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与质变哲学论文怎么写?那么什么是量变与质变哲学?其实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量变与质变哲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哲学“量变质变”规律与中学化学教学
1哲学中的“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而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量开始,量的增加或减少,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质的变化,但超过了一定范围,将引起质的变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可以引起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但绝不能代替质变。唯物辩证法的这个观点在化学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2量变与质变规律与学生思维发展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恩格斯曾经说过:“化学可以被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质变的科学。”在化学运动中,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表现非常明显,形式与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量变引起质变的内容,一种是由于物质组成上的变化而引起的物质性质的变化。例如,氧和臭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物等。另一种是因物质结构形式在量上的改变,主要是指原子的结合或排列方式、空间取向等的改变引起质变。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等。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事例不胜枚举,通过物质变化的教学,可以生动地揭示由量变到质变这一法则的普遍意义。
量变引起质变使学生通过数量变化的认识进而发现引起物质性质的变化,量变质变规律使问题的认识趋于简单化。量变质变规律符合正向思维的特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运用量变质变规律,无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教学中通过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
3化学中的量变质变实例
3.1物质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物质性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冰在吸收热量后逐渐转化为液态水,进一步吸收热量还可以转变为水蒸气,物质这三种状态的转变也反映了由能量变化到状态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吸收能量生成铜和水发生质的变化。量变引起质变。
3.2氧气含量的量变引起燃烧的质变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的燃烧更旺。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而在氧气中能复燃。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可以燃烧。量变引起质变。氧气不足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量的增加引起生成物质的改变。
3.3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燃烧引起爆炸
爆炸有的属于物理变化,有的是化学变化。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中很多物质涉及到爆炸极限,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气体,当其中的成分达到一定量的比例就会达到爆炸极限而爆炸,从而引起质的飞跃。常常用于定向爆破,开山采矿、国防军事等。另一方面,也需要控制量的变化使其不发生质的变化或者质的变化的量很小,把有害影响降到很低。如煤矿开采中,控制瓦斯的含量,采用通风换气来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
3.4原子个数的变化引起物质的变化
过氧化氢和水同为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而每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一个氧原子的变化使水成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和水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学性质。量变引起质变。
3.5根据物质的微粒大小不同辨析概念溶液的教学中,正是物质的微粒直径的大小这个量的不同,才形成了浊液(颗粒直径的大)和溶液(微粒直径的小),理解了这个量的不同,就很容易理解其表现的宏观特征不同,就很容易认识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异同。
纳米材料和普通材料颗粒的大小不同,纳米材料表现出普通材料所没有的性质。量变引起质变。
3.6合金中元素含量的量变导致合金的性质变化
铁和碳可以形成合金。在铁碳合金中,碳的含量不同,直接导致铁碳合金的性质不同。当合金中碳的含量位于0.03%和2%之间时,此铁碳合金就是钢;当合金中碳的含量在2%和4.3%之间时,此铁碳合金就是生铁。钢和生铁的性质大不一样。钢的硬度很大,而且有很好的弹性,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生铁的硬度大,性脆,只适宜铸造。所以,炼钢的关键就是要控制好碳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
3.7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证实了量变到质变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递增到7,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从而引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递变性。当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增到8个时,元素的性质发生质变,同时引起电子层数增加的质变,开始新一周期元素结构与性质的递变。同主族元素原子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这种量的变化也引起一系列性质的变化。
3.8浓度变化引起质变
稀硫酸具有酸的一切通性,但当改变硫酸的浓度时,随着硫酸浓度的改变,浓硫酸表现出和稀硫酸不同的性质。如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这些都是稀硫酸所没有的。
在一个烧杯中放入理论上恰好能反应的含硫酸98g的浓硫酸和32g铜,实际不能生成80gCuSO4。这是因为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浓度”这种量的改变引起了质变,浓硫酸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实际生成CuSO4少于80g。
3.9反应物的量变导致产物的质变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开始时石灰水变浑;若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则浑浊又变澄清。二氧化碳相对于石灰水的量变,直接导致产物的质变。反应为: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
3.10酸碱性的量变导致反应程度的质变
将含HCl和NaOH的溶液混合可发生如下反应:HCl+NaOH=NaCl+H2O,若反应是完全的。由于是强酸和强碱反应,溶液呈中性。若把HCl改为CH3COOH,则由于CH3COOH是弱酸,即使反应完全,溶液呈碱性。若把NaOH改为Al(OH)3,由于Al(OH)3是弱碱,即使反应完全,溶液呈酸性。
