革》记载:“盖兰,河之中坚,关陇之重镇也。”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故里,是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是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窗口。


  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孕育了这里独特的民居装饰艺术。市内文化古迹众多,尤其是现存大量的以南宅子为代表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有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


  南宅子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丙午年(1558),隆庆元年(1567)完工,为明代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居所。与南宅子隔街相望的北宅子为胡来缙之子胡忻的私宅,因此,南、北二宅子又称胡氏民居。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甘肃省惟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


  一、南宅子装饰的文化特性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很多方面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突破。明代住宅广泛使用木、石、砖,且雕饰丰富,官式建筑逐渐定型化,装饰形成一定的规格。同时,各地区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更加明显,民居建筑形成南、北两大流派。由于天水特殊的地域及人文社会环境,在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大环境下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装饰文化。因此,天水古民居装饰文化既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一)封建等级观念烙印明显


  例如,南、北宅子都属于四合院制,庭院的布局安排上具有鲜明的尊卑、内外有别的封建等级特征。祠堂、长辈居住的正厅,晚辈以及仆从居住的侧房的装饰的题材和精细程度上都一一遵循着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北方少数民族、希腊和波斯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外来文化与传统中原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


  南宅子的土木结构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建筑的基本特征,但是天水民居所用的土并非中国传统生土板筑法,而是在吸收西域传入的“胡基”①的基础上结合天水的自然环境改进而成。梁思成先生说:“佛教传入中国,在建筑上最显著而久远之影响,不在建筑本身之基本结构,而在雕饰……中国后世最通用之卷草,西番草、西番莲等等,均导源于希腊Acanthus叶者也。”②南宅子装饰中以团花图案作为檐柱的装饰,主要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样式,象征着家族的繁华似锦与团结和睦。


  (三)天水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自古为陕、甘、川战略要地,各地人员往来频繁


  过渡性的自然环境和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形成了既有北方的粗犷和豪放,又具有南方的精巧和秀美的装饰艺术风格。例如,南宅子属于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南方民居的影响,注重精雕细刻,庭院以植物营造雅致氛围。


  (四)因地制宜


  南宅子装饰除了吸取外来题材外,与当地伏羲文化特色相关的太极图及其结构也成为这里的一个亮点。同时,“米字格和九宫格作为北方民族的视觉象征图形,与南方民族的视觉符号S形”③在这里的装饰中同时出现。在古代,庭院的布局严格遵循风水规则。按照传统的风水观念,建筑一般坐北朝南,但是南宅子呈坐南朝北的格局,整个宅院北临大街,大门朝北方便人员出入,体现了古人敢于冲破传统教条束缚,因地制宜,在设计中更注重人的需要。


  三、南宅子建筑装饰的审美特征


  (一)秀美与粗犷兼备


  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古民居装饰兼有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精巧秀美,而南宅子正是这两种独特风格的有机融合。天水民居整体装饰粗犷,体现了北方人豪放、洒脱之美。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南方民居装饰的影响,南宅子建筑群既有土坯墙、单坡等西北传统建筑特有的元素,又有双坡型的建筑,直棂隔扇门窗、栏板梁头、斗板雀替装饰细致精美,透出一种幽静和诗意的江南庭院风格。


  (二)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


  南宅子在建筑整体的装饰上就地取材,房屋采用天然优质木材,保留了木材原有的质地和色泽,同时结合本土土坯合筑而成。原质木材和土坯的结合使整个建筑群有着北方建筑特有的浑厚、淳朴之美。在建筑的局部装饰上,精雕细刻却不繁缛,使整体之浑厚与局部之秀丽得到有机融合。


  (三)朴素与华丽有机兼容


  土坯、原质木材和青色砖瓦的搭配,使整个建筑群外观透出一种朴素大方的美。而院内建筑细部的装饰却精雕细刻,尽显房屋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这种在未经涂刷的原质木材上如此精雕细刻的装饰,在北方民居中也是罕见的。


  (四)当地风俗情趣的反映


  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故里,至今遗留有大量和伏羲相关的文物古迹和民情风俗。在南宅子的很多建筑装饰中,多次出现八卦或太极图结构的装饰图形。例如门前的抱鼓石上就采用了天水当地常用的八卦,房屋额栏上的仙鹤、花草纹样多采用太极图“S”形构图形式,这与当地悠久的伏羲文化和风俗习惯密不可分。


