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市把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总抓手,在点上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从面上看,远不能满足广大基层农民的信息需求,还存在如下瓶颈:
作者:林建材,宋秀英,曲云燕,王文静
一是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后续投入不足,农村信息化网络终端设施尚不完备;二是农民的信息素质不强,信息致富的能力偏低;三是涉农信息资源状况不良,获取成本较高;四是基层信息服务人才短缺,信息服务积极性低;五是信息服务工作开展不平衡,缺乏一对一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
针对上述“瓶颈”,对我市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特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加大投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尤其县、乡两级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加大农口各部门对基层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投入,建设资金应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专项预算。二是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引导农业信息服务。为保证信息服务低成本运行,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并出台政策,对农业系统租用网络通道费用、乡村信息服务组织和农民的上网费给予适当减免;对农业信息的传播、发布,各宣传媒体应提供无偿支持;对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实体给予政策的补贴和税收方面的优惠。
第二,政府推进整合各部门的农业信息资源,尤其是农业专家资源。一是整合各部门、各级农业信息资源。县市区政府部门将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农机等部门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并设立多个信息服务站,具体负责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在乡、镇、村建立多个信息服务点,建成全市统一协调的服务网络,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二是整合农业专家资源。可以通过组织专家送科技下乡、开通专家QQ视频、专家博客、专家电视讲座、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丰富专家信息服务内容。
第三,在乡、村两级着力推进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逐步完善信息服务农业的组织体系。目前,农业信息网络已延伸到县级和大多数的乡、村,但是在县乡村与农户之间却出现“断层”,因而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重点是,一方面,完善县级信息服务中心,加强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积极作用,调动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村干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这样,在乡、村基层站点就会形成“农技推广员+农业信息员+产业化组织服务员”三位一体的组织网络。这些基层信息服务站(点)还可以通过发放书面材料、会议、广播、上门、电话、设置墙报等方式,可以加快科技信息入户,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对农民和信息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信息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强化县、镇、村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信息鉴别、分析能力,帮助农民获取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尤其要以农技人员、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民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如果每个乡镇都能配备几名专兼职信息员,每个村都能根据需要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信息员,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也要对农民进行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信息意识,引导其对信息的消费。
第五,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用户细分。要根据地区特点调整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对象、需求内容、需求方式的调查分析,根据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对不同的需求对象提供不同的信息。二是信息定制。针对烟台市名优特农产品开展针对性信息服务,以立足本地、品牌推动、开拓市场为手段,对“烟台苹果”、“莱阳梨”、“福山大樱桃”、“龙口粉丝”等烟台市传统特色农产品开展各种针对性信息服务,为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保驾护航。三是软件开发。开发出适合我市农业发展的数据库或相关农业数字化应用软件,如前期进行的数字化葡萄园的软件开发、设施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较高的实用性软件。对普通农户可做相关的农业信息互动搜索等可在网络上又可在手机上应用的低成本软件。为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寻求到新的发展空间,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装上信息化的助推器。
第六,在市、县两级因地制宜地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发布窗口。
(1)利用农业信息网供求网络平台。通过供求网络平台促进农业生产者、农副产品经销者、消费者三者间进行信息交流沟通,促进农产品网上交易,突破农产品“卖难”瓶颈。
(2)开设农业电视专题栏目。通过“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工程,要切实加强和当地电视台的合作,开设固定的农业栏目。针对我们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在开办的农业电视栏目中,采取现场采访、专家讲座、直播互动等多种形式,主要宣传当前实用农业科技,能够较好地解决广大农民在新品种引进、种养、加工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3)利用手机短信服务,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根据农村特别是种养大户手机普及率较高这一情况,各县市区可以与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携手开发农业短信平台,开通“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手机短信作为农村信息服务新形式,可以让广大农民、乡镇企业通过手机短信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供求情况、相关专业知识、天气情况等。由信息中心定时发送,为全市需要信息服务的手机用户提供实用科技市场信息服务。
(4)扩大“12316”热线的服务功能。目前“12316”三农服务热线已正常运行多时,但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应扩大热线服务功能,采取电话接答、现场指导、专家会诊、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巡回宣讲、电视讲座、信息服务等形式打造一个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集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三农热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电信、电脑、电视服务为一体的有机结合,架起农民与专家、农民与政府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
(5)开通农业专家视频,把农民与农业专家联系起来。专家可借助视频进行农作物病害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把农民与农业专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百万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实时解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09年春,莱州在全市率先开通的QQ专家视频是一对一信息服务的探索和创新。
总之,深入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必须以农业专家信息为主体,开发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在市县两级着力搭建“三电合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挥现有网络优势,集成视频、短信、语音电话等多种技术向农户延伸;在乡村两级,针对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服务终端组织向户级延伸;以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使农业信息服务在真正发挥作用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文来自《农业网络信息》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