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的几点思考和特殊规律性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4-04-23 17:18  

  

第1篇:关于中国盆景艺术走向世界的几点思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常州宝盛园的主人——辛长宝先生,从此,我和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后来流传到日本、韩国,近代又由日本流传到西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盆景艺术发展的态势十分迅猛,尤其是日本,在培育技术、造型方法、工具材料、技艺传授、生产制作等方面,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以博大的胸襟虚心学习国外盆景艺术中的先进之处,借鉴他们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将精益求精的现代技术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这种学习与借鉴绝不是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而是要消化吸收,为我们所用。


  在这种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中,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胸襟、虚心学习,克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陋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民族的盆景艺术得以丰富和发展,并最终走向世界。


  在这个方面,中日友好盆景园暨常州宝盛园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一、中国盆景艺术必将融入到世界盆景艺术中去


  盆景艺术是以自然的材料来表现自然景物的一种特殊艺术,历来被称作是“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绘画”。这种艺术所产生的美,既有自然的美,又有艺术的美。这种美感是由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价值趋向等因素决定的,并且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自然美成了现代盆景重要的审美标准,因为它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盆景艺术是全世界一切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人的共同爱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各行各业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准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必然需要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在当今生活中,爱护环境,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盆景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世界盆栽友好联盟副会长、日本高砂庵主人岩崎大藏先生每次来到中国,都感叹中国盆景艺术的巨大进步。他深信,盆景艺术必将再度在中国发扬光大,中国盆景也必将再度引领世界潮流。因此,岩崎先生自与宝盛园主人辛长宝先生结识并成为挚友以后,就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盆景园暨常州宝盛园的建设,并决定把自己收藏的盆景带到中国来。岩崎先生认为,只有中国才是他毕生收藏的盆景精品的最好归宿。


  宝盛园的建设,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盆景艺术界的关注,盆景艺术爱好者、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日本众议员、农林水产大臣野吕田芳成,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名誉会长加藤三郎,会长Solita,副会长岩崎大藏,日本盆栽协会会长竹山浩,韩国盆栽协会会长成范永,美国农业部副部长Josephjen,美国国家植物园馆长ThomasSElias都来电、来函、题词或亲自来常州对宝盛园的建设表示祝贺,这些祝贺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宝盛园的建设,是“世界和平与安宁的种子”,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纽带”,是“与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相连的”。辛长宝先生也在与世界著名盆景艺术家、收藏家的合作与交流中,把中国盆景艺术融入到世界盆景艺术中去了,架起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二、“走出去,请进来”,创意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有着海纳百川般的胸怀,兼收并蓄,从不拒绝外来民族的优秀文化。


  鲁迅先生在阐述“拿来主义”时说道,“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就是说,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时候,要运用智慧,自己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文化才能成为新文化,才能为我所用,发展自己。


  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走出去,请进来”,这几乎已经成了各行各业的铁律,而绝对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崇洋媚外。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工商业者,再愚蠢的人,也没有不愿意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愿意借鉴别人的长处的。


  有学者认为,现代社会已经由资本时代进入到创意经济时代了,一个好的创意、一个金点子,也许就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当整个世界都把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时,难道我们真的就甘心守在“微笑曲线”的末端?中国已经错过了工业革命,落后于信息革命时代,难道我们还要再一次错过“创意产业”时代?


  辛长宝先生早就关注到了盆景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创意。近几年来,他多次邀请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欧洲的盆景艺术家到宝盛园交流技艺,进行盆景创作。其中,竹山浩先生、木村正彦先生、铃木亨先生以及师从木村正彦先生的漆田大雅先生、波兰盆景艺术家MARIO·KOMSTA先生、世界著名盆景艺术大师小林国雄先生、今井千春先生、意大利马克先生等,他们长期担任宝盛园的顾问,并先后在园中创作了一大批盆景作品。


  我有幸目睹了木村正彦先生先生创作盆景的过程:原材料是一盆主干扭曲与天然舍利浑然一体的柏树,看起来虽枝繁叶茂,但因没有造型,而显得有点杂乱。木村先生先将多余的枝干进行清理,使整盆树的结构露了出来,然后开始对桩材进行舍利加工。最后,木村先生对主枝进行定位蟠扎,然后由助手协助缠绕细枝铜线。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全部完成蟠扎作业,整件作品层次分明,自然和谐,完全没有当初繁杂臃肿的感觉。造型空灵飘逸,丰富的舍利显得刚柔相济,枯绿之间显现出勃勃生机。