  四、南宅子建筑装饰的题材和构图形式


  (一)装饰题材


  南宅子装饰题材可以分为植物、动物、文字、日月、宗教神话、博古图案和几何纹样等。


  植物纹样主要有萱草、蔓草、团花图案(荷花、牡丹、西番莲等样式)、莲花、瓜跌绵绵等。


  动物纹样有龙、鸱尾蹲兽、饕餮、螭龙、仙鹤、喜鹊等。


  文字纹样有福、寿、喜等。


  日月云气、宗教神话传说有八卦、八宝、暗八仙(葫芦、笛子)等。


  博古图案有琴棋书画、喜鹊梅花以及“四艺”。


  几何抽象纹样有勾纹、回纹、线纹等。


  (二)构图特征


  太极图:八卦是天水民居中常用的装饰图形。以八卦结构衍生而来的“S”形结构以生动的视觉图形反映事物本质的美,以对立产生和谐,真实地再现了古人的宇宙观中,尤以“S”形结构至今为人们所喜爱。


  九宫格:院内地面用色泽深浅不同的卵石铺成九宫格。在门窗的结构上,也采用了九宫格构图结构。在家具和门窗上,具有故事性的图案无不遵循着这种传统的构图结构。


  米字格:这种中国传统图案的基本组织结构多出现在窗户、地面的装饰中。尤其在窗户的装饰中,米字格与几何抽象纹样结合,均衡而又富于变化。


  重复构成:主要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二方连续多见于窗的装饰。四方连续多出现在门窗、房屋正脊的装饰上。


  五、独特的装饰材料及表现手法


  南宅子建筑装饰精美而不繁缛,装饰材料主要有木材和砖,个别也采用石材,以透雕、浮雕等方法进行雕刻塑造。


  (一)砖雕和石雕


  南宅子中现存石雕已不多,多用于大门前的装饰,主要题材有狮子和八卦图等。砖雕多用于影壁、门、檐、屋脊的装饰,正脊多用植物纹样,并以左右横向重复的方式构成,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屋脊两侧多雕有鸱尾蹲兽、饕餮、螭龙等,寓示吉祥平安。


  (二)木雕


  木雕主要体现在门窗和雀替等木质建筑构件和室内家具上。南宅子中家具的装饰构件不仅具有支撑功能,而且又具有美化作用。家具雕饰精美,却不涂刷油漆,突出木材自然的纹理美,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特征。雕饰精致的动、植物纹样多用于门窗、檐、雀替等构件的装饰,构图饱满而均衡,具有审美和文化信仰的双重意义。几何抽象图案更多地运用在门与窗的大面积装饰上,一方面,具有其本身的透光功能;另一方面,给人以简洁、秩序美的感受。


  (三)表现手法


  象征: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如八卦、太阳、仙鹤、寿星、八宝、盘长以及屋顶的怪兽等。太极图、太阳等图案,体现着阴阳和谐、封建等级、家庭温暖的传统哲学寓意和封建儒教思想;仙鹤、寿星寓意长寿美满;而八宝象征神通广大、普渡众生、如愿吉祥之意;来源于佛教的饰物盘长则含有长久永恒之意等。


  谐音:如喜(喜鹊)上眉(梅)梢、一品清廉(莲)、五福(蝠)捧寿、连年有余(鱼)等等。


  文字:如影壁上的“寿”、瓦当上的“福”等篆体,适形造型,美观大方。


  六、古民居的现状及当代意义


  天水古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天水市秦州区,南宅子(胡氏民居)是天水民居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称胡氏民居是“甘肃省惟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许多古民居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高楼大厦或大量仿古建筑。2003年以来,天水古民居两次被列入“100个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个性是城市的灵魂,而历史文化是塑造城市个性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往往通过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建设的物化过程体现出来。④


  “一般而言,社会生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必须与人的需求相适应,不能也不应该将人们不需要的东西采用强制的方式让其接受,这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也是这样,不能为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而生产。”⑤科学的建筑布局,淳朴的、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装饰风格等很多方面,对今天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让古民居更好得到保护并发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今天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是我们必须关注和面对的一个问题。


  作者:董智斌

  第3篇:探析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朝鲜族人民生活的智慧。本文阐述在自然观和宗教观的影响下,朝鲜族传统民居在建筑装饰、图案、色彩和材料等方面的鲜明艺术特征。朝鲜族传统民居具有丰富民俗学和美学价值,为其传统民居的更新与创新发展提出思路,也为现代居住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如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大城市里古旧民有一部分被商品房占领,全国各地的旧城建筑需要整体性保护。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朝鲜族聚居的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在城市改革进程中慢慢消失,地域文化特征逐步削弱。传统民居要争取更积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要增强在城市和农村的适应性,在发展当地经济和民族村旅游基础上的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朝鲜族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民居建筑在整体刚劲而苍凉的北方文化形态中,呈现出别致秀丽的艺术风格。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大约有180多万人口。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条件,以及各民族间社会生活相互同化,朝鲜人民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生活习俗和行为模式建造与自然相协调的居住环境。


