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行业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创新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24-04-09 09:12  

  摘要:在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有项目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总结提出了面向行业具有创新性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学位论文培养方案和管理模式,旨在提高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行业针对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彦斌(1967-),男,山西吕梁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宋晓华(1971-),女,黑龙江五常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4-0054-02


  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特点,而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如果面向行业来培养项目管理研究生,培养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对面向行业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创新模式进行探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说明面向行业的创新性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体系设计和试用效果。华北电力大学的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主要是面向电力行业进行培养的,培养定位是“立足电力、面向社会、严格管理、服务企业”,具有鲜明的电力特色。具体表现是:生源90%来自于电力企业;授课教师面向电力系统开展研究和教学工作,大多数科研项目和实践来自电力企业;论文选题86%来自于电力行业的生产实际;学生90%以上毕业后继续或进入电力企业,为电力发展做贡献。这种培养创新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确立鲜明的面对行业的办学理念


  明确面向行业的办学理念,将使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在招生阶段、培养阶段、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就业等阶段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和安排,最终形成行业服务导向。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华北电力大学以电力行业为背景,确定办学理念,卓有成效。华北电力大学以“立足电力、面向社会、严格管理、服务企业”为服务目标,以“事争一流、追求卓越”为工作标准,打造“以人为本、团结和谐”的文化环境,始终把电力行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摆在项目管理领域培养的首位,与电力行业和企业共建合作、与职业任职资格联系。同时,考虑最新的社会需求及工作实际,制定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并充分体现电力行业特色。


  二、面向行业择优录取考生,保证良好的生源质量


  入学质量是保证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良好的生源是高质量教育的有力保障。立足行业,面向某一行业宣传,从该行业中择优录取良好的生源,对于保障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录取的项目管理考生大部分来自电力企业和研究院所,其中电力企业占录取总数的90%。工学背景考生占62.3%,管理学背景考生占10.5%,经济学背景占9.9%,其他17.3%,工程背景显著,兼容管理与经济,如图1所示。


  三、积极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


  1.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行业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参考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教育协作组制定的相关规定,同时突出行业特色。例如,培养电力行业的工程硕士,在“选修课”中可以设立“电力项目规划”、“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电力市场营销”、“电力市场理论与实务”、“节能原理”、“能源规划与管理”等课程,可以为电力企业培养大批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2.加大教材和信息化建设力度,保证行业特色教育


  学校应加大教材建设力度,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项目管理教材。例如,面向电力行业可以编写“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电力行业项目管理策划”等教材。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组织开发项目管理培养信息系统,该系统按照学生进校的不同阶段分为“招生阶段”、“培养准备阶段”、“课程阶段”、“论文阶段”、“学位授予”等模块,其中“课程阶段”包括课程设置表、课程简介、教材、成绩管理、自学指导书、大纲等教学相关内容用于辅助教学,并在系统中增加行业背景介绍和相关学习资料。


  四、建立具有行业从业经历的雄厚师资队伍


  1.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行业从业经历,创造使实践与授课融洽的教学环境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坚持按需设岗,严格导师遴选。将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身份制管理转换为岗位制管理,强化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导师培训、培养等政策,开展导师培训。充分发挥指导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的优秀导师的“传、帮、带”作用,支持导师业务进修、学历提升、国外访学,提高导师指导水平。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引进、培养力度,拓宽导师来源渠道,优化导师队伍结构。


  同时,为了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项目管理高级人才,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行业从业经历,要求教师与行业进行大量横向合作,把与行业的合作经历带进课堂,带进学位论文撰写,鲜明的行业特色才能够很好地体现。具体有以下做法:首先,给教师创造激励机制,以鼓励授课教师上具有行业特色的实验课、带学生参加行业中的各类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结合各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授课,鼓励教师到实验室、设计室、研发室甚至工程现场授课,鼓励教师边授课边演示实验边让学生动手。其次建立合理的师资流动机制。努力拓宽高校与社会之间相互交流的渠道,促进高校与社会师资尤其是行业师资的广泛交流,一方面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另一方面邀请社会上尤其是行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来校兼课,营造学以致用的学习氛围。


  2.建立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创新性地实行三导师制的联合培养模式,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为学生分别选择来自企业、电气学院和经管学院的三个导师,前一个为企业导师,后两个为校内导师,从而体现“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电力性”,从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企业导师主要是来自行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由熟悉行业的工程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担任,能够让学生接受直接的实践性指导。充分发挥两类导师在学术专长和实践优势,使学生得到不同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训练。采取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各导师互相配合的教育模式,各导师定期会晤,进行个性化培养。


  五、积极与行业合作,建立项目管理实习基地


  紧密与行业协作,建立若干个该行业的实习基地,为培养企业项目管理高级人才奠定基础。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以“发展电力特色,服务电力行业”为己任,紧密与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协作,建立若干个实习基地,为培养电力企业项目管理高级人才奠定了基础。


  六、改革学位论文模式与评价


  1.选题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论文选题要求与工程实践项目紧密结合,也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应鼓励学生面向行业,从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出发,选择论文研究方向,那么论文更具实用价值甚至是推广价值。从华北电力大学已毕业的情况来看,学位论文选题均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较强,选题100%与本领域相关,其中来自电力企业的选题有86%。


  2.设置论文质量控制节点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可以主要设置“论文选题”、“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质量控制节点。为了保证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应用型,并保证行业性特征,在论文选题和论文评阅两个环节更要严格控制。


  选题来源。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均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较强,对于在特殊行业发展的学生,建议其论文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论文评阅。要求评阅专家着重对论文的实用性、先进性和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例如在论文选题中,对选题是否来源于生产实际或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业生产背景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而不简单评价选题的理论意义。在文献综述方面,要求对论文阅读文献资料数量、论文对本领域研究工作的了解以及论文对其研究工作意义的理解与综述能力进行评价,而不简单评价论文对国内外学术动态的了解。在综合能力与水平方面,要求对论文反映出来的作者具有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新思想、新方法、新进展、先进性和实用性,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而不从论文的成果以及设计与实验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侧重于对解决工程尤其是行业工程实践能力和论文实际应用价值的考核,有利于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


  3.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论文写作与指导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和年轻硕导开展论文工作,学院可以组织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论文写作与指导,针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以论文指导方法为引导,并把优秀毕业论文汇编成册,直观体现了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论文整体的框架结构,使后续学生能够方便地借鉴和使用。这个工作对于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4.设置论文质量监控机构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可以成立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院学位委员会、工硕中心等组织,负责指导、监督教学及论文各个培养监督机构,以保证培养质量。成立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由院领导及行业专家担纲。该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一是实施力度大,因为学院最高领导参与,论文监管能得到全面推进;二是保证学位论文具有充分的行业特色,因为有行业专家参与指导。成立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督导组,对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论文各环节进行严格的督促、检查和评价,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结束语


  本文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探讨中,提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应该面向行业的培养定位,设计了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创新,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能力,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制度,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控。然而改革、完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我国各大高校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中心有必要继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进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特点的研究,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相关管理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2).


  [2]张淑林.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9-13.


  [3]王守清,王媛.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现状[J].项目管理技术,2007,(5):77-80.


  [4]朱建伟,左显兰.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估方案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89-92.


  [5]金海燕,林伟连.研究生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4):45-57.


  [6]关于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Z].2005.


  [7]黄宝印.美国第一职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及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