  后来,辛长宝先生对我们说了三句话:“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困境中的惊喜发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苦苦思索后的顿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胸有成竹的自信。这就是创意!“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说,不仅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艺,还要学习他们独到的创意。如果我们总是仅仅停留在一个小范围内来进行学习与交流,这就难免会使作品成为“近亲繁殖”的牺牲品。


  “走出去,请进来”,这是去年刚当选为“世界盆栽友好联盟”(WBFF)国际顾问的辛长宝先生深深的体会。他认为,盆景艺术具有的审美价值,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盆景艺术具有时空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我们今天“走出去,请进来”,是为了壮大自己,是为了明天能够以更高的姿态“走出去”,能够走向世界。


  三、中国盆景艺术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


  和国内外许多盆景艺术家、收藏家一样,辛长宝先生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十二年前靠五万元资金创业,现在他的盛士达集团已经拥有十家工厂,年产值近十亿元。集团连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有成长型企业百强”、“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他本人也连续九年被常州市政府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家”。


  但是,辛长宝先生没有停止他前进的脚步,他投巨资创办宝盛园,同样是为追逐他心中不息的梦想。当初,有些人并不理解辛长宝先生的做法,甚至有一些流言蜚语。但是,辛长宝先生知道,如果一个人不思进取、不图发展,那他是没有前途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他义无返顾、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盆景艺术事业之中去了。


  作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辛长宝先生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作为一位盆景艺术收藏家,辛长宝先生同样非常重视盆景的质量。他认为,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中华瑰宝发扬光大。我们既要有民族自豪感,也要有历史使命感。我们应该通过从盆景艺术品的原材料、作品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人与环境”的主题等方面入手,因势利导,以作品设计的个性化为主导,来全新设计作品,全新定位,打造更专业的品牌,使中国的盆景艺术以最高的品位走向世界。


  所以,他四处奔波,因为他需要世界上最优秀的盆景艺术作品。搜寻国内外最好的桩材,寻觅世界上最著名的盆景艺术家,为的就是让中国盆景艺术更快地与国际水平接轨,能够让中国盆景显赫于世界!


  可喜的是,不久的将来,辛长宝先生的盆景园又要有大手笔了!他准备在金坛茅山再投入巨资,征用土地,用于中日友好盆景园暨常州宝盛园的扩建。整个宝盛园以盆景艺术为主导,形成中国园林、日本园林两大板块。同时还将建造收藏盆景、奇石、根雕、字画四大博物馆,馆中除了展出国内私人收藏的大量珍稀的艺术品外,还将引进国内外艺术馆、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及著名收藏家、艺术家的作品。园中还将建立创意中心、科研中心、生产中心、培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产、学、研一体,门类齐全,分工明确。到那时,常州宝盛园将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艺术园林之一。


  辛长宝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用来浇灌他挚爱的盆景事业,他把自己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物产富饶,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西汉的外交家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也带回了地毯、毛织物、蓝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等,他把古老的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扶桑,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并与日本弟子荣睿、普照结下生死友情,传承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鉴真大师传播交流中华文明,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盆景艺术要走向世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需要每一个有识之士充当文明传播的使者,搭起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


  我们相信,中国的盆景艺术将一定会从这里走向世界!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能象辛长宝先生一样担负起历史的重担,扮演好文化的继承者、友谊的使者和文明的传播者的角色!


  我们祝愿辛长宝先生的中日友好盆景园暨常州宝盛园如同他的盆景作品那样“生命之树长青”!


  作者:巢国春

  第2篇:正确对待各种形式的盆景艺术


  中国东汉时就有了盆景,可说是历史悠久。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至今出现了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动式盆景等各类盆景。各类盆景又有许多艺术形式,而又以树木盆景出现的艺术形式最多,诸如云片式、游龙式、三台式、掉拐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风吹式……以上诸式,现在称为“规则式”。另有不可名状的“自然式”。众多的艺术形式和与之相应的各种技法,其中所包含的美学理念、哲学思想,表现了全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标志中国盆景艺术的繁荣昌盛,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明。各类各式盆景艺术,共同谱写了一部丰富灿烂的盆景文化史。


