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了老年社会,于是乎,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全社会的关心。根据中央关于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指示并按照全国老年文化工作座谈会的要求,作为群众文化部门的“两馆一站”来讲,对于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引导他们开展积极向上,有利于身心的活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全国东西南北各大城市都兴建了不少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广场的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十分理想的舞台,因此,也自然成为城市老年活动最主要的场所。老年广场文化活动以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广泛的群众参与和巨大的辐射力,被市民们誉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本文就城市老年广场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供群众文化单位以及广大群文工作者参考。
一、现状
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兴起于八十年代,发展在九十年代,于世纪末达到高潮,方兴未艾,呈燎原之势,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一般在每天一早一晚两个时段开展,早上偏重于太极拳、舞剑时间不长,大约在1个小时以内;晚上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更丰富,时间持续近两个小时。活动地点:一般规模大点的是在城市各个广场,规模较小的就是利用社区(小区)小广场。
(二)活动参与者与组织者。参与者:多数以退休后的老年人居多,并且这些人大多数为固定人群,几乎每天都参加。其中骨干人物多是退休的文艺工作者或文艺爱好者。组织者:刚开始时,多为街道文化站或社区干部组织发动,形成一定规模后,就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了。也有的是纯自发形式的,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两个骨干人物起领军作用。
(三)活动表现的特点及形式。老年广场文化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影响广大,老人们自发形成、自己参与、自我欣赏、自由发展、自我完善、大多具有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特点,主要目的在于愉悦身心,健康长寿。总体来看,老年广场文化还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民间的传统继承性、强大的兼容性、活动的开发性、形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四)老年广场文化的效用和意义。老年广场文化活动的展开,其意义十分深远,它已逐渐成为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的迅猛发展对于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彼此间增进友谊、加强团结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有效的把老人们组织起来,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以此抵制“法轮功”等歪门邪教对老人们的拉拢腐蚀,从而为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老年广场文化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城市老年广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城市老年广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精神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老年文化活动兴起的时间不长,虽然它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新的气象,但正是由于它“新”缺少经验,所以在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活动起初多为自发性。城市老年文化活动以自娱自乐为最大特点,但在展开到一定阶段后,老人们对现状感到了不满,迫切需求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水平上更上一层楼,要有质的提高。(二)各地发展参差不齐。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需要政府尤其是各级文化职能部门进行引导、发动,使其能更广泛地开展起来,比如广场灯光、音响等方面为老年人们提供方便。(三)对老年广场文化的关注和引导还不够。文化宣传部门应对此加强管理,克服目前这种放任自流的随意性现象。
三、对策
(一)引导作用。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应全面负起对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和辅导的任务,帮助他们培训活动骨干、传授节目、提高活动水平、抓特色文化。从而使城市老年广场文化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粗放型到集约化,做到上档次、出特色、产精品。
(二)审美教育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搞好广场文化,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审美教育作用,是各地文化部门和群众文化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对于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我们各级政府的文化局和党委宣传部应高度重视,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两手抓”。要将其从随意性、自发性逐步向有目标盘、有计划方向引导和转变。将人民大众的文明意识、审美意识、精神文化修养都带动起来。通过活动,使人们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任务,而是实实在在的硬任务,看到各级政府的真真切切地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地在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物质和精神文明并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不仅是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可谓举足轻重。对此,我们全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肩负起各自的职责,多为老人们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因此,老年广场文化这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社区文化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社区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不仅需要文化部门(尤其是群众文化部门)的直接帮助,而且更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在设施、设备、资金及宣传舆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支持、重视和参与。
(四)文化和经济能更好地结合,走市场化的道路,做到“双赢”。现代城市的广场大多在城区,并且周边商业及服务业设施众多,这就给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之间找到了新的结合点,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与商家联系,比如,可由商家提供统一的服装给老人们,在服装前胸后背印制上商家的广告,这是一种形式;另外,在参加广场比赛时冠名上赞助商的名称:“XX杯老年广场舞大赛”或这“XX(商家冠名)老年腰鼓队”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年广场文化活动经费拮据的问题,从而促进活动的持续性开展。
四、启示与思考
(一)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是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群众文化。这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宣传阵地,也是该城市或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的综合反映,它是融时政宣传、科普教育、文艺演出、娱乐健身、人际交往等多种形式、多个层面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现象。由于这一活动能使人民群众在劳动、工作之余能得到有益的文化娱乐,以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陶冶性情、焕发精神、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所以为群众喜闻乐见,很快在各个城市、各个社区蓬勃发展起来,代表了群众文化在一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社区广场文化活动之所以欣欣向荣,就在于它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花费不大,就在于它融娱乐、健身、宣传、教育、交流为一体,就在于它的开放性的特点和真正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因此,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所以,完全可以说是大众的热情感染了我们群文工作者,我们也不自觉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变被动为主动,使我们明白了群文工作者岗位不是在办公室,不是在排练场内,而是在城市广场上,在社区的庭院中,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用武之地,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沃土。这是启示之一。
(二)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的发展势头来得猛,它给我们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了冲击。恰恰是这一冲击使我们清醒地知道我们应该干什么,怎么干。那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老路,变以往的“我计划搞什么活动就去组织群众开展什么活动”为“群众需要什么活动,群众喜爱什么活动,我们就要去为他们服务,为他们组织辅导”。变过去的“以我为圆心”的计划经济模式为“我围绕市场转”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各级群众艺术馆的调研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到人民大众中去,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用经济术语讲就是做好“市场电池”,拿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来供文化决策部门参考。我们再也不能凭主观臆断闭门造车,搞一些孤芳自赏、没有群众参与(或被迫参与)的劳民伤财的“应景活动”了。这就是城市老年广场文化活动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三)我们的人们群众需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广场,一个广场不能没有群众文化活动;固然群众需要广场,但广场只有拥有了群众,它才具有了生命力。人民群众渴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人民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自然也离不开人民大众,否则我们的工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我们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样,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属于人民。广场文化活动是人民和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式,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城市老年广场活动是每个群众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它更需要全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家都有老人,我们每人都会变老,只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明天才会更美好!
作者:何昌惠,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本文来自《东北亚学刊》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