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谈大学生礼仪教育中传统礼仪文化的渗透
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已成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大学生礼仪教育中传播传统礼仪文化的必要性、当前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中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有效渗透传统礼仪文化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应该成为文明礼仪的典范,成为传统礼仪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一、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传播传统礼仪文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在我国古代社会,礼乐文明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也因此成为礼仪之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统礼仪文化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成为了覆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如《仪礼》记载,中国古人从出生到死亡,是要经过冠、昏、丧、祭、射等重要礼仪的,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相见礼、饮酒礼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文明的进步,礼仪也已经内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思想和精神,并贯穿在人们的各种行为当中,所以传统礼仪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促进大学生成长的百科全书。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在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中,能够让这些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2、有利于和谐文明社会的构建。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指出了“礼”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古代社会,礼仪成为文明的衡量要素,成为国家制度和行为准则。中国古代繁荣昌盛时期都是礼治型社会,开明的统治者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宁幸福,往往采取以礼治国的大政方略,确保了国家稳定和统一。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常需要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迫切需要具有和谐文明素养的当代大学生。而传统礼仪文化既重视人的行为养成,又强调人的内心修炼,是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形成健康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它将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3、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是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礼仪本质的真正认识。很大程度上大学生对礼仪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礼仪不过是一种表面形式而已,事实上,礼仪的本质是敬人。“礼仪”是一个复合词,由礼和仪组成,礼的繁体字形是“禮”,表示用贵重的用品祭祀鬼神,以求得鬼神的保佑,因此,许慎将“礼”解释为“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仪的繁体字形是“儀”,《说文》中的解释“仪,度也。”本义是容止仪表以及各种仪式。“礼”和“仪”合在一起,就是以美的形式表达敬意,是内在德性的外在显现。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外在的礼仪形式彰显内在的良好品质,在某种程度上就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和敬意。我们通过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礼仪的真正本质。
二是能够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待人处事等,看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理想追求,甚至可以看到这个人整个内心世界的真假、善恶和美丑,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礼仪反映了他的修养水平,也显示出了这个人的道德境界,一个不礼貌待人、不关心他人的人也决不会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是以内在的品性为基础的,它强调人的自身修炼,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内在品德,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才能美好,才能符合社会规范。
三是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一个使人内心不断提升的过程,学习传统礼仪文化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知礼懂礼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使大学生不断以传统礼仪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增加勇气,改变封闭自卑的心理,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把自己从一个愿意依赖于人的人逐渐发展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有坚强意志的人,最终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四是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并不只是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简单地了解古代礼仪的形式,而是要让学生体会礼仪仪式背后的深层所在,体会仪式对于人格形成的影响,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个性气质,外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内在精神和健康人格。
二、当前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当前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的礼仪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但当前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中更多地表现为德的教育,德育课程的设置形式上显得重要,实际表现上却往往忽略人文素质教育,长期忽视了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的实践作用,事实上,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关系却是“礼形于外,德诚于中”,不应割裂开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谈不上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和培养了。究其原因,具体为:
1、对传统礼仪文化认知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曾遭到摈弃,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得不到真正发挥,文化发展出现断层,传承出现危机。应该说,现阶段,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和发展的需要,但是教育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认知出现障碍,教育实质上出现空缺。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克服传统礼仪文化的历史局限性,采取扬弃态度,吸取正能量,只有这样,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2、对外来文化的过度青睐。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文化的多元化及交往方式的多样化,大量外来“新思潮”迅速涌入,大量“新事物”迅速产生,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观念和原有的文化氛围受到巨大冲击,学校的礼仪教育中也对西方礼仪认同度高,常以西方礼仪为规范,似乎以融入国际环境为目标,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而当代大学生对于新鲜的外来文化本身更容易认同,因此能够快速接受,并且表现出过度的热情,如热衷于过洋节、买洋货、出国游等就是典型表现,无形中误导学生远离了优秀传统文化。
3、礼仪教育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使然。
说盲目性,是因为礼仪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作用,缺乏相应的礼仪实践,礼仪教育形同虚设。说功利性,指的是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提出了要求或有些做法,那一方面是面子工程的需要,要求和做法只是一时之需,不能持久,只为过关。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某些礼仪知识,只是为了就业找工作的需要,礼仪教育的兴奋点只停留在实用的表层,并不能从内心改变学生形象和促进礼仪规范的养成。礼仪教育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势必使传统礼仪文化远离学生。
三、在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中有效渗透传统礼仪文化的途径
1、将传统礼仪文化引入礼仪课堂教育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礼仪知识的良好方式。很多高校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体系,专门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在礼仪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播和渗透传统礼仪文化,结合大学生实际特点,打造承接文化传统的现代社会文明礼仪教学模式极其重要,如将一些具有传统色彩的礼仪融入到日常交往礼仪、家庭礼仪等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认知训练,并与现代礼仪相比较,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验传统礼仪文化,并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成为传统礼仪文化的弘扬者。
