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中实用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三项环境管理制度之一,在中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它对控制环境污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规定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作为环境科学系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主干课程,《环境质量评价》教学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评价环境质量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教学中多以讲授方法为主,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无法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环境问题的区域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对象及方法手段等都面临新的发展。为此,在我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支持下,进行“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研究,对《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进行系列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察方式)在此,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期中考试的改革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传统的期中考试一般在一学期的中间阶段进行,多为教师出卷考试的形式。对于《环境质量评价》这样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用传统的出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期中检查只能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无法培养和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近两年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小的改革,尝试性地将传统的期中考试改为期中小论文答辩的形式,并将期中考试的时间适当推后,以适应这种改革。
一、期中小论文答辩的组织
1.小论文题目的设计
结合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有:(1)绪论;(2)环境质量评价标准;(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环境影响评价;(6)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前半学期讲述(1)——(4)的内容,后半学期讲述(5)——(6)的内容。
应根据本课程前半学期所讲内容,并结合即将讲述内容来设计小论文题目,尽量使学生能利用已学知识和将学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复习、掌握和运用已学知识,并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便于学生收集资料 设计小论文题目时应考虑到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难易,本科生一般学习任务较重,不可能有许多时间查资料,且一般没有受到过这方面训练,所以设计题目时必须考虑便于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的环境问题 写小论文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所以小论文题目应面向实际环境问题。为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小论文,题目应结合学生身边的或体验过的地区环境问题。依据以上三条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小论文题目:
(1)上海市环境现状评价与对策
(2)家乡环境现状与上海市环境现状对比分析
(3)谈谈你家乡的环境质量
(4)上海大气环境质量近年变化情况分析
(5)上海市交通问题与环境质量
2.小论文格式的要求
为培训学生写作科学论文的素养,对小论文的格式按发表论文的统一格式严格要求,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引文标注等。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什么是关键词,不知参考文献如何列。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养,确有必要。
3.小论文答辩的形式与评分
小论文完成后以课堂答辩的形式进行检查和评分。每个学生走上讲台在5-7分钟内讲述论文主要观点、内容、结论,然后由教师和同学提问3分钟,讲述人回答。评分采用同学和教师同时打分的形式。将全体学生分为三组,由第3组为第1组评分,第2组为第3组评分,第1组为第2组评分。最后将同学和教师的评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最终评分。在实际操作中可予教师评分以较大权重,如50%。
以小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完成小论文,避免同学之间的抄袭行为。另外答辩中的提问和回答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问题的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分可以避免教师个人评分中的主观性,增加评分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为便于学生进行评分,可以在小论文答辩前向学生明确评分的原则。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可信;
(2)思路清晰;
(3)及时正确地回答问题;
(4)讲述时声音洪亮。
4.小论文答辩的实施阶段
为给学生写作小论文留出足够的时间,小论文题目可在学期的第7周左右布置(在讲述环境现状评价阶段。)小论文的答辩可在第14周以后进行,即讲完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后进行。这样安排可给学生约两个月的时间准备。答辩以每人10分钟计,一个班需三次课的时间来完成。
5.小论文答辩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小论文答辩中教师是组织者,主要的任务是:
(1)在答辩开始之前,向学生讲述答辩方式和评分原则;
(2)听取答辩和提冋;
(3)在提问过程中,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避免冷场;
(4)解释某些问题;
(5)控制答辩进程,保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答辩工作。
二、期中小论文答辩的实施效果
近两年来,在《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中,试行了期中小论文答辩。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实行期中小论文答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主要的效果是:
(1)学生通过小论文写作,了解进行科研的基本程序,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
(2)在小论文写作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相结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加深了对理论的掌握,促进了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
(3)答辩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走上讲台的机会,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4)在答辩过程中,全体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5)答辩过程是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进行观点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常常有同学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6)教师也在答辩过程中受益,实现了教学相长。
同学普遍对这种教学改革持欢迎的态度。
三、期中小论文答辩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期中小论文答辩这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尚处于试行阶段,有以下方面须进一步完善:
(1)题目多以现状评价为主,学生写作时也以收集资料、定性分析为主,对于课程中所讲授的定量方法应用较少。今后应设计适于应用定量方法的题目。
(2)进一步研究小论文答辩评分原则和评分方法,尽可能减少评分中的主观性,提高评分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作者:林逢春、杨凯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