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复杂而多变的社会环境给现实中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人们需要在繁复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大量的信息,并且要接受信息、选择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他们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面对庞大的信息,要作出职业规划、工作就业等人生重要的选择,心理承受的压力可想而之。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明确指出,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随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逐步深入,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于我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尚短,又无充分的、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要靠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逐一摸索。因此,我们希望在结合广西本土实际情况的大前提下,找寻广西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学校系统中,既未明确包含像美国一样有明确职权、固定岗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也没有形成日本一样严格而高效的市场准入机制。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多呈多样性和复杂性,比较典型的表现如下:
(一)学业不良,心理冲突最为突出学业不良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最为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的教育历史和社会现实决定了本身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在学业水平上本身就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因此,学习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进入中职教育以前就已存在的,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内容与环境的变化加剧了学习问题的严重性。
学业上的挫折,极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冲突,首当其冲的就是自信心的受挫。低自信导致他们消极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为保护自己不受失败经验的伤害,经常地选择不参与或者不付出努力地方式来消极的对待学业或生活事件,对周围采取消极态度。
(二)技巧缺乏,人际沟通交流不良人际交往不良也是中职生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所产生的挫败感也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的处理以及师生关系的处理上。
同伴交往中,如何适应集体的生活,平衡个人生活习惯与集体生活的冲突,小群体的关系处理以及自我中心与集体主义的协调等等都是导致同伴之间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冲突的原因。在亲子关系的处理上,学生的自身成熟与父母教育方式未得到及时调整经常是产生矛盾的焦点;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往往会出现表达方式不合理或者表达方式过于激烈而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和消极的应对方式。
(三)消极体验,焦虑、抑郁和冲动扩大心理冲突、人际沟通交流不良等问题很容易使得中职学生经常性的处于消极的情绪体验中,严重者甚至封闭自己的情绪体验,以麻木不仁或者冷淡的态度来应对学习与生活。他们最常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中以过分的焦虑为主,抑郁和冲动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而长期的焦虑情绪使的他们往往烦躁不安、易激惹、冲动等等,又加重了他们学业和人际交往上的挫败感,陷入恶性的循环之中。
(四)差异大,受经济基础的发达程度影响作为上层建筑的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有赖于经济基础的发达程度,因此,我国目前不同地区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质的差异。广西作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自身的民族特点,一些在沿海地区取得较好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能完全复制。
目前南宁市部分中职学校已开始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已见雏形;部分中职学校已启动“危机干预”措施。措施包括:在中职学校推广心理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效阻止在校学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为发生等。但就广西全区来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还只停留在建有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的最基础层面,没有专职、专业的人员负责。绝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的较多,解决措施过于笼统,缺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缺乏可操作性。
二、“四维抗压、耐挫励志、多方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笔者所率领的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针对上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第一学年入学适应期,第二学年环境适应后更关注个人发展的心理特点,构建了“四维抗压、耐挫励志、多方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内涵如下:—是四维抗压即分别从学业、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挫折调适四个维度去关注和培养中职生的抗压能力。
二是耐挫励志即耐挫折的能力和斗志。心理素质的训练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环节,尤其是对于90、00后的中职生,培养他们的耐挫力方法很多,耐挫力强了,再激发起斗志,不仅可以使他们承受在学校时遇到的一些挫折,而且对将来走上社会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变的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是多方位支持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自己的事,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更大的支持系统的介入和培养,我们提出学生主体自我成长,教师支持系统、学校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共同搭建中职生心理健康调适的一个多方位支持平台。
三、“四维抗压、耐挫励志、多方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
在研究中课题组实行“边教学、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教研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考核标准进行探究,构建了一套以课堂讲授、团体辅导、校园企业角色转换适应性培养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运行如下:
(一)制定新的适应形势的人才培养方案从2008级开始,课题组制定并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更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从知识面和实际操作能力去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拥有更好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挖掘和发展自身的职业潜力。从心理学观点看,所谓素质,指的是人在处理以下四种关系,即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基本品质与能力。心理素质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应该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非智力因素主要有:意志品质、性格个性、情绪情感、能力倾向、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等。在新的适应形势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突出了培养和提高新时期下学生的抗压能力,应对挫折管理情绪的能力。
(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不可动摇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上课,不是简单地知识传递的过程,它的重点在于体验。我们的课堂内容应当是体验性的,体验、分享各种情绪,体验不同的环境或者事件带来的不同感受和感悟,体验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简单传递知识的教学习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应采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与传统的班会课分离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效率。
(三)通过课外辅导针性地解决突出个案课堂教学固然很重要,然而仅仅依靠曰常的课程教学是不够的,毕竟是一个对多个、公开的环境,不利于少部分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解决问题,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单独的课外辅导必须要及时跟进。