教师要教育学生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人修养成分来要求自己,要让学生做到“明礼”又“达礼”,让大学生将知识和修养有机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学会读书,又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大学生能够从言行中表现出优秀传统礼仪的无穷魅力,将自己塑造成高雅、文明、得体的君子形象,真正体现出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育人价值。
2、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有效载体。开展特色多样的校园传统礼仪文化活动能够营造古朴高雅的校园氛围,使之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如开展各种以“和”“礼”“孝”“诚”等为主题的传统礼仪文化活动,举办儒家讲坛,举行端午纪念,开展重阳登高活动等,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感受到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又能够不断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开展各种传统礼仪文化节活动,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从项目设计、活动实施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辅助,要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题,符合时代特点。如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在活动中演绎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展现古人出使西域的礼节过程,通过时空转换,与现在的对外礼仪相衔接,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切领悟到自身素质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系,感受到优秀传统礼仪的文化价值。
3、将传统礼仪文化列入学生的品行实践考核中。
高校对学生的品行实践考核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和全面健康发展。2015年3月新修订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大学生要“诚实守信”,“明礼修身”,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合理呈现。对学生的品行实践考核,不但要考察学生的日常表现,还应注重考核学生贯彻《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实际效果,以此鞭策学生真明礼真修身,让学生在不违纪不违规的基础上提升道德境界。
结合学生的品行实践考核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用日常礼仪要求规范学生行为,用“他律”来强化学生的“自律”。另一方面应开展多种利于学生成长的礼仪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传统礼仪素养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如在举办的各类纪念、庆典等大型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接待礼仪能力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礼仪的社会价值。
4、将传统礼仪文化导入现代网络平台中。
现代网络媒体开放便捷的特点使得丰富深厚的传统礼仪文化可以更迅速地得到传播,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如网站、微信、微博、QQ空间等进行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是大学生礼仪教育方式的创新之举。处于网络平台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教育从被动走向主动。因此,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建立并完善校园网主页,支持教师设立个人网页,鼓励教师制作生动形象的礼仪软件或课件用于教学,奖励开发礼仪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同时将传统礼仪文化导入各种网络平台中,采取网上交流、开设论坛、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快乐,真正感受到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
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是大学生礼仪教育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以良好的形象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推动社会以良好的形象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应该成为文明礼仪的典范,成为传统礼仪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第2篇: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探析
礼仪是人类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繁荣的根本,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礼仪文化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青年群体的礼仪文化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大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确立的阶段,礼仪文化教育将为一个人未来全面、良好、健康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再认识
礼仪的实现不应该表现为一种外加于人身上的约束性,而应该以一种道德愉悦方式通过人的内心由实践表现出来。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就说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从自身做起,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一种常态。
1.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礼仪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呼,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不依靠宗教的情况下,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做好事也不一定有好报的前提下,依然要做一个好人,一个道德的人。伦理问题成了中国历代先哲们关注的重点,由此而形成的礼仪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但是在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同时,这两种文明一并要接受现代文化的洗礼。特别是在中西文明交流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说是保护我们民族性的一道坚实壁垒、一种道德的自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承载中国五千年来的文明成果。
2.新形势下传统礼仪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礼仪文化的缺失,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无论在哪个地点,对国家、社会乃至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场灾难。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古代礼仪文化就已经基本成型,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动乱,才有孔子将之发扬光大。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而其自身更是与政治相结合,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成为类似于政令、法规,甚至在某些时期其束缚作用更是社会普遍道德行为规范。[1]毋庸置疑,传统的礼仪文化需要与当今时代的特点相符合。当前,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推广礼仪文化,将传统礼仪文化中的腐朽落后的残余摒弃,发挥其中优秀的道德因子,赋予传统文明以新的时代意义。
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起到传统礼仪文明的传承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礼仪文化教育,变革礼仪文化的施教方法,让传统礼仪文化转变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宝藏,从而使大学生受益于传统礼仪文化的丰厚底蕴。对于他们而言,现代“礼仪”的价值,亦是宝贵非凡而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友好、谦让,塑造出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以实现与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它的结果就是,人们在得到交际成功的甜美果实后,乐此不疲地继续这一友好、谦让的过程,以获得更多的果实,从而打造出一片社会关系欣欣向荣、轻快和谐的景象。[2]通过优秀文化的渗透和熏陶,提高青年群体的道德修养,将高校大学生培养为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将是一项需要永久坚持的任务。[3]