  中华文化发展到明清时代,中国审美思想在更大的范围与更深的层次上,得到发展,那就是在传统文人审美思想继续发展的同时,传统中潜在的世俗文化风情喷薄而出,于是出现了大量的长、短篇小说,造型艺术也在迅速发展,大兴造型之风。明清的盆景艺术,正是在世俗文化造型之风的文化氛围中,不甘落后,各地在特定的人文地理条件下,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各种流派,艺术家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部分造型代代相传,就成了今天的“规则式”盆景。


  “规则式”盆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冲击,以文学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先生为代表的推出“二弯半·粗扎细剪”的盆景造型,但仍有“规则”之嫌,实属改良性质,可已经是创造性地发展了盆景艺术,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自然式”盆景艺术真正得到发展,实现盆景艺术的飞跃,是改革开放后,然随之而来的是“规则式”盆景遭到空前冷遇,各种论调接踵而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说“规则式”盆景不自然,千人一面,缺少变化。艺术品的自然或不自然的说法,美学著作中找不到根据,如果说“规则式”盆景之所以不自然,是因为不是自然树相,那是千真万确。难道这类盆景的作者都不会模仿自然状态制作盆景吗?显然不是,这与他们的审美理念有关。明朝世俗文化的出现,延至明清,一些中下层人士,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追求新奇与幻想,文艺作品有充分体现,造型艺术更是标新立异,比如戏剧的脸谱造型,就连天安门前的石狮子,艺术家并不写狮子的自然实体,而是表现艺术的狮型,抓住狮子的特征写“神”,别开生面地塑造出美狮王的形象。盆景作者摆脱“写实主义”的羁绊,认为自然状态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不是对自然的动植物模拟。


  另外,明清从陆九渊、王守仁心学蜕变而来,以李贽为代表的张扬个性的学说,与当时得到新的拓展的中国审美思想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颇具浪漫倾向与色彩的美学思潮,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在那艺术造型之风的吹拂下,盆景艺术家各领风骚,创造了各种不同于自然树相并显示各自个性的盆景艺术,这是对自然美的“抽离”,这种抽离,实际上即是与社会美的交融,特别是云片、掉拐、游龙诸式盆景,作者遵循一定的秩序规则(如反复、重叠、对称、均衡等等),用抽象的线条,构筑奇异的几何图形,表现了抽象的盆景形式美,并带有浪漫色彩。


  明清时代创作出的盆景,成为人们审美对象,使人得到审美愉快,就有很多人模仿制作,犹如绘画对各名家作品临摹一样,这样许多人模仿一种造型的盆景,必然面目雷同。人们批评“规则式”盆景“千人一面”,这话并不为过,其实,当初作者创作某种样式,也没想到人们仿效而成为“规则”。


  盆景艺术的传承,出现了“规则”并非坏事,是民间的规律。某些盆景,有很多人学,正说明有很高的艺术层面,才从善如流。盆景大师赵庆泉先生的水早盆景,以盆景大师胡乐国先生为代表的松树高耸盆景,不是也有很多人仿造,成了新的“规则式”吗7正因为好,艺术品位高,才有人学,是不足为怪的。从艺术的角度说,此现象是“艺术积淀凝固化”,当某种艺术发展到很高层面时,它的某些形式,或某些技法,就会凝固成为艺术的某些规则、准则、法则等,比如“皴石法”、“画柳法”、“点叶法”、“云流泉断法”、“写梅枝干诀”……为便利学者,出现了《芥子园画谱》、《马骀画宝》、《三希堂画宝》等。“规则式”盆景艺术的诸多“规则”,正是“艺术积淀凝固化”现象的最好说明。


  再说,艺术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的,它有时代性,历史性,能“把时空凝冻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现在”。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都能做到,能以各自的形式传世,永不消逝。而盆景艺术有它的独特性,受多方面制约,自然寿命有限,再好的艺术品,只是昙花一现。但事有奇巧,盆景艺术积淀凝固化,形成某些“规则”,使盆景艺术传统的民族形式和技法得以传承下来,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造物主的巧安排,否则,民族形式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盆景理论家们大谈传统的民族形式,都是空话。


  另一方面,否定“规则式”盆景艺术的理论大意是说:“规则式”盆景是民间艺术,不是中国盆景艺术的正统和传统,同时标榜只有“自然式”才是正统和传统。说“规则”式盆景属民间艺术,此论完全符合事实,但是也没有什么能证明自然式盆景属官方艺术。如绘画,历代中央政府都设有国家画院,组织一批文人画家创作有别于民间绘画的文人画;可从没听说哪个朝代专设自然式盆景院。