如何筛查哪些是需要教师投入额外关注的学生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求助无疑是比较有效的,然而,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在实践中我们就了解到,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然而却认为咨询心理老师是1件很丢人的事情,不愿意走出那1步,或者害怕同学老师的眼光而不敢前去咨询等等情况,这都说明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观念的转变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除此之外,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平时的观察,同学的观察都可以是发现个案的途径之一。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活动除常规的心理健康课及课外辅导之外,我们秉承以人为中心理论的基本观点,相信人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个体能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生取向,具有成长的冲动,只要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形成积极的行为,并最终达成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精心设置了多种团体心理辅导课,在试点专业的同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活动,充分相信试点专业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条件,积极引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与活力,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他们对新环境的有效适应。团体辅导活动在同学们中的反响较大,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有效地课外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活动,这一切意味着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的经验,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有相当的了解。实际上,课外辅导不是心理老师的专利,课外辅导的参与者可以是班主任、任课老师、学校的领导、甚至是同学等等。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大众化的,那么课外辅导则是个性化的,意味着心理教师要能分辨如何协调个案周围的资源来更有效地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并与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咨询教育与培训中心合作,以获得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理论及指导。
(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训基地为使中职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利用手中的技术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利润,校企合作真正取得双赢,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实训基地来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立学生在校两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在企业实习就业的一年时间中,企业也同样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使中职生的心理档案在“2+1”的办学模式下,在学校与企业中得以顺利对接。
(七)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即不同于常规的课堂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更多的是要学生的参与及感悟。部分中职生身上,经常性表现出消极情绪,这种情绪与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解读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往往会以一种比较偏激或者片面的、消极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解读世界,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不怡当的应对方式,这样就导致他们很难从学习或者生活上得到正性的信息,获得积极地情绪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评价如学生在做心理健康测量、团体辅导活动、参加比赛的成绩等等都主要从学生与人相处、沟通、交流、合作等方面综合考量。以考核评价标准中具有代表性的“沟通平台”为例:考虑到学生的家长多为农民或者外出务工人员,平时管教孩子的时间较少,方式较简单,虽然他们很爱孩子,却缺乏沟通的技巧,并且,他们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时对子女提出了不符合孩子实际的要求等等,这都是造成家庭支持不到位的原因之1。因此,学生是否建立和家长有效地沟通平台,及时的澄清家长的观念成为我们的加分项目。学生的沟通既可以是单向的,如给家长的一封信等,也可以是双向的,QQ群的建立,电话等等现代通讯工具的应用,都可以成为沟通平台的考量。
四、“四维抗压、耐挫励志、多方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树立“三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实践“四维抗压、耐挫励志、多方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教职工心目中逐渐树立了新的“三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即全员:师生员工、家庭、社会各界;全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特别是班级和家庭;全方位:各项活动中潜移默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心理工作带动其他工作,带出学校一个好的心理氛围、好风气、好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学生主体自我成长,教师支持系统、学校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连接起来,更好地分析和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三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树立及支持系统的形成使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对高危心理问题做到预警充分,大大减少了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否则忽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谈教育学生、转化差生,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无异于纸上谈兵。
(二)深化、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预防心理疾病,排除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人生质量;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构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从调查研究中找到并总结出中职生在新时代较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组织相关专业团队进行攻关,对已有的广西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丰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制度当中,使其成为一项常规化的教学活动,并进一步深化完善了心理预警记录、教师心理援助记录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专题化、系列化在教学管理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常规教学计划,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在校生的一门必修课,由专职的心理老师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心理知识,更好地了解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特性。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在15岁-19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随之发展,越来越重视自我表现;以成人自居;为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持批评态度;对人对事过于偏执;常以个人感受、体验、直觉和情感行事,好冲动。为增强对学生自我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和成长,学校还在特定的时间或对应社会热点的现象,设置专题的心理讲座和系列心理成长课程及工作坊,给予每个学生心理的援助,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性教育讲座、针对青春期的性心理讲座、如何与异性交往、情绪管理、择业就业心理讲座等,并且不定期邀请各行业专家、学者到学校给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讲座,以德育人、以心护人、使中职生健康成长。
(四)就业率及企业满意度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适应社会。随着课题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的推进,学生违纪率比教改前下降了30%,学生职业实操技能提升明显。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使中职生的抗压耐挫能力提高,心理适应性增强,能够迅速地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转换,适应实习企业和就业企业,因而广受企业欢迎。自2009年以来连续3年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试点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企业留用率达92%以上,用人单位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满意度逐年提升。截至目前,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所开设的在校企业冠名班达39个,企业冠名班数目之多在广西中职教育界跃居首位。