将含HCl和NaOH的溶液混合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若增加盐酸的量,因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若增加氢氧化钠的量,因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哲学源自自然科学,其规律又用于指导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学化学教材中蕴涵很多哲学原理,有时体现明显,有时比较隐蔽。教师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处理教材,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通过化学教学向学生进行哲学思想的渗透和教育。量变质变规律只是其中之一。
作者:王根运
第2篇:经典哲学下的物理学玻尔理论下量变与质变的问题
经典哲学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被认为是渐进性连续的一个过程,质变必然是由量变引起的。作为哲学理论应具有普适性而在物理学玻尔理论中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能量状态变化也不是一个连续的量变过程再到质变。所以在哲学和物理学玻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疑问的问题: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与渐进性量变的矛盾;对质变和量变的辨证关系中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的质疑。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因而也称渐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质变和量变的辨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
黑格尔提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思想,揭示了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黑格尔认为,量变是渐进性的运动,量变在一定限度内并不影响质,但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突然变化,质变表了渐进的运动的中断,使事物出现飞跃式的发展。黑格尔的这一发展观,从根本上打击了把运动归结为纯粹是量变的形而上学观点。量变与质变似乎是哲学的思想,与自然科学没有什么关系。其实物理与哲学是有渊源的。在古代大而全的哲学中物理学包含在其之中,只是后来学科发展从哲学分离出来。亚里士多德的一本著作名称是《物理学》只是这里的“物理学”和我们现代社会所讲的物理学有比较大的差异,它是一种比较朴素的,对物的哲学认识,牛顿的一本伟大的物理学著作名称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玻尔理论是本世纪初最伟大的创造。它新颖、大胆,把几个不同领域的发现和研究,集中在原子结构这样一个问题之下,因此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热情赞扬。爱因斯坦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成就”,金斯()认为它是谱线系最巧妙、最令人信服的解释。但不少科学家则持保留和怀疑态度,劳厄(e)就认为是“完全的胡扯”。所以,正象其它理论的成长一样,玻尔理论这时急需要强有力的实验证明。不久后,赖曼()在紫外区,发现了氢原子的一组光谱线,证实了玻尔的预言。1914年,弗兰克()用电子撞击汞蒸气,出现了三个电压峰值,证明了电子能量的分立性。1915年索末菲(-feld)发展了玻尔理论,提出了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这一研究成果,不但丰富了玻尔理论,而且进一步证明了其正确性和过渡性,随后量子力学的诞生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2]玻尔理论的内容:(1)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2)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2-E1(3)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和运动初速率v需满足下述关系:
,n=1、2……
在量变质变哲学和物理学玻尔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分析研究有了疑问主要是以下两个问题: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与渐进性量变的矛盾
黑格尔的《逻辑学》中质是最初的、直接的规定性,量是对“有”漠个相关的规定性,是一个不是界限的界限,是绝对与为他之有同一的自为之有,——是多个的一的排斥,而这个排斥又直接是多个的一的非排斥,是多个的一的连续。[3]哲学是定性的、概括的,物理学是定量的、具体的。在玻尔理论中规定绕氢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也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量子化,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放出光子,吸收一定光子能量的电子可从低能级态跃迁到高能级,从而使氢原子的能量状态发生改变。有没有两能级之间的能量状态,在玻尔理论中答案是没有两能级之间的能量状态,绕氢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的能量变化不是渐进的。玻尔理论中氢原子的能量状态它不是一个数量不能和数量2一样,可以分成小数1.5和0.5或更小的量,氢原子的能量状态像一级一级台阶一样。设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空的变化,氢原子中电子的跃迁使氢原子的能量状态发生改变,在电子跃迁过程中总要经过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应该也是一个连续的运动变化过程,也就是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个“台阶”到另一个“台阶”要经过“台阶之间”。但这是用经典牛顿力学进一步研究氢原子中电子是高速运动的物体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物体高速运动的时空观涉及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范畴,在这里不详叙。如果氢原子的能量状态是连续变化的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放出的光子的频率是连续光谱,而现实实验得到的光谱是不连续,金斯()认为玻尔理论是谱线系最巧妙、最令人信服的解释,其中的公式hν=E2-E1,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放出的光子的频率大小是ν=(E2-E1)/h——能量的差值除以普朗克常数。
二、对质变和量变的辨证关系中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的质疑
在玻尔理论中绕氢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只能从一个能级到另一个能级不能在两能级之间有连续的能量状态,是不是可以认为电子从一个能级到另一个能级的变化是一个质变过程,电子能量状态质变过程中的变化不是连续的变化也就是说几乎见不到有量变。黑格尔《小逻辑》中“一粒麦是否可以形成一堆麦;又如从马尾上拔,一根毛,是否可以形成一秃的马尾?”黑格尔答道:“只要最后达到这极点,则继续再加一粒麦就可形成一堆麦,继续再拔一根毛,就可产生一秃的马尾。”[4]黑格尔所处的年代虽然有了近代物理学,但当时人们认识微观的原子分子是有局限性的,更不可能考虑到玻尔理论中的氢原子核、核外电子运动的情况。从严格的逻辑学观点,目前尚没有“量变”这一重要哲学范畴的确切定义。例如有这样的说法:“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第5版)。其它哲学教科书的说法也大致如此。当然,数量的增减是一种量变,场所的变更也是一种量变。但是除此之外还有着其它类型的量变。[5]量变中的“量”在黑格尔的举例中可以是一粒麦、一根毛,在微观世界中量变的“量”是怎样的呢?原子还可再分原子核、电子,这些微观的物质又由夸克或更微小的物质组成,在玻尔理论下氢原子是一个能态到另一个能态氢原子微观的量变似乎是找不到了。
作者简介:张晓军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