  有人说自然式盆景为文人创作,规则式盆景是民间艺人创作,这不符合事实,现在不是,古代也不是,从未见过哪部史料记载古代自然式盆景的文人大艺术家的大名流传后世,见诸文字的倒是近代解放前后的规则式一些流派盆景艺术家的大名。笔者认为,自然式盆景和规则式盆景在历史上是并存的,都起于民间,发展在民间,同属民间艺术。


  关于正统和传统,艺术上讲“传统”是常见的,讲正统、非正统则鲜矣。正统的概念显然是对派来说的,而非是对艺术而言的。把盆景与“正统、非正统”拉扯在一起,这是对盆景艺术门第,讲等级,讲贵贱。岂不知“艺术无尊卑之分,只有雅俗之别”。


  所谓“传统”,辞书解释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等”。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无外乎指世代相传,前人留下的作品、技法、理论等。“自然式”盆景是传统,笔者认为“规则式”盆景也是传统。理由如下:


  第一,历史悠久


  首先说文字证据。其一,南宋诗人范成大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在安徽徽州做官,曾作咏梅诗《次韵元夕赏卒厅红梅三首》,其中的第三首的最后两句为“来岁如今翻旧唱,五云丛里望三台”。诗中的“三台”是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眼前的“三台式”梅花盆景;一是虚指天上的星名“三台星”,南宋时就有以“三台”命名的“三台式”盆景。其二,明代高濂《高子盆景说》对天目松制作盆景的一段描写道:“最古雅者品以天目松为第一……高不盈尺,其本如臂,针毛短族,结为马远之‘欹斜结曲’、郭熙‘露顶攫拿’、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托拽轩翥’等状……他树蟠结,无出此制。”这里写出对天目松造型的四种形状和技法。最后两句,道出了天目松造型和技法相同的规则。可说是“规则式”的范例。


  其次是图绘证据。北宋张泽端《明皇窥浴图》中所绘松树盆景,元代李士行《偃松图》中所绘附石松树盆景,明代《吴骚集》中插图白描松树盆景,清代丁观鹏《宫妃话宠图》中所绘松树盆景等,除《偃松图》树干为俯偃式,其它三图树干皆曲屈成“S”形。上述所举诸图,全是左右错落各摆一枝片,上结顶枝,全属“三台式”造型。这与传统技法对松树、梅花多采用“三台式”造型的习惯相吻合。


  第二,实物现在


  扬州原存天宇寺现置西湖公园的明末“云片式”柏树盆景,奇迹般的存活三百余年;成都一带还保存有川派造的百年以上的古桩盆景。“规则式”盆景的原作世代相传几百年,年龄最小的一百多岁,应该有资格称传统吧!


  第三,技法精湛


  “规则式”盆景各流派都有“绝活”,如苏州六台三托一顶式盆景,扬州云片盆景,技法精湛,人所共知已到炉火纯青的步,就是有偏见的人,也不得不叹服。


  第四,具有人民性


  狭义的艺术(艺术品)有四个精密规则,其中一点就是艺术品必须被人接受,否则它便没有价值。艺术品被人接受,才能成为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愉快。规则式各流派各种形式的盆景,能世代传至今,足以说明已经广泛被人们接受。美学论断说:世传的作品有持久性,各流派各形式的盆景流传持久,从审美讲,那就是因为具有打动人们心灵的意味层。“规则式”各流派盆景艺术,不论是喜爱它的人数,还是盆景数量和从业队伍,都有占绝对优势,足见是人民大众的艺术。


  上面关于“传统”四个方面的简单属文,足以说明“规则式”盆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技法多而精湛,造型奇而多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深,是地道的传统艺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提倡发展“自然式”盆景是势之必然,虽有部分人走入“自然主义”的误区,但不少盆景艺术家创作出了贴近自然,具有艺术特色的佳作,做到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总的说,提倡发展“自然式”盆景艺术,方向对头,路子正确,遗憾的是,自提倡发展“自然式”盆景艺术以来,“规则式”盆景命运多战,遭到冷遇和否定,面临濒危境地,我们应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割开历史,新旧政权可以一刀两断,新老文化是不能一刀两断。