“四维抗压、耐挫励志、多方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既能满足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需要,又能提高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培养了适应社会的心理健康人才也推动着校企合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瑶
第2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分析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在抚顺市现代服务中等技术学校设置实验组(由2005级饭店服务班、2005级旅游服务管理1班和2班共94人组成)和对照组(由2005级文秘财会班和2005级商务英语班共计79人组成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育模式改革前的心理问题问卷测试。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心理问题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通过调研,中职生学习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有30%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有近2/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如表1所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只有近15%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而绝大多数学生业余时间则花在娱乐上面;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只是应付考试,应试心理严重;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接受能力有限;普遍存在学习焦虑现象等。
2.对生活和生命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成绩较差,往往不受教师的正向关注,却是教师经常批评的对象和教育的“反面”典例,在精神上经常遭受“打击”和“创伤”而且中职生往往不被家庭、社会重视,这与他们童年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落差很大,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在调研中发现,有近1/5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不快乐,有近1/3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因此,他们对生命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有近20%的学生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在这种心理下,又表现为对学校、社会抱有否定的态度,有近13%的学生厌恶学校,有近1/4的学生对社会不满。
3.缺乏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欠佳中职生自卑心理非常严重,特别缺乏自信心,有近1/3的学生对未来不抱有信心。中职生一方面严重缺乏自信心,而另一方面又具有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这些意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中职生独特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社会性交往萎缩,有43%的学生只有少数的几个朋友,有近1/2的学生不能主动与陌生人交谈;对老师、长辈也缺乏信任感;与人交际交往隔阂明显等。
4.情感心理问题中职生的情感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和脆弱,表现为: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经常打架斗殴;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他们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有15%的学生经常感到孤独;对别人缺乏感激、感恩和同情心,有14%的学生厌恶教师,有18%左右的学生甚至对父母都存在情感上的问题。
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使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化。
二、“三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的实施
(一)“三位一体”心理教育的含义及其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所谓“三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是指以中职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骨干,联合社会,同时对中职生心理从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领域进行教育、帮助和疏通,解决中职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纠正他们心理上己产生的扭曲,疏通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上进、乐观、开放和健康的心理。
“三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学校单方面教育模式:第一“三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是学校联系家庭和社会共同“立体式”地对学生心理进行教育、疏通和帮助;第二,在“三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应承担相应的心理教育职责;第三,从教育途径上,“三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上,因为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同时也应该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因此,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建设是“三位一体”心理教育的重点;第四,从教育方法上“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联谊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学会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改变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自觉形成健康的心理;第五,“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模式虽然重点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建设上,但并不是推卸学校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责任,而是在充分发挥学校积极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取得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教育活动主要在学校完成,教育的主要责任仍然在学校;第六,“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模式注重心理教育的渠道建设,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学校与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等都是建设的重点。
(二)“三位一体”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
1.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首先,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参与改革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心理健康和卫生等知识)、心理教育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其次,对全体教师开设专题为“如何做一位合格的教师”“中职教育大有可为”“如何对待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如何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等讲座,使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2.学校心理教育环境建设教师与学校一起积极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健康的学校环境中自觉调整心理;健全学校心理教育渠道和途径,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专栏和广播专题,聘请专职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辅导。
3.对学生的教育一是生命教育。开设“你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等讲座;让学生制定题目为“我将来准备做什么,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和我现在能做什么”“如何做栋梁之才”等人生规划,帮助学生展望未来,珍惜现在;要求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唤醒自己的生命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和热爱生活的教育,认识生命的价值。
二是自信教育。开展题为“中职生大有可为”的讲座;建立“五指班”凡参加该班的同学都有轮流当班长的机会,并开展全班同学给当“班长”的同学至少写一条优点的活动,旨在让全体学生尝试班级管理,体现其价值,提高学生自信心;搞一次“埋葬”烦恼活动,学生们将自己的烦恼写在小卡片上,然后将烦恼埋藏,并进行埋藏烦恼宣誓,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摆脱烦恼,净化心灵。
三是感恩教育。搞“五个一”活动(给父母写一封信、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给家里买一次东西、擦一次玻璃)和“如何向家长和老师表达爱”活动;举办主题为“我是怎么长大的”的班会,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举办一次每个同学都当一天“瞎子”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自己心理的真实感受和如何表达对施恩人的感谢,学会回报社会。