4.新形势下传统礼仪文明具有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传统礼仪文化教育还具有传承民族精神,增加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传统礼仪文化精神更是“中国梦”的承载体。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要依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中国人天人合一、辞让仁孝、尊老爱幼、律己修身等优秀的精神宝藏。高校大学生通过对传统礼仪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同时比对中西文化差异,寻根逐源,在中国历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中遨游,滋润于高尚至善的道德境界,感受中国古代精神宝藏的博大精深,提高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同时还是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4]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青年群体应该具有礼仪、廉耻、辞让、是非之心,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充分发扬善良友爱、勤勉谦逊、真诚明理的优秀品质,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青年之文明则国之文明”的道理。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社会道德水平急速滑坡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尤其对于多数高校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部分青年的道德观念更是脆弱,传统礼仪文化逐渐被边缘化、淡漠化,进而影响到国人礼仪素养的全面提升。
1.我国礼仪文化教育历史传承中具有蜕变性
礼仪文化教育与礼仪习惯的养成,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演进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大力提倡礼仪教育,然而礼仪文化、礼仪习惯却不断与封建官僚意识形态相融合,为其意识形态所服务。从教人尊礼来实现自身价值转变为束缚人的发展,压抑人性自由,令身感其痛的有识之士失掉了冷静客观判断标准。中华礼仪文化精髓随着封建社会的完结一同消失掉了,由此导致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传承上出现蜕变性。当我们回头审视现代社会诸多问题时,只要通过重拾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就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发掘传统文化中礼仪因素精髓,使之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我国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教育缺位
家庭礼仪教育缺位。家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单位和教育主体,对于一个人早期行为准则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礼仪的传承培育是一个家风的体现,父母是家风的塑造者,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最容易去模仿的对象,孩子身上的道德品行、礼仪规范等都与他的家风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遗憾的是,传统的家风正在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中不断流失,反之,则是目前社会中的家庭教育片面关注子女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忽视乃至无视礼仪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对子女过分溺爱、迁就都造成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礼仪缺位。
学校礼仪教育缺位。我国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但由于此类课程多不受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的重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于高校教育而言,礼仪文化教育更是因为专业化教育内容比重增加,而相形见绌;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技能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面对短期利益的需要,变成了应付了事的形式课。高校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无疑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初衷背道而驰。
3.新形势下我国礼仪文化具有社会世俗性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傲人成绩,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国民素质的快速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风格迥异的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缺失为其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媒体在利益驱使下更是毫无底线地大肆宣传,社会舆论起到错误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于传统礼仪文化宣传却少之又少。更有甚者被世俗化框架蒙蔽了双眼,失去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使得加强礼仪文化教育的推广力度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并行不悖成为可能。
4.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具有两面性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在较为正式的社交场合是可以保证基本礼仪规范的,但是一旦脱离了相应场合,文明外衣也就不见了踪影。日常礼仪素养的养成,才是我们正常社会交往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不是具有一正一反的两面性。只有将礼仪文化教育完全融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才能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起到提升作用。
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途径
卡耐基《成功之路》导出一条公式:“个人成功是专业技能与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的结合。”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迫切需要的。新形势下他们对礼仪文化表现出日益增长的兴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校礼仪文化教育拓宽多渠道教育思路
高校大学生是应该优先加强礼仪教育的群体,学校要作为其中坚力量而存在。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礼仪教育课,不应当只是某一门课,应当融入学生在学校的整个生活过程当中。首先,礼仪文化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更不应该局限于某一部分教师,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是道德上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学校可以举办各种礼仪活动,提高学生的礼仪意识,学校中的学生会、社团、广播、标语等,都能成为这一措施的有效媒介。另外,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推广必然会造成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冲突。推广传统礼仪文化并不意味着对西方礼仪文化的全盘否定与抵制,其中有益于塑造美好人格的优秀成果亦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8]
2.高校礼仪文化要通过大学生个人自主培养而非强加
19世纪的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校大学生要明确自身在礼仪文化教育中的主体位置。第一,要强化思想认识。思想决定行动,人的行动是通过思想指挥的,决定行动的方向是思想最重要的功能。“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只有具备礼仪文化教育的思想,才能具有礼仪文化教育的自觉性。第二,要认知礼仪文化。只有认知礼仪文化,从学礼仪、知礼仪开始,掌握礼仪文化的基本知识,遵从礼仪规范,才能提高个人修养。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礼仪文化源于社会生活,同时对社会生活又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才能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服务自己的生活。第四,做到知行统一。知行统一就是劝诫人们要保持言行统一,把礼仪文化内化于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文明修身,慎独自守,知行合一。
3.家庭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人的礼仪文化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礼仪文化教育过程中不可以带有功利色彩。就家庭而言,父母要以身作则,正确地引导子女树立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家庭中的礼仪文化并不是机械地去规定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而是要通过对这些既成规范的学习,去体会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虽然在教育之初父母的礼仪文化教育收效甚微,但是当第一代礼仪教育的受益者出现后,他们将自觉把礼仪教育带到自己的环境中,去影响后代,形成良性循环。当子女离开家庭走入大学接受群体礼仪文化教育,更利于完善其人格的全面发展,使其完成从“人材”到“人才”的转变。
4.社会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这一艰辛而又伟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礼仪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礼仪文化发展;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文化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同时知名企业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等。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礼仪文化行为。
综上所述,高校礼仪文化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传统礼仪文化的宣传者,而不是旁观者。通过推进礼仪文化,增进中华民族的荣誉感、自豪感、认同感。更好地培育社会的涵养与气质,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前进。为中国梦的伟大实现,提供有力的保证。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