  文化有连续性,必然产生新旧文化积累现象。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很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式。中国文学史从先秦《诗经》、《楚辞》和诸子散文讲起,汉有汉赋,以后有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出现新的形式。人们发现,不是因为了词就抛弃诗,有了曲就抛弃词,也没有因为有了小说就不要古文。文体越到后来越丰富,后期包容了前期。盆景艺术也是如此,各流派一些“规则式”传统盆景,是中国艺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艺术形式。正是由于这种积累现象,才使得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是趋丰富,古老的传统中包含着新形式。今天出现了新的形式,就抛弃其它传统形式,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赵庆泉先生说:“对于中国传统盆景中一些独特的技艺和形式,也必须很好地传承。”笔者非常赞成赵先生的意见,问题应怎样传承。鉴于盆景的特殊性,各种传统的形式、技法,没人去继承和发展,现存的传统盆景,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那将是中国盆景艺术的悲哀。笔者认为,对一切传统盆景艺术,还应大力提倡继承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中国盆景艺术的博大精湛,否则,将造成民族文化遗憾的残缺。


  作者:陶洁之

  第3篇:盆景艺术的限制规定性和特殊规律性


  现在有较多的盆景爱好者和艺术家都能看懂“舍利干”、或叫“神枝”,不少盆景人、盆景网刊并为之追宠不及,大有定格世界盆景“舍利干”、“神枝”的新模式化。不管是初入道的还是艺术家之列,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活动天地里摆弄几盆“舍利干”作为镇园物,更有甚者,不认地域、文化、树种,认为只要有“神枝”穿脉其中,也就入列时尚了。


  “舍利干”并不仅仅是日本国土的自然造物,在世界同纬度、同气候和同地质条件下都有如此鬼斧神功之天然盆景的原形可耐人寻味,但它与大自然搏击留下的沧桑痕迹与残枝绝对不是盆景的最高艺术形式,也不可能是所有用作盆景植物的最高可表达形式。


  大家知道,文化是自觉不自觉要受到地域人文的影响的,她有着历史的渊源和民族文化积淀作为铺垫,民族文化的主流是不会轻易淡化易主的,就同她的形成一样,需要时间完善和充实发展。盆景主要素材的培育和把握,更胜于文化交流之不易普及,它有着极其规律的生存选择,能用于盆景艺术植物的苛刻物种,是形成千姿百态盆景艺术风格的基础。盆景可用树种又是经过千万年地域、物候塑造的产物,它有着极其挑剔的不可兼容性和客观多样性,所以,盆景艺术形式不可能不是多样性、多风格的,这不是一种“舍利干”可以包容的。发扬民族地域文化,遵循物候物种地域规律,拓展地区盆景树种用于艺术创作才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据报道,当前各国盆景的迅猛发展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在日本盆栽几乎一统天下的形势下,美国的盆景异军突起,英国也出现了景致盆景,各国在从日本和中国引入盆景树种的同时,大力研究开发利用本乡本土的盆景树种,如南非的猴面包树、菲律宾的狭叶火棘、泰国的厚壳树、印度的七叶树和香桃木、英国的花揪、意大利的油橄榄、荷兰的七叶树、瑞士的疣皮桦、西班牙的长角豆、捷克的挪威槭、比利时的欧洲白栎、加拿大的加拿大铁杉、阿根廷的鸡冠睫苞豆和肖乳香、新西兰的小花镶槐、澳大利亚的红干层等。这些树种既适合本国气候与水土条件,又为本国盆景艺术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就拿受日本盆景风格影响最深的台湾盆景来说,它既受到日本盆栽的影响,同时近些年又受到大陆岭南派的影响,它既不同于南派的“截干蓄枝”,又不同于长江流域的“蟠干扎片”,而主张古朴苍劲、典雅自然。台湾盆景的主要造型样式都模仿、脱胎于日本盆栽的造型样式,但又力求保持中国盆景(特别是岭南派)的传统风格。如丛林式、悬崖式等等,则更接近于岭南风格,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拘一格,赋予新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包括从其他国家有选择地引进适宜于盆景栽培的树种,积极地提倡多样化、本土化。


  还有美国盆景的发展,美国盆景发展速度比发展中国家要快得多。美国盆景主要用于家庭装饰,当然也有一些好的作品。2006年5月,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盆栽盆景博物馆举办了“杜鹃专题盆景展”,展出的作品虽然不多,但这些作品的造型自然,姿态各异,没有受日本盆景形式的束缚。


