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科学化探析
发布时间:2024-04-18 10:42  

  [摘要]民族地方高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向国家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人才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要坚定“四个自信”,牢记“四个意识”。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科学化,激发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内驱力,能够为当代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类大学生认清发展趋势、找准困境所在、实现目标提供科学化路径。


  [关键词]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政治


  [作者简介]谭正坤(1993—),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辅导员,主要从事体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4-0048-02[收稿日期]2019-09-19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办好思政课,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等。提高当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着重关注和广泛重视,尤其是我国的民族地区。民族地方高校肩负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发展民族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繁荣昌盛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


  体育教育是高校师范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巨大的育人功能,肩负着祖国的未来[1]。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也为就业、择业提供可靠保障。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目标要教会学生动作技能,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开拓创新观念和意识[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不仅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熟悉研究与学习的方法,还要利用科学的思想和理论理解体育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大数据”“大生态”及模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已存在较大差距。现代意义上的教学面临的是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而活跃的21世纪新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授课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挂钩的较少,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弥补专业课程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高校教师要用高尚的品德感化和教育学生,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下积极地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3]。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在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上难以与经济发达地区比拟,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思想觉悟,弘扬社会主义新思想,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技能专业化素养的需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一)明确定位,做时代的新人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于民族地区。在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体育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这一主线,统筹兼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生儿”,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生命力。在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势,扬长避短,为我国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建设增添斑斓色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大学生自身的定位,用先进的思想进行教育。


  (二)站在时代前列,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做时代新人的引路人


  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积极的语言鼓舞学生,用恰当的行为激励学生。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


  专业课教师应提高政治觉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政治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思政教师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当代大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同时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用党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知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立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落实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做好时代新人的引路人。


  (三)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


  总书记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感召力和说服力[4]。传统的体育教学坚持一贯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压制下”被动地学习。在体育课堂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倒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民族地区教师要积极地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时代优势和科技成果,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促进师生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四)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5]。提高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家长配合、学校栽培和社会培育共同协调。在协调这一过程中,三者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履行好义务和职责,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


  民族地方高校有其特殊性和民族性,需要从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和学校政策三方面着手,多面一体,共同兼顾。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因其特有的属性更加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协调,促进其成长成才。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摆脱人们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误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