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字军东征不单单是由宗教冲突引起的战争,而是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它是中世纪各种矛盾交织的产物,如:社会危机、经济因素、教会改革和宣传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十字军东征教会宗教基督教
在欧洲封建神权极盛时期,从1096—1291年长达二百年的时间内,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欧封建主阶层对地中海东岸先后发动了八次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因每个出征者都佩带“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东征。这场“十字架与新月”的战斗是披者宗教外衣对东方进行的野蛮侵略活动。这次远征为何声势如此浩大,调动各个阶级,成为全欧性的事件,我们分析一下其发生的背景及动因就不难明了。
一、社会危机与矛盾
11世纪时,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西欧农民所受剥削日益沉重,地租、人头税、市场税、“什一税”等,名目极为繁杂;同时,随着城市的逐步兴起,西欧各国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起来,东方的奢侈品大量流入西方市场,使封建主的物质生活享受不断提高,传统的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这一改变又使得广大农民遭受封建领主和商人的重重盘剥;而时常发生的封建主间的私战,抢劫等,又使农民首当其冲。结果造成社会生产力的重大破坏,土地荒芜,粮食歉收,饥荒连年不断。10—11世纪之交,正值基督教史上的“世界末日”,1032年—1035年,法国许多地区持续三年饥荒,社会上出现“人相食”惨相,970—1040年中,约有48年是荒年,而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前的1087—1095年间,欧洲发生过连续7年的大饥荒。
悲惨的处境导致了西欧农民不断起义或大批逃亡。当时的编年史,修道院的户籍簿等记载了农民大批逃亡、田地荒芜的状况;在英吉利等国,不少地区发生了农民抢劫领主、教会的事件。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的农民把寻求安慰、求得解脱的希望转向了宗教。
另一方面,东征前西欧封建主集团之间亦矛盾重重。西欧封建社会实行长子继承制,社会上存在相当一部分出身高贵,但一无所有且无所事事的由次子等组成的骑士阶层,他们放纵游荡,不择手段想恢复高贵的生活,渴望获得土地、财富、农奴,乃千方百计寻求依靠刀剑发财的地方;大封建主之间,为了巩固和扩充自己的领地,实力,动辄大动干戈;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武力才能使封建主与骑士的欲望得以满足。因此,向富庶的东方世界进发,就极大地刺激了他们追求财富的愿望。
随着城市的不断兴起和对外贸易的扩展,到11世纪后,西欧各国特别是意大利、英国等的商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无法满足社会特别是上层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即使和东方有着较密切往来的意大利城市商人也因当时西亚、北非贸易枢纽掌握在阿拉伯商人手中而束手无策。由于拜占廷帝国衰相已现,阿拉伯商人轻而易举地切断了东西方贸易的海上通道,流入西方社会的东方商品,经过重重关卡,过境税的层层加码,已使西欧商人无利可图。因此对于以意大利城市为首的商人阶层来说,要获取高额商业利润,必须同东方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而其前提是控制地中海东岸,打击或消灭阿拉伯人。
二、教会权势的上升
十字军东征的发生是与教皇权势的上升联系在一起的。在西欧教皇权利还不稳固时,罗马教皇是无力关心基督教东方教会的问题的,也不可能去考虑基督教会的统一问题,而到了10—11世纪之交,天主教会内部发生了一次改革运动,即克吕尼运动。
克吕尼运动不仅着眼于修道院改革、重建和治理修道院内部的宗教生活制度,它还要求用真正的基督教方式来教育人民,要求普通教徒象教士那样生活。11世纪中期,随着改革的步伐深入,改革派中最激进的人物提出了调整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要求,以教权尚于一切的理论来改造和重建教会。1049年利奥九世上任后,便着手清算教会内部的圣职买卖和教士结婚行为,他认为教会问题的症结在于世俗权利凌驾于教权之上。利奥九世以严格的教令规范教士的道德行为和日常生活,强调教士独身,以防止教会财产被分割。为排除世俗权利插手教会事务,利奥九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成立红衣主教团,并把它作为近身顾问。在处理与东部的关系上,他坚持罗马教皇有高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绝对权利。利奥九世还是第一个借助武力扩大领地的教皇,1053年他亲自组织教皇军,并请求亨利三世与之联合,出兵进攻意大利的诺曼人。利奥九世之后的教皇也没有放弃对意大利领地的要求,但改变了手法,通过与诺曼人建立友好的联系,使诺曼贵族效忠于教皇。教皇还把诺曼人强占的领地作为罗马教会的采邑再分封给他们,迫使他们每年向教皇交纳采邑税,并承担保护教皇的义务。此后,教皇在西班牙、匈牙利等地也先后有自己的世俗封臣,使教皇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教会君主。