  最后举例南非,1982年1月1日南非成立了全国性组织“南非盆景组织联盟”,并且发行了国内外盆景信息与交流盆景制作技艺的季刊杂志,并派遣国内著名盆景讲师到全国各地传授交流技艺,这些活动大大增加了会员的兴趣,但是南非当初爱好者所需的大量盆景素材无处购买,因此,槭属、榆属、石榴及多种针叶树常被选用。当地原产的金合欢、橄榄、猴面包树、非洲朴、疏穗刺桐等,都是优良的盆景素材,促进了南非盆景的发展。


  日本的现代派盆景和部分思变的老盆景艺术家们也在潜移默化的吸收中国盆景文化的精髓,从日本第69回国风展后发表的部分作品可以看出,他们也在打破呆板,推陈出新。聪明点的已经注重到了盆景意境所要表现的东方人文色彩和师法自然的盆景构图法则,如聚与散、虚与实、空与灵、动与静的关系,他们也在这些盆景中悄然运用,还有多干组合、丛林写意、瘦梅横斜、旷林秋枝、枯树临风、探池问月等制作形式也处理得不错。说不定哪一次“国风”展还会出现山水盆景。


  综上所述,如何创作适合本地域物候特征并具有浓烈民族文化气息的盆景艺术作品,我认为这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要统一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盆景艺术的限制规定性和特殊的规律性。


  所有的艺术都有着内在的限制规定性,盆景艺术也不例外。只是因各自的特殊性而限制规定的条件不尽相同罢了。盆景艺术的限制规定性主要表现在自然之境依托具有生命性的植物元素,在传统的附件衬托、组合、构造出小中见大的微型园艺景观或个景。它有着植物生命四季更替的规定性特征,然而也有着失去群落演替的限制;它有着只能浓缩自然生态景观的规定性,也有着受制盆、几比例鉴赏法则而不能随心所欲的限定性;它有着遵循植物生命发育、再生和遗传特征的规定性,也有着植物类别间不可共生的限制。盆景的限制规定性,包括盆景的自然性、生理性、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以及本身的体量规范等,这些限制规定性也体现了盆景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所特有的个性。


  盆景艺术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样具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性。


  首先,盆景是活的艺术品,它存在创作的连续性。它的主要材料是植物,植物四季更替的树相,植物的生命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决定了盆景创作的连续性。因此,用最适合单种植物的生存方式和利用最经济、最长周期的管理手段去实施盆景艺术创作的连续性是最不牵强的。


  第二,盆景是五体的三度空间,“帆随湘转,望衡九面”,盆景被称为“立体的画”。盆景随着观赏者的角度、高度的变化,可以出现许多连续的平视画面、仰视画面和鸟瞰画面。因此,盆景尽可能要求正反及多面好看,这就决定了盆景创作多面兼顾的复杂性。


  第三,盆景艺术有艺术空间和现实空间、艺术时间和现实时间的两重性,特别强调艺术的空间和时间,这一两重性的一面是取决于“活的艺术品”这一根本特点作为基础的。


  第四,盆景强调艺术效果,而淡漠适用功能要求。小中见大的树木盆景或山水盆景的桥、亭、楼、塔、舟楫和钓翁只有艺术烘托和铺垫意境的作用,并不像园林艺术那样具有满足观赏者可居可游的实际功能,但能提供鉴赏者心灵神游的无限意境联想。


  第五,盆景创作不仅要有基本文学、美学素养,而且要有一定的植物基础知识和农业技术知识。如果技术措施失误,可能使几代人的呕心沥血付之东流,几百年的树桩毁于一旦。所以盆景又是艺术和植物栽培技术的结晶。


  我们知道了盆景艺术内在的限制规定性和特殊的规律性,这是个广义的限制规定性和特殊的规律性,但狭义的限制规定性和特殊的规律性不仅要受到地域、民族和文化差异的限制,还要受到盆景主体元素的采用、制约和反馈于不同技术水准施加后的艺术效果。限制规定性和特殊规律由此带给我们一个世界盆景制作的一个广义原理,我们都得遵循这个原理。在这个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艺术家你有什么,你就能看懂什么,创作什么,我们用这个基本原理来指导我们创作出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盆景艺术作品。


  盆景艺术永远没有固定的形式或模式叫我们去定格和不去逾越,盆景艺术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永无止境。我看倒不是太愁我们民族都会去追捧日本盆景形式,而是担心日本借我们的文化给他们在盆景立意方面带来又一次飞跃。“舍利干”终将只会给中国盆景的发展历程增添一圈不太清晰的“年轮”。


  作者:张先觉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