四是融入社会教育。搞班际之间、校际之间的联谊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领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融入社会;开展商品促销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五是合作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技能大赛,为集体荣誉争光;在班级开展“二人三足”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抱球”比赛和会操表演,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使他们理解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含义。
4.对学生家长的培训针对家长在对孩子心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定期或不定期为家长开展诸如“中职生大有可为”“家庭和睦的艺术”“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怎么做合格的家长”“青春期心理问题和障碍”“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等专题讲座;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参加某个活动,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建立学校与家长长期联系的渠道,相互之间及时交换关于孩子心理教育的意见。
5.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合作学校建立与社会相关部门比如教育部门、教育研究机构等)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就心理教育的相关问题交换意见;为政府提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建设发展规划”逐步肃清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影响;与社会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培训活动等。
三、改革结果及其分析
(一)丰富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的调研中发现,通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动后,实验组同学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学过多门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生明显比对照组多,高出10%左右,实验组对心理健康标准了解的学生比例也比对照组高出38%。
(二)实验受体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心理教育和活动中,实验组同学明确了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感到满意的学生的比例比对照组高32%,对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学生的比例比对照组高8%;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组学生在业余时间看专业书籍的比例比对照组高12%,而在业余时间看电视、逛街和上网等消极娱乐的学生的比例分别比对照组低12%和2%;实验组学生对学习焦虑的情绪普遍消除。
(三)对生命的价值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增强了对生活和社会的热忱实验组通过“三位一体”心理教育,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认为生命有意义的学生比例比对照组高14%,认为生活快乐的学生的比例比对照组高6%,对生活满意学生的比例也高21%;通过教育,实验组的学生对学校和社会持肯定态度的比例也明显比对照组高,分别高出18%和24%。
(四)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逐渐融入了社会实验组学生通过各种自信培养和联谊活动,具有自信心的学生的比例比对照组高23%;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融入了社会,具有许多知心朋友的比例也比对照组高15%,能主动跟陌生人交谈的比例比对照组高10%如表10所示),与教师建立了良好关系学生的比例比对照组高5%。
(五)情感更为丰富,更为尊重别人和更具有爱心通过对实验组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情感训练,其情感世界大为丰富,实验组学生感到不再孤独的比例比对照组高7%,感情不容易受到伤害的比例高5%,对教师和家长充满感激之情学生的比例分别高5%和6%。
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注重“点”“面”结合,重点在“面”
我国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大约25%~40%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大约10%左右的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甚至严重到了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的程度。
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个“面”为中心,同时还要重点关注个别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学生的这个“点”对于“面”进行集体活动和教育,而对于“点”必须采取个别疏导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因为不同的“点”有非常特殊的原因,表现为很强的顽固性,如果不从最深层、最根本的源头抓住问题的要害,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以学校、教师为中心,以家庭为骨干,与社会相结合中职生的心理教育应该坚持“以师资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全员参与、多渠道渗透、全方位育人”的心理教育氛围。在教育中,应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学校与家长、社会相关部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和社会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使学生家长(特别是个别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学生的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建立一个更良好、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同时学校和教师呼吁社会相关部门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肃清社会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整个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环境。
(三)教育的责任在学校和教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推进,但教育任务的重担仍然主要落在教师身上,也只有教师才具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心理教育的知识和有利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真诚信任与尊重会激励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深刻认识到感情上的沟通是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与交流的“纽带”
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落在“以班主任为重心,以科任教师为骨干”的心理教育团队上。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为详尽,最能把握学生的心态和思想变化动态,也最能掌握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利条件,培养一大批班主任心理教育者。同时,也不能忽视科任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道德教育、语文教育和口才教学等教师,由于他们所教授的科目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四)以多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为主由于中职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传统的课堂式和说教式教育对于中职生心理教育不太适合,学生从中收获甚微。而学生的天性喜欢新奇和活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别于其他知识性教育,学生不但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必须将自己所掌握的心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用知识改变自己的观念和看法,用观念指导自己的言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最佳的方式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和感受,从内心深处自觉地纠正自己的心理扭曲,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五)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建设在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要渗透和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学校培训专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建立心理教育网站和心理辅导室,开通心理教育热线,建立心理专栏,挂设心理信箱等各种心理教育渠道,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为全校学生,特别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供长期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
作者:刘昱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