11世纪经过改革的罗马教会加强了自身的建设,限制了世俗君主和大贵族染指罗马教会的事务,教廷有了较强的独立性,与世俗诸侯建立的采邑关系使教廷有了军事力量,教皇不再依赖任何世俗君主,由此增强了教皇要求建立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治的野心,不仅要处理教会的一切事务,而且要干涉各国的政治。教皇在西欧积极实践教权至上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与世俗君发生矛盾与冲突,进而导致争夺主教授职权为内容的政教斗争。在主教授职权斗争后,以罗马教皇为核心的教权体系便逐渐确立起来了,罗马教会在西欧政治事务与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在西欧范围内,当时教权要凌驾于皇权之上并完全支配皇权的目标还没有达到,要建立一个由教会统治的大一统的基督教社会的理想也没有实现。不过,由克吕尼运动引发的教会改革以及政教斗争,至少使教皇达到了与世俗君主平起平坐的程度。不久,政教均势被打破,教皇逐渐发展成为欧洲的一个强大势力。
随着势力的膨胀,罗马教皇开始关注起东部教会,并试图实现统一基督教会的理想。1073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曾致信拜占廷皇帝米歇尔七世,提议双方以罗马教会为基督教会首脑而实现两派教会的联合,但遭到拜占廷的东正教会的拒绝。于是,罗马教会便想借助武力强行统一。1074年格里高利七世先后“下谕”所有圣彼得的信徒,号召他们积极参加向东方的圣战,从异教真诚手中解救希腊人。这一号召,在当时西欧封建主中出现了回响,但因教皇与德意志皇帝争权夺利的斗争,使东征计划暂搁一边。不过,格里高利七世的这一举动已透出罗马教廷为统治世界、组织十字军东征的初衷。
三、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10-11世纪西欧民众宗教感情日深,成群涌向耶路撒冷朝圣之时,西亚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自1071年起,塞尔柱土耳其人夺取了西亚地区,占领了基督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对基督教的拜占廷形成巨大威胁。其时,拜占廷内有王位争夺战,外有诺曼人和佩彻涅格人的进攻,可谓内忧外患。但塞尔柱人建立的国家比较脆弱,政治分裂混乱,造成地中海东岸陷入混乱之中,使前往圣地朝圣的基督徒所受骚扰较多,并增添了朝圣者旅途的困难和危险,引起了基督徒的不满,于是有一些从耶回到西欧的基督徒,打扮成受迫害逃回的受难者,骑马四处游说,大肆宣扬伊斯兰教对基督教徒的虐待,杀戮以及圣地遭到亵渎等等,教皇借机煽起宗教仇恨,鼓吹组织征讨异教徒的使字军,一时煽起汹涌的宗教狂热。
这样一来,拜占廷帝国的处境与塞尔柱国家内讧造成的地中海东岸的饿混乱局势,给了罗马教皇发动东侵的契机。
四、鼓动和宣传
在当时社会各种矛盾异常尖锐,宗教狂热下,教廷的鼓动和宣传无异于一场东风很快便造成燎原之势。东征是教会自克吕尼派执掌教廷以来所要追求的目标——控制世俗世界,实现天主教一统天下。
1095年,当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向基督教徒做着煽情的演讲时——“凡是前往旅途的人,如若死于途中,或死于穿越中,死于对异教徒的战场,你们的罪孽将自动地加以宽恕,这些是我对启程前往的人许诺的话,是以上帝赐予我的权威答应下来的。”——可以想象,那些对上帝无比敬畏的人,心情该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十字军运动之所以煽动起基督教世界高涨的热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当时宗教文化浓厚的时代氛围中,它是一条便捷的赎罪途径,这条途径对于那些无钱购买天国入场券的贫穷基督徒来说,尤其富有感召力。教廷还派出圣徒四处游说,“这边有的不过是忧愁和贫困,那边有的是欢乐和丰足”。
至于西欧多数国家的大小封建主、商人参加东征经济动机居于首位,大封建主为了扩大领地,增加财富,没有遗产可继承或遗产极少的封建主子弟也企图在东方获得土地财富;而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商人则怀着攫取更多商业特权的野心。
从上可以看出,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一个必然的产物,是以罗马教廷为首的西欧统治集团为了缓和危机,解决矛盾和消弭社会混乱所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行动,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东征增强教廷的威信和力量,驾驭世俗王权,建立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弘.欧洲文明溯源[J].世界史,1998,(9).
[2]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法]基佐.欧洲文明史[M].商务印书馆,1998.
[4][意]卢多维科.加托著,祝本雄译.马背上的圣战——十字军东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黄波,刘希岳.中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原因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3).
作者:田传心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