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4-04-22 09:56  

     亚里士多德作为为“希腊三贤”之中的一位“贤人”,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师从柏拉图二十余年其思想都深受其师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根据现实原则来阐述和设计他的政治思想,但正义思想仍然是其政治思想的一条隐线。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政治学》来研究思考古希腊不同时期政治正义思想。 
  一、充滿中庸美德的城邦正义思想 
  否定一切空想和不切实际的想法,亚里士多德力求某种能够被运用到世事的国家方案。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城邦日益没落、社会混乱,贵族和平民、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日益激化,穷人排挤富人,富人压迫穷人。对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种社会动荡和混乱均是起源于非正义,而非正义就是不公道、不平等。与其相对应的一个正义的城邦应该是充满公道和平等的,而希腊各城邦都是不具备这个特点的。所以他提出了一个能包含较多因素,能够完美处理个阶级阶层的矛盾,平息社会动荡和混乱的中庸之道理论。在他看来,中产阶级是最公正的阶级,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贪图钱财,也不像富人那样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是一个能够起平衡作用的阶级,他们是最无欲无求,具有中庸美德的阶级。一个把中产阶级当作组建国家的依靠力量,充满公正并且能够兼容贫富、平衡不同阶层的力量,又能坚持照顾多数人利益的国家理应是正义的。 
  二、“本性”、“习惯”与“理性”协调一致的个人正义思想 
  亚里士多德同样认为国家所具有的品质同公民个体所具有的品质理应是一脉相承的,个人是否善良也会影响到城邦的品质。“人们通过三种途径可以成为善良贤明之人—本性、习惯和理性。本性应当在先”[1],在他看来本性是人首先要具备的特质,动物主要是靠自然本性生活的,区别于动物人还必须具备习惯和理性因素,习惯和理性是人所独有的。对于一个优良正义的城邦而言,公民的善和城邦的正义是一致的。他还说过:“灵魂有理性的部分,也有非理性的部分,而非理性的部分的灵魂应当服从理性部分灵魂的统治。”[2]所以,公民必须使得本性、习惯、理性三者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特别是当理性能够统御本性和习惯的时候,人才可以过上至善的生活,才能成为一个正义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城邦中,关于个人正义的思想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不难看出其思想中个人正义应当具备勇敢勤劳智慧的同时,能够使理性、本性和习惯三者妥当处之等特点。 
  三、民主混合的中庸政体思想 
  亚里士多德根据政体是否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将政体划分为两大类政体—正义政体和不正确政体,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体是正义政体。最高权力被一个人拥有,但政府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政体是君主政体,可掌权者追求的是私人利益的政体就是僭主政体,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若由超过极少数人执政,而且依然是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归依的政体就是贵族政体。由贵族政体变异而来的寡头政体,是以保障富人利益为归宿点的政体,是不正义政体。共和政体与另外两个政体有一样的目的,只是掌权者为多数人,若以实现平民、穷人利益为目标政体式平民政体。 
  这一切政体都不是他的理想政体,这些政体都不能完成城邦的“至善”,不能实现人们追求优良、完美、自足生活的夙愿。“中庸之道”是亚里士多德政体思想的精髓,与其国家正义观相对应的政体观有着必然联系。他认为“完善政体”之所以理想就在于它的主体——“中庸”的化身,中产阶级能顺从理想而又不走极端。由中产阶级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同时以公共利益为依托的政体,能够照顾城邦内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民主混合政体是最正义的政体。这样的政体是最能够缓和贫富两极对立的矛盾,是能够在两极之间起到一个平衡作用的力量,是一个能够保持政体不演变蜕化称为民主制和僭主之政体的有力保证。 
  四、私有公用的所有制正义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对他设想的城邦是以城邦内越一致越好为前提的,而柏拉图对公有的推崇也是这种一致性观点的体现。亚氏并不认为高度的同一性就一定是好的,相反城邦的本质应该是多样性的而非一致性,公民公有一切的那种极端一致性也不可能是对一种善的生活的体现。在《政治学》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们向往和关心一件东西,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是属于自己的,另一个是它很珍贵。”[3]所以,亚里士多德对其老师的“完全公有”是持一种否定不赞成的态度。亚里士多德赞成的是一种有限私有制,也就是“私有公用”,在可以公有的时候公有,在应当私有的情况下需坚持私有,故可兼公与私两个方面的利益。 
  五、总结 
  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大师,他成就了古希腊时期政治、哲学思想的辉煌历史。在他的思想中,尤其是政治思想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奴隶制度的延续和发展,他的政治正义思想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是他的政治正义思想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厚影响,对我们思考和反省当今政治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姚仁全,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173. 
  [2][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姚仁全,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18 
  [4]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十讲[M].苏隆编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5]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M].颜一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