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伦理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24-02-22 16:13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重要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突出地体现了深刻的伦理向度。从发展伦理学的理论视野看,科学发展观包含着对我国当前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伦理规范,体现出对广大人民群众深切的伦理关怀。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发展伦理学;以人为本
  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首次提出全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作为“第一要义”的发展问题,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发展的根本方法。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它从“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惠及谁”等方面创造性地问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将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区别于其他一切“非科学”、甚至“不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认为,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展”是主线,“以人为本”是关键。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发展等方面统筹协调可持续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由此,科学发展观鲜明地体现出了发展伦理学的多个向度。
  一、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伦理向度
  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是其他一切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传统的发展观主要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考察社会的发展状况,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等物性指标的评判作用。这是一种“只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一种在经济与人的关系上本末倒置的发展观,一种纯经济的畸形的发展观。
  与之不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时时处处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去开展经济建设,不仅要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更要注重发展过程及其成果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关系。因而,科学发展观包含着对经济发展过程的伦理规范与引导,体现出一种经济发展的伦理向度。这具体表现在如下要求上:
  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中“快”与“好”的关系。其中,“快”主要指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等客观的物性指标的增长。“好”则指发展在内在性质上对人民群众的有益性或有用性的这种价值评价。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方针。2006年,党中央把发展方针进一步调整为“又好又快”。一方面,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国家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由此,“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充分地映现出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的伦理规束。
  二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快速的经济数量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若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的增长最终会制约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从人民群众长远生存与良性发展的视角,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2〕
  三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贫富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邓小平早就说过:“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3〕“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4〕同时,他还极富远见性地指出: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当前,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因部分地区首先富裕而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从战略高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方面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另一方面,在目前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5〕。因为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此外,在收入分配方面,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在生产经营方面,要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总之,要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这表明我党“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6〕。
  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发展伦理向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党在具体的政治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执掌政权和管理社会。故此,这也包含着一种政治发展伦理的向度。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要求广大党员与干部:
  一要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本质就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7〕这一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8〕。

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与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认识到良好的政绩不在于单纯的物质发展成果,不在于为少数人服务,不在于对少数人负责,而在于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为标准。******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是否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否对子孙后代负责、对长远发展负责,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9〕。因此,广大党员与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唯一目的”〔10〕。
  三、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伦理向度
  传统的发展观仅仅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其他方面的和谐共进。这种发展仅仅是一种经济的增长。然而,增长不等于发展。片面的经济增长常常带来诸如地区差异大、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突出等社会问题,从而危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此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起着一种伦理规范的作用。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我们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为此,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11〕。
  二是促进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12〕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抓紧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以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为着力点,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13〕。
  三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就是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总之,在社会发展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14〕。
  四、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发展伦理向度
  在传统的发展视野中,自然不过是人类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利用工具或索取对象而已。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自身狭隘而短暂的利益需求,不惜过分耗竭自然资源,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由此而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极度紧张。传统发展观是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它必然为人类社会的后继发展带来深重的灾难。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是,西方社会的生态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生态与人类一样有着平等的地位尊严和价值需求,它们是一种需要人类关心、尊重和善待的存在。显然,生态中心主义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是,这种主张实质上是为了自然而关心自然,因脱离了人类现实的利益需求而常常难以遵照执行,同时这也有打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旗帜而贬低人、消解人的思想倾向。因而,生态中心主义同样未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两者不同的是,科学发展观指示着一种合理的生态发展伦理向度。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这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立了“人——自然——人”这种更客观、更合理的多维联系,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予以有机地统一。在科学发展观看来,自然生态不是可被人类肆意消耗和破坏的对象,而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内在价值。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16〕显然,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发展伦理向度既非一种极其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更非一种极端的生态中心主义,而是一种生态和谐主义,一种真正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
  五、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发展伦理向度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涉及物质需求的满足,而且还包括思想文化需求上的提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优秀健康的思想文化能够对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科学发展观不仅着眼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科学发展,还强调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的全面进步,具有文化发展的伦理向度。
  文化发展的目标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从而不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当前,文化发展要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这种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存为起始,以其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理想,紧紧围绕“发展”的问题,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发展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高屋建瓴式的重要指导。这蕴含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多方面的发展伦理向度,体现出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至为深刻的伦理关怀。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诚如******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当前发展阶段新特征结合起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17〕。以科学发展观全面的发展伦理向度为指引,我们必将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R〕.人民日报,2007-10-17.
  〔2〕〔5〕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34-35,49.
  〔3〕〔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166.
  〔6〕******.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J〕.求是,2008,(1):5.
  〔7〕〔8〕〔10〕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29,30,79.
  〔9〕〔14〕〔1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2,286,69-70.
  〔11〕〔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50,533.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
  〔1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3.
  〔17〕******.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2010-04-06.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