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发布时间:2024-04-18 10:08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历程,结合目前国内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法、建设原则以及构建注意事项,为国内高校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本科院校; 儿科学专业; 课程体系; 建设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伴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儿科医生的严重短缺问题逐步体现。为缓解此情况,全国各方积极建议“断档重启”——将已经停招了十几年的儿科学专业再重新接续,以此来改变儿科医生缺乏的情况。2016年,国家卫计委协调教育部,于当年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同时,继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全国儿童医疗事业提供助力[1]。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地区,儿科医生同样缺乏。其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是: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临床医学课程融合在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实习教学之中。我国医学院五年制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是:前三年的课程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一致;后两年的临床课程则突出儿科特色,独立开设”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小儿传染病学”“儿童保健学”等课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其课程体系设置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共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儿科学专业应是培养儿科医学专门人才,应和临床医学专业有区别;二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充分考虑儿科学专业的特殊性,与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区分,有针对性;三是见习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课时过多,见习实习时间安排少,学生依从性差[2]。

  

  2.地方高校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及一流人才培养的基石。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也就是“立德树人”。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就人才培养强调指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

  

  (二)地方高校传统优势和新时代学科发展特点相结合

  

  地方高校传统和优势是地方高校教育课程体系重建的现实依据。全面而充分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理想状态,个性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创造力培育的重要途径。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势特色,可以说是一所大学发展的软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决定着一所大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贡献率。进一步讲,重建教育课程体系,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和做法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拿来”、一味模仿,而是要在重视共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的校史校情,梳理、凝练和总结本校优良传统和优势特色,并将其与学生发展素养进行整合,纳入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成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成为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优势和“亮点”。例如:湖北医药学院设置的《麻醉学》课程,麻醉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本科一流专业,2008年按照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我校《麻醉学》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独立开设,依托传统专业及师资优势,结合新时代麻醉学科发展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素质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在近12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以维护病人生命功能稳定、保证病人安全为核心,注重整体思维和急救能力培养为特色的课程体系[5]。同样,地方高校儿科学课程体系的重建,也需高度重视本校优良传统和优势特色的挖掘、传承和光大,以促进本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也可以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变,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优秀方法的前提下融入新的教育理念。

  

  3 地方高校儿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3.1 学校与医院的课程统筹建设原则

  

  在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由校内专业教师和医院临床老师共同研究、共同规划、共同设置校内外课程。课程设置按照医院需求、医院用人标准和医院未来发展方向构建,形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性大于实践性;而见习课、实习课程侧重于专业核心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儿科学课程体系构建将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用教学过程模拟医院工作过程,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到医院岗位的实际需求,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2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原则

  

  儿科学课程体系在构建时,要秉承毕业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互结合的原则,学生完成基本的学历教育获得学历毕业证书,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专业技能达到职业岗位的资格标准,从而获取相应的国家资格技能证书,如: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儿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倡导学生在校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医院掌握专业的实践实训技能,实现双证毕业。

  

  4 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注意事项

  

  第一,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特点,要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课程结构、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实现培养目标。第二,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由学校和医院共同完成,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第三,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应充分体现出医院对岗位的需求,医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使学生毕业可以顺利就业。第四,儿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保证学生能够适应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完成相应的工作岗位任务。

  

  第一作者简介:姜峰波(1989-),女,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李涛( 1963-),男,博士,主要从事小儿心血管研究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