  据《三国志》中所记载,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民居“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早在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先民住在简陋的稻草房屋,近代他们则依山而居,临水而住,房屋平矮,青瓦白墙,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


  朝鲜族传统民居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与汉族颇为相似,又有独特之处。朝鲜族传统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民居按照建筑材料可分为三类:草房、木楞子房和瓦房。这三种形式的民居都以木构架为主,无地基,直接在台基上建造房屋。民居一般由四类房型组成:鼎厨房(具有客厅和厨房的功能)、普通房间、牲口房和仓库组成。房屋平面布局多数为矩形或者L形,有的外面设廊,可在廊内脱鞋乘凉、休息和放置杂物。前面为庭院,可种植花草和蔬菜等,也可作晒场。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屋顶根据形态不同,大体可分为悬山式、四坡式和歇山式结构,其材料一般为瓦房和草房两类。悬山式屋顶最为普遍,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两面坡样式,房盖外檐探出墙壁外,房脊两端的房墙顶端呈“人”字形;四坡式屋顶比房屋面积大,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歇山式屋顶上部呈悬山形,下部与四坡式相似,屋顶坡度缓和,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微微翘起,造型明快。外墙以木构架承重,在地基周边砌上石块,外墙面一般用草绳或者柳树条,抹上泥浆和白灰,中间充填上沙土,内隔墙多采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或用木板隔成单间。东北冬季严寒,每家都在房内铺设暖炕(音译温突),暖炕通常占整个室内面积的三分之二,上面铺设炕革,冬季烧火取暖用以抵御严寒,全家人喜欢围聚在上面聊天吃饭。


  朝鲜族传统建筑中的门窗大体没有分别,都可以作为出入口,这种“门窗一体”既适应东北亚地区的地理气候因素,造就独特的地域性构造,同时也具有满足采光、通风和散热的功能。朝鲜族房间内白天作为起居室,可以席地而坐,宽敞明亮;晚上以推拉门灵活分隔空间作为卧室,以保证房间的私密性。狭长的推拉门带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并有窗纸。窗棂样式讲究简单整齐,疏密相间,竖向排列较密,横格排列较疏,给人以挺拔之美。


  室内家具以桌案类和橱柜类家具为主,造型低矮,大方稳重,遵循左右对称的形式,更注重功能和实用性。材料多为木材,其颜色多为原木色或在上面刷油漆。居室内靠墙摆设壁橱,用来存放被褥和衣物,保持室内宽敞与整洁。朝鲜族人喜爱在室内放置屏风来分隔空间布局,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


  朝鲜族传统家具运用雕刻和镂空等手法装饰,受到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图案内容以宗教、文字和动植物为主,例如莲花、太极图、仙鹤和柳树等,其表现内涵和艺术特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譬如“十长生图”被广泛用在各种在家具陈设、器皿装饰上,“十长生图”即指太阳、山、水、石、云、松、不老草、鹤、龟和鹿的装饰纹饰,寓意吉祥。此外,朝鲜族人钟爱金达莱花,象征繁荣和幸福的美好寓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朝鲜族崇尚自然,建造民居和室内家具运用天然材料,包括有:杨柳木、松木、沙石泥土、稻草和高丽纸等,平易朴实,既具有实用功能性,也满足了装饰美化的需求。朝鲜族人喜爱清雅的白色,所以有“白衣民族”的美誉,传统民居大都建筑外墙为白色,体现了朝鲜族人民“以洁为荣”的观念。生活中,人们常常将多种纯度较高,较明亮艳丽的“彩虹色”颜色运用在服饰和建筑室内陈设中。


  综上所述,朝鲜族人民追求与自然相融合,传统民居建筑没有复杂的雕琢,朴实简洁,大方秀丽。无论从布局、造型、色彩和风格,还是从材料选择和运用方面,都体现了朝鲜族人们生活、生产的自然风貌,延续着其民族风俗与文化内涵,以及体现出朝鲜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娴熟技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当代设计者学习和借鉴。


  作者:蒋妍慧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